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武术教学对中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影响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中学生身心健康方面存在的问题也不断显现,文章结合武术教学实践,通过对在校中学生身心健康变化情况的调查分析,总结出武术教学对中学生提高自信心、优化情绪管理、建立良好人际关系、强化合作和竞争思想的作用,增强学生在挫折面前的抵抗能力、使其获得成就感,帮助其道德情操养成、提升艺术观赏能力,推动武术教学更好地实现“情感和价值观”层面目标的达成。
  [关键词]武术教学;中学生;身心健康
  [中图分类号]    G633.9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9)15-0027-02
  一、前言
  因为特殊的年龄层次和身心发展特点,中学生正处在快速成长的关键阶段,也是其世界观逐步确立的重要时期。中学生往往对人生和社会有自己的理解及看法,有较强的思考能力,也有很强的自信心和自尊心,独立的意愿越来越强烈,但偶尔也会有困难面前的灰心丧气、坚持面前的半途而废、踏实面前的好高骛远、物质面前的爱慕虚荣等各种表现。甚至有的中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还会出现一系列心理问题,如紧张、恐怖、抑郁、焦虑、慌乱等。这些心理问题在体育教学和体育活动中也有不同程度的表现。
  武术作为我们国家特有的文化遗产,颇具民族风格和气息。武术的重要组成是技击的动作,武术的主要方式是格斗和套路,它兼具攻防的技击含义,具有丰富的内容和多样的形式,是典型的重视内外兼修的传统体育项目。武术在发展的漫长历史中,已经和中国传统文化紧密结合在一起,相生相融。武术的形成、方法、内容,都是中国传统哲学理念、美学艺术、道德伦理等多种古典文化的体现。武术教学实践表明,武术有难有易的技术要求和千姿百态的运动特点,都在中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为中学生健康成长、勤学成才打下了基础。
  二、武术教学对中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积极作用
  1.摒弃不良情绪,增强自信心
  中学生在初学武术时都会或多或少出现恐惧和害怕的心理,再加上武术自身的技击性容易引发学生的紧张感,使其产生情绪波动。因此在过去的武术教学中,教师特别针对学生的这种心理,进行相应的心理教育,把技能练习和心理健康教育紧密联系起来,重点强化对学生的武德教育。通过充分发挥武术活动在改善情绪中的重要作用,逐渐提升学生的情绪调节和控制能力,使学生在经常性的武术技能练习中,不断提高心理的适应性,慢慢消除紧张和害怕等情绪,减少对武术动作的畏惧,自然而然疏解烦躁、不安、自卑等不良心态,提高完成武术动作的自信心,又好又快地习得武术动作。
  2.加强人际交往,提高合作意识
  在武术教学的课堂中,常常会让学生之间产生联系、交往,容易有亲密感,特别是中学阶段的学生心理还没有完全成熟,处在趋于成熟的发展阶段,所以教师必须以社会需要为出发点,结合课程教学实际和特点,充分引导学生发挥学习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在武术练习中经常交流、互相鼓励、取长补短、互帮互学,及时对同伴的表现做出正确的评价,促进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向积极的方向发展,逐渐克服畏缩、羞涩、懦弱等不良的心理。教师在组织教学时,也应该充分吸纳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借助各类教学活动、教学策略和学习评价,培养中学生树立正确的竞争意识和合作意识。根据调查统计,有些错误的家庭教育方式,在很大程度上会对中学生的心理发展和成长造成消极影响,例如中学生经常出现的难以融入集体、自私自利、骄傲任性、反叛执拗、羞涩胆小、交际困难等问题。武术不但能促进身体健康还能促进心理健康,比如在团体武术表演和比赛中,就能让中学生认识到团结一心才能取得比赛的胜利和表演的成功,积极鼓励、携手共进才能战胜遇到的困难和障碍。
  3.增强承受能力,获得成就感
  在练习武术时,个别学生经常达不到教学目标,比如身体肥胖的学生在进行腾空飞脚的动作练习时困难比较大,经常会因为目标达不到而产生挫败感,这种精神压力长期积累就会变成挫折,进而在后面的体育活动中表现出不安、攻击、推诿、逃避等行为。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取有转移和放松特点的武术游戏,主要用来让受挫的学生进行心理调节和精神放松,让学生的挫败情绪得以及时发泄,这样学生的心理异常状态就会得到缓解。实践证明,经历了受挫但有武术游戏和心理调适的学生往往能更加投入地学习,把之前的经历转变成学习的动力。这些学生平时能注重锻炼身体,让自身的身体机能和素质逐渐优化,掌握符合自身实际的武术练习技巧。取得的这些成果,最终都会转化成学生脸上的笑容和自然散发的振奋、愉悦的幸福感。所以,经常进行武术教学会不断提高学生的承受能力,使其在面对挫折时能更好地调适自己的心态,尤其是武术活动让情绪忧郁的学生得到了心理满足,拥有积极向上的情绪,获得成就感。
  4.培养道德情操,提高审美水平
  在长期发展中,武术不断弘扬和传播着中华民族讲道德、重礼仪的传统文化。在武术课堂教学中,也应该把以德为先的思想放在首位,引导中学生做到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尊师重道、诚实守信,逐步形成较好的心理素质和高尚的道德情操。除此之外,武术的学习离不开勤学苦练,尤其是在追求精湛技术的过程中,必然要具备坚持不懈、吃苦耐劳的精神,在这方面又培养了学生自强不息和坚韧不拔的精神品质。并且武术向来讲求形神兼备与内外合一的和谐美,身心一体、气韵和谐才能引人入胜,让人有美的享受,得到精神上的激励。
  三、结论与建议
  一是武术教学必须以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理、心理发展特征为基础,充分发挥武术本身的优势,在明确目标的指引下,突出计划性和组织性,不断引导学生按照既定目标实现教学计划。武术可以借助各种各样的体态活动和姿势,促进中学生身体综合素质的提高,满足他们的心理需要,帮助他们调节情绪、陶冶情操、磨炼意志,培养团结协作的习惯、树立正确的竞争意识,不断促进中学生成长。武术作为一种体育活动,还能让学生正确认识和对待体育锻炼,通过武术教学,帮助中学生培养运动兴趣、树立终身运动意识、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不断提高社会适应能力,为今后的社会实践做好心理准备。
  二是武术教师要综合运用各种教学艺术和技巧,及时了解与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心理变化,通过控制教学进度、穿插比赛活动、师生互动等多种方式,有效调节学生的情绪,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中的困难和问题,塑造积极健康的心理。
  三是加強师生间的交流和沟通,鼓励学生和学生之间交流讨论,不断克服“独生子女”交际恐惧、心理孤僻、害羞畏缩等不良心理,推动健康心理塑造。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应强化集体团队意识,促成学生之间和师生之间的有益交流、互动,引导学生积极交往、相互沟通,促进感情融和,合力创造和谐奋进的团队,提高中学生的集体意识。同时,教师通过与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及时观察和掌握学生的心理状态,对其表现出的心理异常问题,也能及时予以解决。
  对于中学生来说,运动既能让他们体验欢乐和兴奋,也会不可避免地带给其失意和沮丧。武术教学只有让学生充分体验不同的心理感受,才能促进学生心理和情感的健康、全面发展。
  [  参    考    文    献  ]
  [1]  王永.浅析中职教育武术教学对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J]. 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15(11):126-127
  [2]  张胜涛,刘佳.学校体育教学改革与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J].教育文化论坛,2016(6):93-96.
  [3]  马孝志.学校体育改革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J].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2):261-264 .
  (责任编辑    诺   依)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83023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