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以禅入药妙不可言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在少林寺的方药中,有物药和法药之分。物药便是人们服用的有形之药,法药则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心药。这法药饱含禅意,不仅是少林医学的亮点,也是当今社会人所需的良方。
  少林十三味
  少林历代高僧大都禅、武、医兼通。从前,少林寺并没有禅医这种叫法,寺内的医师都叫僧医。武僧习武不免损伤,由此慢慢悟出医治之法,也因此在少林医学中,最为有名的要数伤科。
  元代医学家危亦林所写的《世医得效方》将前期治疗跌打损伤的方药筛选总结为二十五味常用药。明代异远真人所著的《跌损妙方》是现存最早的伤科少林派著作。他的“用药歌”就是以危氏用药经验为基础的。
  “用药歌”的方药中以归尾、生地、赤芍、槟榔为主药,药性平和,药味精练,适合于各种人群,而且新伤、旧伤都适合应用。异远真人认为,治跌打损伤即以治疗血淤为目的。四味主药的配伍,归尾为君药,入心肝、脾三经,补血活血:生地为臣药,入心、肝、肾三经,活血、止血、凉血;槟榔为佐药,入脾、胃、大肠经,消积泻下、调理肠胃;赤芍为使药,入肝、脾经,凉血散淤、消肿止痛。四味药均为治疗血淤要药,归尾善破血,生地善养血,可以使血活而不伤正气;加上生地兼具止血的作用,可以有效弥补归尾的不足;槟榔具宣散之功,既可以制约生地之腻,又可以调理胃肠,助消化;赤芍助当归、生地活血化淤,四药配伍药简功宏,使气血活而淤积除,驱邪不忘扶正。
  少林有很多老方子,但通过观察可以发现,有十三种草药是最常见的,被称为“少林十三味”,包括当归、三棱、骨碎补、木香、苏木、桃仁、元胡索等。伤科离不开这十三种草药,百变不离其宗。
  由这十三味药衍生出了各类药膏。膏药是伤科中的常见治疗手段。针对相应病症的膏药一般由十来种药材制成,通用型的膏药则含有五十多种草药,以“拔毒”为主。
  制黑膏需36种水
  说到膏药,武侠小说中有黑玉断续膏,虽然只是“戏说”,少林寺内倒是确有“黑膏”。
  黑膏是统称。少林传统的药膏总共有上百种,有观音膏、达摩膏等,针对不同的病灶部位使用。还有专门针对小孩子的膏药,叫做金刚膏。一般孩子腹泻,把膏药贴在肚脐上就行。现在的膏药则是通用的,肩颈、腰椎等都能使用,可以化淤、舒筋活络,所以就叫活络膏。
  黑膏的炮制有很多讲究,制作膏药讲究用油,好的膏药就跟镜面一样,很亮,用好的油做出来的膏药相对不容易粘皮肤。
  此外,在少林寺传统炮制法中,更为重要的是36种水。比如说,冬天在大寒的时候会采水,收集起来储存在缸里,埋在地下,这种水在夏天中暑时喝很管用。夏天也可以采水,雨水、露水、花上面的水等。
  熬一剂“法药”
  相比方药、针灸等有形之药,法药更显少林特色。少林方药可以分为两大块,一是物药,即看得见、摸得着、能够服用的药;第二种就是法药,法即方法,法药就是交给你一种生活的方法,治的是心。
  法药從精神层面上去缓解人们的痛苦。法药与禅直接相关。禅医懂得禅,也知道如何用法药。
  据说,武则天刚称帝的时候,因为她是第一个女皇帝,被很多人非议。恰巧武则天是学佛之人,身心不适便来到少林寺。当时的老和尚给她熬了一碗汤,名为“万华汤”。喝完之后,武则天便感舒畅。
  其实“万华汤”只是一碗疏肝理气的汤药而已,迅速起效的原因并不是因为汤里的药材,而是汤的名字本身就是一帖法药,“万”只有皇帝可以用,也就是承认你这个皇帝。“华”即花,是说她的智慧像万朵花一般,同时花也是吉祥的象征。听到这个名字,心情就好了一大半。其实万华汤就是百花蜜,但你说百花汤那就不行了。
  禅医讲的其实是因果疗法。病是什么造成的?是食物还是心情?必须先找到因。就像一棵树,如果把根除掉了,再怎么施肥也活不久。树根就好比病因。如今的很多病都是心源性疾病,包括肠胃以及疼痛。只有找到因,才能有适合的法药,病急乱投医,自己没有思考,没有修为,那是不行的。
  所谓修,那并非生病,而是保持健康所以修。疗的话,那便是生病了,需要疗养。目前,少林寺有“三疗七修”。三疗便是功疗、食疗和禅疗。七修则包括香修、华修、书修、乐修、功修、茶修和食修。华修即花修,类似插花。千万不要小看插花,一朵花,从埋种到发芽到开花直至凋谢的过程就好比人的一生。
  七修贵在修心
  很多人都想长寿,都想健康,但他们不明白什么是健康。为什么有的人不生病,有的人却总是疾病缠身?环境当然有关系,但饮食、心态对健康也至关重要。香港是个高压城市,但是人们的长寿指数很高。他们会煲汤,平时都在调理。更关键的是心态不一样。香港人懂得如何享受,只要一到假期,便放下一切工作去玩,什么都不管。一个人到底要什么很关键。每个人都要有追求,当然也不反对物质追求,但不要过度,过度了就是浪费。不仅是心灵的浪费,也是思维的浪费。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1512421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