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不只是两个人的故事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话剧《情书》是美国剧作家艾・格尼创作的,于1989年在纽约百老汇一炮而红,成为百老汇经典爱情剧。此次,上海话艺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和上海现代戏剧谷发展有限公司联袂将这部经典佳作再现中国舞台,并作为2015第十一届上海当代戏剧节参演剧目倾情奉献给观众,让观看这部经典的观众受到一次心灵和艺术的洗礼。
  〔关键词〕话剧《情书》百老汇舞美设计
  洒落满地的信纸,东倒西歪的椅子,一道纱幕,两张书桌,幽暗的光线,怀旧的旋律……在环绕式的上海1933微剧场,我们观看了百老汇经典话剧《情书》的第四个中文版。
  这部戏演绎的是关于两个人情感的故事。整个演出也只有两位演员,他们以特有的读信方式撷取生活碎片,诗意化地演绎着从少年到的老年的各个人生阶段。1小时40分钟的演出,在观众的观感世界中掀起了小小的情感“风暴”让人耳目一新,充满温馨和感动。虽然全剧没有眼下时髦的娱乐和互动,甚至整个演出场景也没做变化,但却并没有单调、乏味和拖沓之感,让观众情不自禁地沉浸戏中,用心灵静静地感受他们长达半个世纪的相知相恋和沉浮人生。
  话剧《情书》是美国剧作家艾・格尼创作的,于1989年在纽约百老汇一炮打响,并成为常演不衰的百老汇经典之作。上海话艺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和上海现代戏剧谷发展有限公司联袂将这部经典佳作再现中国舞台,并作为2015第十一届上海当代戏剧节参演剧目倾情奉献给观众,让观看这部经典的观众受到一次心灵和艺术的洗礼。
  戏中的故事发生在美国。两位演员用读信的方式,将整个故事串联起来。富家女梅丽莎与经济适用男安迪青梅竹马,相互倾心。迫于社会、家庭的种种压力,虽然他们最终没能结合在一起,而是各自成家,但他们的联系并未由此间断。从小学起,他们就传纸条来互吐心声,后来又鸿雁传书,互通有无,彼此关心,成为最亲密的精神伴侣与情感依靠,他们是彼此最需要、最重要的人。
  成长环境的差异,造就了两个人迥然不同的个性和人生轨迹。安迪中规中矩,扮演着好孩子、好学生、好爸爸、好丈夫、好律师的角色,最后还当选上议员,是人们眼中的成功者。而梅丽莎的命运则与其相反,童年时畸形的家庭成长环境,使她的性格扭曲,个性落拓而叛逆。虽然她在物质上十分富有,生活却一塌糊涂。两次婚姻挫败、画作不被认同、孩子抚养权被剥夺……一次次打击使她陷入人生低谷,她以堕落的方式释放内心的压抑,依靠酒精来麻痹自己,使自己声名狼藉。在患得患失的复杂心境下,安迪的来信成为梅丽莎全部的精神寄托。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全剧虽没有轰轰烈烈的爱情场面,却润物细无声般以自然纯真的情感交流直抵观众内心。特别是梅丽莎的离世,使一直隐忍、压抑着的安迪情感世界彻底崩塌。“五十年来,我从来没有像爱着她那样爱过任何一个人,而且我知道,我再也不会那样去爱一个人了。”这是多么难以割舍的依依之情和失去一生挚爱后撕心裂肺的苦楚!安迪的这句台词催泪剂般让观众潸然泪下。
  演出中,沙漏的两次巧妙运用极大地推动了剧情,震撼了情感。从天而降的沙粒不断击打着书桌,撞击着我们的心灵。命运交织,阴错阳差,似水流年,五十年鸿雁飞书的浪漫故事像电影一样不断浮现在眼前。在为男女主人公无果的情感而惋惜唏嘘的同时,留给我们更多的是静静的回望与常常的思索。
