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数字化口内印模技术进行牙体缺损修复的护理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目的:探讨使用3shape Trios口内印模技术配合制作全瓷冠的护理注意事项。方法:选择我院120例数字化全瓷冠修复的患者,制取口内扫描印模,对戴牙效果进行评估。结果:所有病例均能顺利完成全瓷冠试戴粘结,边缘密合,邻接关系合适,咬合舒适,3个月内电话回访无崩瓷、修复体脱落现象。结论:护士必须熟悉冠修复临床操作流程,掌握口内印模技术的操作要点及扫描件要求,才能高效配合临床医师及技师,精准完成全瓷冠修复。
  【关键词】数字化口内印模技术;全瓷冠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以及制造技术在医疗领域的不断发展,数字化医疗技术正在日新月异地改变着传统的医疗模式。目前乃至今后一段时间内,数字化诊疗技术都被公认将是口腔医疗行业的研究热点和主流技术。其中精准快速的数字化印模技术是所有数字化诊疗技术运用的基础。本研究采用的3shapeTrios真彩口内扫描仪是應用超快光学切割技术(UltrafastOptical Section)和共焦显微技术对口内全牙列及相关软硬组织信息进行快速获取,每秒可捕捉超过3000幅二维图像,通过匹配结合数百幅三维数字图像,在患者椅旁实时地创建能真实反映患者口内组织形态及颜色的三维数字印模。
  在口腔修复时,通过口内扫描仪获取三维彩色图像,避免传统印模材料取模过程中患者的恶心不适及误吞危险,使患者能够更直观地看到自己牙齿的情况,便于患者了解修复过程,与医生交流自己的修复需求,提高患者就诊满意程度。而医生则能够全方位观察评估聚合度、共同就位道、肩台质量、咬合空间等,及时作出调整,提高修复体质量。获得口内三维数据后,无需传统的灌制、修整石膏模型再送至技工室,直接通过内部网络传输至技工室,储存、传输快速便捷,避免实物模型的损坏、遗失。
  本研究针对临床常见的牙体缺损病例进行全瓷冠的修复。牙体缺损是指牙体硬组织不同程度地被破坏、缺损或发育畸形,造成牙体形态、咬合和邻接关系的异常,影响牙髓和牙周组织的健康,对咀嚼功能、发音和美观等可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牙体缺损的修复过程主要包括牙体预备、印模和模型制取、修复体的技工制作,临床试戴后粘接。既要满足生物学原则,生物力学原则还要满足美学原则。
  数字化印模有助于口腔医师更加方便、精确和高效的治疗,并提高患者满意度。传统印模获得的是牙体预备的阴模,借此可以评价印模本身的缺陷,但不可能评价牙体预备的效果。牙体预备效果必须待石膏模型制备完成后方能做出判断。数字化印模克服了传统印模的缺陷,能够通过计算机扫描,将预备的牙体3D成像于计算机上,从而展现牙体预备的效果:诸如牙体锥度、边缘线、倒凹、颌间距离和就位道等,均能够虚拟的呈现于屏幕上。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8年6月-2018年11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口腔修复科门诊己行根管治疗因牙体缺损选择全瓷冠(IPS e.max CAD切削瓷块)修复的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病例纳入标准:所有病例均经过术前详细的临床检查和X线检查确诊;患者张口度正常,牙周健康,咬合稳定,无深覆牙合深覆盖。共有120例患者参与这一随机临床试验。其中男64例,女56例;年龄18-65岁,平均(40.7±10)岁,其中前磨牙46颗,磨牙74颗。
  1.2方法
  1.2.1牙体预备
