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红细胞分布宽度检验在慢性心衰早期诊断中的应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目的:探讨红细胞分布宽度检验在慢性心衰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心力衰竭程度分为II级26例、III级24例、IV级20例,同时与健康人员进行对比,分析红细胞与心力衰竭之间的关联性。结果:健康人群与心力衰竭患者的红细胞分布宽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红细胞分布宽度与心力衰竭的病变程度具有一定的关联性,临床上可通过红细胞检查疾病预后情况,利于疾病的治疗,促进疾病的早日康复。
【关键词】 慢性心衰;红细胞分布宽度;早期诊断
【中图分类号】 R181.3+2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5-0019(2019)12-234-01
心力衰竭主要是由于心肌梗死、心肌病、血流动力学负荷过重Ⅲ而引发心肌受损、心功能与结构的变化等,主要以呼吸困难、乏力等作为主要的临床症状,而对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而言,仍持续存在上述症状。许多患者主要是由于乏力、呼吸困难、运动耐力降低等至医院就诊,临床上对该类疾病患者进行治疗旨在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减少死亡率、缩短住院时间、延缓心肌重构现象[1],且近几年来慢性心衰患者的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有关研究发现,慢性心衰患者与红细胞分布宽度具有一定的关联性。为了进一步探究两者之间的联系,本次研究在慢性心衰患者的早期诊断中采用红细胞分布宽度检验,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同时选取同时问段的健康体检者72名作为实验对照,所有患者经过临床诊断后疾病被确诊,均符合慢性心衰的判定标准,且所有患者对本次研究均知情同意,自愿纳入本次实验。按照心力衰竭程度进行分级,共分为II级26例、Ⅲ级24例、Ⅳ级20例,男、女所占百分比分别为52.86%(37/70)、47.14%(33/70),年龄36~80岁,平均年龄63.5岁;健康体检者中男、女所占百分比分别为52.78%(38/72)、47.22%(34/72),年龄35~78岁,平均年龄64.2岁。两组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检验方法 对两组研究对象均进行红细胞分布宽度检验,收集两组研究对象2 mL的静脉血液标本,给予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进行红细胞分布宽度检验。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比较红细胞分布宽度与心力衰竭之间的关系。随着心力衰竭患者病变程度的上升,红细胞分布宽度也在不断上升,与健康体检人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心力衰竭屬于临床上一类病情十分复杂的症候群,临床上会因为心功能活性与心功能结构发生病变并使得心室充盈或者心室射血能力受到损伤,引发心排血量的不足,使得机体代谢需要不能够及时满足。患者会出现肺循环、体循环淤血症状等,该类疾病的发生机制较为复杂,疾病预后较差,且为进行性病变情况[2]。
慢性心力衰竭是临床上十分危险的一类疾病,并受到了医护人员的重点关注。对该类疾病进行科学有效的临床检验十分重要,其中红细胞分布宽度检验方式对慢性心衰患者的疾病检验具备一定的参考价值。本次研究对不同病变程度的慢性心衰患者进行红细胞分布宽度检验,结果显示,随着心力衰竭患者病变程度的上升,红细胞分布宽度也在不断上升,与健康体检人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与有关学者的研究结论相一致[3]。由此可说明,红细胞分布宽度可以用于反应心衰患者病情发展程度的临床指标,并依据检验结果进行干预,帮助患者及早获得痊愈。进行疾病治疗时对于伴有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的患者需及时进行干预,使得指标值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日常生活中无需剧烈运动,保持平稳的情绪,并适当进行相应的有氧运动,包括散步、打太极等,提高身体免疫力;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日常饮食中减少动物内脏、辛辣油炸等食物的摄入;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等[4]。
当红细胞分布体积增加时,将可能使得慢性心衰的病变程度加剧,究其原因主要是与红细胞无效生成、神经内分泌激活、肾功能受损等因素相关。另外,有关研究表明,当红细胞分布宽度增高时,与血BNP水平异常增高之间的联系较为紧密,两者之间为相互促进的关系,且血BNP将使得血管出现收缩现象,导致患者预后受到影响;此外,当慢性心衰引发红细胞无效生成时,红细胞分布宽度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且病变情况与疾病治疗、病程进展等因素具有一定的关联性;另有关学者研究表明[5],红细胞分布宽度和肾功能强度之间联系紧密,两者之间呈现负相关,当患者肾功能受到损害时,显示疾病预后效果较差。
综上所述,红细胞分布宽度与心力衰竭的病变程度具有一定的关联性,临床上可通过红细胞检查疾病预后情况,利于疾病的治疗,促进疾病的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 王社盈,唐爱国,杨 俊,等.红细胞分布宽度检验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早期诊断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医师杂志,2014,16(12):1657-1658,1662.
[2] 张平安,魏新素,吴 刚,等.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红细胞分布宽度与慢性心力衰竭严重程度的关系[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2,33(6):709-710.
[3] 陈建辉,肖 妮,周 军,等.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红细胞检验的临床作用及价值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35):61-62.
[4] 缪亚梅,金 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B型钠尿肽联合红细胞分布宽度及血小板分布宽度检测的临床意义[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3,17(23):145-146.
[5] 王 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红细胞分布宽度与微量白蛋白尿的相关性研究[J].天津医药,2015,43(9):1018-102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1481486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