蔗糖铁注射液治疗血液透析患者肾性贫血疗效观察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中图分类号】R6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1)12-0078-01
【摘要】目的:通过临床对血液透析患者临床给予口服和静脉滴注蔗糖铁,观察两种方法对患者肾性贫血临床治疗效果,并进行对比分析。方法:本课题研究主要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1年1月所收治血液透析患者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临床给予静脉滴注100ml蔗糖铁加100ml生理盐水混合液,两周一次,治疗疗程为三个月;对照组患者临床给予口服琥珀酸亚铁,每日三次,治疗疗程为三个月。两组患者临床均进行EPO治疗,方法为皮下或者静脉应用,使用剂量为120~150U/kg。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治疗后的肾性贫血治疗情况。结果:经过临床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肾性贫血治疗效果要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临床并无不良反应发生,而观察组有1例不良反应发生,两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滴注蔗糖铁嫩能够有效的治疗患者肾性贫血的症状,并且临床使用并无不良反应的发生,使用安全可靠,值得日后的临床推广与应用。
【关键词】蔗糖铁;血液透析;肾性贫血;疗效观察。
肾性贫血是临床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最常见的一种并发症,而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在临床治疗肾性贫血患者中具有一定的价值。铁与EPO相似都是血红蛋白生成过程中是所必备的,临床经过研究发现血液透析患者经常小剂量的静脉滴注蔗糖铁比口服铁剂更容易吸收并且促进患者体内的红细胞生成,本课题研究主要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1年1月所收治血液透析患者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临床给予静脉滴注100ml蔗糖铁加100ml生理盐水;对照组患者临床给予口服琥珀酸亚铁,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治疗后的肾性贫血治疗情况。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课题研究主要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1年1月所收治血液透析患者40例,其中男26例,女24例,患者的年龄在20岁~8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0岁。患者在入选时必须病情稳定在3个月以上,每周做2~3次透析,血红蛋白为60~100g/L,血清铁蛋白小于500ug/L。如果患者有铁剂过敏情况或者一个月内有输血史的患者予以排除,另外具有严重的肝病、继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以及活动性溃疡病等症状的患者均不能参加次研究。
1.2 方法: 将血液透析患者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临床给予静脉滴注100ml蔗糖铁加100ml生理盐水混合液,两周一次,治疗疗程为三个月;对照组患者临床给予口服琥珀酸亚铁,每日三次,治疗疗程为三个月。两组患者临床均进行EPO治疗,方法为皮下或者静脉应用,使用剂量为120~150U/kg,患者的服用时间为餐前一小时或者餐后两小时,在药物治疗的过程中不能饮用茶水。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治疗后的肾性贫血治疗情况。
1.3 统计方法:将患者的所有数据进行消息记录,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内t治疗前后改变比较用配对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非配对检验,计数资料用x2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铁代谢指标变化:40例血液透析患者临床经过治疗后治疗效果有明显的提高,并且铁蛋白以及转铁蛋白饱和度相较于观察组有明显的差别,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数据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铁代谢指标变化
2.1 两组患者之后的临床不良发生: 观察组患者临床无不良反应发生,对照组患者临床有1例不良反应发生,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消化道反映,包括便秘腹等症状,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慢性肾衰竭患者在临床中发生贫血症的几率非常高,几乎每个患者都会有贫血的表现,主要是因为患者体内肾脏产生促红细胞生成素的能力有所下降而导致的。而对患者在补充促红细胞生成素时应该评估患者体内的铁状态,所临床对慢性肾脏病患者补充铁剂具有非常高的临床医学价值,能够有效的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促进患者体内红细胞生成素,临床研究发现对血液透析患者使用口服琥珀酸亚铁并不能很好的吸收,导致患者治疗失败。而静脉滴注能够有效的将药物注射到患者体内通过释放人网状内皮系统,有效地参与红细胞生成素的促进作用。而且口服铁剂会受到肠道等多方面的因素影响,会限制到药物的供给.总而言之,静脉滴注蔗糖铁相较于口服蔗糖铁临床治疗效果明显,无副作用,使用安全可靠,值得日后的临床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1] 袁群生,郑法雷.蔗糖铁注射液治疗血液透析患者肾性贫血的多中心研究[J].中华肾脏病杂志,2009,20(1):51~55.
[2] 杨文领,孙阳.蔗糖铁注射液治疗血液透析患者肾性贫血的多中心临床研究[J].北京医学,2007,29(7):13-415.
作者单位:553500 贵州省盘县人民医院内二科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3425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