  参照全瓷冠的工艺标准,常规进行牙体预备。预备后的牙冠外形无倒凹,肩台清晰,点线角圆钝,邻牙无损伤。患牙制备为龈上或齐龈肩台,部分肩台位于龈下区域需使用机械排龈法进行排龈,从而清晰准确的暴露边缘。以免扫描后续的加工系统无法加工出相匹配的修复体而影响精度。
  1.2.2干燥隔湿
  在扫描取模过程中需要做好隔湿工作,可使用棉卷、气枪、橡皮障等隔湿。如果取模区域不够干燥则会导致扫描时反光,取模不清,影响修复体精度。有的数字化印模仪器在取像时需先喷粉,也是为了在取模区域内获得均匀的非反光层,从而更准确的取像。喷粉时充分摇匀,均匀喷涂,不能过厚否则影响印模精度。
  1.2.3取像
  调整患者至合适椅位角度,在3shapeTrios真彩口内扫描仪操作界面录入患者信息及修复体类型、比色、制作要求等。扫描校准后安装清洁扫描头,准备扫描。按照系统要求遵循一定的规则和顺序进行扫描,缓慢而连续地扫描上下颌目标牙列,尽量减少重复,争取用尽量少的采集图像张数获得完整的印模,从而保证数据精度。扫描过程中当数据系统停止采集识别时,建议回到己成像区域的咬合面进行校准。如扫描张数超过1000张,根据系统要求建议重新校准后扫描。上下颌扫描完成后需剪切除去多余的黏膜图像,以免影响上下牙列的咬合匹配。
  1.2.4数据分析
  扫描完成后数字化印模系统可以直接处理分析数据。此时建议临床医生在扫描仪屏幕中检查(真彩环境或去色环境下检查):咬合关系是否准确,预备体有无倒凹、咬合空间是否合适、预备体肩台边缘是否清晰。此步骤有助于医生检查牙体预备情况,有利于医生及时根据患者口腔情况酌情修改预备体。且患者可直观了解自己的患牙情况,便于医患沟通。
  1.2.5修复体
  制作扫描文件由网络传输至义齿加工中心,技师根据全瓷冠的参数要求、及患者余留牙形态使用软件设计修复体:创建订单,模型修整,确定牙合平面,边缘线识别,确定就位道,选择牙型,调整外形,调改咬合最终形成修复体数据。该数据传输至罗兰切削机,选择合适瓷块进行切削成形,而后进行烧结、染色上釉等常规步骤。
  1.2.6术后护理
  医技护共同协作完成冠修复后,向患者交待术后注意事项,嘱其24h内勿用修复牙咀嚼,今后勿用修复牙咀嚼过硬食物及粘性食物,以免充填物折断或脱落。嘱患者注意口腔清洁,特别是修复体处建议使用牙线。
  2结果
  对修复后的患者在治疗完成后1个月进行复查,修复体外形完整,边缘密合,无着色或龋坏,咬合及邻接合适。3个月后电话随访复查,修复体均咬合舒适,无崩瓷;患者均对口内扫描技术表示欢迎,并满意最终效果。
  3讨论
  对于牙体缺损需要冠修复的患者,临床常用硅橡胶来制取终印模。硅橡胶作为弹性不可逆印模材料,在临床长期使用效果,具备流动性好能对预备后牙体形态精细复制,且维持形态的时间较长,生物相容性好等优点。但制取模型时的温度、湿度、应力都会对硅橡胶的最终印模精度产生影响;且翻制石膏模型增加了产生误差的风险,后期模型的储存、分割、运输等等都会对精度产生影响。此外,制取印模时托盘压迫患者舌根及软腭部,部分患者会产生难以控制的恶心不适感。而数字化印模技术有效避免了传统印模技术的不足,扫描仪探测器在患者口内移动,快速获取图像并高效进行数据匹配,精确获得牙体形态的三维数据,患者体验舒适。后续直接由网络传输,计算机设计制作修复体,操作简单,大大减少了人力物力的投入。
  本研究证明了数字化口内印模技术可以满足临床需求,精确快速地获得数字化印模以利于后期修复,患者对于修复体及扫描过程均满意,该技术可以在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本研究作为前瞻性研究,缺乏分组对照,并且研究所纳入研究的患者例数不多,可信度有所下降;仅对患者三个月戴牙情况进行了简单评估,未对长期疗效进行具体评分研究。在后续的研究中将进一步细化步骤,扩大样本来讨论数字化印模制作全瓷修复体的临床疗效。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1497206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