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群组健康教育模式对支气管哮喘患者症状感知及控制水平的影响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目的:評估群组健康教育模式对支气管哮喘患者症状感知及控制水平的影响,为临床实践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点就诊的支气管哮喘患者42名,随机分为实验组(21名)和对照组(21名)。实验组患者平均年龄为(63.61±7.16)岁,其中男性9名,女性12名;大学文化程度及以上2例,中学文化程度9例,小学文化程度及以下10例。对照组患者平均年龄为(63.28±7.4)岁,其中男性9名,女性12名;大学文化程度及以上4例,中学文化程度9例,小学文化程度及以下8例。对实验组患者提供6周的群组健康教育干预;对对照组提供常规健康教育,评估两组患者哮喘知识、症状感知和控制情况。结果:干预后,实验组患者哮喘知识总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84.42±7.33比63.28±10.42,P<0.001);实验组患者的哮喘疾病知识、哮喘发作预防、哮喘用药知识、哮喘急性发作处理、哮喘症状自我监测维度的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01)。实验组患者的症状感知得分在干预后第4周和第6周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症状控制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结论:群组健康教育模式能有效提高支气管哮喘患者疾病知识知晓率和症状感知能力及控制水平。
  关键词 哮喘;群组健康教育;症状感知;症状控制
  中图分类号:R562.2+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1533(2020)04-0049-04
  Influence of the group health education mode on symptom perception and control level in patients with bronchial asthma
  WANG Yuqin, ZHAI Guohua
  (Community Department of Fenglin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 of Xuhui District, Shanghai 20003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influence of the group health education mode on symptom perception and control level in patients with bronchial asthma, and provide evidence for clinical practice. Methods: Forty-two patients with bronchial asthma who were treated at the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 and stations were select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an experimental group with 21 patients and a control group with 21 patients. The average age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63.61±7.16) years old, including 9 males and 12 females; there were 2 cases of college education and above, 9 cases of middle school education, and 10 cases of primary school education and below. The average age of the control group was (63.28±7.4) years old, including 9 males and 12 females; there were 4 cases of college education and above, 9 cases of middle school education and 8 cases of primary school education and below. The group health education intervention was provided to the experimental group for 6 weeks; and the routine health education was provided to the control group, asthma knowledge, symptom perception and control level of the two groups were assessed. Results: After intervention, the total score of asthma knowledge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84.42±7.33 vs. 63.28±10.42, P<0.001); the scores of asthma disease knowledge, asthma attack prevention, asthma medication knowledge, asthma acute attack treatment and asthma symptom self-monitoring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P<0.001). The symptom perception score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at the 4th and 6th week after intervention(P<0.05); the symptom control level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P<0.001). Conclusion: The group health education mode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awareness rate of patients’ disease knowledge and improve the symptom perception ability and control level of asthma patients.   KEY WORDS asthma; group health education; symptom perception; symptom control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我国哮喘患者超过1500万[1]。