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关于科技类自媒体的发展现状研究初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近十年来,随着网络科技的日新月异,以及移动终端设备的普及,随时随地、便捷地获取信息已然成为现实。自媒体时代的到来,让消费和生产信息的界限变得模糊化,也催生了自媒体这样一个群体的诞生。由此,新闻信息内容的生产开始告别了依赖传统媒体的单一生产模式,而逐渐形成了传统媒体、自媒体、网民个体在内的全新生产模式。笔者发现,在众多类型的自媒体当中,以解析评测数码产品的科技类自媒体发展尤为迅猛,短短两到三年的时间就集聚了众多忠诚度极高的受众。在本文中,笔者通过梳理近年来科技类自媒体的发展脉络,针对期间发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希望能对科技类自媒体后续的良性发展提供有益的引导。
   关键词:科技类;自媒体;现状;发展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9)07-0021-03
  一、自媒体及其特征
   (一)自媒体的概念
   诞生于互联网的自媒体至今没有统一明确的定义,普通认为其是在旧媒体与新媒体的对比当中产生的。其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一种论述是,美国《圣荷塞水星报》专栏作家、知名博客作者丹·吉尔莫在2002年提出的一个概念“We Media”。他在2003年1月出版的《哥伦比亚新闻评论》中,撰写的《下一时代的新闻:自媒体来临》一文指出:由于网络讨论区、博客等互联网新生事物风起云涌,许多对科技娴熟的受众,已经迫不及待却又自然而然地参与了内容对话,成为整个新闻传播流程中重要且有影响力的一环,“We Media”将是未来的主流媒体。此外,另一种比较具有代表性的论述是,美国新闻学会下属的媒体中心于2003年7月出版了由谢因·波曼与克里斯·威理斯联合撰写的长达六十多页的“We Media”研究报告。在该报告中,作者认为“We Media”,指的是普通大众经由数字科技强化与全球知识体系相连之后,一种开始理解普通大众如何提供与分享他们本身的事实、他们本身的新闻的途径。
   在新闻传播学界,我们一般把“自媒体”又称为“公民媒体”,即:一种公民用以发布自己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事件的载体,如博客、微博、微信、论坛、BBS等网络社区。而按照广义和狭义的区分,它又可以分为:1.狭义的自媒体。上溯到20世纪末,当时的BBS、个人专辑、博客等都可以称为自媒体;2.广义的自媒体。以微信公众号为标志,再加上在网络上活跃的百度百家、搜狐、网易、腾讯等自媒体平台。
   (二)自媒体的特征
   与传统媒体相比,自媒体自成体系,独具特点。
   1.自媒体是一个更加强大的公共平台
   自媒体主要是基于个人的,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每一个人都可以拥有一个独立的发布平台。个中原因主要是因为自媒体必须依靠互联网等公共平台进行记载、传播和发布。在这里,笔者想明晰一下公共平台的内涵,所谓的公共平台,可以理解为一个开放而非封闭式的,平等而非主观的,信息之间互动频繁而非单向型线性传播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信息的传播、反馈时间,都具有快速和即时性的特征,能够充分体现出信息在时间流中的价值。可以这样说,公共平台的出现是现代社会中人们信息需求和言论表达需求的结果。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不仅催生了公共信息的舆论场和情绪场,甚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公共事务、公共决策、公共意见和公共利益的方向和实现。因此,基于公共平台的自媒体就具有了区别于传统媒体的,更加强大的功能和辐射面。
   2.自媒体虚拟性强,与互联网的联系更为紧密
   在传统媒体中,传播的基本要求是讲求内容的客观真实性。而在互联网中生存的自媒体,其传播的特性就是虚拟性强。这个虚拟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层面。
   一是自媒体身份以及角色的虚拟。一般而言,身份的要素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职业等多个指标。在自媒体中,其身份和角色有一部分可能是真实身份,但很大一部分的身份是虚拟的。这种虚拟表现在IP地址注册的虚拟性、网名的虚拟性、身份定位的虚拟性、角色扮演的虚拟性等。
   二是自媒体传播信息的虚拟。基于互联网生存的自媒体,其传播的信息是海量的。在这海量的信息里,自然而然存在真真假假、鱼目混珠的现象。不论是以虚拟的身份传播信息,还是传播信息的实质存在虚拟,自媒体相较于传统媒体而言,都有了很多“灰色地带”。当然,我们不能简单地认为,自媒体传播的信息就缺乏可信度。自媒体传播的这些信息,经过受众,尤其是舆论领袖的筛选、求证、甄别、反馈,将可能焕发出不可限量的社会力量。
   3.自媒体具有独特的组织形态
   笔者认为,自媒体的组织形态可以分为三种。
   一是零组织形态。自媒体具有高度个人化的特征,这就导致了它的组织形态可以冲破现有的任何传统形态,呈现出一个碎片化的、零组织的状态。