  同许多经典剧目一样,话剧《情书》的台词具有强烈表现力和感染力。看似平淡的生活化语言,把人物潜在的内心冲突与内在的戏剧性行云流水般地显露出来,把人物复杂、丰富、多变的心理活动,灵动、鲜活的独特个性以外化出来,让观众触摸、窥探到主人公内心的深处。异曲同工之妙也体现在动作设计上。通过人物吸烟、抽搐、摔椅子、登梯眺望等动作,及无助、迷离、发亮的眼神等的艺术表演,让观众体会到人物内心世界的爱与挣扎,迷茫与无奈。剧中温和地展现了伦理力量冲突与心理冲突,虽无大开大合,但其娓娓道来、和风细雨的风格,却更扣人心弦、耐人寻味。
  因为没有强烈的外在冲突,这部剧对演员刻画和塑造人物能力不啻为一次严峻挑战,演技水平成为关键一环。在美国是否成功演出过话剧《情书》,曾作为衡量和评价演员演技的标准。这次,徐漫蔓、赵磊两位优秀的话剧演员以精湛的演技撑起了整场演出,不凡的表演特别是扎实的台词功力,令人顿生敬佩。
  话剧《情书》虽然创作于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距今已有三十余载,我们却没有丝毫的陌生感与距离感。当下,在物质繁华的背后,人们一方面向往得到真挚的爱情,另一方面又不得不屈服于功利心及世俗的力量。剧中,梅丽莎的物质富有、安迪的社会地位,像大山一样阻隔着他们走到一起,情感与现实的矛盾让其备受煎熬。梅丽莎与安迪之间的爱情注定是悲剧的。他们之间的爱,实则超越了爱情本身,是同学、朋友、亲人,也是知己、情侣、恋人,不因时间与空间的变化而变化,不以财富的多少与容貌的改变而改变。他们那份坚持与守护,最后演变成一种更为宽泛、不夹杂任何外在因素的一种刻骨心痛的爱。这部剧没有对梅丽莎与安迪之间的精神出轨在道义上强加指责,更多的是充满同情和批判精神的人文关怀,对精神准则、价值观念进行了全面审视与思考,关注心灵与精神家园的重建,将主题引向了对人生存环境和生存困惑的思考。
  话剧《情书》斩获了2015年壹戏剧大赏“年度最佳舞台呈现奖”,还代表中国参加了布拉格国际舞台美术四年展,作为海外经典作品“二次创作”的精品力作,站在了中国舞美创作的最前沿。曾作为职业舞美设计师获得过中国舞美设计最高奖的王欢导演,对此次演出有着独到的艺术构想。在剧场舞台设置上,不同于以往的镜框式舞台,希望当观众“再一次与之(《情书》)相遇,都能如初遇般获得新的发现和领悟”,在创作过程中力求找到“演员与观众彼此交融、浑然一体的理想境界”。在设有一个中心舞台的剧场里,观众环布在舞台的周围,剧场呈三角形分布成A、B、C三个观众区域。即使坐在A区最后一排,也能清晰地感受到演员情绪、表情、眼神的细微变化,反之观众席上的一声咳嗽大家也都会听得一清二楚。观演模式的改变,完全拉近了观众与演员之间的亲密联系,加深了观众与演员之间的情感互动与交流。对演员及舞台上各个细节的处理也就要求格外地细致、精心、智慧。信纸散落一地,舞台、过道,甚至观众席最后一排的座位底下都有。一道纱幕将中心舞台一分为二,使舞台场景产生虚实结合的效果。两位演员各处一个表演区,观众只能看到一面演员的表演,另一面只能透过纱幕看到演员朦胧的身影。置身其中,仿佛观众也是这场演出的主人公,或是一位见证者,时而同梅丽莎站在一起,时而和安迪身处一地,隔空分享着收信时的快乐与忧伤,等信时的焦躁与忐忑。这样的舞台设计也为坐在不同区域的观众带来不一样的审美体验与思想碰撞。灯光与背景音乐的运用在全剧中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使演出更加立体和真实。戏剧开始,幽暗的灯光笼罩在舞台上及怀旧的背景音乐奠定了整台演出的基调,伤感中带着浪漫,恍惚中充满着诗意。特别是男女主人公每次读信时灯光明暗交错的细腻变化,恰到好处地烘托了人物的不同心境;空灵、清澈的音乐,如叮咚泉水般象征着时间的流逝,沁人心扉。应该说,舞美、灯光、音乐的有机烘托,也为这部经典剧目增添了新的意境与特色。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1135603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