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益气调胃汤联合西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49例临床观察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目的:观察益气调胃汤联合西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98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病例分为两组,每组各49例。对照组采用替普瑞酮胶囊口服治疗,观察组在口服替普瑞酮胶囊的基础上给予益气调胃汤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变化及不良反应等指标。结果:治疗后,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比较,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中医证候积分均有所降低,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调胃汤联合西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较好,可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且没有明显的不良反应。
  【关键词】  慢性萎缩性胃炎;益气调胃汤;调理气机
  【中图分类号】R573.3+2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8517(2019)6-0098-03
  慢性萎缩性胃炎(Atrophic Gastritis,AG)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胃部疾病,近些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结构的不断改变,该病的患病率有逐渐增高的趋势[1],其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上腹部烧灼样疼痛、反酸、腹胀、嗳气等,严重者可出现黑便或便潜血阳性,给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目前临床主要以西药治疗为主,但整体疗效不满意[2]。中医学认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发病机制主要与情志失调、饮食不节有关,以湿、痰、瘀、虚等为病机[3],故临床治疗时需要注重调理气机、健脾助运以养胃。鉴于此,笔者采用益气调胃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取得较好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7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98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9例。对照组男26例,女23例;观察组男27例,女22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符合《慢性萎缩性胃炎》[1]中的相关西医诊断标准,符合《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诊疗共识意见》[3]中的中医诊断标准,并经实验室检查确诊;患者及其家属知情并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合并严重的心、肝、肾等功能障碍者;妊娠或哺乳期女性;治疗依从性差者。
  1.3 方法 予对照组替普瑞酮胶囊[卫材(中国)药业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093656]口服,1粒/次,2次/d,分别于早晚餐前30min服用;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予益气调胃汤进行治疗,药物组成:黄芪30g,白术10g,茯苓15g,半夏10g,陈皮12g,藿香10g,枳壳10g,厚朴8g,砂仁(后下)8g,蒲公英10g,甘草6g。患者嗳气明显加旋覆花10g;反酸嘈杂明显者加海螵蛸12g,煅瓦楞子12g;胃部灼痛不适明显者加元胡10g,丹参12g,五灵脂8g。中药每天1剂,水煎服,每天2次,早晚温服。两组治疗疗程均为3个月,均连续治疗1个疗程。
  1.4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 ①中医证候积分:此项指标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12周后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4]中相关标准进行判断,主要包括胃部不适、食欲不振、纳少腹胀、倦怠乏力等,其中0分:无症状;1分:轻度;2分:中度;3分:重度,分值越高,代表症状越严重。②临床疗效[4]: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降低≥95%,经胃镜检查无胃黏膜萎缩视为治愈;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降低≥70%,但<95%,经胃镜检查黏膜炎症明显减轻视为显效;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降低≥30%,胃镜检查显示病变范围缩小1/2及以上视为有效;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降低<30%,胃镜显示结果无明显改善视为无效。总有效率=治愈率+显效率+有效率。③观察记录两组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5 统计学方法 数据使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后,对照組的总有效率是77.55%,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是93.8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2 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均降低,且观察组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3 不良反应情况 观察组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率为6.12%(3/49),均为胃肠道反应,但患者可耐受,不影响治疗;对照组的不良反应率为12.24%(6/49),其中皮疹1例,头痛1例,胃肠道反应1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胃黏膜在炎症基础上出现胃腺体数目绝对或相对减少等组织病理学改变的一类慢性胃炎,可伴有炎性改变、胃腺体形态学改变(肠化生)以及异型增生[5]。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发病机制较为复杂,现代医学对它的病因尚未完全认识清楚,认为与饮食密切相关,还与炎症、营养不良、组织瘀血和缺氧、免疫等因素有关[6]。目前临床主要采用西药治疗该病,对照组所用的替普瑞酮是临床常用的黏膜保护剂,该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反酸、疼痛等胃部不适症状,但对其他症状的改善则不太明显[7]。
   慢性萎缩性胃炎可参考中医学中“胃脘痛”、“痞满”、“反酸”等病进行辨证论治,中医认为饮食失调、情志不畅是本病最主要的两个病因,同时,先天禀赋不足、环境等对疾病也有一定的影响[8]。其临床病机以脾胃虚弱为本,气滞、湿蕴、瘀血阻络为标,属于本虚标实之疾患。脾胃虚弱则运化无力,使水谷精微不能输布,从而导致气血生化不足;日久胃体失养,引发胃部不适、疼痛、嗳腐吞酸等症,故临床治疗应注重行气化湿、调养脾胃。益气调胃汤中黄芪有健脾补中的作用;半夏、陈皮具有祛湿化痰、降逆止呕功效;白术、茯苓能够补气健脾;广藿香具有化浊止呕的功效;枳壳、厚朴、砂仁具有理气止痛功效;蒲公英能够清泻胃火,并有明显的抗Hp作用[9],甘草能够补中并调和诸药。诸药联用共凑健脾益气、行气化湿调胃止痛的功效。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益气调胃汤中的黄芪、白术、茯苓、藿香等药具有抗菌、镇痛等作用,可通过调节胃肠道运动功能、提高胃肠道抗消化性溃疡能力,进而抑制胃酸分泌,促进损伤胃黏膜修复[10],调节机体免疫力,提高临床疗效。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且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较对照组降低明显(P<0.05),两组不良反应无明显差异。
   综上所述,益气调胃汤联合西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效果确切,可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且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孟静岩.慢性萎缩性胃炎[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70-73.
  [2]杨志富,李梓,沈伟鹏.中西医结合与单纯西医药物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对比研究[J].辽宁中医杂志,2015,42(8):1473-1475.
  [3]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诊疗共识意见(2009,深圳)[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10,18(5):345-349.
  [4]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156-162.
  [5]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和处方集编委会编.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M].2012年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86-87.
  [6]李琼,刘晏,吴坚炯.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治疗进展[J].中医学报,2013,28(1):114-116.
  [7]孔岩君,李勇,李文林,等.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的Meta分析[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13,21(20):1982-1986.
  [8]谢伟昌,黄彬,李健,等.中医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研究进展[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4):130-132.
  [9]杜军英,姜东伯,狄柯坪,等.蒲公英抑菌抗炎作用的研究进展[J].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2012(20):128-131.
  [10]梅全喜.现代中药药理与临床应用手册[M].3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6:724-726.
  (收稿日期:2019-01-12 编辑:杨希)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1486922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