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中国历史上绝少女性史家原因微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中国历史自有文字以来便延绵不绝,史家自汉代便开始发展为一个独立的群体,为中国历史添色加墨,但史家之中以男性居多,而绝少女性史家,何也?本文从中国宗法制、传统思想、科举史官制度、史学自身因素及中国古代对于男女的教育不同等方面阐述中国历史上绝少女性史家的原因。
  关键词:历史;女性史家;禁锢
  中国历史悠久,尽管曾有战乱纷争,改朝换代,但历史线索从未断绝,成就这一硕果的原因,除了中国历史文化源远流长的本身特性之外,还归功于各时代史家,但除了东汉班昭外,绝少女性史家。纵观中国历史,笔者以为中国历史上绝少女性史家是源于,中国传统、文化等方面对女性的禁锢。
  一、宗法制与汉代后中国正统思想及社会对女性的禁锢与限制
  中國有史记载自商朝开始,商人尚鬼,此时历史的记载多局限于占卜、祭祀之事等。到了西周时期,甲骨文较商代更为成熟,史学初具雏形。西周建国之后,以宗法制与分封制维系政治,确保政治长久。宗法制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嫡长子继承制为内容的特点也开启了中国女性的地位与男性地位的差别史,中国社会形态也从母系社会转变为父系社会。
  自此,中国古代女性的地位便开始低于男性,成为男性的附庸,女性开始退居幕后,扮演起贤妻良母的角色,在识字、学习等教育方面失去了与男性的同等地位,女性识字不多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的普遍现象,这使得女性失去了成为史家的先决条件——读书识字明理,这便是中国历史上绝少女性史家的最初原因。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争鸣,秦朝独推法家,汉代开始独尊儒术,以董仲舒修饰改装过的儒家思想为正统,建立社会的秩序,从而第一次在官方角度建立了对女性的桎梏和牢笼。武帝时期,董仲舒从“阳尊阴卑”的核心点出发,在伦理规范方面确立了“夫尊妇卑”的秩序,基于此,首次提出“夫为妻纲”的道德准则,并在这一准则的指导下,董氏又继承了刘向对“三从”的解释,将原本属于礼制规范的“三从”,扩大为女性的行为规范准则,释为“未嫁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此时,封建社会对于女性的行为规范准则,在西周宗法制的基础之上更为具体,对女性的思想活跃度的圈禁也更为严格,任何事情以父、夫、子为大,这使得中国古代女性失去了作为史家的思想因素。
  尽管如此,汉代还是出现了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出名的女性史家——班昭。笔者以为,这是时代意外的产物。东汉班昭出生史学史家,这为她成为史家创造了先天的优势条件。班昭虽是女性,但她却在为女性“打造牢笼”上出力不少。班昭在认可女性“卑弱”身份的前提下,强调男尊女卑思想和顺从,详细阐释了《周礼·天官》中的“四德”,释为“妇德、妇言、妇容、妇功”,使之成为禁锢女性行为的枷锁。另外,班昭传世作品中最为出名的便是《女诫》,《女诫》作为“女四书”之一,极大地禁锢了女性的思想和自由,影响了中国历史一千多年。第二,笔者以为,班昭的成就更偏向于文学家。班昭的七大传世之作中,最有名的便是《东征赋》与《女诫》,其名气远远大于她为哥哥班固续写的《汉书》。
  自汉开始,整个古代中国社会的正统思想均在一定程度上禁锢着女性的思想自由,女性并没有具备成为史家的条件。虽说到了唐代,社会风气开放,但也没有从根本上解放女性的思想,宋明之后,反而更为严格。纵观中国历史,汉前有《礼记》、《仪礼》,汉朝刘向的《列女传》、班昭的《女诫》,宋朝著名的程朱理学,元明清《闺范》、《温世母训》等,上文提及,女性在受教育条件上远远逊于男性,考虑到女子识字水平低下这一原因,这些书文字浅显,并且配有插图。但这些书只有一个宗旨,严格规定女子的生活标准为:母仪、贤明、贞顺,以男子为天,三从四德。
  二、中国科举史官制及史学本身对女性成为史家的限制
  中国有一句古话“女子识字多诲淫”,就是大家闺秀虽曾读书识字,也只要她识些姓名,记些账目。明人陈继儒之语:“女子通文识字,而能明大义者,固为贤德,然不可多得;其它便喜看曲本小说,挑动邪心,甚至舞文弄法,做出无丑事,反不如不识字,守拙安分之为愈也。陈眉公云:‘女子无才便是德。’可谓至言。”陈继儒这番记录长辈所言的话语,着实体现了中国古代女子被禁锢的状况,女子无权应科举,求名誉。
  中国古代女子无权参加科举,除宫廷女官之外,在朝堂之上似乎难以见到女性的身影(武则天时期例外)。而中国古代修史经历了从私修到官修的过渡,唐代以后多以官方记史为主,史家多为当时史官。《二十四史》中前四史,《史记》等虽然是私人修史,但司马迁也是史官史家,有成为史家的条件。且,隋唐后,史学对政治的作用愈来愈大,修史与取鉴、资治更紧密而有机地结合,“正史”的修撰逐渐官府化和制度化,史家官制渐渐纳入官僚体系。这样看来,中国古代的官制又对女性成为史家有了限制。
  其次,史学与其他学问不同。史学的作用,一是记录史事,二是以古鉴今,就传统中国社会而言,女性不具备参与史学的文化条件和社会地位,女性无法承担起这一重责。从另一个方面看,中国女性长期处于男性的压制之下,封建社会的禁锢之下,难以形成古今历史、教训、借鉴的远见。虽说中国历史上不乏女性文人,汉代卓文君、晋代谢道韫、宋代李清照、明清江南才女等,但这也仅仅局限于文人,女性没有真正走到史学领域。
  三、中国古代男女教育内容不同对女性难以成为史家的影响
  同样是接受教育,因男女性别的差异,男女各自在不同的家庭和不同的成长阶段,其接受的知识教育大不相同。例如,唐代男子“六岁教之方名……十一岁专习两经”;而女子则“七岁教以女仪,读《孝经》、《论语》,习行步容止之节”;宋代的教育内容和知识结构较唐代变化较大①。所以,就男女在少儿时期所接受的教育内容而言,女子主要是遵循“教以婉娩、听从及女工之大者”,自此女性又失去了成为史家的文化、教育条件。
  四、结语
  综上,笔者以为中国历史上绝少女性历史学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始于宗法制对女性的禁锢与限制,在家族和社会地位上对女性进行了第一次限制。第二,汉代及之后中国正统思想对女性的禁锢,成为了社会对女性成为史家的限制工具。第三,中国科举制度与史官制对女性成为史家的制度驱逐,直接将女性排除在史家行列之外。第四,史学本身对于女性成为史家的限制,在中国古代社会形势之下,女性很难具备史家的深远眼光。加之,中国古代男女教育内容不同对女性难以成为史家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女性能识字,有文化在中国古代已经是不易了,而女性的学习、教育内容则是对于女性难以成为史家的最后一层桎梏。
  [注释]
  ①陶宗仪:《说郛》卷七一《涑水家仪》,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1492894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