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引导式教育疗法在脑瘫患儿康复中的应用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胡小娟 周称 任婷婷 孟丽 李玉霞 李明明 王艳波

  【中图分类号】R742.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3-8183-(2011)09-0028-02
  【摘要】脑性瘫痪(cerebral palsy,CP)简称脑瘫,是世界公认的顽疾,其发病率逐年上升,一旦患病严重影响患儿的生活质量。在临床以康复训练治疗为主。本文主要探讨康复训练加引导式教育疗法在脑瘫患儿康复中的作用,并在此基础上笔者建构家庭引导式教育理念,提倡家长参与其中,对患儿时刻进行各方面的训练,最大限度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脑性瘫痪;康复训练;引导式教育
  
  脑性瘫痪(cerebral palsy,CP)简称脑瘫,是自受孕开始至婴儿期非进行性脑损伤和发育所导致的临床综合征,主要表现为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可伴有不同程度的智力低下、感知觉障碍、心理行为异常等[1]。本病并不少见,目前我国有400万例脑瘫患儿,每年新增4.6万例,给儿童、家庭、社会带来了沉重的经济、精神负担,是世界公认的顽疾。本文探讨康复训练加引导式教育疗法在脑瘫患儿康复中的作用,并在此基础上笔者建构家庭引导式教育理念,提倡家长参与其中,对患儿时刻进行各方面的教育,最大限度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
  1引导式教育疗法原理和特点
  引导式教育疗法(conductive education,CE)又称Peto法,由匈牙利的安德鲁•比度(Andras Peto)于上世纪四十年代创建的。它是一种以教与学为本,比较完整而全面的系统,是国际公认的治疗小儿脑瘫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其显著特点主要是:①强调要为患儿营造合适的康复训练环境,将一个动作分解成许多小步骤,并恰当组合成各种习作程序,在不同体位下反复练习直到完全掌握[2]。②强调主动运动是学习和掌握运动技能的唯一途径。 引导员通过科学的诱导技巧、意识口令,最大限度地引导、调动患儿自主运动的潜力,让患儿主动地进行训练,同时与科学的被动训练相结合。③强调日常生活的每一个环节都是学习和实践运动功能的最佳时机,应将功能学习和训练放在每一次具体的行为中进行。④引导式教育理论把患儿视为一个整体, 在运动训练的同时,将语言、理解、智力开发、社会交往和行为矫正等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进行全面的康复训练,培养患儿解决问题的能力,使患儿在德、智、体、个性气质培养和行为塑造等方面得到全面的康复和发展。
  2引导式教育疗法在脑瘫患儿康复中的作用
  2.1 引导式教育对患儿运动功能的影响 :曹志芳、范篆玲、李艳萍、常青松 [3-6]对脑瘫儿童在进行物理治疗(physical therapy,PT)、作业治疗(occupational therapy,OT)、按摩、针灸等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引导式教育进行康复训练。结果显示,运动疗法加引导式教育治疗组的患儿在保持体位、位置变换、饮食动作、排泄、更衣和整容、移动能力等平均运动功能恢复值显著高于单用运动疗法组。
  2.2 引导式教育对患儿言语功能的影响:语言障碍治疗首先要培养儿童的信心,患儿应与正常孩子一样通过相同的途径去学习;正常孩子有主动训练的意愿,因此引导式教育借助节律性、口令性语言,将一系列词、句组合起来,融入日常生活的语言交流之中,同时使用诱发性语言,简洁明确地将活动和语言表达融合在一起,如“我站直了,”利用语言诱发运动使运动协调,运动反过来促进对语言的了解[7]。许娟等的研究表明,应用引导式教育疗法对患儿进行语言康复训练,提高患儿的参与兴趣,疗效显著。
  2.3 引导式教育对孤独症患儿的治疗:儿童孤独症是一种严重的多功能发育障碍,多并发小儿脑瘫,传统的训练模式过于被动,僵化。李冰[8]应用引导式教育对小儿孤独症治疗的研究中以集体和个体的分组方法对患儿进行如下训练:交往、情感训练,认知训练和生活自理能力训练等,以娱乐性和节律性意向为特点,调动患儿自身功能的潜力,激发患儿的兴趣及主动参与意识。患儿及家长易于接受,且结果表明引导式教育的疗效明显,说明引导式教育疗法为治疗儿童孤独症的有效方法之一。
  3展望
  引导式教育是一种将康复与教育相结合的治疗体系,它是以儿童为中心,通过一系列精心策划的活动,使脑瘫患儿在运动、语言、智能、社交、情感及个性等各方面得以改善,并克服躯体运动功能障碍及由此而引发的其他问题。也就是说引导式教育不是单纯的改善了患儿身体上的一些缺陷,而是通过一种自主学习的方式,使患儿身心同时得以恢复,从而更进一步的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但脑瘫的康复是一个长期的、持续性的、艰苦的过程,而且有相当多的家庭负担不起长期住院系统治疗的费用,还有一些家长只重视运动障碍的治疗,不重视语言、心理行为的治疗。因此,绝大部分患儿在医院接受治疗的时间与康复的要求相距甚远,严重影响了康复疗效。
  鉴于此笔者建构家庭引导式教育疗法。因为脑瘫患儿需要家长照顾的时间更长,家庭对患儿的成长影响比正常孩子更大,家长的一言一行都影响孩子的行为发展和康复。家长与孩子的交往,构成孩子最初的情感经验,对其性格和情操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这个阶段的经历若是正面的、开放的,孩子就能够正确的看待环境;若是和谐的、稳定的,孩子就会有稳定的情操和安全感;家人若坦诚地相处,孩子就懂得与别人建立亲密的关系。所以家长必须具备培养孩子健康成长的信心及能力,学会一些简单的训练动作,协助患儿更好地融合于家庭生活中,从而有效提高患儿依从性,获得最大的运动、智力、语言和社会适应能力,同时也可减轻家庭的经济负担。
  参考文献
  [1]石凤英,鲍秀芹.康复护理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101
  [2]唐久来,吴德.小儿脑性瘫痪引导式教育疗法[M].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30
   [3]曹志芳.引导式教育对脑瘫患儿运动功能的影响[J].中国康复,2001,3(16):190~191
  [4]范篆玲,陈瑛,弓月娥.50例脑瘫儿童应用引导式教育康复训练分析[J]中国民康医学杂志,2003,15(12):765~6
  [5]李艳萍.运动疗法加引导式教育对脑瘫患儿康复治疗[J].沈阳医学院学报,2006.6
  [6]常青松.引导式教育在小儿脑性瘫痪步行训练中的应用[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08:5(16):16~17
  [7]许娟.引导式教育在语言障碍患儿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9,2(12):91~92
  [8]李冰,张玲,吴德,等.引导式教育在孤独症患儿中的应用[J].使用儿科临床杂志, 2009,24(16):1264~1266
  
  作者单位:730000甘肃中医学院 兰州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3681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