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互联网+”视域下的戏曲慕课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 慕课是在“互联网+教育”思维下兴起的大规模互动式互联网课程。本文分析了传统戏曲教育的特点与戏曲类慕课的切入点,探讨了慕课的特征以及戏曲类慕课的价值,依据慕课实施的教育原理,对戏曲慕课的设计提出建议和方向性展望。研究表明,戏曲慕课的出现是“互联网+”思维下传统艺术教育观念的转变;戏曲慕课可以让更多的人共享优质的戏曲教育资源,加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推动戏曲的发展;戏曲慕课与传统教学相结合的混合教育模式将是当下国家教育改革的主体所在。
  【关键词】 慕课;戏曲教育;“互联网+”;戏曲慕课;慕课设计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在当下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时代,“互联网+”模式的兴起引发了信息技术与传统行业的融合并建构出新思维、新模式以及新生态。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中文称之为“慕课”,就是在“互联网+教育”模式下兴起的一种大规模开放式互联网教育课程。MOOC于2008年由加拿大教师Dave Cormier 与 Bryan Alexander首创,“到2011年斯坦福大学及2012年麻省理工学院、哈佛等多个世界知名大学的在线课程开发及联合,MOOC至今逐渐在北美地区成为能与传统授课课程相抗衡的重要教育资源和学习方式。”[1]2012年,慕课在全球的急速发展引起了各个国家政府与教育机构的广泛关注。在我国,慕课平台的建设趋向成熟,全国各大高校如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北京舞蹈学院等都已纷纷加入慕课的行列,面向全球提供优质课程。由于慕课的巨大影响力,我国教育部于2015年出台《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与管理的意见》,该意见提出“我国高校应顺应互联网发展趋势,以教育教学的根本规律为基本点,以学习者为中心,积极参与探索适应我国国情的多种大规模在线教育类型,促进教育观念、教育方式、教学质量更优化,共同构建属于中国特色的互联网教育。”2019年教育部工作热点中提出要“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其中特别指出:“要推动互联网+教育大平台建设,召开中国慕课大会,出台《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与应用管理办法》,推动更多高校课程在国际著名课程平台上线。”
  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慕课的盛行将会成为我国“互联网+教育”时代的大势所趋。戏曲类慕课也不例外。本研究以戏曲为例,分析戏曲慕课的切入点以及戏曲慕课的价值,依据慕课实施的教育原理,对戏曲慕课的设计提出建议和方向性展望。
  一、传统戏曲艺术的教学特征与慕课的切入点
  在全球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冲击下,教育不可避免地受到信息化程度的影响,就连我国传统艺术教育也不例外。尽管戏曲艺术在国家教育政策的大力支持和保护下不断发展,但传统戏曲艺术的教学特征在面对社会信息化程度的不断加深与西方音乐教育体系带来的多方冲击与挑战时,表现出了一定的局限性。
  (一)师徒制“口传心授”式教学方式的相对封闭性
  师徒制“口传心授”式的传统教学方式是包括戏曲艺术在内的中国传统音乐流传千年的主要教学方式。“口传心授”一方面可以使学生领会乐谱中所无法表达出来的中国音乐的意蕴,领悟中国文化的内在品格;另一方面可以使表演者对传统艺术进行即兴的二度创作等等,这些都是“口传心授”式教学的有利之处。但是,由于媒介传播的局限性所致,师徒制“口传心授”式教学方式具有一定的相对封闭性。“作为一种典型的人际传播,‘口语傳播’的这种传播空间距离和心理状态上的‘面对面、近距离’,也使传统音乐文化传播在传播空间、时间、速度上具有很大的局限性。”[2]“口传心授”式的教学方式决定了一位教师无法在同一时间段内对大量的学生进行教学,这就大大降低了传播的受众,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戏曲的广泛传播和普及。同时,在口传心授的师徒制模式下,学生只有一种获取知识的途径,很难再有其他学习途径和其他学习方式。
