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穴位埋线结合实按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 目的 观察腰椎间盘突出症采用穴位埋线结合实按灸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 按照就诊的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 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穴位埋线治疗, 观察组患者采用穴位埋线+实按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DI)评分、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JOA)评分以及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前, 两组患者VAS评分、ODI评分、JOA评分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两组患者VAS评分、ODI评分均低于治疗前, JOA评分高于治疗前,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VAS评分(2.7±0.4)分、ODI评分(12.1±2.3)分均低于对照组的(5.2±1.0)、(23.4±2.2)分, JOA评分(25.9±3.6)分高于对照组的(19.8±3.2)分,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6.7%(29/3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0%(21/3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和单独穴位埋线治疗相比, 腰椎间盘突出症采用穴位埋线结合实按灸治疗的临床疗效更为显著,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穴位埋线;实按灸;腰椎间盘突出症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20.06.079
  现阶段, 腰椎间盘突出症在临床较为常见, 65%~80%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20~40岁人群, 20%~35%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40岁人群, 和女性相比, 男性具有较高的发病率[1]。該病使患者医疗费用增加, 将沉重的经济负担带给了患者, 还给社会生产力发展造成不良影响[2]。本研究观察了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穴位埋线结合实按灸治疗的临床疗效。现将具体研究情况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6月~2019年9月广州市越秀区东山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收治的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 按照就诊的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 各30例。观察组患者中男19例, 女11例;年龄21~66岁, 平均年龄(48.6±9.2)岁;病程4~10个月, 平均病程(7.3±1.6)个月;病变性质:突出23例, 膨出6例, 脱出1例;疾病部位:第3、4腰椎3例, 第4、5腰椎14例, 第5腰椎第1骶椎13例;单侧29例, 双侧1例;发作情况:初次发作9例, 劳累后加重或复发21例。对照组患者中男17例, 女13例;年龄22~66岁, 平均年龄(49.2±9.1)岁;病程5~10个月, 平均病程(7.8±1.5)个月;病变性质:突出22例, 膨出5例, 脱出3例;疾病部位:第3、4腰椎4例, 第4、5腰椎13例, 第5腰椎第1骶椎13例;单侧28例, 双侧2例;发作情况:初次发作8例, 劳累后加重或复发22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见表1。
  1. 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符合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诊断标准[3], 年龄介于20~70岁, 男女不限;②患者均知情同意;③2周内未注射或口服中药或中成药治疗。排除标准:①不符合上述纳入标准;②治疗中出现严重过敏体质者;③有精神疾患不能配合者、孕妇和体质非常虚弱者;④腰椎滑脱伴腰椎间盘突出症者;⑤同时患有恶性肿瘤者。
  1. 3 方法
  1. 3. 1 穴位埋线及实按灸材料 一次性使用外科换药包(山东威高集团医用高分子制品股份有限公司);不带针医用可吸收缝线3/0号, 长度为10 mm(上海天清生物材料有限公司);一次性使用埋线针(江苏华宏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纯艾灸条(河南省南阳市卧龙医乐嘉艾绒厂)。
  1. 3. 2 对照组 采用穴位埋线治疗。穴位埋线疗法取穴分为两组, A组:腰夹脊穴、肾俞、大肠俞、环跳;B组:腰夹脊穴、三焦俞、关元俞、秩边穴, 两组穴位交替进行, 每10 d轮换1次。两组穴位埋线轮换1次为1个疗程, 共治疗2个疗程。
  1. 3. 3 观察组 采用穴位埋线+实按灸治疗。穴位埋线疗法取穴分为两组, A组:腰夹脊穴、肾俞、大肠俞、环跳;B组:腰夹脊穴、三焦俞、关元俞、秩边穴, 两组穴位交替进行, 每10 d轮换1次。实按灸穴位:肾俞、大肠俞、关元俞、次髎、阿是穴, 在埋线前先进行实按灸, 每10 d进行1次。两组穴位埋线及实按灸轮换1次为1个疗程, 共治疗2个疗程。
  1. 4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治疗后1个月采用VAS量表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4];②采用ODI评估患者的日常活动情况, 总分0~50分, 0分、50分分别评定为日常活动未受到影响、受到严重影响[5];③采用JOA量表评估患者的腰椎功能, 总分0~29分, 0分、29分分别评定为腰椎功能差、好[6]。
  1. 5 疗效判定标准 依据JOA评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将本次治疗效果分为:痊愈: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 JOA评分改善率≥95%;显效: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体征显著减轻, JOA评分改善率为70%~94%;有效: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体征有所减轻, JOA评分改善率为31%~69%;无效: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未减轻或加重, JOA评分改善率≤30%[7]。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治疗后JOA评分改善率=[(治疗后评分-治疗前评分)/ (满分29分-治疗前评分)]×100%。
