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师钢琴集体课教学中的因材施教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是各学科教学中都应参照、遵循的一种教学原则,在音乐学科的技能教学中体现得尤为明显。但高师钢琴集体课既是一门不同于常规理论教学的技能教学,又区别于传统钢琴“一对一”教学模式的集体课教学。如何在面对众多具有不同音乐禀赋、技能差异、能力不同的学习者的集体课中施以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是钢琴集体课教学的重难点,也是本文研究的内容。
  【关键词】钢琴集体课因材施教 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10)09-0053-02
  
  一、因材施教
  两千多年前,我国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提出了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在教育史的发展、前进中,虽然我们的教育教学进行了多次改革,但因材施教的原则仍然是我们在教学中所使用的主要原则。《现代汉语词典》对“因材施教”的释义为:针对学习的人的能力、性格、志趣等具体情况施行不同的教育。即根据不同的人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和手段进行不同的教育。同时根据能力的差异使用不同的教材及不同的教学内容,这样才能缩短学习者之间的差异,提高所有学习者的能力并达到最佳的教学目的。
  二、高师钢琴集体课教学中因材施教的必要性
  高师钢琴集体课中所面对的“材”是一组音乐禀赋有差异、技能技巧有高低、身体条件有区别、文化积淀有深浅的能力不同的学习者。因为差异的客观存在,教学中就不能“视众为一”,不能用一套固定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相同的教学内容对所有人进行教学,否则,将很难满足每个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发展不同学生的个体优势,从而无法培养具有创造和创新能力的21世纪实用型人才。因此,教师应根据高师钢琴集体课教学的特殊性,在教学中注重学生的个别差异性,引导学生了解自己的个性并发挥其学习特长,全面考察学生的艺术潜力和综合能力,找出学生的优缺点来制定教学计划,从而有目的、有方向的进行教学,才能使集体课里的每个个体共同成长。所以,在高师钢琴集体课教学中使用因材施教的原则是提高钢琴集体课教学效果的重要举措。
  三、高师钢琴集体课的集体性与非集体性
  钢琴集体课在西方的产生是为了通过“集体”的力量(如学生之间相互学习、相互竞争等)来提高教学效果。在我国师范院校,钢琴集体课的开设多是由于高校的扩招带来师资的缺乏而不得已为之。所以,此“集体课”非彼“集体”课。而通过多年的发展与我国钢琴教师、学者的悉心研究,在钢琴集体课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上均取得了可喜的成绩,集体课已慢慢凸现出其应有的功能。
  目前,我国绝大多数师范院校的钢琴集体课是将入学的新生中弹奏能力相对较弱或缺少弹奏基础的学生分成一组进行统一性教学,即先抛开个体差异性的基础上,教师对若干学生在同一堂课进行同一内容的教学,在教学目的,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材搭配等内容均为一致。这是钢琴集体课的集体性的基本体现。这样的教学形式可以很好的将准备充分的内容同时对多位学生进行教学从而提高了教师的工作效率。在教师运用的多种教学方法下学生之间互相学习、激励和启发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有效性,达到钢琴教学的目的。
  但因不同学生之间有太多的差异性,诸如音乐禀赋、技能技巧、文化积淀等不同,加之钢琴弹奏学习的特殊性,导致对一组学生使用同一教学方式的教学难度加大,不易及时、直接地向每一位学生提供具体的、有针对性的帮助。因此,钢琴集体课的非集体性使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考虑教学方式、内容等方面的多样性。
  四、高师钢琴集体课教学中因材施教的具体要求
  1.教学模式
  在确定了教学目的和内容之后,就必须采取适当的教学模式。教学模式是教师为完成教学任务所采用的教学形式,其对实现教学目的有重要的意义。