  (二)戏曲教学资源获取的非便利性
  与师徒制下的“口传心授”教学方式相适应的是,师傅掌握着大部分的学习资源。在过去,对于拜师学艺的学生来说,想要扩展戏曲知识、增长戏曲技能只能求助于师傅。在今天,尽管从网络和电视传媒上获取戏曲资源已经变得容易,但是对于非戏曲专业的人士来说,想要获取优质的戏曲教育资源却依然很难。因为优质的戏曲教育资源主要来自于在有限范围内进行教学与传播的戏曲类院校以及戏曲剧团。而众多想了解戏曲的非专业人士却无从获取优质的戏曲教学资源,例如许多中小学音乐教师,在贯彻执行国家教育项目如“戏曲进校园”时,就很难寻找到既能让自己学习戏曲,又能满足他们在课堂上进行教学的优质戏曲教学资源;再如,众多普通高校的学生也很难有了解戏曲的机会,虽然在高校中有戏曲社团或是戏曲剧目展演的机会存在,但是这些活动的传播范围小、传播频率低,直接导致优质戏曲教学资源的稀缺性。
  (三)戏曲课程设置的单一性
  戏曲课程的单一性是指在戏曲教学中只注重与戏曲表演相关的技术训练课程。戏曲课程的单一性容易阻断学生对艺术通识教育与博雅教育的修习。中国传统艺术的学习常常以技能学习为核心,容易忽视戏曲表演技能与中国美学、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中国传统音乐与综合艺术素养等相关学习生态间的联系。而艺术通识教育的相关学习生态虽然看上去不如戏曲表演技术技巧的习得重要,但确是由戏曲演员成为戏曲艺术家的必经之路。
  (四)学生的信息化程度与戏曲教育信息化程度的非契合性
  伴随着互联网的运用普及,戏曲教学也利用了信息技术的便利,如戏曲理论课上的PPT展示、戏曲表演视频的录制与播放、戏曲虚拟技术在表演舞台上的运用等等。特别是当下就读大学的00后大学生,本身就是在新媒介技术迅猛发展过程中诞生和成长起来的一代人,他们的学习、生活、社交完全由互联网架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只能让学生越发显得隔阂。因此,在“互联网+”时代,戏曲教学可以利用信息化教学资源建立开放性的教学语境,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教学中。   随着时代的发展,戏曲艺术的教育方式与传播方式也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进一步改变。其实,早在1907年,法国百代公司为京剧大师谭鑫培灌制的第一张唱片就已问世,这也标志着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电子媒介传播期的开端。[2]如今,在戏曲艺术面对多方冲击与挑战的当下,慕课作为一种大规模共享性建构式的学习方式逐渐走进人们的视野,以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优势逐渐成为国家的战略性教育规划。戏曲慕课可以将新型信息技术教育模式作为传统戏曲教学方式的补充作为切入点,以进一步发展戏曲教育。
  二、戏曲慕课的特点与价值
  (一)戏曲慕课的特点
  1.大规模:慕课的大规模指慕课的学习者规模之大。传统戏曲教学多是小班制授课;即使是戏曲理论类的教学,也至多只有几十个学生同时上课。而慕课课程不受上课地点的限制,一门课程同时学习的人数动辄可以达到上万人。
  2.开放性:慕课平台是全球性的开放平台。一门课程只要上线到慕课平台就对所有人开放,学习者可以来自世界上的任何一个角落。慕课的开放性有助于促进教育的公平与共享。
  3.网络性:是指学生的学习完全在网上完成,不受空间、时间的限制。网络性有助于促进慕课课程的在线传播。
  4.互动性:慕课与网络视频课程最大的不同点就是具有互动性。慕课在设计中设有师生与生生互动区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任何疑难点,都可以在互动区域发帖求助,通过教师或者其他在线学生的帮助可以在极短的时间里解决问题。“在线提问的互动机制可通过自由讨论方式帮助学生建立知识的主动认知,是培养学生自我学习与研究能力的重要途径。”[1]
  5.建构性:慕课的设计强调建构主义“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观念,在此观念的驱动下,学习的动力不再只是来源于考试,而是更多地来自自发需求和兴趣爱好。学生在学习中,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积极主动地进行建构式的学习。
