嫁接睫毛慎思量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一位三十岁左右打扮入时的女性来到诊室,说是眼红肿不适,用了好几种眼药也不见效。检查患者的眼睛,上下眼睑(眼皮)的边缘可以看到类似眼屎样的东西堆积,细看可见每一根睫毛上都有一到两根空心的假睫毛套在其上。患者眼皮的边缘充血严重,伴有水肿。
显然,患者是由于嫁接睫毛引发的睑缘炎。治疗方法是将假睫毛拔除,清洁睑缘,涂抗生素联合皮质类固醇激素眼药膏。如果治疗不及时,会“城门失火,殃及池鱼”,伤害角膜,继而影响视力。
联想到近一两年来由于嫁接睫毛而引发的睑缘炎、结膜炎见多不怪,就与眼前的美女患者攀谈起来。恰巧患者本人就是一名美容院的从业人员,据她介绍,嫁接睫毛目前很流行。假睫毛分几个档次,有人工合成睫毛、蛋白纤维睫毛及水貂毛等。许多假睫毛是空心的,可以套在真睫毛上,同时用胶水粘固其上。如果自身的睫毛过于稀疏,可以在假睫毛的两边再用胶水贴一根假睫毛,形成一带二或一带三的格局。目的是重塑一双忽闪忽闪的美丽大眼睛。
但如果想保持这种美丽,必须每一两个月重新嫁接一次假睫毛。因为假睫毛会脱落,在清理残留的假睫毛时也有可能导致真睫毛脱落。
听到这里,我对眼前的患者说,我们人体的每一样东西都有它特定的功能,睫毛的功能是遮挡灰尘、异物、遮挡强烈的光线。上眼皮有100到150根,下眼皮有50到75根。每隔几个月会自然更新。
睫毛的排列和角度很重要,如果整排太过向内,我们称之为睑内翻:如果数枚睫毛倒着刺向眼球,我们称之为倒睫。这些都是眼科很常见的疾病。如果人为地将整排的睫毛做成外翻状,似乎显得眼睛更有神了,但造物主赋予它的遮风挡雨、遮挡灰尘的功能就大大削弱了。、如果在嫁接睫毛时污染和堵塞了睫毛根部的毛囊,就会引发化脓性炎症,称之为麦粒肿。
更重要的是在眼皮的边缘,我们称之为睑缘的位置,排列有睑板腺开口,不停地分泌油脂(学名皮脂腺),其功能是润滑眼球。如果我们不注意睑缘的清洁,让那些睫毛膏、嫁接睫毛的胶水等堵塞并破坏了睑板腺开口,分泌物潴留,就会引发睑板腺囊肿,即霰粒肿,需要手术治疗。
另外,在上下眼皮近鼻梁处还有一个泪小点。我们眼睛日常分泌的泪液就是从这里排入鼻腔。如果揉眼将脱落的假睫毛、胶水残渣、睫毛膏等异物阻塞并破坏了泪小点,“眼泪汪汪”“泪眼婆娑”就会长时间伴随着你。
如果对嫁接睫毛的辅料过敏,还会感到眼睛瘁,眼皮的内表面可见米粒样的突起,白眼球发红,我们称之为过敏性结膜炎,每天的眼睛就像刚刚哭过一样。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但作为眼科医生,有义务提醒朋友们,爱美不要忘记护眼!建议不要常年反复多次嫁接睫毛:有过敏性疾病史的朋友要慎重选择:嫁接时选择相对高档的胶水及睫毛材质:嫁接的睫毛不要过于浓密:睫毛嫁接后避免用力揉眼.以免胶水及脱落的睫毛伤及眼睛:选择的美容机构必须具备合法资质,有丰富的从业经验、合格的消毒环境及无菌操作,以免对眼睛造成伤害并传播疾病。
不明原因发热 当心布氏杆菌
口主任医师 是明启
有很多发热的患者,出现发热症状时不到原因,风湿、结核、腫瘤、炎症都排查掉了,就是确诊不了。其实,发热症状持续数个月,病因还有可能是布氏杆菌病。
布氏杆菌病(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杆菌感染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它是一个古老的疾病,起源于1 600年前的埃及及第5次瘟疫时期,1990年人们相继在海洋哺乳动物中分离出布鲁杆菌,布鲁杆菌的分布由陆地转向了海洋,扩大了人们对布鲁杆菌的防控范围。
布病的主要传染源为病畜,以羊为主,牛、猪次之;病原菌主要是通过消化道、皮肤黏膜及呼吸道传播。人类主要因接触牛羊、进食未煮熟的肉制品或未经高温消毒的乳制品而感染。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尤其是城市散发病例,最易误诊、漏诊。
布鲁杆菌在人体内的繁殖仅需要1~3周,典型的临床症状要在感染后几个月才能表现出来。急性期病例以发热、乏力、多汗、肌肉、关节疼痛和肝、脾、淋巴结肿大为主要表现。慢性期病例多表现为关节损害等,临床表现有:①发热,典型表现为波状热,多伴寒战;②多汗,急性期易出现大量盗汗现象;③肌肉和关节疼痛,为全身肌肉和多发性、游走性大关节疼痛,部分患者可出现脊柱受累;④乏力,可出现在所有患者身上,且持续整个病程;⑤肝、脾及淋巴结肿大,多见于急性期病例;⑥其他,如男性病例可伴有睾丸炎。
布鲁杆菌侵入神经系统者并不少见,最常见的神经系统表现是亚急性或慢性脑膜脑炎,另外还有脑膜炎、局限性脑炎、脊髓炎、脊神经根炎、神经炎和小脑脓肿等。
布氏杆菌病的诊断主要依靠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脑脊液检查及细菌培养或血清学试验。
布氏杆菌病的治疗以足疗程、联合使用抗菌药物为原则,以彻底消灭细胞内的布鲁杆菌。治疗往往需要多西环素、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及利福平联合治疗,其中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的疗程为7-14天,多西环素、利福平的疗程为6~8周。治疗期间要注意复查肝肾功能,早期治疗效果多数良好。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1486840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