  (1)“一对多”的教学模式。“一对多”即一个教师同时对多个学生上课,即钢琴集体课的基本教学模式。在“一对多”的课堂上,可以采用相同的教材、相同的进度、相同的内容进行教学。教师利用这种方式在课堂上教授一些基础的、具有共同规律的知识。其对初学钢琴、修钢琴副科或钢琴主科的学生某一阶段的学习都较适用,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相互学习和交流,通过比较,进一步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一对一”的教学模式。由于每个学生掌握演奏技艺的能力的差异性,以及每个学生接受音乐的悟性不同,当学生之间在学习过程中渐显差距时,教师就必须采用一对一的授课方式,利用单独课有针对性的辅导相对较强的学生并引导其更上一层楼。对于掌握能力较差的学生,教师可通过个别课在其学习上对症下药,使其跟上大家进度,保持统一。这种教学模式可以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让教师更了解学生,使教学保持统一平衡性,从而在教学过程中更好的做到因材施教。
  (3)“多对一”的教学模式。“多对一”的教学,即几个教师同时对一个学生上课。这种教学模式在现实教学中很少被应用,但这种教学方式有其独特的效果。学生在一堂课中,同时吸收不同教师的长处,更能清晰全面看到自己的演奏。发挥教师的集体智慧和集体力量,集思广益,以便更有效的帮助学生,提高教学质量。同时可以使教师认清自己教学方法、内容的局限性,增加教师自身教学广泛性和教学能力的提高。
  2.教材和教学内容
  集体课教学的初期,教师可以根据一组学生的共性使用统一教材和内容进行教学,但必须是大家都能接受和完成的如视奏、移调、即兴伴奏练习等;演奏形式除了独奏外,加入轮奏、合奏、重奏、协奏等多种形式的训练,使学生共同进步,减少重复教学。当教学进行到一定时间,学生之间的差异逐渐显现时,教材和教学内容的选择就需因人而异了。由于学习者的接受能力和对音乐理解能力等诸多因素的不同,决定了对集体课学生的教学不能完全循序渐进,必须因时制宜、因人而异选择教材,做到按需施教、注重实效。比如对程度高、弹奏能力强而乐感较差的学生,在教材的选择上可多选择一些乐曲对其乐感进行培养,如浪漫主义时期或者是古典主义时期的音乐等等;而对于程度低、乐感好但弹奏能力弱的学生,则应配合技术的提高去选择程度相当的教材。
  3.教学态度
  “态度决定高度”,态度是决定成败的重要因素。在钢琴教学中,人的智力因素固然很重要,但不是绝对关键的因素。对待学生,无论是接受能力较强的,还是相对较弱的,都要热情关心,耐心帮助、辅导。学生因为各个方面的原因在学习一段时间后得到的结果是不同的,即使是同一起点的学生也会产生层次。对于接受能力强的学生要加大挖掘其潜力,让其有更大的进步和提高;同样对于接受能力较差的学生就要制定特殊的教育方式,使学习者在学习的过程中永远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不会认为自己不如别人,在调整心态的同时提高其学习能力和效率。
  教师对学生要有信心,要充分信任学生,努力从多方面挖掘学生的潜力,使他们的各项能力转化为接受知识的能力,对学生多肯定少否定,坚持不冷落、不批评、不操之过急。大多数老师偏爱学习成绩好的同学,因为这部分学生能较好的配合老师的教学。但是,成绩不代表能力。古人云:天生我材必有用。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未必就是完美人才和创新人才。钢琴教学更是如此,教师不能因为学生的能力高低而有歧视倾向,对于每一位学生都要保持正确的教学态度,不仅不能冷落能力差的学生,反而对于这些学生要给予更多的关心和鼓励,发现他们的长处和优点,激发他们的潜能,使其对学习钢琴充满兴趣,对未来充满向往。
  五、结束语
  “钢琴教学是一种充满无限生机和情趣、同时又十分讲究创造性的艺术活动”。而因材施教原则要求教师以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进行教学,教学的进度要适合学生的水平和接受能力,要考虑他们的基础和学习情况,并要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差异来进行教学。教学过程中,在承认学习者个性差异的前提下,要求教师不能千篇一律地教学,要重视音乐审美个性的培养和发挥,突出学习者的个体差异性,细致准确地分析每位学琴者的个性特点,对症下药。
  总之,“因材施教”所蕴涵的教育教学理念是开放的、发展的,它凝结着古今中外教育大家和广大教师的智慧、机智和创造性,闪烁着唯物辩证法的思想光辉。作为一名钢琴集体课教师,首先应该理解因材施教的内涵,进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逐步运用、实践,做到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为社会培养出真正的有用之才。
  
  参考文献
  1 段小敏.钢琴集体课的若干思考[J].惠州学院学报,2009(1)
  2 司徒璧春、陈朗秋.钢琴教学法[M].四川: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3 王新乐.钢琴教学中的审美教育与情感教育[J].美与时代(下半月),2004(10)
  4 应诗真.钢琴教学法[M].北京:新华出版社,1989
  5 郑兴三.世纪之交谈钢琴教学[J].钢琴艺术,1999(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112640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