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  > 中国论文网 > 
  • 医学论文  > 
  • 临床应用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发生不良反应的原因分析与合理用药研究

临床应用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发生不良反应的原因分析与合理用药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 目的 分析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中发生不良反应的原因, 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50例使用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治疗且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 分析患者不良反应和累及系统, 明确其发生原因, 并制定合理用药措施。结果 不良反应主要累及免疫系统(20例)、泌尿系统(14例)、血液系统(8例)、消化系统(4例)、神经系统(3例)和循环系统(1例), 不良反应发生原因主要有个体差异(8例)、静脉滴注或注射速度过快(8例)、药物使用方法不当(8例)、药物使用过量(6例)、自身生理功能异常(6例)、用药物前、后12 h 内饮酒(5例)、饮食刺激(4例)、情绪过于激动(2例)、年龄过大或过小(2例)、环境因素(1例)。结论 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累及范围广、发生原因具有多样性, 为提高用药合理性和安全性, 应制定合理用药措施, 早期预防、及时发现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有效保障患者治疗有效性和生存质量。
  【关键词】 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不良反应;合理用药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9.19.076
  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属于β-内酰胺类抗生素, 具有广谱抗菌、杀菌效果强、毒性低、过敏率低、耐β-内酰胺酶的特点[1], 是现阶段临床常用的抗菌药物之一。随着我国人口的不断老龄化, 各种感染性疾病的发病率逐年增长, 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在临床抗感染治疗中被广泛使用。但是随着药物使用范围的不断扩大, 其引起的不良反应事件也在不断增多。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药物的疗效, 并对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了不利影响。因此, 需深入分析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在临床应用中发生不良反应的原因, 针对性采取合理用药措施, 提高药物使用安全性和有效性[2]。本实验选取50例使用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治疗且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 分析其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 制定合理的用药措施。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2月在本院使用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治疗且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50例, 其中女18例, 男32例;年龄7~73岁, 平均年龄(51.03±14.68)岁。纳入标准:①确诊为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引起不良反应者;②脏器功能未损伤者;③意识清醒或精神正常者;④患者、家属知晓实验内容, 且同意参与实验[3]。排除标准:①不配合实验研究者;②由其他药物引发不良反应者;③循环系统、神经系统、泌尿系统、免疫系统、消化系统、血液系统等功能障碍者[4]。
  1. 2 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进行研究。采集患者相关临床资料, 分析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 采用相应的合理用药措施, 保证用药安全性。
  1. 3 观察指标 观察50例患者应用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种类(例如头孢曲松、头孢呋辛、头孢西丁、头孢替安、头孢他定、头孢唑肟、头孢噻肟、头孢哌酮等)、使用方法、使用剂量、使用时间、饮食、年龄、生活环境、性别、文化程度、用药期间情绪变化、过敏史、既往病史、家族史等。
  2 结果
  2. 1 50例患者用药后不良反应和累及系统分析 50例患者中, 累及免疫系统者20例(40.00%), 主要不良反应包括过敏反应, 即皮疹、血清病样反应、胸闷、眩晕、药热、哮喘、心悸等;累及泌尿系统者14例(28.00%), 主要不良反应包括尿潴留、血尿、尿频尿急、肾衰竭等;累及血液系统者8例(16.00%), 主要不良反应包括急性溶血性贫血、白细胞减少等;累及消化系统者4例(8.00%), 主要不良反应包括腹泻、菌群失调、恶心呕吐等;累及神经系统者3例(6.00%), 主要不良反应包括锥体外系反应、幻觉、头痛、兴奋多语等;累及循环系统者1例(2.00%), 主要不良反应包括早搏、冷汗、血压降低等。
  2. 2 50例患者不良反应发生原因分析 50例患者中, 因个体差异引起不良反应者8例(16.00%), 因静脉滴注或注射速度过快引起不良反应者8例(16.00%), 因药物使用方法不当引起不良反应者8例(16.00%), 因药物使用过量引起不良反应者6例(12.00%), 因自身生理功能异常引起不良反应者6例(12.00%), 因用药物前、后12 h内饮酒引起不良反应者5例(10.00%), 因饮食刺激等因素引起不良反应者4例(8.00%), 因情绪过于激动引起不良反应者2例(4.00%), 因年龄过大或过小引起不良反应者2例(4.00%), 由环境因素引起不良反应者1例(2.00%)。
