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不同换药方式对糖尿病足患者护理干预效果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 目的 讨论在糖尿病足患者的护理过程中运用不同换药方式进行干预的临床疗效。方法 筛选出2018年3月—2019年5月于该院实施糖尿病足治疗处理的患者98例,随机划分为参照组与观察组,两组分别采用常规的换药方案及墨尼克伤口敷料换药方案。结果 观察组人效率为93.88%优于参照组的73.47%,观察组的护理有效性明显超出20.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糖尿病足患者的护理过程中运用墨尼克伤口敷料换药方案进行干预,护理结局甚佳。
  [关键词] 换药方式;糖尿病足;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20)04(a)-0094-02
   糖尿病足属于临床上较为常见的糖尿病并发症,其诊治难度相对较大,诊治费用相对较高,且具备较高的致残率及致死率[1]。糖尿病足患者通常伴随不同程度的溃烂及截肢风险,不仅对患者的正常生活及生活质量具有严重的不良影响,而且将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巨大的精神及经济压力[2-3]。该研究选取2018年3月—2019年5月于该院实施糖尿病足治疗处理的患者98例为研究对象,探讨在糖尿病足患者的护理过程中运用不同换药方式进行干预的临床疗效,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筛选出该院实施糖尿病足治疗处理的患者98例,应用数字随机表对患者进行分组,即参照组与观察组,例数均为49例。参照组中男女例数之比为25:24,年龄均数为(64.39±3.29)岁,患病时长均数为(7.83±1.29)年,创面面积平均为(7.82±4.35)cm2,Wagner分级:I级、II级、III级、IV级对应的例数分别为21例、17例、6例、5例。观察组中男女例数之比为27:22,年龄均数为(63.28±3.42)岁,患病时长均数为(8.18±1.32)年,创面面积平均为(7.93±4.46)cm2,Wagner分级:I级、II级、III级、IV级对应的例数分别为22例、15例、8例、4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首先应对全部患者实施运动指导、血压监测、饮食控制等干预措施。参照组运用常规的换药方案,若患者的伤口存在脓性渗液现象,应先进行擦洗,擦洗药剂选用3%过氧化氢,对于无脓性渗液现象的伤口,可直接进行冲洗,冲洗药剂选用生理盐水,随后给予患者0.05%碘伏进行消毒,并在伤口部位涂抹红霉素软膏、百多邦等药物,之后运用无菌纱布来实现固定处理,并依据患者伤口的渗液程度进行换药,换药频率为每1~2天一次。观察组运用墨尼克伤口敷料换药方案。首先应对患者的伤口实施冲洗处理,冲洗药剂选用生理盐水,冲洗处理后应使用无菌纱布将伤口部位及周边区域擦拭干净,随后依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用适宜的墨尼克伤口敷料来实现外敷及固定处理,其中墨尼克伤口敷料包含超薄型、普通型及邊型等多种类型。若患者伴随坏死组织及较多渗液情形,在外敷处理前应先在伤口部位涂抹美清佳,之后选用适宜的墨尼克伤口敷料来实现外敷及固定处理,同时依据患者伤口的渗液程度进行换药,若敷料的浸润面积超过整体的1/2,应给予患者换药处理,若患者的渗液程度明显好转,可将换药频率更改为每2~4天一次。若患者的伤口部位呈现明显的红肿迹象但是未发生渗液情形,给予患者冲洗处理后即可在伤口部位涂抹美清佳,之后选用适宜的墨尼克伤口敷料来实现外敷及固定处理,换药频率为每2~5天一次。
  1.3  观察指标与疗效评价
   记录、对比两组的护理结局。
   记录、对比两组的护理有效性。显效:患者的溃疡面基本上愈合,结痂脱落,足部皮肤的颜色基本上恢复至正常状态或伴随轻微的色素沉着现象;有效:患者的溃疡面呈现明显的缩小趋势,溃疡的边缘部位可见新发的肉芽组织,脓性分泌物显著缩减;无效:患者的溃疡面并无明显的缩小迹象甚至呈现扩张趋势,脓性分泌物显著增多[4]。
   记录、对比两组创面恢复时长及换药频次。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以[n(%)]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护理有效性
   观察组有效率高于参照组,明显超出20.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创面恢复时长及换药频次
