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临床应用关节镜微创技术治疗膝关节骨创伤的有效性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 目的 探讨临床应用关节镜微创技术治疗膝关节骨创伤的有效性。方法 80例膝关节骨创伤患者, 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各40例。对照组使用常规开放性手术治疗, 观察组使用关节镜微创技术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各项手术指标、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前术后视觉疼痛模拟评分法(VAS)及美国纽约特种外科医院(HSS)评分。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00%高于对照组的75.0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分别为(73.12±7.64)min、(4.04±1.25)d、(8.46±1.29)d、(6.23±0.72)周, 均短于对照组的(87.56±10.23)min、(6.81±1.32)d、(14.38±2.14)d、(11.54±1.26)周;术中出血量(86.75±6.62)ml少于对照组的(135.96±11.37)ml,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7.50%低于对照组的25.0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 观察组VAS评分(2.13±1.21)分低于对照组的(4.75±1.09)分, HSS评分(89.47±4.35)分高于对照组的(76.75±4.84)分,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应用关节镜微创技术治疗膝关节骨创伤的有效性显著, 膝关节功能恢复效果好, 且创伤小, 疼痛轻, 术后恢复块, 骨折愈合时间短, 并发症发生率低, 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 膝关节骨创伤;关节镜微创技术;有效性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20.24.030
  膝关节骨创伤是骨科常见疾病, 多由交通事故、高空坠落、运动不当等導致, 近年来发病呈逐步上升趋势。一旦发病, 可见明显的膝关节疼痛、肿胀、活动障碍等, 给患者带来较大痛苦, 若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可导致终身残疾, 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由于膝关节的解剖结构特殊, 手术难度较大, 以往常规开放性手术的创伤较大, 容易破坏膝关节的软骨及周围组织, 且切口容易感染, 导致膝关节功能恢复效果有限, 影响预后[2]。近年来, 关节镜微创技术发展迅速, 其兼具诊治功能, 能在较小的创伤下进行手术操作, 视野清晰, 对正常膝关节内组织的影响小, 有助于提高膝关节恢复效果, 加快骨折愈合[3]。本研究进一步分析临床应用关节镜微创技术治疗膝关节骨创伤的有效性, 现具体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将2014年1月~2019年12月在本院骨科治疗的80例膝关节骨创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各40例。观察组男23例, 女17例;年龄19~68岁, 平均年龄(39.1±10.2)岁。对照组男22例, 女18例;年龄18~69岁, 平均年龄(39.4±10.6)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经CT或磁共振成像(MRI)检查确诊为膝关节骨创伤, 按骨折类型分类:髌骨骨折21例、胫骨平台骨折48例、股骨单踝骨骨折11例;按Schatzker分类:Ⅰ级30例、Ⅱ级31例、Ⅲ级12例、Ⅳ级7例。排除合并中枢系统疾病、免疫系统疾病、全身感染、严重心脑血管疾病等患者。
  1. 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开放性手术, 常规在骨折侧切开, 清理膝关节内坏死组织, 修复半月板及韧带损伤, 再根据骨折部位, 将骨折复位, 使用螺钉或锁定钢板固定, 术后常规负压引流、应用抗生素抗感染等。观察组实施关节镜微创技术, 采用关节固定套或石膏固定创伤膝关节, 根据患者情况采取全麻或腰硬联合麻醉, 麻醉成功后患肢绑止血带, 在膝关节前外侧髌腱旁开1.5 cm处作一小切口, 留置关节镜的镜鞘, 注入生理盐水反复灌洗, 置入关节镜, 清除通道旁的血块和滑膜, 确保镜下视野清晰, 观察膝关节内组织、半月板及韧带损伤情况, 经皮靶向定位关节内塌陷、移位骨块等, 经骨道复位膝关节内组织结构, 部分患者可视情况行同种异体或自体髂骨植骨+经皮螺钉或钢板内固定[4]。合并股骨单髁骨折者, 将骨折复位后用拉力螺钉固定;合并Ⅰ、Ⅳ型胫骨平台骨折者, 应用拉力螺钉复位挤压固定, 视情况可辅助小切口, 用钢板固定, 对于Ⅱ、Ⅲ型平台骨折者, 在平台下做切口, 将塌陷软骨复位, 克氏针固定, 植骨后用拉力螺钉固定;合并胫骨髁间嵴骨折者, 在关节镜下用交叉韧带导向器, 建立胫骨骨道, 用钢丝固定[5];术后常规抗生素抗感染, 进行冰敷及踝泵训练, 密切观察背动脉搏动情况及肢体末端血液循环状态, 防止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1. 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观察有无切口感染、创伤性关节炎疼痛、下肢静脉血栓、灌注综合征等并发症发生;采用VAS评分和HSS评分评估手术前后疼痛及膝关节功能情况。疗效判断标准:显效:治疗后膝关节疼痛、肿胀等症状基本消失, 行为活动不再受限, 或行为活动受限改善≥80%;有效:治疗后膝关节疼痛、肿胀等症状明显减轻, 行为活动有所受限, 行为活动受限改善50%~79%;无效:治疗后膝关节疼痛、肿胀等症状无明显改善, 行为活动仍明显受限, 行为活动受限改善<50%[6]。