  3 讨论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 多种疾病发病率出现增长趋势, 再加上部分新疾病的诞生, 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具有广谱抗菌、杀菌效果强、毒性低、过敏率低、耐β-内酰胺酶等特点, 但过量或长期使用, 极易出现多种不良反应, 如恶心呕吐、腹泻腹胀、头晕头痛等, 进而严重影响到患者的身心健康, 降低药物治疗的疗效。故需要深入分析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引起不良反应的发生原因, 并采取相应的合理用药措施, 及时排除危险因素, 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提高药物使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从而全面保障患者生存和生活质量[5]。
  本研究结果显示, 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不良反应包括皮疹、胸闷、眩晕、药热、心悸、尿频尿急、腹泻、菌群失调、恶心呕吐、头痛、冷汗、血压降低, 主要累及免疫系统、泌尿系统、血液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和循环系统, 说明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累及范围广;引发原因主要与个体差异、静脉滴注或注射速度过快、药物使用方法不当、药物使用过量、自身生理功能异常、用药物前后12 h 内饮酒等因素有关, 说明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发生原因具有多样性。分析其合理用药措施:①临床医师应熟练掌握各種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的适应症、使用方法、药效、作用原理、使用禁忌、注意事项、使用时间等, 针对不同疾病合理选择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 保证合理用药;且医师需了解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与其他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避免混用、乱用引发交叉过敏等情况[6]。②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在碱性环境中极易发生分解, 故医师需要将该类药物与碱性药物(比如碳酸氢钠、氨茶碱)分开;不能与阿司匹林、华法林、肝素等药物联合使用, 避免出血。③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也不能与氨基糖苷类药物联合使用, 否则极易出现相互灭活的情况, 应合理确定不同药物的使用时间[7]。④在选择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前, 医生需综合考虑患者病情、免疫状况、病理、生理, 并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适当的头孢菌素类药物, 合理制定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的使用种类、使用方法、治疗时间等, 针对静脉滴注给药者, 需要严格控制滴注速度, 同时需要为患者讲解合理饮食、戒烟戒酒的重要性, 指导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饮食习惯, 若患者使用该类药物后出现不良反应, 医生需及时给予对症治疗, 立即停止用药或换药[8]。⑤制定不良反应上报制度: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颁布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中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制度, 及时采集、总结、整理、上报药品生产、经营企业、不良反应等信息, 结合全国卫生医疗结构合理选用头孢菌素类药物, 科学替换不良反应发生率高的头孢菌素类药物, 并为药物替换提供指导。
  综上所述, 头孢菌素类药物临床运用不良反应原因主要与个体差异、静脉滴注或注射速度过快、药物使用方法不当、药物使用过量、自身生理功能异常、用药物前后12 h内饮酒等有关, 为了保证临床用药的合理性, 需要采取针对性的措施, 有效降低药物不良反应率, 保证用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参考文献
  [1] 纪泽洪. 头孢菌素类药物不良反应发生原因的临床分析.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7, 11(18):192-193.
  [2] 孔珊珊. 头孢菌素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及临床使用要点分析.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6, 8(33):207-209.
  [3] 岑俊源. 头孢菌素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及临床使用要点分析.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6, 10(18):193-195.
  [4] 李法宁. 头孢菌素类药物不良反应及其发生原因临床分析.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6, 9(25):3-4.
  [5] 张换英. 头孢菌素类临床应用的不良反应及安全使用对策.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7, 27(13):132-133.
  [6] 肖文静. 60例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与其他药物联合应用致不良反应.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16, 16(4):549-551.
  [7] 柴福, 李晓慧. 关于头孢类药物临床运用中发生不良反应原因分析与合理用药的研究.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 2017, 17(17):44.
  [8] 曹荣, 周会丽. 头孢菌素类药物严重不良反应分析与临床对策. 养生保健指南, 2016(43):45.
  [收稿日期:2019-01-1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1496547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