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三种不同营养干预方式对肥胖患者减重及代谢的影响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 目的 比较轻断食、低能量平衡膳食、生酮饮食三种营养干预方式对肥胖患者减重及代谢的效果。方法 105例进行减重的肥胖患者, 采用随机数字列表法分为轻断食组、低能量平衡膳食组、生酮饮食组, 每组35例。分别进行轻断食、低能量平衡膳食、生酮饮食干预。比较三组患者干预前以及干预8周后的体重、体质量指数(BMI)、腰围、体脂肪、体脂百分比、骨骼肌空腹血糖(FPG)、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空腹血胰岛素(FINS)水平。结果 干预后, 三组患者体重、BMI、腰围、体脂肪、体脂百分比、骨骼肌均优于干预前, 且低能量平衡膳食组患者体重(69.4±10.4)kg均低于轻断食组的(75.3±12.4)kg、生酮饮食组的(74.5±9.7)kg,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 三组TG、TC、HDL、LDL、AST、ALT、FINS水平优于干预前, 且轻断食组患者HDL(1.3±0.7)mmol/L均低于低能量平衡膳食组的(1.7±0.5)mmol/L、生酮饮食组的(1.7±0.6)mmol/L,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低能量平衡膳食更适合存在心血管疾病肥胖人群, 依从性较高;生酮饮食减重减脂肪效果明显, 但易造成肌肉量下降及便秘。根据患者相应体质选择对应方法效果更佳。
  【关键词】 肥胖;轻断食;低能量平衡膳食;生酮饮食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20.25.088
  肥胖不仅是一种危害健康的慢性病, 而且是糖尿病、冠心病及其他代谢性疾病以及肿瘤的重要危险因素。目前轻断食已被应用于肥胖人群, 减重限能均衡饮食是常用的一种营养减肥方法;生酮饮食最早用于治疗小儿难治性癫痫, 而应用于减重开始在国外, 其减脂效率高, 作用机制可能为多方面。低能量平衡膳食较为常见, 依从性较高。本次以轻断食、低能量平衡膳食、生酮饮食三种营养干预方式治疗肥胖患者, 取得一定效果, 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5月~2019月12月本院营养科肥胖门诊105例进行减重的肥胖患者, 采用随机数字列表法分为轻断食组、低能量平衡膳食组、生酮饮食组, 每组35例。轻断食组男18例, 女17例;平均年龄(34.3±9.2)岁;平均体重(86.4±11.7)kg;BMI(31.5±2.4)kg/m2。低能量平衡膳食组男19例, 女16例;平均年龄(37.4±8.4)岁;平均体重(83.7±10.3)kg;BMI(32.1±2.1)kg/m2。生酮饮食组男17例, 女18例;平均年龄(36.4±8.6)岁;平均体重(85.2±10.9)kg;BMI(30.8±2.7)kg/m2。三组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纳入及排除标准 肥胖诊断标准:采用BMI评估, 成年人以18.5 kg/m2≤BMI<24.0 kg/m2为正常参考范围, 24.0 kg /m2 ≤BMI<28 kg /m2为超重, BMI ≥ 28.0 kg/m2为肥胖[1]。纳入标准:BMI≥28 kg/m2, 年龄 18~50岁;排除标准:严重心、肝、脑、肾疾病及功能不全;甲状腺功能低下;合并糖尿病等其他慢性代谢性疾病并排除孕妇及肌肉发达人群。本次观察患者知情同意, 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 3 方法 入组前, 营养医师对患者进行减重方案讲解及指导, 建立微信群方便沟通指导, 专人负责, 微信群汇报每日膳食摄入量及膳食种类、监测体重, 同时要求在膳食记录表登记每日膳食种类、份量及不适情况, 方案实施过程出现的问题由营养科医生讨论形成统一意见给予指导。患者运动4~5次/周, 30~40 min/次, 以抗阻力有氧运动为主, 如举哑铃、卷腹、坐式踩单车、游泳等, 营养医师通过门诊复诊、微信群、电话等方式对各干预组进行沟通指导, 鼓励入组对象强化饮食、运动理念。
  轻断食组:采用“5+2”膳食模式, 一周中有5 d正常饮食, 女性能量摄入1400~1600 kcal/d, 男性为1600~1800 kcal/d, 其他不连续的2 d采用轻断食, 轻断食日中、晚餐采用营养代餐棒代替主食, 加大量绿叶蔬菜及高蛋白质食物。每100 g代餐棒能量为403 kcal, 其中碳水化合物32.7 g, 蛋白質28.9 g, 脂肪15.0 g, 膳食纤维11.5 g。
  低能量平衡膳食组:女性每日摄入能量目标为1000~1200 kcal/d, 男性每日摄入能量目标为1400~1600 kcal/d。采用平衡膳食, 碳水化合物占总能量50%~55%, 蛋白质占总能量20%~25%, 脂肪占总能量20%~25%, 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 膳食纤维摄入25~30 g/d, 以提高饱腹感。
  生酮饮食组:女性摄入能量1000~1200 kcal/d, 男性摄入能量1400~1600 kcal/d, 其中脂肪占总能量70%~75%, 碳水化合物占总能量5%~10%;蛋白质占总能量15%~25%。
  方案执行:患者每日三餐食谱由专业营养软件“金钥匙”(上海营康计算机科技有限公司)制作;营养医师每天微信随访, 每月门诊复诊了解具体实施情况;三组均干预8周。
