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临床应用胰岛素隐患分析与防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皇书花

  【摘要】 目的 探讨临床应用胰岛素的安全性。方法 对临床值班护士进行胰岛素知识问卷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临床应用胰岛素存在着安全隐患。结论 在临床工作中应注意防范措施,消除胰岛素使用过程中的安全隐患,保证用药安全有效。
  【关键词】 胰岛素; 隐患; 防范
  
  胰岛素是糖尿病治疗最有效的药物,在临床应用很广泛,近年来,胰岛素在剂型、使用方法和注射装置等方面都有很大进展,给糖尿病患者带来福音,也增加了使用风险,但在其应用和保管方面,也存在着不少安全隐患,本文通过调查临床护理人员对胰岛素使用的相关知识的了解情况,找出隐患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笔者所在医院临床护理人员65名,年龄20~45岁,平均28岁,文化程度,中专33名,大专28名,本科4名。职称,护士28名,护师30名,主管护师7名。工作年限1年~24年。均为各科室正常参与值班的护士,其中内科18名、外科16名、其他科室31名。
  1.2 方法 采用自制问卷的方法,对以上护理人员每人发放一份调查问卷,问卷内容包括:(1)胰岛素的保管方法。(2)胰岛素的注射时间与注射部位。(3)胰岛素的剂型。(4)胰岛素的不良反应及处理。共发放问卷65份,回收65份,回收率100%。
  
  2 结果
  65份问卷无一份是完全正确的,每份问卷对上述的四个问题回答各有错误之处,归总65份问卷的正解率,结果表明临床护士在应用胰岛素安全方面是存在隐患的。见表1。
  表1 胰岛素使用相关知识知晓调查情况表
  
  3 讨论
  3.1 应加强胰岛素相关知识的培训 护士作为药物治疗的直接执行者和观察者,在整个过程中始终处于第一线[1],观察结果发现很多护理人员对胰岛素的使用知识知道得不全面,对胰岛素的不良反应及处理回答得较好,而对胰岛素的剂型了解得不是太多,医院应组织护理人员进行相关知识的学习,对护士进行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培训,充分了解各种胰岛素作用时间,各种名称,加强操作流程和胰岛素相关知识的考核,避免发生安全隐患。
  3.2 保存方面的不安全因素与防范措施 主要表现在对胰岛素的保存温度和方法不太了解,放置混乱无章。胰岛素是一种小分子蛋白质,其活性关系到其药效,低于0 ℃胰岛素的活性会被破坏,高于30 ℃胰岛素活性降低[2],备用的胰岛素在冰箱内冷藏但不能冷冻,使用中的胰岛素可放在室温下,避免阳光直射,使用时间不超过30 d。应规范存放方法,将不同胰岛素按颜色分类放置是有效方法,在冰箱内搁板上按照胰岛素国际推荐色标贴上黄色、绿色、红棕色、银灰色、兰色不干胶纸,将各种胰岛素按相应颜色放置,并在侧壁上贴提示卡[3],胰岛素纳入治疗室药品交接本,班班交接,登记签名,使用的胰岛素按照床号摆放在抽屉内,取用方便。使用胰岛素泵时,不应将泵置于气温>45 ℃或<0.5 ℃的环境中,防止胰岛素泵失效[4]。
  3.3 与注射时间与部位的不安全因素与防范措施 主要表现在对身体各个部位的吸收速度和在那个部位注射较好不太了解。胰岛素是皮下注射的。皮下注射胰岛素的部位很多,包括双上臂外侧(包括三角肌处),腹部两侧,臀部及大腿外侧等都可选作注射部位。身体各部皮肤对胰岛素的吸收速度不同,前臂及腹壁比臀部及大腿吸收快,在掌握注射时间时应予以注意。皮下注射的部位要经常更换,最好两周之内不使用同一位点注射胰岛素,短时间内多次在同一部位注射,可能使局部皮下组织吸收能力下降,影响胰岛素的吸收和利用。含有鱼精蛋白的长效胰岛素制剂能与体内某些成分结合起来,在皮下形成块状物造成毛细淋巴管堵塞,更应经常更换注射部位。
  3.4 与剂型有关的不安全因素与防范措施 表现在对很多剂型不了解,不能很好地掌握其注射剂量与操作技术。胰岛素制剂可分为人胰岛素、猪胰岛素、牛胰岛素。根据作用时间可分为短效胰岛素、中效胰岛素、长效胰岛素、预混胰岛素等多种剂型。注射用具也很多,有用普通1 ml注射器的,也有用胰岛素笔的。笔的种类多,每种笔的操作方法不尽相同,且笔芯不能完全相互兼容,。胰岛素泵品牌较多,操作方法和耗材各不相同。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是护理安全的保证,做好应用胰岛素的安全管理,首先要制定各种胰岛素给药器具的操作流程,并建立严格的流程执行监督体系,做到人人知流程,人人操作按流程。流程的内容要细致具体,将三查七对渗透其中,杜绝差错发生。如在每个胰岛素笔上同一位置贴上姓名,注射前核对笔芯名称。胰岛素泵调节设置基础率后由两人核对,微量泵静脉给药时在注射器上标明浓度便于查对等。
  3.5 与胰岛素不良反应有关的不安全因素与防范措施 对胰岛素能引起低血糖反应几乎每位护理人员都知道,但对还能引起皮下脂肪营养不良、胰岛素过敏、高胰岛素血症、胰岛素抗药性等不良反应却不太了解,并不能很好地做到预防。病房应备有血糖仪,对注射胰岛素的人,每天监测血糖,了解血糖波动情况,及时调整胰岛素用量。根据在餐前和夜间容易出现低血糖反应,可通过两餐间或睡前加餐可预防或避免。经常用手指按压注射部位有无硬结、疼痛感,打针时要避开这些部位,可预防皮下脂肪营养不良。胰岛素引起过敏反应者并不多见,这种反应与胰岛素制剂中的杂质蛋白、患者个体差异以及免疫功能强弱有较大关系,为了预防出现局部过敏反应,应注意经常变换注射部位,注射胰岛素时进针稍深一点,达到皮下组织。全身过敏反应可表现为面部和口腔黏膜水肿、呼吸困难、哮喘,重者可发生休克,一般发生在停用胰岛素数月后又恢复使用胰岛素的患者,对这类患者可采用脱敏疗法。胰岛素抗药性可采用:(1)改用单组分人胰岛素可明显减少抗体产生,缓解抗药性。(2)试改用口服抗糖尿病药物及其相互的联合。(3)在抗体浓度明显增高的患者,必要时可试服强的松,30~40 mg/d,分3次服,大多也可于1~2周内使胰岛素剂量明显减少,见效后渐减,停用强的松。治疗过程中须密切观察病情和血糖,以免在抗药性消退时发生反复严重的低血糖症。
  
  参 考 文 献
  [1] 薛素兰,伍晓莹.护士在临床药物治疗中的作用.护理研究,2005,19(4b):718-719.
  [2] 任伶俐,李隆珍,胡定伟.胰岛素使用安全隐患及其对策.放军护理杂志,2009,26(4A):57.
  [3] 王小井.胰岛素临床应用中的护理管理.中国实用神经病学杂志,2009,12(20):78.
  [4] 曹红玉,谢菊香.胰岛素泵的护理体会.中国医学创新,2010,7(30):11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161599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