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医养结合背景下老年护理现状及研究进展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了解我国老年患者医养结合的老年护理现状及研究进展,探讨如何解决老年患者医疗、养老、护理等问题。为促进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为老年人提供护理服务的同时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交流,为老年人提供优质的人性化护理服务。笔者通过大量文献资料的整理,对医养结合的概念、需求,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构建“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对策建议进行了梳理,旨在为我国建立和不断完善符合时代发展的老年长期护理制度提供参考。
  【关键词】医养结合;老年护理;老年人;老龄化;养老
  【中图分类号】R19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019(2019)13--01
  现阶段我国老龄化问题日益加剧,已被社会各界广为关注,老年人群急需医疗卫生与养老相结合的护理模式[1,2]。老年人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贡献者。老龄化的标准按60岁计算,在全人口比例中超过10%,让老年人在生活中提高生活质量与生活愉悦度,是全社会义不容辞的责任。因此,发展医养结合将是卫生工作中最需要努力的一个方面。护理自人类发展以来一直是人们谋求生存的本能和需要。随着护理观念的转变,护理的构建理论基础、护理的职能任务、工作 内容等方面也在随之改变,表现为:在临床实践中更加注重患者自身感受和人文精神;护理服务领域在逐渐延伸和扩展;护理管理更加科学化和标准化。护理的核心思想是对患者的关怀,现代护理学必然需要将关怀理念融入临床工作中。尤其是老年护理,更应将关怀护理及综合护理融入到临床工作中,为老年群体提高生活质量与护理满意度。国家和社会应加大医养结合护理模式的支持,着重健全老年人健康医疗服务。
  1.医养结合概念的提出
  医养结合是将医疗诊治与养老资源相结合,最大程度分配利用社会资源。其目的是解决老年人群的医疗、养老和护理问题。将医疗护理服务真正落实到社区、家庭或养老机构中,老年护理人员掌握基本的护理、康复技能及人文关怀能力,满足老年人群的长期需求[3,4]。医养结合是传统养老服务的延伸,是在人口老龄化加剧的时期重新思考了养老服务与医疗服务之间的关系,并做出合理调整。医养结合的社会服务体系是以医疗服务为支撑的社会养老体系,通过发展社区养老、机构养老及居家养老为老年人群提供及医疗管理与养老体系于一体的社会服务。
  2.医养结合背景下老年护理服务的社会需求
  医养结合是当下较为重点的医疗服务模式。其社会需求主要表现在老年人群长期住院导致资源浪费和多数养老院无法同时满足老年人医疗和养老的需要等内容[5]。
  老龄化程度日益加剧,而社会还未健全医疗保健机制。由于老年疾病的多发好发性,老年患者的治疗和看护问题对患者及家庭极其重要。在计划体制下,医疗机构和养老机构所属系统大不相同,养老院医疗资源匮乏,医院医疗设备紧张,导致老年患者常需在返家庭、医院和养老机构之间波折,既增加了家属与患者的负担,也不利于患者的治疗。
  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的分离,致使部分老年患者在院内治疗及康复过程较长时间较久,促使了医疗资源更加紧张,影响了部分患者的治疗。另一方面,民营医院患者较少,医疗资源严重浪费,而实行医养结合的政策,能让部分医疗机构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一些养老院无医疗资源,也影响了养老院资源的利用,不少养老院空床率相当高。目前我国人均养老床位拥有率不仅低于发达国家 5%~7%的平均水平,也低于发展中国家 2%~3%的水平。
  笔者以为,医养结合政策将促进社区医疗进入家庭,将是对医疗和养老资源的巨大节约。社区医疗普及的現实环境中,居家养老+家庭医生+家庭护理,既符合老年人的生活习惯,也能最大限度地解决子女照管老人的困难。对于大多数老年人而言,居家医养是最为经济、最为舒适的一种方式。
  3. 医养结合背景下老年护理实施现状及问题
  3.1 老年护理人员不足且缺乏护理教育
  目前我国存在老年护理人员对于人文的相关知识较为匮乏且护理人员不足的问题[6-8]。医养结合服务机构的工作量较大,社会福利较其他医疗机构少,社会地位其他医疗机构相比较低,工作开展较为困难,导致老年护理人员广为流失,不稳定因素较高;老年人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较为缺乏;学科设置上的缺位导致老年专业教育体系建设落后[9]。
