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城市直升机应急救援后的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本文对一例城市内直升机应急救援情况进行回顾,分析该救援启动后的各节点耗时占比,寻找在城市内开展直升机救援所要面对的困难及探讨相应的解决方法。认为通过建立通航绿色通道、加强基础建设、完善网络布局、经费模式灵活、医疗队培训准入制与保险支持等有利于在中国开展直升机应急救援。
【关键词】城市;直升机;应急救援
【中图分类号】R2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9)08-03--01
直升机飞行限制条件少、飞行速度快及机动灵活,适合执行城市应急救援任务 [1]。为满足医疗救护需求,完善院前应急救援体系,四川省八一康复中心与上海金汇通用航空有限公司合作,于2017年3月2日在建立西南地区地区首个空中救援服务基地,成为成都首家开通空中救援的医院。2018年7月18日四川省八一康复中心急诊科空中紧急救援队从基地出发,在成都市区内首次利用直升机开展应急救援,成功救治一名心脏病患者,现将该案例进行回顾与分析。
一 案例资料
1 基本情况及诊治经过
罗某,男,35 岁,2018年 7 月18日14时30分患者户外独自驾驶轿车时出现心悸,能忍受。14时55分患者驾车行驶到距四川省八一康复中心直线距离约14km的成都市泰迪熊博物馆附近道路时,心悸不适加重伴随出现四肢乏力,遂靠边停车拨打保险公司直升机救援求助电话。空中救援服务基地接到救援指令后立即启动空中救援服务。15时AW119型救援直升机开机,15时03分急诊科空中紧急救援队登机候命,15时20分直升机起飞,15时26分达到急救地点上空,15时36分空中盘旋寻找到患者及临时起降落点后降落,15时39分接诊患者上机后起飞。初步查体:神志清楚,精神稍差,应答切题,呼吸稍促,心率增快。行心电监护,测呼吸22次/分,心率138次/分,予以吸氧、生理盐水建立静脉通道后患者症状稍缓解。15时45分返回降落于四川省八一康复中心停机坪,15时48分医院救护车转送患者到达急诊科抢救室,诊断为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予以相关治疗后患者于17:30好转离院。
二 各节点耗时占比分析
1 在应急救援启动后总时间的占比中,直升机起飞前准备耗时最大占41.7%,主要用于直升机发动机启动后必需热机检查以及向上级空中管理部门申请低空通航许可;2 盘旋寻找耗时比例占到第二超出了出发前救援队的预料。医疗机构间通常为病员转诊而提前联系安排的直升机救援属二次运送,而本患者为发病后独自求援,客观上具有突发性及现场情况不可预料性。机载通讯设备不能与患者移动通讯设备直接联络,而机组人员自带移动通讯设备在机上使用会受机仓内噪音及机载电子设备信号干扰,不能作为与患者联络的常规通讯设备。通过基地指挥中心与患者沟通后再传达到直升机机组,导致现场信息沟通滞后;成都作为大型平原城市,建筑平均高度高,对直升机机组人员视线造成了遮挡,而本次急救点区域没有适宜地面患者与空中机组快速视线对接的公共场所,如公园、广场、学校操场等。成都的常住人口多,据公安部交管局截至2017年12月数据,成都汽车保有量居全国第二,客观上存在车流量大道路拥堵,公路常常不能作为临时起降点理想选择场所。这些都给直升机救援队在现场快速寻找患者和安全降落点增加了难度;3、而其他各节点耗时,受益于本次救援路程不远、气象条件适中、直升机飞行性能及机载医疗设备满足需求、空地联合救援培训到位等均将时间控制在了可接受范围。
三 讨论
不同于因为地震、台风、大型火灾、厂矿事故、战争等公共事件由政府指挥派遣,不同于高速公路车祸后因道路堵塞而被迫采取的空中救援,也不同于医疗机构为转送患者而采用的直升机转运,城市应急救援则常常要克服更多困难。诸如:申请通航许可的时间等待、复杂城市环境下的临时起降点选择、救援现场缺少安全维护、伤员上机前无地面前期应急处置、高昂救援费用的承担者等等。
那么如何在城市中有效开展直升机救援,借鉴国内外开展现状,以下措施可能有效。