   参照组创面恢复时长及换药频次的对应数值为(56.45±2.93)d,(52.38±2.63)次;观察组创面恢复时长及换药频次的对应数值为(39.32±2.71)d,(43.29±2.10)次。由此可见,较之参照组,观察组的创面恢复时长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286,P<0.05),观察组的换药频次明显缩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271,P<0.05)。
  3  讨论
   临床上通常将局部换药疗法作为糖尿病足疾病的主要治疗手段,常见的换药方案包含抗生素疗法、生理盐水擦拭法、维持创面干燥、碘伏浸润法等[5]。不过上述换药方案的诊治周期相对漫长,且极易发生创面粘连现象,在敷料更换过程中极易对患者造成二次伤害。而且在敷料浸润后极易发生感染事件,不仅给患者的诊治结局造成一定的不良影响,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截肢的风险[6]。一般来说,常规换药方案的换药频率为1次/d,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大了患者的疼痛感及护理负担。在该次研究中,观察组运用墨尼克伤口敷料换药方案进行干预,换药频率为每2~4天一次,而参照组运用常规的换药方案,换药频率为1次/d,两组对照后可知,变更换药频率有助于缓解患者的疼痛感,削减护理负担。墨尼克伤口敷料换药方案中使用的敷料具备较高的透气性及吸收性,而且敷料材质具备纤薄、柔软等优点,能够充分吸收创面部位的渗液,为伤口提供良好的恢复环境[7]。敷料与干燥的皮肤部位具有较高的粘合度,不仅能够充分闭合创面边缘,而且能够有效阻断细菌及病毒的侵入路径,同时不会与伤口发生粘连作用,这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患者的疼痛感[8]。在墨尼克伤口敷料换药方案中,可以随时打开敷料,并对患者伤口的恢复进度进行观察,随后依据患者伤口的渗液程度来决定是够进行换药,而且可以随时对固定位置进行调整。墨尼克伤口敷料也不会对患者的皮肤部位产生严重的刺激作用,安全系数较高。在患者初次使用墨尼克伤口敷料进行换药时,应对患者实施过敏性测试处理,以免对患者的后续治疗产生不必要的干扰。同时应依据患者创口的实际情况选用大小、种类适宜的墨尼克伤口敷料,以便护理效果能够发挥到最大化。对该次研究的相关数据展开分析可知,较之参照组,运用墨尼克伤口敷料换药方案进行干预的观察组的护理有效性明显超出20.41%,观察组在创面恢复时长、换药频次等方面的表现更佳。这一结果再次证实,在糖尿病足患者的护理过程中运用墨尼克伤口敷料换药方案进行干预,有助于获得令人满意的护理结局,能有效减缓患者换药过程中的疼痛感,改善患者预后,缩减创面的恢复时间及换药频次,进而提升护理服务质量,创建良好、和谐的医患关系。
   综上所述,在糖尿病足患者的护理过程中运用墨尼克伤口敷料换药方案进行干预,护理结局甚佳,有助于缩减创面的恢复时间及换药频次,缓解患者的疼痛感,进而提升护理干预质量。
  [参考文献]
  [1]  周华容.两种换药方式对糖尿病足护理的效果观察[J].药品评价,2018,15(24):37-39.
  [2]  朱洁红,董智强,张艳惠.不同换药方式治疗局部清创术后糖尿病足伤口的效果探究[J].饮食保健,2019,6(35):59-60.
  [3]  黄祖根,吴杉英,雷忱.清创术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糖尿病足创面的临床观察[J].中国美容医学,2018,27(12):36-39.
  [4]  于淑媛.不同换药方式对糖尿病足患者护理干预效果研究[J].中国保健营养,2017,27(3):205.
  [5]  赵玉兰,杨继辉,焦裕莹.浅析负压封闭式引流技术在糖尿病足护理中的临床应用[J].家庭医药,2019,(8):259-260.
  [6]  肖华梅,蔡柔妹,林裕华,等.两种换药方式应用在老年糖尿病足护理中的效果对比[J].数理医药学杂志,2017,30(6):927-928.
  [7]  何灵杰,崔含,黄广英,等.封闭式负压引流联合超声清创术治疗糖尿病足的效果[J].广东医学,2018,39(z1):195-197.
  [8]  邹宏林,刘安员.康复新液联合换药治疗糖尿病足的效果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9,17(4):141-142.
  (收稿日期:2020-01-0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1524444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