  慕课是将信息技术与传统课堂教育相结合,创建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型。慕课的出现借助了21世纪先进的信息科技技术,由微视频、课程测试与评估、师生互动三部分构成,将在线学习、测试与评价、互动交流等功能融为一体。慕课的出现不仅意味着教育技术的革新,更是对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学理念、教育观念等方面的改进与提高。
  (二)戏曲慕课的价值
  慕课具有的大规模、开放性、自由共享性等特点,可以让更多的人共享优质的戏曲教育资源,推动戏曲教育发展。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戏曲慕课的诞生不仅是大势所趋,也会为戏曲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带来契机,迎来戏曲艺术的新繁荣。
  1.戏曲慕课可以推动戏曲教育的普及
  戏曲慕课只要上线到慕课平台上,就会吸引全球范围内对戏曲感兴趣的学生来注册学习。过去由于师徒制和传统教学方式造成的局限性,因为慕课平台的发展而一去不复返。戏曲慕课根据学习者类型的不同,既可以设计成面向普罗大众的普及欣赏课,也可以设计成面向戏曲专业人士开发的戏曲资源库等。不论课程形式如何,戏曲慕课都会大大扩大学习者的受众面,推动戏曲教育的普及并增加戏曲艺术的影响力。
  2.戏曲慕课更易产生名师效应
  借由互联网的传播力,戏曲慕课更易在高校与社会中形成名师效应。例如由戴玉强主讲的慕课“戴你唱歌”就在全国各大高校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形成了名师效应并辐射到社会层面,提高了歌唱家戴玉强在声乐教学领域的影响力,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对歌唱艺术的学习和喜爱。
  3.戏曲慕课可以辅助戏曲课堂教学,提升教学质量
  对戏曲教师来讲,利用信息化的慕课来辅助传统的戏曲教学,可以有效地帮助教师实施教学,稳步提升教学质量。特别是对于戏曲理论课来说,教师利用慕课进行线上与线下的教学,不但需要建立起对课程结构与内容的完整认知,还需要建立教学、答疑、互动与反馈的教学机制,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戏曲教学变得更具多样性、系统性和可操作性。
  4.戏曲慕课可以促进学生艺术素养的全面发展
  慕课课程资源的丰富性可以辅助促进戏曲专业学生艺术素养的全面性与平衡性。在慕课平台上可以轻易获取全国乃至全世界范围内的艺术通识课程资源,实现戏曲表演、戏曲音乐、戏曲舞美等综合艺术素养之间的不同内容的融合,打通学校各专业之间封闭的课程体系,实现教育资源最优化。对学生来说,慕课平台上的诸多戏曲教育资源,可以让学生足不出户就能接触到优质课程。广泛的戏曲资源可以让学生根据自身掌握知识的情况来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也让学生不断完善自身知识结构、丰富和扩大学习领域、拓展艺术视野。
  三、戏曲慕课在实施中运用到的教育理论与原则
  运用教育原理来设计并实施慕课的教学,可以大大提高慕课教学的有效性。慕课在设计过程中运用到的教育理论有:
  (一)建构主义教育原理
  建构主义的教学观认为,学习者是学习的中心,学习过程是学习者借助自身原有的知识、经验与新知识相结合,建构新的认知结构的过程;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合作性构建知識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以学生为中心”,尊重个体的独特性,培养、引导、鼓励学生积极的思考问题、探索问题,使每一位学生都可以得到全面地发展。
  中国传统戏曲的教学多为师徒制,教师具有绝对的权威性。与“以教师为中心”所不同的是,慕课在设计与实施中,根据建构主义的教育原理设计了一种新的教育形式,即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线上教育模式。学生在学习戏曲慕课的过程中,可以通过主动学习以及与师生的互动过程,自我构建起对于戏曲艺术的认知。这样的教学模式是灵活且积极的,相比在传统戏曲课堂上教师“主导”式的授课方式,戏曲慕课的出现将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扩大戏曲艺术的传播率。
  (二)程序教学原则
