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生命密码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本刊编辑部

  奇妙的唾液
  俗话说“嘴里有千层皮”,意思是如果口腔或舌头破了,一般是不会感染的,而且会自然愈合,愈合的速度也比其他部位要快。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原来,嘴巴里有唾液,唾液里有许多免疫成分和抵御细菌、病毒的抗体,相当于一种天然“消炎药”,可以有效地防止感染。
  唾液,俗称口水、口涎,它是口腔内各种腺体所分泌的黏稠状液体,是由遍布口腔黏膜深处的许多大大小小的唾液腺分泌出来的。大的唾液腺有三对:腮腺、颌下腺、舌下腺;小的有唇腺、舌腺、颊腺、腭腺等。唾液腺虽小,却是个很勤快的器官,一个成年人,一昼夜间可以分泌出唾液1000~1500毫升。
  人类唾液含数百种有益的化学物质。除了水分外,主要有钠、钾、钙、氯、硫等离子的盐类,以及淀粉酶、溶菌酶、乳酸胆铁、磷酸钙、麦芽糖酶、磷酸酯酶、黏蛋白、清蛋白、免疫球蛋白、氨基酸、尿素、神经生长因子和表皮生长因子等多种有机物。
  唾液中有一种长长的、具有黏性和弹性的蛋白质,上面附满糖类,称作“黏蛋白”。它使唾液具有黏性,能很好地包裹牙齿和牙龈,为保护牙齿提供物理屏障;它还能黏附在可导致牙龈疾病的细菌上,破坏它们侵害牙齿的能力,以帮助人体免疫细胞辨认细菌。
  唾液可使化合物溶解,刺激味觉,使我们能尝到食物的味道。当我们细细咀嚼馒头、米饭时,会感觉到甜丝丝的味道,这是唾液中的淀粉酶将其中的淀粉分解成了易于消化的麦芽糖,这有助于我们对食物的消化。
  唾液可以清除口腔中的食物残渣和异物,保持口腔的清洁。唾液具有抗菌和凝血的作用,所以口腔里的伤口往往比其他地方好得快。拔牙或牙龈手术后很少发生感染,其主要原因就在于唾液中的溶菌酶有杀菌的能力,可阻止口腔内细菌的大量繁殖。美国科学家发现,唾液中有一种特殊的化学物质——唾液生长因子,它能显著地缩短伤口的愈合时间,并可以止血,还能保持皮肤的弹性。唾液咽入胃后,可中和部分胃酸,降低胃酸的浓度,从而起到保护胃黏膜的作用,有利于溃疡的防治。
  近年来,医学家们发现唾液对食物污染带来的致癌物具有消毒作用。人们如果经常保持唾液的旺盛分泌,并充分利用唾液腺激素,就能延缓人体机能的衰退,对健康和延年益寿都是有裨益的。
  肝脏如何解毒
  肝脏是人体的主要解毒器官,肠道吸收的各种有毒有害物质、细菌等首先进入肝脏,肝脏要对这些有害有毒物质、细菌进行处理,使之无害化或净化。
  肝脏血窦壁上附着大量吞噬细胞——枯否细胞,能吞噬从肠道吸收(主要是大肠)通过门静脉进入肝脏的细菌及异物,最后被消化。用进入肝脏之前的门静脉血进行细菌培养时几乎都有细菌生长,而用从肝脏出来后进入体循环的血进行细菌培养时,则无细菌生长。因此,通过肝脏后进入体循环的血液基本是无菌的。由于肝血窦血液及肝枯否细胞可能含有从肠道吸收的毒素和细菌,所以在吃动物肝脏的时候最好把肝脏的血液冲洗掉。
  肝脏还能把肠道细菌产生并吸收进入肝脏有毒的氨转化为无毒的尿素,最后从尿排泄掉。
  人的口味为何不同?
  “味觉专家”早已认定:味觉在本质上是一种“化学感觉”。这就是说,食物中的化学物质跟味蕾发生反应并产生一个信号,信号在传入大脑后立即被精确地予以分析,由此甜、酸、苦、辣一一体味出来。
  长期以来,人们普遍认为:味觉反应仅仅限于舌头的味蕾上。但后来科学家又惊奇地发现,其实舌头的各个部位都有其特定的分工。比如,只有舌尖才能品尝出咸味,而酸味、甜味和苦味则分别由舌侧、舌中和舌根“负责”。不过,科学家最近又有了新发现。他们在实验中先将志愿者的舌部麻醉,这时接受实验者便失去了品尝咸和甜的能力;接着他们又麻醉了接受实验者的上颚,结果发现其对酸和苦都已不能体味;最后他们再将接受实验者的舌部和上颚统统麻醉,这时接受实验者便连盐水和淡水都难以分辨了。然而,新的奇迹又出现了:当有名实验者不慎吞下一小口盐水时,他却皱着眉头做了个鬼脸,这是因为喉部也长有味蕾!科学家证实,舌头上的味蕾多达300颗,密度最大,上颚次之,而喉部则更次之。味蕾的再生能力也极强,受损或割去后马上又能长出新的味蕾。
  由于每个人的生长发育所处的环境不同,个人味蕾的发育也不相同。因此每个人的味蕾是有一定的差异的:有的人感受酸味强一些,有的人则感受甜味强一些,那么很少的这种味觉刺激就能引起他的味觉冲动。但是如果你感受某味觉的味蕾比较少,那么你的这一味觉就比较迟钝,就需要很强的刺激才能引起你的冲动。这就是为什么每个人的口味不同了。其实不管每个人的口轻还是口重,适合他们自己口味的菜吃到嘴里的感觉是一样的。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372515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