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我国体育院系体育教育专业体操普修课程改革探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周 卫

  摘 要:对目前我国部分院系体育教育专业体操课程开发情况的调查分析,认为我国体育院系体育教育专业体操普修课程虽然在目标、结构体系、内容、教材建设、教学时数等方面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但在课程内容方面依然走着竞技型的道路;各院系正在深入开发体操的多种功能,竞技体操内容逐渐减少,丰富实用的大众健身体操内容逐步增加。因此,健身体操课程内容设置框架应在继承传统经典的基础上,既要反映体操学科知识内容的延续性,又要体现体操课程自身的创新性。
  关键词:体操;健身体操;基本框架
  中图分类号:G807.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612(2007)06-0822-03
  
  Exploration and Analysis of P.E. Major's Gymnastic Curriculum Reform in Chinese P.E. Colleges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Basic Frame of Fitness Gymnastics Curriculum Contents
  ZHOU Wei
  (P.E. College, Jimei University, Xiamen 361021, Fujian, China)
  Abstract:The development situation of P.E. major's gymnastic curriculum in Chinese colleges is investigated and analyzed. Although there are great changes of teaching goals, structure, contents, textbook, and teaching hours, teaching contents are still mainly about competitive sports. Colleges are further developing multiple functions of gymnastics, reducing competitive gymnastic contents, and increasing fitness gymnastic contents. Therefore, based on the traditional contents, the setup of fitness gymnastic class should show not only the continuity of gymnastic knowledge, but also the innovation of gymnastic class.
  Key words: gymnastics; fitness gymnastics; basic frame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全国17所高校体育院系体操课程设置状况及教学现状。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查阅了1994年-2005年间有关体操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的研究文献及相关资料。
  1.2.2 问卷调查法 向北京体育大学、首都体育学院、北京师大体育学院、浙江师大体育学院、台州学院体育系、湖南怀化学院体育系、陕西理工学院体育系、辽宁师大体育系、鞍山师范学院体育系、山西大学体育学院、郑州大学体育学院、华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河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大庆师范学院体育系、湖南人文科技学院体育系、集美大学体育学院、福建师大体育科学学院共17所院系体操教研室的专家发放问卷17分,收回17份,有效回收率100%。
  1.2.3 数理统计法 对调查问卷所获取的有效数据,采用人工和计算机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数据统计与处理,做相关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目前高校体育院系体育教育专业体操普修课程内容设置与发展趋势的探究
  2.1.1 体操课程开设情况的调查分析 通过调查发现(表1),目前我国部分体育院系体育教育专业体操课程开设呈多样化趋势,从调查的结果来看,目前的体操课程呈多样化、小型化、实用型的发展趋势。其中7所院系开设了健身体操占41%,8所院系开设了团体操和形体操占47%,9所院系开设了体育游戏占53%,10所院系开设了时尚健身操占59%,13所院系开设了体育舞蹈和体育绘图占76%,竞技体操、健美操、艺术体操的开设率为94%以上,可见这三门传统的课程在体操课程内容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健身体操的开设,表明体操动作教材体系已经打破了原先以竞技体操项目为模式的框架,转变了以提高传授技术为主导思想的观念,树立了以传授动作技能的健身方法、挖掘和开发体操的健身手段为目的的教学理念。
  2.1.2 体操课程教学情况的变化分析 从表2中我们发现体操课程教学无论在动作的难易程度、动作时数和动作数量的增减上,还是在教学目标、方法、手段、考试等形式上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被调查的17所院系在教学中都降低了动作的难度;15所院系都减少了教学时数;11所院系加强了体操健身手段的运用;10所院系减少了动作数量和改变了考试的方法;还有7所院系的教学目标任务也发生了变化,看来,随着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教育教学计划的调整,体育教学时数的减少在所难免,那么体操动作难度的降低就在情理之中。
  选修课程体系与结构的改革是体现培养宽口径、高素质 、广适应和重创新的体育教育复合型人才规格的重要环节,体育教育本科专业必修课与选修课之间的学时比例,总体趋势是在压缩课程总学时的情况下,减少必修课的比重,增大选修课的比重,但从调查的结果来看,还是存在很大的差距,只占被调查院系的29%,。这表明体操课程内容体系结构并没有发生多大的变化,只是在内容的数量和动作难度上的减少,体系结构仍然没有摆脱竞技体操的基本框架。这在我们调查体操教学课的主要教学模式中也能看得出来,技能教学模式占了82%,健身教学模式尚无一所院系采用,其他(两者相结合)占18%,这说明体操教学内容的更新与发展已落后于社会和学校体育发展的需要。但在调查体操普修内容体系是否重新整合的问题,及是否可按照体操健身功能为主线的内容体系进行整合时,赞成率分别为100%和88%。这也说明了专家学者们已经逐步开始思考体操课程在文化、教育、健身与娱乐等方面功能的开发。
  2.2 健身体操课程设置的基本理念 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体操教学课程目标是构建健身体操课程的核心。依据教育部2004年《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各类主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我国体育院系体育教育专业体操课程教学目标确定为“以徒手、持轻器械和利用器械的各种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健身、健美和发展运动技能为主要内容,塑造学生健美体态,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增进学生身心健康对学生进行美育的教育。培养学生具有从事学校体育教育所具备的体操教学和组织活动的能力,并具有运用体操手段和方法在指导社会体育活动中发挥作用的能力”。这就为健身体操课程内容的选择,为课程的组织实施,教学方法和教学考评提供了依据。因此,我们在健身体操教学内容的选择上,首先应注意教材的科学性、健身性和实用性,依据体操项目的特点,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为前提,整理、挖掘、开发体操健身的功能与手段,形成完整的理论与实践应用操作体系,使之对健身体操课程的理论和实践有一个理性的、科学的认识和较为全面的把握。其次,在健身体操教学方法上,应积极探索、研究与新目标相适应的方法,如:启发式教学法、情景教学法、程序教学法、快乐教学法、自学辅导法、小群体教学法等,不断引进并吸收先进的教学方法,结合体操教学特点将其转化为适合自身发展需要的教学方法。第三,在健身体操的教学考评体系上,要进一步探索和更新。教学考核与评价是检查学习效果和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也是反馈教与学情况、总结教学经验,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因此,要力求做到考试形式的多样化,如学生对体操健身手段开发、创新、应用的能力,健身指导与评价的能力,健身处方的制定能力,健身活动的组织能力等,并且,在体现对学生不同能力要求的同时,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核评价,把人文思想、学习态度、合作精神、理论知识、健身技能等纳入考评范围,使之在反复实践验证的基础上不断丰富和完善。

