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当前隔代抚养对老年人身心影响研究的简要综述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通过对近些年来我国隔代抚养现状及社会根源的分析,简要归纳和总结当前当隔代抚养对老年人身心影响研究文獻中的有关研究现状和基本观点,针对现有研究中的不足之处,提出对今后的研究展望。
  关键词:隔代抚养 老年人 身心影响
  中图分类号:G78 B84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9)01-0069-02
  隔代抚养是指由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等上一辈的老年人来照顾抚养儿童的养育形式。孩子无论是全权交由祖辈抚养,还是只由祖辈承担白天或父母忙时段照料的,都在隔代抚养的范畴内。随着社会变迁,家庭结构不断发生改变,当青年父母无法亲自承担照顾孩子的职责时常会将孩子交托于祖辈进行抚育,这已是当前我国社会较为普遍的一种变化趋势。近年我国社会老龄化趋势日益显著,隔代抚养及其对老年人身心影响的研究日益引起诸多学者关注,并随之涌现出许多研究成果。
  一、隔代抚养的调查现状与成因研究
  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CLASS)的调查结果显示,截止到2014年我国已有73.29%的老年人在为孙辈提供各种强度的隔代照顾。到2016年,复旦大学团队对长三角地区80后的长期调查显示,大多数城市年轻夫妇需要依靠自己的父母(即孩子的祖父母)帮助照料幼儿(3岁以下),其中1/3以上的家庭由祖辈作为幼儿2岁前的主要照料者。另有不到2/3的家庭年轻夫妇选择亲自带孩子,但他们中80%的人仍需要父母从旁协助。照顾养育孙辈已成为当代中国老年人步入晚年后的主流生活方式。其他社会调查也发现,在多数中国家庭的内部分工中,普遍由祖辈承担起幼儿哺乳(奶瓶)、喂食、日间和夜间照顾等直接的生理照料职责,年轻父母则扮演起“周末父母”或者“假期父母”的角色。
  多数国内学者认为,祖辈主动参与隔代抚养并向孙辈提供日常照顾在当前中国社会已成为一种普遍的共识,该共识与现状根源于中国的传统文化观念以及父辈需外出务工、学习的问题上。首先,在我国传统文化观念影响下,祖辈普遍将代替子女照顾孩子视为自己应尽责任义务。其次,父辈家长为维系生存与个人发展,不得不困于工作求学等问题无暇顾及孩子,闲暇的祖辈们则乐于代劳,并顺理成章接替子女承担起抚养孙辈的职责。这之中,祖辈既有为子女奉献的思维定势,同时又以期在照料孙辈过程中获得满足与快乐,基于以上原因的交汇使隔代抚养逐渐成为了当前家庭教养中的主流形式。与我国文化根源不同,国外研究通常认为隔代抚养的根本成因在于社会与家庭问题。欧美国家的祖辈仅在子女存在酗酒、吸毒、监禁、家庭暴力、性侵犯、精神疾病、贫穷或子女去世等因素时,才会自愿成为孙辈的日常照料者,或在法律强制下成为孙辈的法定监护人。
  二、隔代抚养对老年人身心影响的研究
  长期以来,国内对隔代抚养现状的研究多关注祖辈提供日常隔代照顾对孙辈所引发的得与失。研究的主要对象以处在隔代抚养关系中的青少年儿童为主,多以家庭结构作为主体探讨隔代抚养现状与其形成根源。至近年来,我国才开始对隔代抚养关系中的祖辈群体投以关注。国外的相关研究则长久以来多集中探讨祖辈承担代理父母角色对他们导致的压力与影响,具体涵盖了在祖辈所受身心健康、经济负担、日常生活等方面的影响。在国外早期研究中,30%的祖父母不能从代理父母的角色中得到满足,将此描述为困难的、令人失望的和不愉快的。隔代抚养关系中的年老照料者会不断加深他们的孤独感与失落感。多数国外学者都认为参与隔代抚养有损老年人的身心发展,隔代抚养耗费了老年人过多的时间与精力,给他们造成了过多的劳务负担,加剧了他们患心脏病与高血压病的可能性。在心理健康方面,处于隔代抚养关系中的老年人的抑郁与焦虑程度显著高于那些没有处在该关系中的老年人。台湾学者的研究指出,参与隔代抚养的老年人往往承担了更高的心理压力,易于情绪激动。近年来,国内学者的研究则表明,参与隔代抚养对老年人的身心健康有着积极影响。照料孙辈的经历会使老年人感到晚年生活得到充实与丰富,从而拥有更高的生活满意水平;祖辈与孙辈间的日常互动也使老年人能够持续饱有积极的活动状态,维系认知功能的发展。宋璐等人在安徽省展开了长期调查研究隔代抚养对农村老年人在心理健康、认知能力和养老支持等方面的影响。其研究结论指出隔代抚养对老年人的心理健康与认知发展有着积极意义,隔代抚养是我国农村家庭一种特别的代际交换关系和“利他”模式。张田、博宏在近期的研究中则提出,鉴于个体心理状态常被认为对个体身心健康有显著影响,身处隔代抚养情境中时老年人的心理状态可分为正性的积极心理状态、负性的消极心理状态和矛盾性的矛盾心理状态三类,并指出在面对隔代抚养问题时不同老年人的心理状态间有较大的差异,易受到多种因素的干扰。当前,隔代抚养对老年人身心究竟导致了何种影响尚无明确的定论,有关我国老年人群体在隔代抚养关系中所承受的身心影响还有待进一步的补充探讨。