1 建立城市直升机应急救援通航申请绿色通道,缩短起飞前的等待时间。建立完善我国直升机空中急救运行所必要的的法律法规、行业标准[5],促进行业发展。成都已于2018年12月10日建立低空管理部门,专门管理直升机通航飞行,这将为成都开展城市航空救援發展提供巨大的行政支持与便利。
2 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完善网络布局[3]。除了固定的直升机救援服务基地这一核心,还必须有相应的救援末梢环节。在城市内通过广泛实地考察,充分发挥市政公园广场、体育馆、学校运动操场等公共场所作用,设置可供直升机起降的预备临时起降点。与诸如“120”“999”等公共急救中心、“110”公安系统等形成城市区域内直升机起降点网络全覆盖,在空中应急救援达到前在地面先期完成伤员基本情况采集、前期应急处置、起降场地准备等工作。 将直升机机载通讯系统与民用通讯网络接轨,让直升机机组成员能与地面人员保持实时通讯沟通。
3 推荐采用由机型成熟的中小型单发直升机改装的专业救援直升机,充分发挥小巧灵活、起降点面积要求小等优势特点,可更加适应在现代化城市内开展空中应急救援。
4 政府与社会力量共同参与,丰富经费来源。目前国外较为成熟的直升机救援运营模式有三种[3]:政府主导模式、商业运作模式、慈善募捐模式。直升机空中救援其实在国内已开展多年,其中较为典型、运作比较成功的是武汉市和青岛市急救中心[4],但因费用较为昂贵[2],采用的多是商业合作模式。本次救援也是在商业保险模式下运行,个人少量付费,大部分费用由保险公司承担。而如果是普通大众恐怕难以承担救援费用,而这也是我国城市直升机救援实际开展中必需面对的问题。在城市救援这一背景下,引入政府财政和行政支持、宣传及推广购买航空救援保险,可能对于解决救援费用更为快捷有效。
5 对航空医疗队建立严格培训准入制度。一名合格的直升机救援队医疗组成员除了对自身医疗技术有要求,还有对航空知识技能的要求。依托急救中心和医院等医疗机构建立专门航空救援医疗队,与航空公司合作,加强直升机应急医学人员能力培训[4]。必须获得合格证书后方可参加应急救援,只有这样才能在航空背景下从容应对各种突发医疗状况。
6 对航空医疗队成员建立航空保险保障机制。航空公司机组人员都有规范化的行业保险政策,而医疗结构派遣的救援队成员则常常因为成员不固定、管理不完善等原因欠缺相应保险。直升机救援的安全风险远高于地面救援,完善的保险措施应作为建立城市直升机航空救援的硬性要求。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经济建设及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提供直升机空中急救。相信随着城市救援案例的增加,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政府与社会力量的共同努力下,一定能走出一条符合我国国情的城市直升机应急救援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袁家乐,周开园,任 杰,等 . 直升机医疗救援现状与展望 [J].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17 年2月 第 12卷 第2期
熊悦安 刘厚俭,开展直升机转送危重病伤员提高城市急救功能.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04 年 8 月第 13 卷第 8 期
肖清滔, 钟 歆 国外直升机应急救援体系现状与启示.中华灾害救援医学 2018 年 8 月 第 6 卷 第 8 期
顾建儒 张美进 丁迎周. 国内外直升机应急医学救援的回顾与展望.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11年 3月第6卷第3期
朱伟 沈俊.基于直升机完善120院前急救立体模式的构想 中华航海医学与高气压医学杂志 2018年6月第25卷第3期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1496433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