有研究显示,70%的哮喘患者需进行强化治疗,36%的哮喘患者需住院治疗[2],哮喘的控制水平仍不容乐观[3-4]。有效提高哮喘患者症状感知及控制水平对延缓病情进展,提高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但很多患者不能准确感知自己哮喘的严重程度[5]。本研究旨在探索群組健康教育模式对支气管哮喘门诊就诊患者的症状感知能力及控制水平的影响。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择2019年1-6月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点就诊哮喘患者42名,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21名。实验组患者年龄为54~73岁,平均年龄为(63.61±7.16)岁,其中有男性9名,女性12名;大学文化程度及以上2例,中学文化程度9例,小学文化程度及以下10例。对照组患者年龄为55~73岁,平均年龄为(63.28±7.4)岁,其中有男性9名,女性12名;大学文化程度及以上4例,中学文化程度9例,小学文化程度及以下8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等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对象的纳入标准:(1)符合中华医学会支气管哮喘诊断标准[6];(2)至少有1个月的哮喘病程;(3)具有基本的阅读和书写能力;(4)自愿参与研究。
  1.2 方法
  1.2.1 干预方法
  (1)对对照组患者提供常规健康教育,包括疾病知识、避免诱因、病情监测、用药、和心理等指导。
  (2)对实验组患者提供群组健康教育。由实验人员在传统的健康教育的基础上,对患者及其家属实施序贯健康教育。根据患者的病程进展及接受能力,将患者分为不同的小组,每2个家庭2~4个人作为1个小组。健康教育在社区站点的健康教育室进行;健康教育方式包括口头讲解、幻灯片图文展示、视频、真人演练等,具体干预时间为6周,分3个阶段进行。
  干预初期(第1周和第2周)通过图片、视频、音频等形式向患者展示哮喘的诱因、发病机制、控制目的和治疗效果,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让患者知道哮喘虽然无法彻底治愈,但只要坚持正规治疗是可有效控制症状,进行日常工作和学习,以增强患者治疗信心。
  干预中期(第3周和第4周)用真人演示的方式开展健康教育,展示哮喘急性发作的先兆表现和疾病急性加重的征象,通过小组表演让患者体会哮喘发作时的正确自我处理方式。告知患者在生活中坚持写哮喘日记,为治疗提供参考资料。指导患者使用峰流速仪,以早期发现哮喘发作,判断哮喘控制程度。
  干预后期(第5周和第6周)指导患者如何避免哮喘各种诱因,包括加强体育锻炼,增强患者免疫力,避免强烈精神刺激、剧烈运动、饲养宠物,避免持续喊叫等过度换气动作,避免接受冷空气及感冒等刺激。同时,以图片展示的形式,告知药物名称、剂量,不良反应等。每次健康教育结束后,小组成员之间可以互相提问、评价,以保证知识的获取更牢固。每次干预结束后均安排30 min小组成员经验交流。
  1.3 评价指标
  1.3.1 哮喘知识
  以邱昌翠等[7]设计的哮喘知识问卷为脚本,并查阅大量国内外相关文献和根据专家的建议修改。内容分为5个维度,共20个条目,包括哮喘疾病知识(4个条目)、哮喘发作预防(4个条目)、哮喘症状自我监测(4个条目)、哮喘用药(4个条目)、和哮喘急性发作处理(4个条目)。问卷采用likert 5级评分法,从“完全不知道”到“完全知道”分别计1~5分,最低分20分,最高分100。该问卷于患者干预后填写。经问卷信效度评估,Cronbach’s α系数为0.87。
  1.3.2 症状感知水平[8]
  症状感知测量分别是在干预后第2周、第4周、第6周进行,由患者自行填写日间症状、夜间症状和变应性鼻炎症状。(1)日间症状评分标准:无咳嗽、胸闷、气喘、呼吸困难等症状计0分;仅出现轻微症状、或间歇症状有轻微不适计1分;出现中度症状或频繁症状,有不适症状或至少1次影响正常活动计2分;出现持续症状,能影响正常活动计3分。(2)夜间症状评分标准:无失眠、早醒、憋醒、不能平卧等症状计0分;出现早醒症状,或憋醒1次,计1分;出现早醒并有2次以上憋醒症状计2分;出现夜间经常憋醒症状,间断可入睡,计3分;出现端坐呼吸、失眠、不能平卧症状计4分。(3)变应性鼻炎症状评分标准:无流泪、鼻塞、流涕、喷嚏等症状计0分;出现症状但不影响舒适程度、睡眠及日常活动,持续时间<4 d/周或<4周计1分;出现症状并影响舒适程度、睡眠及日常活动,且持续时间<4 d/周或<4周计2分;出现症状但不影响舒适程度、睡眠及日常活动,且持续时间症状>4 d/周或>4周计2分;出现症状并影响睡眠及日常活动,且症状持续存在计3分。
  1.3.3 症状控制水平
  采用肺通气功能测定[1]评价患者实际控制水平。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 1% pred)≥80%为症状控制良好,60%≤FEV 1% pred<80%为症状控制一般,FEV 1% pred<60%为症状控制较差。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哮喘疾病知识得分比较
  实验组哮喘疾病知识总分和哮喘疾病知识、哮喘发作预防、哮喘用药知识、哮喘急性发作处理、哮喘症状自我监测维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2.2 两组患者症状感知水平
  两患者在干预后第2周症状感知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干预后第4周、第6周,实验组患者症状感知得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症状控制水平
  实验组和对照组的症状控制良好、控制一般、控制较差的占比分别是61.9%(13/21)、33.3%(7/21)、4.8%(1/21)和28.6%(6/21)、42.9%(9/21)、28.6%(6/21),差異有统计学意义(c2=13.21,P<0.001)。
  3 讨论
  中华医学会的哮喘防治管理指南提出,哮喘重在症状控制,需依据严重程度给予适当方案[1]。哮喘的特征是症状及控制水平波动的多样性。因此,哮喘管理是以最大限度减少疾病的波动,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为最重要目标[9]。有研究发现,虽有68%的患者认为病情完全得到控制,但实际完全控制者仅占9%,部分控制者占34%,有57%的患者病情未得到控制[2]。有研究结果显示,哮喘患者的症状感知控制水平与实际哮喘控制水平之间存在显著差异[10]。患者对自身气道炎性改变的感知水平对于哮喘的控制非常重要,只有正确地感知气道炎性变化、了解哮喘控制水平,才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哮喘急性发作的次数。但哮喘患者的呼吸道症状与气道阻塞严重程度并不完全相关,相当多的患者不能准确感知哮喘的严重程度[5];部分哮喘患者误将与疾病相关的一些症状当作一种自然状态,而另一部分患者却将与疾病无明显相关的症状误认为是哮喘发作的表现[2]。不准确的症状感知水平在症状未控制的哮喘患者中多见[11],而哮喘症状感知水平与肺功能测定水平的差异性加大了患者评估实际哮喘控制情况的难度,以至于出现低估疾病、延误治疗并引起哮喘急性发作,或者高估病情而致过度医疗的情况[12]。因此,正确感知哮喘症状的能力对于提高哮喘的管理水平以及减少个人和社会不必要的投入是至关重要的。
