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腹针、艾灸及中药灌肠联合治疗慢性盆腔炎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 目的 观察腹针、艾灸及中药灌肠联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方法 6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 选择随机抽选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药物治疗, 观察组患者实施腹针、艾灸及中药灌肠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积分。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疼痛、睡眠状态、依赖性、积极感受、整体健康方面的生活质量评分均优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 高于对照组的80.0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前的临床症状积分为(11.92±2.61)分, 治疗后为(6.31±1.64)分;对照组患者在治疗前其临床症状积分为(11.87±2.15)分, 治疗后为(9.05±2.51)分;两组患者治疗前的临床症状积分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积分均低于治疗前, 且观察组患者临床症状积分低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慢性盆腔炎患者采用腹针、艾灸及中药灌肠联合治疗比常规药物治疗效果好, 能提高慢性盆腔炎患者的生活质量, 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 临床应用价值较为突出。
  【关键词】 腹针;艾灸;中药灌肠;慢性盆腔炎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20.04.062
  盆腔炎属于炎症的范畴, 是常见的女性疾病, 盆腔炎分为慢性和急性两种[1]。慢性盆腔炎症状为月经异常、下腹部疼痛、白带异常、精神不振、疲倦失眠和腰骶部酸痛等, 若没有得到及时的救治, 还会导致患者不孕等[2]。慢性盆腔炎具有病发病率极高, 且病情迁延, 难以治愈的特点, 给女性的身心造成了巨大的压力, 降低了其生活质量。目前还未能研制出可以根治慢性盆腔炎的特效药, 临床常使用抗生素治疗, 但复发率高, 预后较差, 效果无法令人满意[3]。近年来, 临床采取中医药治疗慢性盆腔炎, 有较高的疗效和安全性, 为了进一步探讨腹针配合艾灸、中药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 本研究选取本院2017年11月~2018年11月诊治的6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作为研究样本, 分组进行治疗, 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结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本院从2017年11月~2018年11月诊治的6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选择随机抽选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年龄24~57岁, 平均年龄(39.87±4.81)岁;病程6个月~3年, 平均病程(1.56±0.59)年。观察组患者年龄23~56岁, 平均年龄(38.64±4.29)岁;病程7个月~3年, 平均病程(1.52±0.54)年。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纳入标准 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临床诊断符合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感染性疾病协作组盆腔炎症性疾病诊治规范(修订版)[4]中符合慢性盆腔炎标准;有明显慢性盆腔炎症状;所有患者均同意, 且签署知情同意书。
  1. 3 排除标准 急性盆腔炎者;合并临床检查资料不齐全者;伴有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合并卵巢脓肿等其他妇科疾病者;伴有药物过敏史或合并恶性肿瘤者。
  1. 4 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的药物治疗, 金鸡片6片/次, 3次/d;左氧氟沙星2粒/次, 2次/d。
  观察组患者实施腹针、艾灸及中药灌肠联合治疗。中药灌肠:中药方剂组成:当归、莪术、生薏仁和败酱草各15 g, 桂枝、三棱、桃仁、生甘草和丹皮各10 g, 红藤20 g;将中药方剂水煎至200 ml, 每日于临睡前灌肠, 1次/d, 10 d为1个疗程。灌肠后, 首先进行针刺取穴, 选择0.3 mm×40.0 mm天地针对关元、中脘、护宫(气海穴旁开2.5寸, 左右各一)、肠胰穴(中极穴旁开2.5寸)四穴进行针刺, 捻转得气, 1次/d, 30 min/次, 10 d为1个疗程, 共2个疗程。将艾柱点燃后放入艾灸盒内, 之后将艾灸盒置于疼痛处, 灸至局部皮肤潮红, 或疼痛减轻, 甚者灸至局部潮湿出水珠, 1次/d, 20~30 min/次, 10 d为1个疗程, 共2个疗程, 间隔3 d。
  1. 5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治疗效果;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积分。生活质量评分的评定包括睡眠状态、疼痛、依赖性、积极感受以及整体健康共5项, 满分100分, 其中疼痛与依赖性评分越高表明生活质量越低, 睡眠状态、積极感受、积极感受以及整体健康评分越高表明生活质量越高。治疗效果判定包括显效、有效和无效, 显效:患者症状完全消失, 月经恢复正常;有效:患者症状基本消失, 月经有所好转;无效:患者症状无变化, 月经不调。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临床症状积分根据患者症状程度进行评价, 共6分, 分为重度、中度、轻度3级, 4~6分为重度, 2~3分为中度, 0~1分为轻度;症状评分相加分数越高表示症状越严重。