  三、国内相关研究中的不足与展望
  由于我国大部分的人口均居住在农村,因此处于隔代抚养关系中农村老年人远远多于城市老年人,国内所开展的系列调查研究也多是集中在处于这一关系中的农村老年人群体,而较少关注城市的隔代抚养老年人群体。其中,刘娟在其有关中国城乡隔代家庭老年人现状比较的调查中指出,城乡老年人除在孙辈的教育问题上呈现出一致性的关心以外,在生活满意度、人际交往、代际关系和社会地位状况方面均有所区别,但并未进行深入的探讨与分析。至于其他的相关研究,则多是着眼于隔代抚养城乡差异形成的根源而未深入探究城乡差异对隔代抚养关系中的老年群体所产生的影响。事实上,对隔代抚养关系中的城乡老年人群体各自所得研究结果不尽相同,解释也各有偏倚。一些概括性的研究结果应用于整个老年群体经验时,匹配度较低。由于心理状态存在情境性因素,隔代抚养老年人因在城乡生活情境中的差异与个体经历不同,所承受的身心影响与表现出的心理特征也会有所差异,针对老年人心理状态的相关测评编制与理论建构至今仍有待完善。   除去我国老人群体的城乡差异以外,国内外的相关研究同时指出,隔代抚养老年人之间还存有明显的性别差异。传统社会中,相较于男性,女性多被划归为负责照顾孩子的角色分工,隔代抚养关系中也常常是由祖辈中的女性一方承担起更多的抚育职责。祖辈中的女性也往往更愿意为孙辈提供隔代照料,祖辈中女性负责提供隔代抚养的孙辈数量与耗费的时间比例要远高于祖辈中的男性;在参与隔代抚养后,由于承担了主要的照料责任,祖辈中女性的社交活动,特别是在公益活动上的减少比例远比男性更高。老年女性在隔代抚养关系中拥有着其主体性与女性特质,但在实际的调查研究中,特别是在普遍的量化研究中,通常仅将性别视为众多变项中某一因素,而未能凸显女性特殊的经验、性别关系或是影响机制的差异等,性别并未被视作研究中的敏感问题。
  在中国,隔代抚养的家庭模式往往源于以亲子关系为依托的重要感情纽带,祖辈对自己的孙子女有着天然的责任感与使命感,他们通过照料孙辈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寄托,确立晚年生活的意义。随着中国老龄化的不断加深,越来越多的老年人们开始为自己的孙子女提供隔代照料,随之而来的对老年人身心健康影响问题也引起广泛的关注。针对这样一个日趋庞大的老年群体,未来的研究中或可更多的结合质的研究方法,置身隔代抚养情境(情境将涵盖家庭、同伴、文化、社会变迁等方面)中更为深入的探索老年人的心理状态及相关影响因素。今后的研究中也可尝试聚焦于隔代抚养关系中城市老年女性个体经验,以期借助研究来拓展性别差异对隔代抚养中的城市老年女性身心产生了何种影响。进一步说,在今后有关隔代抚养及其对老年人身心影响的研究中,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即在于更为深刻地阐释老年女性参与隔代抚养的体验是否为她们的老年期发展提供了心理弹性,或是因此产生负面影响阻碍她们渡过中老年危机,最终影响了她们的身心健康。
  参考文献:
  [1]唐晓菁.城市“隔代抚育”:制度安排与新生代父母的角色及情感限制[J].河北学刊,2017(1):160-164.
  [2]沈卫华.论祖孙关系在幼儿家庭教育中的作用[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01,23(5):82-87.
  [3]趙梅,邓世英,郑日昌,周霞.从祖父母到代理双亲:当代西方关于祖父母角色的研究综述[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4(4):94-96.
  [4]张琦妍,李丹.国内外隔代抚养之痛与对策分析[J].外国中小学教育,2015(11):23-28.
  [5]宋璐,李树茁,李亮.提供孙子女照料对农村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J].人口与发展,2008(3):10-18.
  [6]宋璐,李亮,李树茁.照料孙子女对农村老年人认知功能的影响[J].社会学研究,2013(6):215-237+246.
  [7]张田,傅宏.隔代抚养关系中老年人的心理状态[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7(4):970-972.
  [8]刘娟.中国城乡隔代家庭老年人的比较研究[D].中国人民大学,2006.
  [9]黄国桂,杜鹏,陈功.隔代照料对于中国老年人健康的影响探析[J].人口与发展,2016(6):93-100+109.
  责任编辑:景辰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1472638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