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探讨颈椎病患者针刀治疗体位下的后侧安全入路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目的:分析颈椎病患者针刀治疗体位下的后侧安全入路。方法:本次对象为成年志愿者20例,纳入时间2016年2月-2018年6月,用CT三维重建技术扫描頸椎,测量关节突关节外缘和椎体椎板重叠处的水平间距,计算各数据均值。体表针刀进针的安全区间为内外缘之间,体内针刀活动区间为最小、最大宽度之间。结果:在C2-C7两侧内外缘间距上,左侧、右侧无显著差异(P>0.05)。体表针刀入路安全区间为16.9-21.0mm,体内针刀活动安全区间为7.29-18.82mm。结论:在颈椎病患者的针刀治疗体位下,体表进针点为后正中线16.9-21.0mm之间,以垂直椎体、平行矢状面进针最为安全。
  关键词:颈椎病;针刀;三维重建技术;手术入路
  颈椎病是临床上的一种常见病,多见于中老年人群。西医多采用营养神经、扩血管、消炎等药物治疗,复发率高,特异性差。近年来,针刀疗法被广泛用于颈椎病患者的治疗中,但是由于颈椎周围血管、神经多,增加手术风险[1]。因此,如何选择安全的手术入路方式,成为当前的研究重点。下面,本文将2016年2月-2018年6月收治20例志愿者作为对象,探讨了针刀治疗下后侧安全入路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资料  本次对象为成年志愿者20例,纳入时间2016年2月-2018年6月,女11例(55.0%),男9例(45.0%),年龄22-28岁,平均(25.9±0.9)岁。20例志愿者均经CT、体检检查,排除骨质破坏、颈椎先天畸形。
  1.2方法  帮助志愿者取俯卧位,保持身体长轴和机床平行,双肩自然下垂,尽量内收下颌,使颈椎前屈20o。使用德国西门子公司的64排128层螺旋CT机进行扫描,范围为C2椎体上缘至C7椎体下缘,参数:层厚2.5mm,电压120KV,电流250mA,螺距1.375:1,视野120mm,重建层厚0.6mm。扫描结束后,将图像上传工作站处理。在三维重建系统中打开重建图像,以棘突中点连线为后正中线,分别测量两侧的内缘间距、外缘间距,由放射科、康复医学科医生测量,取均值。
  1.3统计学方法  将文中数据录入SPSS18.0中,计量类资料用标准差的形式表示,实施t检验;计数类资料用百分比的形式表示,实施卡方检验。P<0.05,差异显著。
  2结果
  2.1两侧关节突内、外缘间距比较  分析得知,C2-3、C3-4、C4-5、C5-6、C6-7在同一水平下的关节突关节,左右两侧的内缘、外缘间距无统计差异(P>0.05),详见下表。
  2.2体表针刀入路安全区间  分析得知,C2-3距正中线15.55-21.25mm,C3-4距正中线16.30-22.09 mm,C4-5距正中线16.20-22.41mm,C5-6距正中线15.60-22.29mm,C6-7距正中线14.70-21.69mm。体表针刀入路安全区间为距离后正中线的16.9-21.0mm。
  2.3体内针刀活动安全区间  分析得知,C2-7各上下位椎体椎板的交叠点至关节突外缘宽度下限值均值为(8.92±1.52)mm,上限值均值为(17.49±1.42)mm。体内针刀活动安全区间为7.29-18.82mm。
  3讨论
  颈椎病是由颈部软组织损伤、颈椎退变,压迫神经根颈部脊髓、交感神经而引起的病症,常见类型为椎动脉型、神经根型、脊髓型等。近年来,颈椎病病发率持续上涨,且越来越年轻化,引起临床的广泛关注[2]。针刀是治疗颈椎病的常用疗法之一,多从后侧入路,治疗点位于椎体骨突出处。但是,针刀治疗属于闭合性的操作,如果术者不够了解人体解剖结构,或操作不当,很容易造成误伤。当前,对于针刀治疗入路的结构定位、测量等研究,尚未相关的文献报道,对后侧入路治疗颈椎病的疗效和安全性,也仅限于尸体解剖,但是尸体观测体位多为中立位,和针刀治疗的前屈位存在差异。而且,尸体经甲醛浸泡后,椎间隙会变小,因此所测量的数据也无法反应实践操作的体位[3-4]。
  多层螺旋CT扫描速度快,其重建功能可叠加处理扫描图像,重建三维立体图像、冠状面和谁平面图像,可获得治疗体位下的解剖结构。本研究中,在颈椎前屈20o下治疗,发现C2-C7上下椎体交叠处距离后正中线14.36-16.9mm,认为针刀安全入路可选择距后正中线的16.9-21.0mm,且垂直进针[5]。只要在针刀治疗中确保针刀末端不超过椎板交点内缘、关节突外缘,就不损伤颈部的神经和血管。在C2-C7两侧内外缘间距上,左侧、右侧无显著差异(P>0.05),这和国外的研究存在一定出入。
  综上,在颈椎病患者的针刀治疗体位下,体表进针点为后正中线16.9-21.0mm之间,以垂直椎体、平行矢状面进针最为安全。
  参考文献:
  [1]覃兴乐,李清锋,苏霞辉,等.颈椎病患者针刀治疗体位下的后侧安全入路[J].山东医药,2017,57(5):56-58.
  [2]郭长青,刘福水,马惠芳,等.针刀干预对颈椎病兔颈肌细胞凋亡的影响[J].针刺研究,2014,39(1):68-72.
  [3]盛旭飏,马勇.针刀疗法治疗交感型颈椎病的研究进展[J].颈腰痛杂志,2016,37(5):435-437.
  [4]方婷,刘福水,周凡媛,等.针刀治疗颈椎病的研究概况[J].中医药通报,2017,16(3):70-72,49.
  [5]蔚翠平,陆世昌,季杰,等.陆氏针刀松解术治疗颈椎病的临床分析及经验总结[J].中外医疗,2018,37(27):73-7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2039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