  1. 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疼痛、睡眠状态、依赖性、积极感受、整体健康方面的生活质量评分均优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治疗后,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 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积分比较 观察组患者治疗前的临床症状积分为(11.92±2.61)分, 治疗后为(6.31±1.64)分;对照组患者在治疗前其临床症状积分为(11.87±2.15)分, 治疗后为(9.05±2.51)分;两组患者治疗前的临床症状积分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积分均低于治疗前, 且观察组患者临床症状积分低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慢性盆腔炎是指女性内生殖器及其周围结缔组织、盆腔腹膜的慢性炎症。常为急性盆腔炎未彻底治疗, 在患者体质较差的情况下急性盆腔炎的病程可迁延及反复发作, 造成慢性盆腔炎;但是亦可无急性盆腔炎症病史过程。其是妇产科常见疾病, 临床症状包括腰骶酸痛、下腹胀痛等, 且病情迁延, 难以根治[5]。对患者产生了较为严重的伤害, 容易导致患者白带增多、月经紊乱等情况[6]。该病可能因为免疫功能低, 导致慢性盆腔炎的发生;盆腔周围发生炎症, 没能及时治疗, 从而蔓延到盆腔, 从而造成慢性盆腔炎。除此之外, 慢性盆腔炎还会由性卫生不良、流产、衣原体感染、下生殖道感染等因素引起。近年来, 医学上还未能研发出可根治慢性盆腔炎的特效药物, 临床上常用抗菌药物治疗, 该药虽然能够治疗慢性盆腔炎, 但由于各种因素, 不能根治慢性盆腔炎病[7]。虽然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有意识的进行预防疾病和健康保健, 但仍不能抑制慢性盆腔炎发病率升高。
  中医认为, 慢性盆腔炎主要由“瘀”、“湿”、“热或寒”所引起, 如不能及时治疗会使患者气血不畅, 全身疼痛, 加上“湿”与“热”同血相结合, 导致治疗时间长, 治疗困难, 由此, 可从活血化瘀、通气这方面进行治疗。临床上治疗慢性盆腔炎时, 常采用中药灌肠, 中药方剂组成:当归、莪术、生薏仁和败酱草各15 g, 桂枝、三棱、桃仁、生甘草和丹皮各10 g, 红藤20 g;将中药方剂水煎至200 ml, 每日于临睡前灌肠, 1次/d, 10 d为1个疗程。其中当归性温, 善于补血, 为补血之圣药;莪术破血行气, 消积止痛;生薏仁利水消肿、清热排脓;败酱草辛以行散, 苦寒降泄;桂枝可解表和营、通阳散寒温、补益里气;三棱破血行气;桃仁活血祛瘀;红藤清热解毒, 祛风活血止痛, 散瘀散结;丹皮清热活血、凉血散瘀配以甘草调和诸药;其治疗效果明显, 除了保证药物的完整性、避免肠道不适外, 操作也比较简便, 几乎没有副作用, 综合效果較好。另外, 还要联合腹针与艾灸等措施共同进行治疗, 对慢性盆腔炎患者实施腹针治疗时可配合特定电磁波谱(TDP)照射有镇痛作用, 可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降低慢性盆腔炎复发率。艾灸有打通经脉、健脾运胃、活血化瘀、温补元气的功效。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疼痛、睡眠状态、依赖性、积极感受、整体健康方面的生活质量评分均优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 高于对照组的80.0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前的临床症状积分为(11.92±2.61)分, 治疗后为(6.31±1.64)分;对照组患者在治疗前其临床症状积分为(11.87±2.15)分, 治疗后为(9.05±2.51)分;两组患者治疗前的临床症状积分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积分均低于治疗前, 且观察组患者临床症状积分低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 实施腹针、艾灸及中药灌肠联合治疗慢性盆腔炎患者, 其睡眠状态、积极感受以及整体健康、疼痛与依赖性均优于实施常规药物治疗的患者, 说明实施腹针、艾灸及中药灌肠联合治疗的患者的生活质量更优越;同时, 腹针、艾灸及中药灌肠联合治疗效果比常规药物治疗效果更好;在接受治疗后, 使用腹针、艾灸及中药灌肠联合治疗的患者临床症状积分低于使用常规药物治疗的患者。
  综上所述, 腹针、艾灸及中药灌肠联合治疗慢性盆腔炎比常规药物治疗效果好, 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 临床应用价值较为突出。本研究选取样本较少, 且全为本院患者, 加之未进行更远期疗效观察, 可能对本研究可信度造成一定影响, 此结论有待多中心、大样本实验证实。
  参考文献
  [1] 陈琰. 抗生素联合艾灸加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分析. 基层医学论坛, 2017, 21(11):1388-1389.
  [2] 罗幼兰, 汪海华. 采用不同中医方法治疗盆腔积液合并慢性盆腔炎的临床效果分析. 中国医药指南, 2017, 15(22):185-186.
  [3] 晏艳, 张春花. 自拟补肾疏肝方内服配合多功能艾灸仪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观察. 医药前沿, 2017, 7(7):190-191.
  [4] 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感染性疾病协作组. 盆腔炎症性疾病诊治规范(修订版). 中华妇产科杂志, 2014, 49(6):42-43.
  [5] 韦杰. 腹腔镜诊断慢性盆腔痛及其发病机制分析. 现代仪器与医疗, 2018, 24(6):146-148.
  [6] 张媛媛. 改良施灸法治疗慢性盆腔炎的效果观察. 天津护理, 2017, 25(5):449-450.
  [7] 高建英, 刘海金, 谢亚彬, 等. 腹针结合艾灸治疗男性气血两虚型脂溢性脱发疗效观察.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7, 26(3):307-308.
  [收稿日期:2019-08-1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1516797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