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不同入路冠脉介入术后护理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目的:冠脉介入手术不同穿刺部位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不同,护理方式也不同,通过探讨不同入路的冠脉介入术术后护理方式及特点,早期发现患者术后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及时处置,以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出院。方法:我科从2003年开始冠脉介入手术治疗,分别采取了股动脉、右桡动脉、右尺动脉、左桡动脉等不同入路,术后出现不同的并发症,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取得了良好的预后。结果:我科十多年的冠脉介入时间里,仅发生了三起严重术后并发症,无因并发症而出现死亡病例,达到预期目标。结论:术后有效的护理措施,即可避免出现感染,也可有效预防并发症
  【关键词】不同路径;冠脉介入;术后护理
  【中图分类号】 R753【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672-3783(2019)05-03-115-02
  1 一般资料
  我院自2005年以前,100%采取股动脉入路,2005年以后约85%采取右桡动脉入路,13%采取股动脉入路,1.98%采取左桡动脉入路,0.02%采取右尺动脉入路。共发生了三例严重术后并发症,均为右桡动脉途径。一例为右前臂出现骨筋膜氏综合征,导致右前臂残疾;一例为颈部血管受损,出现颈部巨大血肿压迫气道,经气管插管后成功挽救生命;一例为腋下动脉受损,出现腋窝、胸部、背部巨大血肿并出血性贫血。常见术后并发症有:局限性血肿,穿刺点出血,水泡,迷走反射。
  2 不同入路的护理重点不同
  2.1.1 股动脉入路的难点 优点:并发症少。难点:患者术后最痛苦、难忍受的一种方法。我院均采用“8字”绷带加压包扎止血法,2010年前采用普通绷带,之后采用弹力绷带。股动脉入路时,我院为预防术后急性并发症的出现,故一般单纯造影检查患者,完成造影检查后就拔除鞘管;行冠脉操作术的患者,保留动脉鞘管2~4小时后拔除鞘管。因为拔除鞘管需要伸直下肢,以保证压迫止血的绷带的压力和加压的沙袋不掉落。所以很多腰椎病變患者或者老年人,容易出现腰痛和下肢麻木等不适,故股动脉入路的术后并发症主要是:①血管迷走反射;②压力不足而出血;③皮下血肿;④压力过紧而出现表皮水泡。
  2.1.2 股动脉入路的护理[1]重点 ①徒手搬运患者时,容易导致患者无意中曲腿,我科采取连同患者身下床单搬运患者的方法,且搬运前也反复叮嘱患者及家属,由家属监督。②常规给予心电监护,严密观察患者血压、心率等,若发现血压、心率急剧下降,大汗淋漓、频繁呵欠,考虑发生了血管迷走反射,立即给予地塞米松静脉推注、止痛等抢救治疗。③严密观察患者足背动脉及肢端血运情况,若出现足背动脉搏动减弱,足部皮温下降,皮肤苍白等,考虑压迫过紧,造成肢端供血不足,需要稍微放松绷带或取掉沙袋。④观察穿刺点处的纱布、绷带和皮肤情况。纱布或绷带被新鲜血液浸出,皮肤出现紫色或蓝色改变,说明有出血。出血慢可以用笔作标记,同时改变沙袋位置;出血快的,需要通知医生重新绷带压迫止血。⑤若无异常,最好术后6小时后去除沙袋,术后8小时开始逐渐放松绷带,术后24小时方可下地,术后48小时内禁止蹲便。⑥若出现表皮水泡,尽量不要刺破,刺破后有引起感染的可能。去除压力后,能自行好转。
  2.2.1.1 右桡动脉入路的难点 优点:病人术后可立即行走活动。缺点:并发症相对较多,不能同时进行左乳内动脉造影。我院多采用右桡动脉为入路,术后多采用气囊压迫器压迫止血法,偶有使用绷带压迫止血法。由于桡动脉中逆行时所经分支血管较多,可能存在先天性扭曲变异,血管内膜损伤而出现的狭窄等因素,造成分支血管损伤或导丝、导管通过困难等出现相应并发症或手术失败。术前需行Allen实验,并取下右手所有饰品,静脉通道也不能建在右手。常见术后并发症有:①血肿;②血管痉挛引起疼痛,严重时不能顺利拔出鞘管,需带管返回病房;③血管迷走反射;④过紧或过敏造成表皮水泡。