  3.2 医养结合背景下实施老年护理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医养结合模式还存在一些不足,如缺乏资金投入,服务收费较高,服务内容单一等。受社会经济等各方面影响,在医养结合下老年护理工作的开展中,覆盖象局限为三无、低保、特困救济、高龄、空巢等特困群体,未落实到每个老年人。我国养老服务专业化、标准化水平较低,发展较慢。主要表现为资助养老产业的企业少,适合老年需求的产品少,为老年人服务的项目少,服务质量低。虽然我国政府为扩大社会养老服务的覆盖范围耗费大量财力物力,但由于保障范围有限,老年人养老服务缺位现象普遍存在。
  4.关于规范“医养结合”模式下养老机构长期护理的建议
  4.1 医养结合政策法规及制度建立
  政府应当地情况,科学规划医养结合服务体系。明确政府在医养结合服务体系中的职能定位,做好制度供给、物质供给;挖掘市场潜力,完善政策支持体系,解决民办医疗养老服务机构医疗资源、融资、医护人员、运营等问题。坚持政府主导,增强对社区医养结合的引导,创造良好的医养环境。
  政府应倡导二、三级医疗机构为老年患者设置护理院,将长期照护费用纳入医疗保险,以保险费用、政府支持、地方财政支持等多方面保障照护服务的运行,并建立符合国情的以社区服务为核心的医养服务体系。
  4.2 加强老年护理人员的教育与培养
  鼓励老年护理人员业余时间完善继续教育体制,扩大知识面,改革知识结构。教学模式可采用系统学习与单科讲座相结合,可对典型护理案例进行分析讨论,提高老年护理人员的临床认知及应用人文知识的能力与技巧。由过去的“以病为中心”转变为“以人为中心”,从老年人群利益出发,丰富服务内涵,促进护理工作更加贴近老年群体、贴近社会;变被动的功能制护理为主动的责任制护理,增强护士的工作积极性与责任感;维持良好的沟通,处理好护患关系能使老年群体及其家庭的满意,保证护理质量。   5.结论
  近几年来我国老龄化程度日益加重,养老问题较为突出,已被社会重点关注,老年人对医疗卫生与养老相结合的需求较为迫切。我国应该尽快建立符合
  当前社会状况及老年人特征的护理等级标准及服务项目,旨在从生理、心理和生命伦理学的角度,最大限度地满足养老机构内老年人对医疗、护理与生活照顾的需求,亦可使国家护理资源得到合理科学的配置。医养结合养老已成为近几年的讨论热点,部分学者的讨论已经深入到医养结合服务的可行性探索,对部分区域医养结合实践进行了经验总结[10]。一些学者从护理角度对老年人群的自理能力、护理的划分标准进行了一系列研究,对提高老年人群的护理满意度和护理质量有重要意义。
  现阶段,社会需求的改变以及护理模式的转变,迫切要求老年护理人员具备更高水平的人文素质与人文关怀能力。护理人员人文素质直接影响老年人的护理满意度,对提高护理质量,老年人群康复情况及其重要。护士人文素质与关怀能力的提高是一个不断强化,反复循环的发展过程,需要医院、学校、社会等各方面的协调配合。在我国,关怀护理处于起步阶段,需持续建设关怀护理制度,提升护理人员关怀护理理念,提高护士人文素质,适应老年人群对护理服务的需求。
  总结可知,医养结合对社会经济与老年人群生活质量的提高及其重要,有必要通过政府干预进行完成。护理人员的职业技能及关怀能力培养较为复杂,有必要通过多样化的方式对护理人员关怀意识与能力进行培养。
  参考文献
  邓诺,卢建华,周业勤.医养结合养老模式探索[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7,37(7):1805-1807. DOI:10.3969/j.issn.1005-9202.2017.07.102.
  辜胜阻,吴华君,曹冬梅,构建科学合理养老服务体系的战略思考与建议[J].人口研究,2017,41(1):3-14.
  王勇,钱庆文.基于医养结合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模式研究[J].中国卫生产业,2018,15(28):112-113.
  王玉芬.探索医养结合模式的政策思考[J].开放导报,2016,(3):75-80. DOI:10.3969/j.issn.1004-6623.2016.03.018.
  王文洁,张拓红.医养结合需求与医疗资源配置的关系浅析[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2016, 33(9): 651-653.
  陈卓园园,鞠梅,杨晓玲,等.高年级护生对老年人态度的现状调查[J].广东医学,2016,37(22):3451-3454.
  张立斌,段亚梅,邓庆,等.公立医院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运行分析及思考[J].中国医院管理,2017,37(4):9-11.
  孙子科技木,张宝露,王洪娅等.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护理人才培养现状及思考[J].护理学报,2016,23(23): 31-34.
  鲁丽萍,李兴勇,郑捷.“医养结合型”养老护理员职业素养提升措施探讨[J].衛生职业教育,2018,36(1):144-145.
  佘瑞芳,谢宇,刘泽文,等.我国医养结合服务发展现状分析与政策建议[J].中国医院管理,2016,36(7):7-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1492846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