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留学生中医急诊教学实践与探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基于留学生文化基础差异大及临床实践机会少等自身特点,对中医急诊教学手段和临床带教模式进行实践与探索,旨在提高留学生中医急诊教学质量。
关键词 留学生 中医急诊 临床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0; R278 文献标志码:C 文章编号:1006-1533(2020)03-0053-03
Practice of Chinese emergency medicine for foreign medical students*
ZHANG Chunlei**, FANG Bangjiang***
(Longhua Hospital affiliated to Shanghai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hanghai 200032, China)
ABSTRACT 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foreign medical students, such as great cultural differences and few opportunities for clinical practice, the teaching methods and clinical teaching mode of Chinese emergency medicine were practiced and explored, aiming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Chinese emergency medicine for foreign medical students.
KEY WORDS foreign student; Chinese emergency medicine; clinical teaching
中医学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之一,现已远播海外,并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国际影响,越来越多来自欧美及“一带一路”国家的留学生求贤若渴地来我国中医院校学习中医。上海中医药大学的办学定位为“研究教学型、特色型、外向型”,特殊的专业特点和独具优势的文化吸引力造就了其在高等教育国际化中的独特地位。在医学教学体系中,中医急诊学是中医临床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中医学学术发展的核心动力,具有显然的时代特征,充分体现了中医临床医学现代发展水平。中医急诊学源远流长,早在春秋战国时期《黄帝内经》就有危急重症记载[1]。中医急诊学是一门新兴的、实践性非常强的重要学科,具有跨学科、跨专业等特性,现已成为每位临床医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门学科。因为中医急诊教学在国内的发展中遇到了很多障碍及阻力,所以针对留学生的中医急诊教学存在许多难题有待解决[2]。中医急诊学教研室自从开始负责中医急诊学全英语教学之后,不断探究与试验外籍研究生教育新机制,借鉴海外研究生培养的经验,已经形成较为完整的教学模式与方法。现就如何在课堂及实践教学中促进留学生对中医急诊学的体验与理解,从而改善教学质量探讨如下。
1 医学留学生的现状分析
1.1 留学生文化基础差异大
中医学是基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沃土延伸而来,与中国的儒、道、释三种流派思想密切相关。虽然来自世界不同地区和国家的大部分留学生在出国前已经具有一定的汉语基础和中医基本理论知识背景,具备基本的中文交流能力及中医基础知识,但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度参差不齐,对中医辨证论治思维的理解度仍较浅薄,这使得留学生的中医急诊教学面临严峻的挑战,也同时存在着更大的发展机遇。
1.2 临床实践机会少
对于留学生来说,临床实践尤其重要,让他们早期接触临床,并且安排他们接受简单的临床操作训练,如中医的“望、闻、问、切”,针灸治疗急症操作及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的处理预案及措施等,从而加强留学生对中医临床辨证论治思维模式的思考与认知,利于他们掌握临床中最基本、实用的中西医急救应用技术和方法。由于留学生语言能力欠缺、思维方式差异大、综合交流表达能力较差等问题,以及中医急诊科“急”、“危”、“重”的科室特点,就诊的患者大多发病突然,症状繁多,病机复杂,病因多样,需在短时间内迅速诊断,并及时给予必要的抢救与治疗,稍有延误,后果不堪设想。鉴于此,留学生没有很多机会得以培养自身临床实践操作技能,从而自身的中医急诊素养的提升及实践技能的提高受到阻碍。
2 教学内容建设方面
2.1 课堂教学方法
2.1.1 中医急诊定位明确化
急诊抢救中要聚焦具有中医特色诊疗优势的重症感染、重症脑病和重症肺病,针对危急重症,中医急诊应打破“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传统学术理论,突出中医急诊的优势,让留学生深切认识到“急则亦可治其本”的急性虚证理论和“从肠论治”早期截断逆转治疗脓毒症防治新策略,提高留学生中医急救理论和临床水平。积极向留学生讲解中医急诊进展新理念,例如运用“复元醒神”法治疗脑复苏、“益气扶阳止血”方药治疗急性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所引起的多脏器功能衰竭等。在急诊抢救时积极应用中医技术,例如创新性拓展“治痿独取阳明”的中医理论运用针灸和膻中穴粗刺治疗呼吸衰竭,对救治呼吸衰竭发挥重要作用;创新使用“中药灌肠”、“胃肠减压技术”治疗上机和脱机困难。在课堂上讲解急症处理方法时,应充分体现中医药急救特色,如治疗中风急症的安宫牛黄丸、醒脑静注射液可开窍醒神,参附注射液可益气回阳;血必净注射液具有拮抗内毒素和肿瘤坏死因子-a(tumor necrosis factor-a, TNF-a)释放的作用,可有效治疗脓毒症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 MODS)。复元醒脑汤以扶持元气为主,佐以逐瘀化痰、泄热熄风、补肾壮髓等,对各类急性脑损伤均有显著保护脑功能的作用。中医急诊采用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病证施治相结合等中西医结合诊疗模式,符合继承、创新的原则。通过中医急救临床实践,要让留学生深切了解没有中医特色,中西医结合急救学就失去了其生命力;没有临床疗效,中西医结合急救學就没有了存在的价值。 2.1.2 創新性优化课程教学模式