  程序教学原则是指学习过程是一种按照学习要求与目标对知识进行强化的过程。程序教学原则主要包括五个方面内容:第一,积极反应原则。在程序教学过程中,课程内容多以问题的形式呈现给学生,促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主动学习。第二,循序渐进原则。程序教学原则认为,可以将学习内容分成若干个小的单元,以循序渐进的方式一步步地呈现给学生,以便学生更准确地理解知识。第三,即时反馈强化原则。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对学生出现的每一个反应都作出及时的反馈,反馈越及时强化越稳固。第四,自定步调原则。因为在教学过程中每个学生的学习程度都参差不齐,所以应该让学生按照自身程度来自定步调的进行学习。   慕课的教学模式就是按照程序教学原则来进行设计的。在慕课的实施中,一般要将一门课程的总目标划分为若干个单元,再将每一个单元剪辑制作成5-10分钟的微课。这样的形式有助于学习者理解关键知识。慕课的教育设计原理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传统艺术教育观念的转变。如果在现代的戏曲教学中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反应,按照学生的程度循序渐进地呈现知识点,并在每一课程结束时进行反馈强化,学生一定会养成科学性的戏曲学习路径。
  四、戏曲慕课的设计思路与发展走向
  戏曲慕课的设计按照受众群体的类别、专业与课程性质等可以分为四大类:
  (一)戏曲通识类慕课
  1.受众群体:通识类慕课是受众群体最为广泛的慕课类型。因为对学习者的戏曲基础要求不高,所以,所有对戏曲感兴趣的,包括寻找戏曲教育资源的学生群体、教师群体,乃至对戏曲感兴趣的社会人士都可以通过线上注册来学习戏曲通识类慕课。例如,普通高校的学生可以通过戏曲通识类慕课来了解戏曲、发展兴趣爱好;中小学生可以通过戏曲慕课的学习来配合“戏曲进校园”来培养特長;中小学音乐教师也可以利用戏曲慕课学习戏曲、辅助课堂教学等等。
  2.内容设计:鉴于对受众群体学习意向的分析,戏曲通识类慕课的授课内容可以设计得广而精。如,首先介绍京剧艺术的审美特征(2-4课时);其次对京剧艺术进行具体的介绍,包括京剧的行当、四功五法、生旦净丑各个行当的名家与流派、京剧音乐这四部分内容一一进行分析讲解(20课时);最后进行京剧唱段的赏与学(10课时)。这样的课程设计就比较全面地包含了戏曲的基本知识,是一个案例性的戏曲慕课设计方案。
  (二)戏曲专业类慕课
  戏曲专业类慕课主要面向戏曲专业类人士,包括建立名家资源库和网络学习库、开发戏曲网络资源课程等。
  1.受众群体:戏曲专业类慕课的受众群体主要包括戏曲相关专业的学生及专业院团的戏曲演员,或者有戏曲表演基础并想获得更多的戏曲专业资源的学生或教师。戏曲专业的学生可以利用慕课来对课堂知识进行补充性学习;其他专业人士可以利用戏曲专业资源库获取演出和教学所需的相关戏曲资源。
  2.内容设计:戏曲专业类慕课在设计上可以尝试建立“专题”的形式来进行专深的戏曲知识讲解,每一课时讲解一个专题;或者建成戏曲名家资源库和学习库来丰富戏曲资源。
  (三)戏曲理论类慕课
  1.受众群体:戏曲理论类慕课的受众面相对较广,在戏曲学校中需要学习戏曲理论课的所有专业的高校学生都是受众群体,同时,因为戏曲理论课需要学习者具备相关的戏曲专业性,所以其又不如戏曲通识课的受众辐射面大。因此,在设计戏曲理论类慕课时要注意根据受众群体的不同而选择针对性的授课内容。
  2.内容设计:戏曲理论类慕课的建设主要用以在“线上”辅助戏曲理论公共课的“线下”课堂教学,所以授课内容应以配合课堂教学为主。在对理论类慕课进行设计开发时,可以建成“戏曲网络学习库”配合课程教学,同时在慕课的互动区引领学生在学习的同时进行自我知识的建构,最终形成教师利用慕课辅助教学,促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完成从导学到助学的新型戏曲理论课程教育模式。
  (四)戏曲实践类慕课
  1.受众群体:戏曲艺术本身就是一门以舞台表演为主的艺术形式,所以在慕课平台上开设戏曲表演类的慕课,受众面也非常广。对戏曲感兴趣的普通高校学生、中小学生可以在慕课上学习由戏曲名家教学的戏曲选段演唱和表演;戏曲表演专业的学生可以通过慕课学习其他流派名家的表演;社会上的戏迷票友也可以通过慕课来学习更加专业的戏曲表演。
  2.内容设计:戏曲实践类慕课在设计时可以采取多种形式,一种是“大师课”的形式,课上由一位戏曲名家做主讲人,每一课时选择一个唱段,对学生和青年演员的表演进行讲解和教学;另一种类型是根据戏曲唱段的不同选择多位戏曲名家来进行示范表演与教学。在实践类慕课中比较成功的有美声歌唱家戴玉强开设的《戴你唱歌》,就是以大师课的性质开设的慕课。