  2.3 健身体操课程内容基本框架的构建 从当前我国体育工作的两个目标即“奥运竞技战略”和“全民健身战略”的提出来看,已经明确了体操未来的发展趋向:就是以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创造最佳运动成绩为主的竞技性发展方向和以增强国民体质,促进身心健康为主的非竞技性发展方向。所以,基于上述思想的考虑,为了明确与竞技性体操相区别,我们将健身体操的概念定义为:健身体操是一种非竞技性体操,以徒手、持轻器械或在器械上的身体操练为手段,旨在促进人们的身心健康发展为目的的一种体操活动。
  
  基于上述认识,我们构建了健身体操课程内容的基本框架(图1),并按照逻辑学原理及社会对体操发展的实际需要,把体操分为竞技体操和非竞技性体操两大类。对于前者来说是具有潜质的专项运动员人群,而后者是不同年龄群体而非专项运动员。竞技性体操按照比赛的项目可分为竞技体操、技巧运动、艺术体操、竞技健美操、蹦床运动、体育舞蹈(尚有争议)。这不属于本课题研究范围。健身体操隶属于非竞技性体操,它以徒手、持轻器械或在器械上的身体操练为手段,是旨在促进人们的身心健康发展为目的的一种体操活动,因此,各种有益于身心健康的体操项目,均可作为健身体操动作设计的素材。理论知识是实践的指南,从健身体操课程内容体系来看,我们认为理论课教学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健身概论、常用术语、体操教学与健身指导理论、现代健身方法与手段、健身体操科学研究与应用开发、健身体操比赛的组织知识。实践课可根据练习形式的不同,暂分为徒手操、器械类和综合类健身体操内容,在此基础上,按照“少而精,博而通,强化基础,打通主干,深入前沿”的原则和思路进行整合,针对不同的锻炼性质和目标分成六类即健身健美型、生活技能型、趣味灵巧型 、娱乐表演型、康复保健型,体操拓展型进行类别化,板块化教学。这种分类整合模式,一方面能够改变我国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体操普修课程的内容长期以来以竞技性体操项目教学为主体的弊端,且能使人们对健身体操课程的理解更加全面,对健身体操课程资源的开发更加深入;另一方面,能促使健身体操内容与社会发展、中小学体操教学的联系更加紧密,和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协调一致。总之,使健身体操课程内容的设置向着发展个性,注意和谐,崇尚健康,追求成功的方向发展。
  
  3 结论和建议
  
  3.1 结论
  1) 各院系都在深入开发体操的多元功能,竞技体操内容逐渐减少,而丰富实用的大众健身体操内容逐步增加,说明体操动作教材体系已经打破了原先以竞技体操项目为模式的框架,树立了以传授动作技术的健身方法,挖掘和开发体操的健身手段为目的的思想观念。
  2) 体操课程教学无论在动作的难易程度,动作的时数及动作数量的增减方面,还是在教学目标、方法、手段、考试等形式上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说明了专家学者们已经开始思考体操课程在文化、教育、健身与娱乐等方面的功能开发。
  3) 健身体操课程设置的基本理念应以体育院系体育教育专业体操课程的教学目标为指导,依据体操项目的特点,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为前提,整理、挖掘、开发体操健身的功能与手段,形成完整的理论与实践应用体系。
  4) 健身体操课程内容基本框架的构建:理论部分为健身概论、常用术语、体操教学与健身指导理论、现代健身方法与手段、健身体操科学研究与应用开发、健身体操比赛的组织知识。实践部分根据练习形式的不同,暂分为徒手类、器械类和综合类,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整合,针对不同的锻炼性质和目标分成六类即健身健美型、生活技能型、趣味灵巧型、娱乐表演型、康复保健型、体操拓展型进行类别化、板块化教学。
  3.2 建议
  1) 加大对健身体操课程内容设置研究的力度,同时对体操普修课程、健身体操课程衔接及相互关系进行深入研究,以微观深化为先导,以宏观推进为保障,以当今社会发展的需求及体操的功能为切入点,完善健身体操课程体系的建设。
  2) 加强体育院系之间的地域性合作交流与研究,共同探讨健身体操课程设置的发展取向,结合各院系本身特色和地域特点,使健身体操课程内容的设置向着发展个性,注重和谐,祟尚健康,追求成功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 赵健.关于创建高师体操健身课程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25(5):683-684.
  [2] 张予南,高留红,张予云,等.对体操在学校体育教学中“热与冷"现象的社会学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3,26(2):238-240.
  [3] 蒋世玉,史燕.高师体育教育专业体操必修课程改革现状与发展趋势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3,26(2):235-237.
  [4] 刘静.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体操课程面临的挑战与对策[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28(2):245-247.
  [5] 扬晓捷,薛敏,陈晓霞.关于高校体育教学中体操类项目设置问题的研讨[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2(2):41-4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293838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