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13岁少女耐17种抗生素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王凤伟

  一名13岁的花季少女,身患多种疾病,更可怕的是,她还对17种抗生素产生了耐药性。她的主治医生说,如此多的并发症,如此广泛的耐药性,在临床上极为罕见,已将医生逼入近乎“无药可用”的绝境。这是一名怎样的女孩?是什么原因让她对如此多的抗生素产生耐药性?对于这个近乎“无药可救”的女孩,医生又如何救治?
  调查:13岁女孩对17种抗生素耐药
  河北省二院小儿外科病房的患者可可(化名),已经能吃点东西,能下地活动了。
  “刚来医院时,孩子呈半昏迷状态,”可可的父亲刘先生说,“我们当时已经做好最坏的打算了。好在孩子现在已保住了性命。”
  病床上的可可看上去有一米六左右,一双明亮的大眼睛格外讨人喜欢。可让人揪心的是,被疾病折磨的可可瘦得只剩下皮包骨头了。“现在孩子的体重不足60斤,都是被病折磨的。”刘先生说。
  “这是个非常罕见的病例。”河北省二院小儿外科副主任李英超说,可可是3月1日从外地一家医院转诊来的。“当时,孩子的病情十分危急,呈半昏迷状态,随时有生命危险。”李英超说,他和同事们通过进一步检查发现,可可已出现了多种并发症,更为可怕的是可可还对多种抗生素产生了耐药性。“在可可的身上至少对17种抗生素产生了耐药性,如此广泛的耐药性,在临床上极为罕见,已将我们逼入近乎‘无药可用’的绝境。”
  
  深度:住院20天使用7种抗生素
  一名13岁的女孩,竟对17种抗生素产生耐药性。
  那么,在可可最初住院治疗的20余天里,究竟接受了一番怎样的治疗呢?为了找到答案,专家们与可可最初所住医院的医生取得联系,得到的答复是:“住院前,患儿已在村卫生室使用了大量抗生素和激素治疗;住院后,由于患儿的病情较重,在住院的20余天里,为了挽救其生命,先后使用7种抗生素联合用药抗感染,分别是头孢哌酮、甲硝唑、头孢替安、头孢曲松、美罗培南(8天),去甲万古霉素(17天),头孢哌酮舒巴坦(10天)。同时,共为其输注105克丙种球蛋白冲击治疗。”
  带着可可的病历及相关检查结果,记者采访了河北省人民医院、省儿童医院等多位药剂学专家,均证实上述抗生素均属于高级抗生素,可可之所以对多种抗生素产生耐药性,与其最初治疗使用的大量抗生素药物有关。
  鉴于可可的病情特殊,李英超随即将其病情上报至医院质控处。副处长李峰立即协调组织医院药学部质控处教授樊德厚,细菌室副主任时东彦最终确定了合理的治疗方案,可可的病情至此有了进一步好转。
  “目前,可可所使用抗生素为头孢孟多,即降代使用抗生素,效果十分明显。”李英超接受记者采访时激动地说,这是一个奇迹,通过密切观察他们发现,可可一般情况良好,不仅可自主下地活动,且逐渐恢复饮食,近一周来体重增加2公斤,各项生命指证平稳,这说明可可经过科学合理的药物选择和药物治疗,已经走上了抗生素合理应用的道路。
  诊断:大剂量联合使用抗生素产生耐药性
  年仅13岁的女孩,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她对如此多的抗生素产生“耐药性”?
  从可可的患病及治疗过程,不难找到答案:
  今年2月9日,可可因皮肤紫癜及腹痛入住当地一家医院。当时可可被诊断为过敏性紫癜、肠梗阻、肠套叠。由于住院后病情加重,可可在住院第二天便接受了手术治疗。手术后第二天,可可出现感染中毒性休克等症状,医生遂予以抗感染治疗。
  2月14日,可可的病情再次危重,医生对其进行了第二次手术治疗。
  接下来的治疗过程中,可可出现了骨髓抑制,血小板急剧下降,随时有生命危险。
  鉴于可可的病情较重,医生给予了激素及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可效果并不明显。
  3月1日,病情危重的可可被转诊至省二院小儿外科。专家们通过仔细查体和检查发现,在这名花季少女身上已出现了全身多器官严重感染、骨髓抑制、电解质紊乱、低蛋白血症等数十种并发症,几乎每个并发症都可能会夺去女孩的生命。李英超说,由于可可病情复杂且危重,医院成立了专门救治小组和护理小组,并多次请小儿内科血液专家、呼吸专家、重症救治专家联合会诊。
  仅仅确定治疗方案是不够的,一个更为可怕的事实是,可可的身体还对抗生素产生了广泛而严重的耐药性。专家们通过对可可的多次痰培养、腹部创面引流液培养及尿沉渣检查,结果均提示:“患者因长期大剂量联合使用抗生素,目前肺部、胸腔、腹腔,甚至骨髓存在多种致病菌感染,且均广泛耐药。”
  