  通过上述对戏曲慕课的分析可以看出,戏曲慕课在设计上与传统的戏曲教学不同。我们在设计戏曲慕课时,首先,应对戏曲慕课的受众群体进行准确的学情分析,之后要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来设计慕课的内容。其次,在设计慕课的内容时要考虑每课时内容的安排。不像传统的40分钟课堂,慕课的微视频时间很短,每节慕课只能解决一个重点内容,所以在安排戏曲内容的讲授时就一定要注意使用极度精炼的语言,讲解重要的知识点,以适应信息化时代的移动式学习和碎片式学习方式。
  总之,慕课作为信息化时代下的新兴教育模式,必将随着社会信息化程度的增加而持续高速发展,成为全球教育改革的大趋势。同时,我们也要注意到,尽管慕课的发展前景十分乐观,但是慕课依然无法完全替代传统戏曲教学的存在,将慕课用在合适的教学“时机”以辅助传统戏曲教学的“混合式教育模式”,将是未来戏曲慕课发展中一个更为合适的教育方案。
  五、结论
  慕课作为“互联网+”时代涌现出的新型教育模式,以其契合信息化时代的大规模、公平共享、网络性等特征孕育了一个新的网络教育时代,深刻影响着我国传统的教育模式的发展,并以其势不可挡之举成为国家教育战略举措的重要一环。本文在梳理传统戏曲教学方式的基础上,分析了戏曲类慕课的切入点、价值以及设计构想,具有一定的创新意义,丰富了我国传统戏曲教育领域教育信息化工具运用的理论建构。
  第一,戏曲慕课研究是对于传统的戏曲教学观念以及戏曲教育模式的革新,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传统的口传心授式的戏曲教学观念目前已经不能适应现当代学校教育的普及型发展,戏曲慕课研究的理论化提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戏曲教育观念以及戏曲教育模式的革新。尽管,戏曲慕课目前还没有在国内大范围地发展开来,但是,用“理论指导实践”应是艺术教育形态发展的规律;尽管,戏曲艺术以及戏曲教育一直在按照自己的模式和规律缓慢不变地运行发展着,但是,我们应该意识到社会的发展、教育的发展和艺术理论的发展对于戏曲艺术的影响。因此,在当下中国,戏曲慕课研究对于指导戏曲慕课的开设实践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第二,戏曲慕课研究是信息化技术发展进程中面对戏曲教育问题而提出的切实解决办法。传统戏曲教学的“一对一”的小班授课模式在当下的信息化技术时代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对于艺术教育的不同需求。“一对一”的小班授课模式对于戏曲专业学生的精细化学习来说,有很大的益处,应该予以支持和保留;同时,我们也应当看到,对社会人群以及普通高校大学生来说,一对一的小班授课模式就不适合他们对于戏曲的普及化学习。如果要求每一位社会人士或者普通高校大学生都要从小班授课来学习戏曲,从时间成本和教学效率上来看并不合适,如此这般,戏曲普及也无从谈起。因此,从不同人群对戏曲学习的需求来看,戏曲慕课研究实为解决当下戏曲教育矛盾的途径之一,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第三,戏曲慕课研究深化了戏曲艺术与艺术教育学理论的结合。戏曲慕课研究作为艺术实践的理论形态研究,是在艺术教育学领域范围内的研究。对戏曲艺术进行课程研究,必然要符合一般教育学的教育理论,才能让其更好地指导艺术实践。从理论形态的发展上看,戏曲慕课研究在一定程度上深化了戏曲教育的理论研究,特别是将戏曲艺术实践将艺术教育学规律相结合,运用教育教学方法指导戏曲慕课的课程设计与实践,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总之,戏曲慕课的出现是“互联网+”思维下传统艺术教育观念的转变;戏曲慕课可以让更多的人共享优质的戏曲教育资源,加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推动戏曲的发展;戏曲慕课与传统戏曲教学相结合的混合教学模式将是当下戏曲教育发展的主体所在。
  参考文献:
  [1]杨阳.高校通识音乐课程采用mooc模式的利与弊——以陕西师范大学网络音乐通识课程为例[J].人民音乐,2015(6).
  [2]赵志安.论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与传播[J].当代音乐,2016(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1491209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