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疗效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00%高于对照组的75.0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两组各项手术指标比较 观察组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分别为(73.12±7.64)min、(4.04±1.25)d、(8.46±1.29)d、(6.23±0.72)周, 均短于对照组的(87.56±10.23)min、(6.81±1.32)d、(14.38±2.14)d、(11.54±1.26)周;术中出血量(86.75±6.62)ml少于对照组的(135.96±11.37)ml,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 3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7.50%低于对照组的25.0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 4 两组术前术后VAS评分及HSS评分比较 术前, 两组VAS评分及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术后, 观察组VAS评分(2.13±1.21)分低于对照组的(4.75±1.09)分, HSS评分(89.47±4.35)分高于对照组的(76.75±4.84)分,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 讨论
  膝关节是人体最容易受伤的关节, 其部位特殊、结构复杂, 损伤后大多伴随膝关节移位或脱位, 若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可导致关节僵硬、不稳定或活动障碍、创伤性关节炎等, 严重影响患者的膝关节功能及生活质量。
  膝关节骨创伤大多伴有韧带或半月板损伤、胫骨平台塌陷等并发症, 导致手术难度较大, 既要修复膝关节内损伤, 又要复位并固定骨折[7]。以往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是主要手术方式, 但其切口长, 需要充分暴露膝关节及骨折部位, 以便更好的探查损伤程度, 确保骨折复位的准确性, 但这对膝关节组织的创伤大, 不利于术后的早期恢复, 也增加了并发症发生率, 总体疗效有限[8]。
  关节镜技术是一种新型骨科微创手术技术, 能够在较小的切口下利用关节镜观察膝关节内病变情况, 并建立工作通道, 在密闭的環境下清除关节内损伤组织, 修复韧带及半月板损伤, 复位关节塌陷及移位的骨折块, 视情况行骨移植或内固定。对于合并胫骨骨折、股骨骨折等,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建立通道进行骨折复位并内固定, 从而能在较小的创伤小完成治疗目的[9]。因此, 关节镜微创技术的疗效更佳, 优势明显:①其创伤小、暴露少、视野清晰, 减轻了术后疼痛感, 加快患者的恢复速度, 缩短骨折愈合时间。②较小的创伤有利于术后早期进行肢体功能训练和日常行为活动, 有助于膝关节功能的恢复, 防止了关节僵硬、功能障碍等问题发生[10]。③无需暴露关节腔, 确保关节腔处于无菌环境, 应用生理盐水冲洗关节腔, 有助于完全清除病理产物, 并大大降低了术后感染几率[11]。④无需广泛剥离骨折处的软组织, 也较少剥离骨膜, 有助于保护骨折处的血运, 减少出血量, 促进骨折的愈合[12]。
  本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00%高于对照组的75.0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均短于对照组, 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7.50%低于对照组的25.0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 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 HSS评分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充分证明膝关节骨创伤应用关节镜微创技术的疗效确切, 既降低了手术创伤, 又确保了手术质量, 提高了膝关节恢复效果。
  综上所述, 临床应用关节镜微创技术治疗膝关节骨创伤的有效性确切, 创伤小, 膝关节功能恢复好, 安全性高, 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李茂华. 关节镜微创技术在膝关节骨创伤治疗中的临床效果分析. 双足与保健, 2018(1):147, 149.
  [2] 李彦周. 关节镜微创技术对膝关节骨创伤的疗效观察.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8, 18(1):94-95.
  [3] 王利阳. 关节镜微创技术在膝关节骨创伤的应用效果观察. 吉林医学, 2014, 35(24):5408-5409.
  [4] 张小礼, 李光涛. 观察关节镜微创技术在膝关节骨创伤治疗中的临床效果. 中国伤残医学, 2018, 26(10):48-49.
  [5] 许金松. 关节镜微创技术对膝关节骨创伤患者的临床疗效.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5, 9(15):100-101.
  [6] 李晨. 关节镜微创技术与常规疗法治疗膝关节骨创伤中的临床疗效比较. 山西医药杂志, 2015, 44(12):1404-1405.
  [7] Zemirline A, Taleb C, Facca S, et al. 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 of distal radius fractures: a series of 20 cases using a 15 mm anterior approach and arthroscopy. Chir Main, 2014, 33(4):263-271.
  [8] 伍庆. 关节镜微创技术治疗膝关节骨创伤的临床分析. 系统医学, 2018, 3(4):101-103.
  [9] 乔冠儒. 关节镜微创技术治疗膝关节骨创伤的效果分析. 中外医疗, 2016(22):74-76.
  [10] 彭磊, 李莉, 宋颖, 等. 关节镜微创技术治疗膝关节骨创伤的临床效果. 河南医学研究, 2019, 28(11):1997-1998.
  [11] Mineta K, Goto T, Hamada D, et al. Efficacy of hip arthroscopy in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synovial osteochon-dromatosis:a case report and literature review. J Med Invest, 2014, 61(3-4):436-441.
  [12] 于波波, 邹璇, 吕志华. 关节镜微创技术在膝关节骨创伤治疗中的临床效果观察.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5, 15(6):68-69.
  [收稿日期:2020-02-2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1531004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