  探究:多因素导致抗生素滥用
  “国人年人均输液8瓶!”
  “抗生素滥用问题,已经成为我国一个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
  ……
  多位药剂学专家表示,抗生素滥用已成为迫在眉睫急需解决的问题,如果不给予足够的重视,“无药可医”的局面很快就会袭来。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抗生素滥用呢?
  公众缺乏健康常识,盲目依赖抗生素,认为抗生素就是“万能药”,只要身体不适,有个诸如感冒、发烧的小病,就一味地要求医生或自行到药店购买使用抗生素,有的患者甚至错误地认为“价格越贵的抗生素就越好”“多种药品联合使用效果会更好”等等。
  个别医生善用“大炮轰蚊子”疗法,多位专家表示,与西方国家严格按照病情指征使用抗生素药品不同,我国医生开药多是经验优先,因此在抗生素药物的使用剂量、使用时间、使用类别上都存在不合理的情况。
  抗生素在一些养殖业中的应用较多,这些药物并非用于治疗生病的动物,而是用于预防动物生病及添加饲料促进动物生长。这样的做法很容易让人体对抗生素产生“耐药性”。
  建议:能用窄谱的就不要用广谱的
  北京大学临床药理研究所教授肖永红指出,抗生素的不规范使用,可能引起细菌耐药,细菌耐药产生的速度远远快于我们新药开发的速度。长此以往,我们可能会退回到七八十年代以前的状态,没有抗生素使用,人类将再一次面临很多感染性疾病的威胁。比如,结核病是结核杆菌引起的传染病,很多年前人们觉得控制得非常好,但是现在耐药的结核菌非常多,治疗起来很困难。这就可能引起死亡率的增加,而且治疗耐药性结核花费的社会资源是治疗一个非耐药结核的10倍以上,造成的社会负担是非常重的。
  抗生素也是药物,进入人体以后发挥治疗效果的同时也会引起很多的不良反应。用的药物越多,引起不良反应的机会越高。我国药物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的记录显示,我们国家的药物不良反应1/3是由抗生素引起的,这个比例和抗生素的使用比例是一致的。
  抗生素的种类比较多,引起的不良反应或者是严重的不良反应涉及到了身体的每一个系统,所以抗生素的合理使用是迫在眉睫需要解决的问题。
  那么,作为医护人员究竟该如何使用抗生素?
  河北省二院质控处副处长李峰说,医护人员首先应严格掌握抗菌药物的使用适应证,病毒感染不应采用抗菌药物治疗。对有适应证的病人,药物种类、用量及使用时间都要注意,能用窄谱的就不要用广谱抗菌药物,能用一种有效的就不必用多种,以避免耐药性和二重感染。同时,医护人员应密切注意药物对人体内正常菌群的影响,根据微生物的药敏试验,调整经验用药,选择有针对性的药物,确定给药途径,防止浪费。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333580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