  健康教育能帮助人们自觉地选择有益于健康的生活方式。健康教育方式的互动性、生动形象性、记忆的保持性在效果评价中发挥至关重要作用。群组健康教育模式是以几个家庭为1个小组。生动的授课、直观的操作演示及课后答疑、家庭的互动性以及床边的一对一指导,使培训对象乐于接受,培训效果较好[13]。本研究在第1次健康教育后对患者进行深度访谈,发现患者及家属最想了解知识排名前三位的分别为:如何避免哮喘急性发作、如何识别哮喘发作先兆及加重征象、哮喘的症状及表现。基于这些知识需求,研究者根据患者的学历背景和疾病进展提供个性化的健康教育和指导。同时,多种健康教育模式相结合,能让患者对哮喘相关知识更加熟知、记忆更加深刻。本次研究结果发现,实验组患者在哮喘疾病知识、哮喘发作预防、哮喘用药知识、哮喘急性发作处理、哮喘症状自我监测等知识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与邱昌翠等[7]研究结果一致。这可能与群组健康教育中采用真人演示的方式能提高患者对于疾病知识的记忆程度有关。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在干预后第2周,实验组患者的症状感知得分与对照组没有差异,但在干预后第4周、第6周,实验组患者症状感知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这可能是在经过群组健康教育后,患者对哮喘知识掌握更加牢固,依从性更高,能更多地采取避免诱发哮喘症状的行为;同时在哮喘急性发作时能采取更有效的救治措施。有研究指出,患者通过参加哮喘教育而获得了一定的疾病知识,依从性和避免环境诱发因素的行为就会有所改善[14]。同时,实验组患者能更好地掌握峰流速仪的使用知识,能早期地发现病情变化。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实际症状控制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提示有效的健康教育不仅能丰富患者疾病知识,培养良好的遵医行为,提高患者治疗疾病和预防复发的依从性,还能提高患者症状感知能力及控制水平,有助于医生为患者选择最佳的治疗方案。
  哮喘是慢性气道炎性病变,其治疗的主要目标是使哮喘达到完全控制。为了达到这个目标,除了正确的选择药物和规律用药,提高患者自我感知控制水平也是非常必要的[2]。而患者的自我症状感知能力在准确评估患者哮喘控制水平,选择治疗方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群组健康教育模式可有效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水平,改善哮喘患者症状的感知能力及控制水平。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 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支气管哮喘的定义、诊断、治疗及教育和管理方案)[J].中华内科杂志, 2003, 42(3): 817-822.
  [2] 李有香. 哮喘日志和肺通气功能对应监测联合哮喘控制测试(ACT)在哮喘患者管理中的应用[D]. 河北医科大学, 2015.
  [3] Demoly P, Gueron B, Annunziata K, et al. Update on asthma control in five European countries: results of a 2008 survey[J]. Eur Respir Rev, 2010, 19(116): 150-157.
  [4] Braido F, Baiardini I, Balestracci S, et al. Does asthma control correlate with quality of life related to upper and lower airways? A real life study [J]. Allergy, 2016, 64(6): 937-943.
  [5] Put C, Demedts M, Van Den Bergh O, et al. Asthma symptoms: influence of personality versus clinical status[J]. Eur Respir J, 1999, 13(4): 751-756.   [6]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 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支气管哮喘的定义、诊断、治疗及教育和管理方案[J].中华内科杂志, 2003, 42(3): 132-138.
  [7] 邱昌翠, 李维娜, 邱丽芳, 等.支气管哮喘患者知识、信念和行为的调查[J]. 护理学杂志, 2011, 26(1): 26-28.
  [8] 尚玉姣, 李世敏, 孔英君. 支气管哮喘症状控制水平与感知水平差异性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 2015, 14(3): 310-312.
  [9] 李凡, 徐晓雯, 李海玲, 等. 呼气峰流速监测及哮喘日记对支气管哮喘患者病情控制分级的影响[J]. 全科护理,2015, 9(15): 17-19.
  [10] Fletcher M, Hiles D. Continuing discrepancy between patient perception of asthma control and real-world symptoms: a quantitative online survey of 1,083 adults with asthma from the UK[J]. Prim Care Respir J, 2013, 22(4): 431-438.
  [11] Steele AM, Meuret AE, Millard MW, et al. Discrepancies between lung function and asthma control: Asthma perception and association with demographics and anxiety[J]. Allergy Asthma Proc, 2012, 33(6): 500-507.
  [12] Ren P. From asthma severity to control: a shift in clinical practice[J]. Prim Care Respir J, 2009, 19(1):3-9.
  [13] 江秀敏, 徐玉英, 陳起燕. 产科群组式健康教育模式的效果评价[J].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2, 31(2): 320-322.
  [14] 冯超, 黄燕, 张帆, 等. 支气管哮喘健康教育的效果评价及依从性分析[J]. 现代预防医学, 2009, 36(9): 1678-168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1513261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