  2.2.1.2 右桡动脉入路术后护理[2]重点 ①单纯冠脉造影术后,可测血压、心率一次,不用持续心电监测,便于病人下床行走。冠脉支架术后,可持续心电监测6小时。②若患者术后出现疼痛、紧张等,极易导致血管迷走反射,需进行心理疏导和心电监测等。③观察纱布是否有渗血,有部分气囊缓慢漏气造成压力不够,需更换压迫器或绷带。④观察整个右臂和颈部、背部、胸部及腋下皮肤是否存在颜色改变。若颈部以外形成了小血肿,可给予绷带加压包扎后冰敷。颈部若出现血肿,单纯予以冰敷,同时早期准备气管插管设备,出现呼吸困难时,及时气管插管。⑤因桡动脉痉挛导致无法拔除鞘管时,尽量不强行拔管,容易导致血管内膜损伤,从而出现动脉血管狭窄。若带鞘管返回病房,可术后两小时后再尝试拔管(股动脉入路时也偶有类似情况发生,处置方式相同)。拔管前观察肢端血运情况,拔管后护理措施同前。⑥术后观察肢端血运情况,若出现供血不足情况时,可立即抽出2~3ml气体,以降低压力,以不出血为主。若无异常情况,术后每隔2小时抽出2~3ml气体,以逐渐降低压力,第三次或第四次就可抽完气体,但不取下压迫器,待术后24小时后再取下压迫器。如若用的绷带,则术后每隔2小时松开半圈或一圈,以降低压力,但不完全松完,术后24小时取掉绷带。
  2.2.2 左桡动脉入路 优点:同右桡动脉,能同时对左乳内动脉进行造影检查。缺点:习惯了右桡动脉的医生会决定别扭,穿刺是站在患者左侧,待鞘管置入后,需要患者将左手放在腹部或怀抱在胸前。从左桡动脉入路时,患者若需要行冠脉搭桥手术(CABG术)时,可同时完善左侧乳内动脉的造影检查。另外,若为右手习惯型患者,不影响患者进餐等活动。术后并发症同右桡动脉,护理措施同右桡动脉。
  2.2.3 右尺动脉入路 优缺点同右桡动脉入路,区别点主要是穿刺的时候习惯问题。我科穿刺右尺动脉的主要依据是2006年江苏医药《正常成人尺、桡动脉供血优势的临床意义》,且病人坚持拒绝股动脉入路:a、穿刺右桡动脉时出现了右桡动脉的严重痉挛,导致右桡动脉不能清楚扪及;b、穿刺右桡动脉成功后,不能顺利置入导丝或鞘管;c、穿刺左桡动脉也发生了类似痉挛或左上肢畸形、缺失等。右尺动脉入路的并发症和护理措施同右桡动脉。
  2.3 当然也有采取其它入路的,比如肱动脉入路 优点是离心脏更近,造成周围血管损伤的可能性相对较小一点,但缺点也明显,因压迫止血的方向原因,极易造成周围血肿。护理治疗措施仍以观察并发症,并及时处置为主。
  3 体会
  因冠脉介入术前及术中抗凝药物的大剂量使用,导致凝血功能障碍,如果术中损伤小血管导致持续性出血可能是灾难性的。及时发现及正确的护理处置,可以有效避免灾难性并发症的发生。
  3.1 具体采用什么入路,需要由病人的情况和医生的习惯决定 我科常用入路以桡动脉为主。在心梗后低血压或者桡动脉情况不好的时候,采用股动脉入路。
  3.2 不同入路的护理特点应以相对应的并发症进行制定 但从前面的分析方法看,主要的并发症有以下几点为主:①损伤临近小血管,引起的血肿为主;②血管迷走反射出现应及时发现并治疗;③压迫不紧时出血或皮下血肿;④压迫过紧后出现皮肤压伤或者远心端供血不足。
  3.3 当出现不同并发症时要有相对应的应急预案 如皮下血肿,早期发现应立即给予冰敷,72小时后开始热敷,多数在5~7天内重吸收完全;累及范围较广或张力较大时,可予以绷带以一定压力包扎,同时给予冰敷,24小时后取下绷带,可能会出现张力性水泡,但如果发生骨颈膜综合征,切开减张不推荐,主要是抗凝药物的使用导致凝血功能抑制,容易出现出血不止的情况。如果血肿出现在颈部,只能冰敷,若持续增加,有压迫气道的可能,早期镇静后气管插管。
  参考文献
  [1] 易巧云 股动脉路径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术的护理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07年03期
  [2] 杨静 经桡动脉路径冠状动脉介入术后的临床护理 贵州医药 2012.03(038):473.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1478435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