  1. 4 观察指标 比较三组患者干预前以及干预后8周的体重、BMI、腰围、体脂肪、体脂百分比、骨骼肌、FPG、TG、TC、HDL、LDL、AST、ALT、FINS水平。
  1. 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三组患者干预前后体重、BMI、腰围、体脂肪、体脂百分比、骨骼肌比较 三组患者干预前体重、BMI、腰围、体脂肪、体脂百分比、骨骼肌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 三组患者体重、BMI、腰围、体脂肪、体脂百分比、骨骼肌均优于干预前, 且低能量平衡膳食组患者体重均低于轻断食组、生酮饮食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三组干预前后FPG、TG、TC、HDL、LDL、AST、ALT、FINS水平比較 干预前, 三组患者FPG、TG、TC、HDL、LDL、AST、ALT、FINS水平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 三组TG、TC、HDL、LDL、AST、ALT、FINS水平优于干预前, 且轻断食组患者HDL均低于低能量平衡膳食组、生酮饮食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肥胖是一种多因素引起的复杂慢性病, 受遗传因素及生活方式的影响。流行病学调查显示, 高血压、糖尿病、脂代谢紊乱和代谢综合征的患病率随着BMI的增高而升高[2-5]。
  轻断食模式中连续两天采用低能量饮食, 以促进动员脂肪加速分解供应能量, 弥补能量缺口。经轻断食干预后肥胖患者体重下降明显, 能有效改善LDL、胰岛素抵抗代谢指标, 通过轻断食模式干预后, 人体成份数据指标(体重)及相关代谢指标, 机体胰岛素敏感性上升, 胰岛功能得到改善, 但轻断食减重后HDL水平明显低于与低能量平衡膳食组、生酮饮食组, 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能量膳食组通过干预, 能平衡饮食可以显著降低体量、脂肪, 改善血脂及胰岛素抵抗等指标。本次低能量膳食组减重后HDL升高、LDL降低, 因此低能量平衡膳食减重法更适合合并心脑血管疾病风险的肥胖人群减重。
  生酮饮食是一种脂肪比例高、碳水化合物比例低、适量高蛋白的一种饮食模式。通过严格限制碳水化合物摄入, 引导机体耗竭肝糖原, 增加脂肪动员、分解代谢, 形成的酮体一部分被机体作为能源分解代谢[6-8], 一部分从呼吸道、皮肤、尿液中排出。本次显示, 生酮饮食可显著降低肥胖患者体重及脂肪, 增加胰岛素敏感性, 改善TC、TG、LDL、HDL代谢指标,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次生酮饮食组的能量供给是根据人体成分测定的基础代谢给予, 而且减重期间注重每日进行抗阻力运动, 加强肌肉的运动并维持适量高蛋白摄入, 故肌肉量丢失并不明显, 与其他轻断食、低能量平衡膳食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三种营养干预方式对体重控制, 干预8周后三组肥胖人群的人体成分数据指标均明显下降, 代谢指标方面(空腹血糖除外)均有改善。
  综上所述, 对于无合并其他并发症的肥胖人群短期内减重, 可以根据个体差异选择不同干预方式。轻断食个体感受相对较好, 依从性好, 但轻断食减重过程中伴随HDL下降, 对于存在心脑血管疾病风险的患者需谨慎选择, 而低能量平衡膳食更适合存在有心脑血管疾病风险的中老年肥胖人群, 且更容易接受及执行, 生酮饮食减重减脂效果明显, 同时能有效提高胰岛素敏感性, 更适合存在胰岛素抵抗或血管异常肥胖人群。
  参考文献
  [1] 中国超重肥胖医学营养治疗专家共识编写委员会. 中国超重/肥胖医学营养治疗专家共识(2016年版). 中华糖尿病杂志, 2016(10):525-540.
  [2] 王晓茜, 鲁丹, 李胜勇, 等. 四川省德阳贫困农村糖尿病及代谢综合征的流行病学调查.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5, 19(7):173-176.
  [3] 江波. 生酮减脂法. 肿瘤代谢与营养电子杂志, 2017, 4(3):263-266.
  [4] 杨辉, 朱江丽, 陈秋霞, 等. 生酮饮食对肥胖影响的研究. 肿瘤代谢与营养电子杂志, 2017, 4(3):333-337.
  [5] 武阳丰, 马冠生, 胡永华, 等. 中国居民的超重和肥胖流行现状.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2005, 39(5):316-320.
  [6] 高翠翠, 杨芳, 王晓琳. 个性化医学营养干预对超重及肥胖患者的效果评价.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19, 25(5):70-73.
  [7] 李婷欣, 刘玉萍, 陈莞婧, 等. 两种营养干预方法对超重和肥胖者体重干预的效果研究. 医学信息, 2018, 31(15):67-71.
  [8] 李尧, 赵景茹, 宋艳梅, 等. 标准化营养干预对646例超重/肥胖患者体成分的影响.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18, 39(7):769-772, 778.
  [收稿日期:2020-03-2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1532917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