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成药口服加局封治疗跟骨骨刺临床观察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中图分类号】R27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1)12-0359-01
【摘要】目的:探讨补肾壮骨类中成药口服结合局封治疗骨刺的疗效。方法:选取跟骨骨刺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抗骨增生胶囊口服结合局封治疗,对照组仅采用局封治疗。结果:观察组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口服补肾壮骨类中成药结合局封能显著提高跟骨骨刺的疗效。
【关键词】补肾壮骨 中成药 局封/跟骨骨刺
跟骨骨刺是临床上常见病、多发病,又是治疗上的疑难病。多见于中老年患者,以足跟部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严重者常影响患者的行走功能。2010年以来,笔者采用补肾壮骨类中成药抗骨增生胶囊口服,结合局部封闭治疗本病62例,以单纯局部封闭治疗作为随机对照组53例。治疗组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治疗组62例,男35例,女27例,年龄最大76岁,最小43岁;病程最长3年,最短三个月。对照组53例,男23例,女30例,年龄最大79岁,最小41岁;病程最长4年,最短二个半月。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差异无显著性(P>0•05)。所有临床表现都有足跟部疼痛、肿胀、跛行,劳累后加重,足跟部局部有明显压痛。所有病例均经X光拍片证实有跟骨骨刺形成。
2 治疗方法
2.1 治疗组
2.1.1 内服补肾壮骨中成药法:抗骨增生胶囊5粒,Tid,po。连服1个月为1疗程,共服2个疗程。
2.1.2 [1]局部封闭治疗:患者仰卧治疗床上,足外旋外翻位,用内侧面进针法,即在内踝尖下前方1.0~1.5cm、足内侧厚薄皮交接处进针。针尖刺入方向与足纵轴垂直,至近跟骨内侧边时,注入少量药液,再继续刺至跟骨内前方、跖筋膜附着处,即有硬(骨)软(跖筋膜)双重针感,将针刺入骨与筋膜之间,进针0.5~1.5cm,回吸针筒无回血后,即可进行药物注射;然后再将针尖移至筋膜浅面与脂肪垫之间,再作补充注射;最后将针退至软组织内,改变穿刺方向,向内踝尖与跟骨内结节之中点处穿刺,该处即为内侧跟骨(神经)支分布区,进行药物注射。以无菌5ml空针5号针头,抽取2%利多卡因2ml,确炎舒松1ml。在标记处常规消毒后进针,注入利多卡因、确炎舒松混合液3ml。7天治疗一次,共计3次。
2.2 对照组:局部封闭治疗与治疗组同。
3 疗效观察
3.1 疗效评定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拟定:治愈:疼痛完全消失,行走自如,随访半年无复发;好转:疼痛明显缓解,久站或行走时足跟底部有轻微疼痛或不适感,随访半年未加重;无效:足跟疼痛及行走无任何改善。
3.2 治疗结果(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结果比较(%)
两组治愈率及总有效率经统计学处理,P<0.01,说明补肾壮骨类中成药抗骨增生胶囊结合局部封闭治疗跟骨骨刺效果显著。
4 体会
跟骨骨刺俗称“跟痛”,属中医骨痹范畴,,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和慢性病,也是治疗上的疑难病。现代医学认为跟骨骨刺是屈趾短肌的起点,被屈趾短肌肌腱包裹,不是跟痛的病因,在其下面附着的跖筋膜的劳损、微撕裂或继发于腱膜微撕裂的局部软组织无菌性炎症,引起的组织充血、水肿、粘连等才是疼痛的主要原因。[2]祖国医学认为肾主骨,中老年人肾气始衰,肾虚则精少而髓空,骨骼失滋而渐槁,。气血不足,筋骨失养,风、寒、湿邪滞留经络,气血寒湿凝聚,不通则痛,发为本病。西医以局部药物封闭,利多卡因可阻滞神经,使局部血管扩张,确炎舒松有较强的抗炎作用,两者合用,可迅速消除局部无菌性炎症,缓解疼痛症状以治标。抗骨增生胶囊中熟地黄、肉苁蓉、狗脊、女贞子、淫羊藿、骨碎补、牛膝补肾壮骨,活血通络止痛。诸药合用,共奏补肾壮骨、通络止痛之效以治本。整体治疗中西医互补,标本同治,故疗效满意。
参考文献
[1] 史可任 颈腰关节疼痛及注射疗法330
[2] 赵幼麟,张志明,王勇.对跟骨骨刺及骨质增生的见解.中国骨伤,2000,13(10):597―598
作者单位:201150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崇明)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3467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