在原有以单纯填鸭式、灌输式的理论教学为主的基础上,围绕重点培养学生临床应变和沟通能力这一教学理念,创新性加入临床案例分析、急诊情景模拟训练等部分,为留学生创造真实的临床实践环境。安排具有丰富中医临床经验的教师带教,将临床常见病例、医疗纠纷等与同学们分享,让留学生切身体会到医患沟通交流的技巧性及必要性。带教老师在中医急诊教学中强调教师在常见病例、纠纷处理过程中对于自身心理过程的分享,让学生切身体会临床医师、患者及家属的感受,学会换位思考和实用的沟通技巧。旨在中医传统文化的指导下,营造和谐有爱的医患关系,加强医学生的沟通技能,尤其是通过开展急诊情景模拟实训的教学提高医学生的人际交流能力,在掌握必需医患沟通技巧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面对危重急症患者及家属时的沟通技能,全面提高医学生的素质,防范医疗风险。
此外,近年来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方法(problembased learning, PBL)及核心思想为“任何医疗决策的确定均以客观的临床科学研究结果为依据”的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 medicine, EBM)教学模式[3-4]成为中医急诊教学领域迅速兴起的一种新趋势。将以往“以学科为主”的教学模式转变为在保留学科总论的基础上开展“以系统整合”和“以问题为中心”、“以疾病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积极开展纵向和横向综合的课程改革,将课程教学内容进行合理整合。课程教学以加强基础、培养能力、注重素质和发展个性为原则,提倡学生自我评估,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能力的形成,从而提升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人文素养等[5]。
2.1.3 教学方式多样化
留学生可通过《中医急诊学》校级精品课程网站、床边教学多媒体资源库等互动共享平台,拓宽自身视野,从而加深和巩固对所学知识的认识与理解。积极开展带教教师床边教学,采用科室内专题小讲座或病房床边病例讨论的方式,将临床实践与课堂理论授课相结合,培养学生科学的临床思维,训练学生基本临床技能,进一步提高临床教学质量。以临床典型病例或某些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方法、临床注意事项、科室特有业务内容为核心,构建临床微课课件;此外,也可收集和整理与中医急诊相关的动画、图像、声音、视频及课件等多媒体素材,注重突出知识的横向联系,开阔学生临床思维,培养学生临床分析能力。同时在中医急诊教学内容上应挑选有象征意义的典型的急危重症以及中医优势病种进行教学,如喘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暴喘(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胸痹心痛(急性冠脉综合征)、脓毒症等[6]。通过各式各样的理论、临床教学手段及方式,使留学生可更好地学习及体会中医急诊学内涵与精髓。
2.2 临床教学方法
鉴于留学生文化背景各有不同,中文基础及沟通交流能力参差不齐,所以中医急诊临床教学应分阶段、分组别对留学生进行讲解。在中医急诊临床教学中推崇“教师指导下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与教的互动过程”的教育思想,积极开展伦理查房、Mini-CEX训练、中医临床技能竞赛等临床教学改革及培训活动。在临床实践过程中,留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得到提升,能够更好地掌握临床最必要、最实用的中医急救技能,同时加深对中医急诊的认识与思考,最终得到严格而又全面的训练。
首先,模拟急诊情境教学:根据教学内容,带教教师应从临床实际工作的角度对理论知识进行归纳分析,备课时准备好所必需的、有代表性的案例,案例包括正性的和负性的,可以发人深省,从而起到更好的引导和启发作用。此外,教学时可通过病案分析、多媒体设备进行模拟培训或者课堂上临时抽取学生演练急救情景等方法,模拟一个真切的急诊抢救现场,让学生切身感受急诊的急迫感与危急感,从而加深他们对中医诊疗危急重症的领会。
其次,在中医急诊临床教学中积极开展沟通技能实训,由带教老师提前进行课前准备,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专业及实际水平选定合适的若干项沟通技能项目,如可设计医患矛盾的标准化患者(standardized patients, SP)。课堂上,可将部分中国学生与留学生编入同一见习小组,带教老师逐一演示训练的技能项目。以小组为单位开展逐项逐人的临床实践技能演练,如询问病史、查体、针灸治疗急症的实践内容等,同学间互相提示、评价。以此增强留学生的交流沟通能力,更好地培养他们的中医急诊临床诊疗思维[7]。在中医急诊学讲解教学中,临床带教老师必须坚持以中医药特色文化为核心的诊疗方法,传承优秀的中医诊治急危重症的文化精髓,紧密结合中西医结合道路,发挥中医药急救独特优势,注重疾病的中医辨证、病机和治则,注重培养留学生的中医临床思维。
3 结语
留学生带教是中医急诊临床教学面临的新的机遇和挑战。为了更好地完善留学生的带教工作,结合留学生中医急诊临床实践教学特点,临床带教老师需要制定完善的教学设计和策略,丰富实践环节,结合教授丰富的典型医案分析与诊治,给与学生充分的实际动手操作的机会,并积极地向学生介绍急诊科中最常见、最实用的中医辨证论治方法及急救操作技能。应在做好继承的基础上,深入挖掘、整理中医学的精华,进一步丰富、完善中医急救学的理论体系,从而提高留学生中医急诊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石存忠, 李桂伟, 肖璐. 中医急诊医学模式的现状及其发展策略探讨[J]. 天津中医药, 2017, 34(7): 454-457.
[2] 王志程, 黄粤. 留学生中医急诊教学方法探讨[J]. 北京中医药, 2016, 35(10): 998-999.
[3] 黎家厚. 构建性学习——学习科学的整合性探索[M]. 上海: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5: 54.
[4] Vineis P. Evidence-based medicine and ethics: a practical approach[J]. J Med Ethics, 2004, 30(2): 126-130.
[5] 丁邦晗, 梁国荣, 李焕梅, 等. 从PBL→EBM 深化中医急诊内科研究生教学模式[J]. 时珍国医国药, 2014, 25(3): 724-725.
[6] 耿贇, 孙丽华, 方邦江. 优化《中医急诊学》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 中国中医急症, 2017, 25(8): 1534-1536.
[7] 刘庆彬, 闫凤杰, 刘广文. 浅谈四步教学法在中医急诊教学中的应用[J]. 亚太传统医药, 2011, 7(11): 204-20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1513374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