  1. 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评分、ODI评分、JOA评分变化情况比较 治疗前, 两组患者VAS评分、ODI评分、JOA评分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两组患者VAS评分、ODI评分均低于治疗前, JOA评分高于治疗前,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VAS评分、OD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 JOA评分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 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6.7%(29/30), 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70.0%(21/30),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中医认为[8], 腰椎间盘突出症属于“腰腿痛”、“痹症”范畴, 发病原因为气血瘀滞、经气不畅, 通常情况下会累及到胆经、膀胱经, 如果能够将两经的穴位选取出来, 给予患者辨证施治, 具有补益肝肾、疏通经络等功效, 以较快的速度将经络气血疏通。穴位埋线疗法是一种独特的针灸疗法, 指在人体穴位中埋线特定的异物, 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复合治疗方式, 如果患者具有较长的病程、很难治疗, 其能够起到封闭穴位、放血疗法的作用, 同时还能够起到埋线后长效针法的作用。此外, 线体刺激穴位, 促进了穴位本身功能的增强, 能够使穴位强壮, 从而从整体上促进机体防御功能的增强, 逐渐改善患者病情。穴位埋线疗法取腰夹脊穴、肾俞、大肠俞、环跳、三焦俞、关元俞、秩边穴, 能够使针感传向下肢, 将太阳、少阳经气疏通, 在下肢痿痹麻木、屈伸不利的治疗中能够积极发挥作用。腰夹脊穴能够对足太阳膀胱经经气、督脉进行调节, 从而宣通经络气血。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中, 腰夹脊穴、肾俞、大肠俞、环跳、三焦俞、关元俞、秩边穴一方面是顽固性疼痛点, 另一方面也是最佳信息输入点。
  在針灸学中, 灸法占有重要地位。艾条熏灼一定穴位, 其热气向皮肤深部窜透, 能够达到温通经脉、调理气血等功效, 使气血通畅, 从而对肌腠筋骨进行濡养, 消除患者疼痛。现代医学认为[9], 实按灸能够扩张微血管, 加速血流, 缓解痉挛, 为机体康复提供良好的前提条件。相关医学研究表明[10-12], 穴位埋线结合实按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较单独穴位埋线治疗具有更为显著的临床疗效, 更能有效缓解患者疼痛, 改善患者腰椎功能。本研究结果表明, 治疗后, 两组患者VAS评分、ODI评分均低于治疗前, JOA评分高于治疗前,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VAS评分、OD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 JOA评分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上述研究结果一致。
  综上所述, 和单独穴位埋线治疗相比, 腰椎间盘突出症采用穴位埋线结合实按灸治疗的临床疗效更为显著, 当前国家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及全科家庭医生服务, 推广中医适宜技术, 本项研究给我们提供了可靠的疗效证据, 且在研究过程中发现本项治疗费用低、节省治疗时间, 患者的依从性也好。因此作者认为穴位埋线结合实按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值得在社区医院推广。
  4 附典型病例
  患者, 男, 年龄27岁。腰部疼痛伴左下肢麻痹疼痛无力半年, 咳嗽、行走及坐位症状明显加重, 卧床休息症状可稍缓解。外院磁共振(MR)检查示:L4~5椎间盘突出、L5~S1椎间盘脱出(偏左)。外院予以服用药物对症处理及针灸理疗、小针刀疗法疗效均不理想。患者在本中心就诊后行穴位埋线加实按灸治疗2次后症状明显好转, 至治疗4次疗程结束后, 患者诸症消失, 自诉效果显著, 避免了1次手术。
  参考文献
  [1] 黄大智, 蔡萍, 戎宽, 等. 中医正骨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中医正骨, 2019, 31(1):41-42, 46.
  [2] 万霞, 黄笑梅, 许珍珍. 腰椎间盘突出症保守治疗中的中医康复治疗临床效果评价. 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9, 21(1):99-101.
  [3] 王丹, 汤宇. 腰椎间盘突出症保守治疗的中医辨证分型护理. 山西医药杂志, 2019, 48(6):743-745.
  [4] 邹爱元, 李丽霞, 杨莲欢. Pilates运动操联合中医综合干预在腰椎间盘突出症保守治疗中的运用. 临床与病理杂志, 2018, 38(12):2649-2654.
  [5] 雷鸿, 秦鹏俊, 魏翀, 等. 中医推拿手法联合SDS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48例. 西部中医药, 2018, 31(10):119-120.
  [6] 张扬. 中医正骨疗法联合温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 中国康复, 2018, 33(4):327-329.
  [7] 刘宇翔, 车小乔, 何德隆, 等. 中医三步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 云南中医学院学报, 2018, 41(4):69-72.
  [8] 丁晓医, 杨勇. “燕飞式”锻炼配合中医特色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中医学报, 2018, 33(7):1364-1367.
  [9] 马拥军. 中医外治综合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观察. 新中医, 2018, 50(6):136-138.
  [10] 朱咏梅, 张田宁, 田千慧, 等. 中医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进展. 中国中医急症, 2018, 27(1):175-177, 185.
  [11] Colombini A, Brayda-Bruno M, Ferino L, et al. Gender differences in the VDR-FokI polymorphism and conventional non-genetic risk factors in association with lumbar spine pathologies in an Italian case-control study. Int J Mol Sci. 2015, 16(2):3722-3739.
  [12] Colakoglu B, Alis D. Evaluation of lumbar multifidus muscle in patients with lumbar disc herniation: are complex quantitative MRI measurements needed?J Int Med Res. 2019, 47(8):3590-360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1513798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