   二是自组织形态。不同的自媒体在运行过程中,由于某种原因,会与其他自媒体合作或者“扎堆”,从而形成一个新的组织形态。笔者称其为“自组织形态”。这里最好理解的一个自组织形态就是“群”。“群”,我们有时也把它称为“群体”。某些自媒体由于具有某种共同或者共通的经历、职业、文化、爱好的原因,而自发建立了“群体”,便于互相之間交流信息、沟通感情。可以这样说,这里的“群体”不具有传统组织的本质意义,因为它不涉及所有权、管理权、领导权等属性,是一个完全自由、松散、灵活、随意的自组织形态。
   三是它组织形态。这一组织形态其实是基于自媒体的依托平台——网络和自媒体的创办者,而呈现出的一种组织形态。相较于零组织形态和自组织形态而言的,这里的它组织形态特征具有较为明显的企业组织形态。因为网站是一个具有企业性质的事物,企业的盈利性决定了它不会免费为大众提供公共平台。与此同时,自媒体的创办者大多会宣扬某种诉求,并会想方设法来吸引受众的关注,其真实的目的也是为了盈利。    4.自媒体的监管更加困难
   自媒体的监管难度相较于传统媒体而言,显得更加困难重重。因为其依赖的互联网,在广泛进入应用社会领域之后,开始引发了一系列问题,比如非法网站的注册问题、海量信息的真伪问题、个人隐私权及相关权利的保护问题、因信息传播引发的法律纠纷与诉讼问题、舆论暴力和理性构建的问题、“人肉搜索”的效应问题、网络监督的缺位问题、虚拟空间的迷惑问题、淫秽色情的惩罚问题等。可以说,这些问题的出现,都是互联网的监管“漏洞”引发的。生存于其间的自媒体当然也是这个“漏洞”中的“小鱼”。因此,自媒体的监管难度可想而知。
  二、 科技类自媒体的发展脉络
  (一)科技类自媒体的界定
   在学界,一般将专注科技领域的自媒体称为科技类自媒体,最早起步于欧美国家。这些自媒体的传播内容广泛,主要涉及电子科技、数码产品等信息。这些自媒体的创办者大多活跃于Twitter、Facebook、Micro blog等公共平台,以及一些比较知名的网络论坛,例如XDA Developers。笔者这里着重介绍一下XDA Developers论坛,它于2003年1月成立,是一个在全球拥有超过500万会员的移动软件开发社区。网站主要讨论的内容以安卓系统为主,但是也包括其他操作系统和移动开发主题,网站是由NAH6 Crypto Products BV (荷兰)创建。
   (二)中国科技类自媒体的出现和“扩张”
   在我国,科技自媒体的出现相较于欧美国家来说确实晚了很多。但从其发展速度而言,近十年以来,科技类自媒体在中国的发展可谓是“日新月异”。可以说,伴随着全球一波接一波的数码浪潮,科技类自媒体,尤其是关注最新数码科技产品的自媒体越来越受到公众的青睐。这些自媒体克服了传统媒体中较为专业和死板的内容呈现方式,借助于图片、视频、动图数据对比等形式,向大众生动、简单、直接明了地介绍数码产品的性能、优劣和同质对比。
   在这些科技类自媒体中,笔者想要着重提及他们中的一个代表——Zealer。它是中国最具影响力的科技视频平台之一,它着力打造兼具行业洞察力与品质感的科技视频内容,输出「科技 Plus」的生活主张。它目前涵盖消费电子、智能家居、出行方式、娱乐游戏等全方位的科技生活内容。
   Zealer的创始人兼CEO为王自如,起初,当他还是香港理工大学的一名在校学生时,由于自身的兴趣爱好,他尝试把当时受众比较关心的最新科技产品,用视频的方式来记录对该产品的技术亮点、功能不足的一些使用心得,分享到优酷网上,网罗了一批粉丝的追捧。之后,他推出了自己的自媒体品牌Zealer,并迅速成长为科技类自媒体的一个行业标杆,在他的带领下,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效仿Zealer,我国科技类自媒体的规模也开始呈现几何式的增长,据不完全统计,截止2019年1月,我国活跃于互联网各大公共平台中的科技类自媒体已经超过10万个[1]。
  三、科技类自媒体的发展现状
  (一)科技类自媒体的显性组织形态——它组织形态
   笔者发现,活跃在中国的科技类自媒体具有一个显性的组织形态,那就是它组织形态。其原因在于,这些科技类自媒体在经历了前期的“粉丝”积累之后,开始受到众多数码科技产品生产商的青睐。因此,越来越多的科技类自媒体除了享受“粉丝”流量的红利之外,也有了更多的盈利空间。
  (二)科技类自媒体的盈利模式特征
  1.品牌意识深入“骨髓”
  科技类自媒体的创办者大多具有品牌意识。他们借助发布最新业界科技信息、制作专业数码的数码评测内容等方式,在“粉丝”中间树立了一个博学、专业、精通、负责人的虚拟形象,极力争取“粉丝”的围观,并适时注入自身品牌的推广,推出自己的网店,达到吸引顾客和实现盈利的目的。
  2.关注长远发展,吸引长期投资
   在科技类自媒体中,有不少创办者十分关注长远发展。除了募集更多的优秀人才加入自身组织之外,还着力于采用更加专业的器材来制作视频、用更加先进的仪器来测验产品性能、邀请更加专业的业内人士来撰写产品测评内容。通过这些长期的努力,科技类自媒体一方面可以成长为“意见领袖”,树立自身权威形象,达到吸引更多受众转为“粉丝”的目标;另一方面,其顺利成为诸多数码科技产品制造商极力拉拢的合作对象,获得长期投资。
   (三)科技类自媒体的困境和挑战
   科技类自媒体在经历了这些年的发展之后,虽然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但也依然面临着诸多的困境和挑战。
   1.科技类自媒体内容的客观公正受到“干扰”
  科技类自媒体在追求盈利的过程中,尤其是那些获得数码科技产品制造商长期投资的自媒体,很有可能在内容的制作上受到“干扰”,比如隐去一些新上市数码产品的缺陷或不足,从而造成了内容的非客观性和非公正性,进而损害了部分消费者的利益。
   2.依赖“粉丝”的模式不具有长久性
  笔者在前文中提到,科技类自媒体在发展起初,就依赖于“粉丝”模式。可以说,是“粉丝”大军的追捧,造就了很多科技类自媒体“大神”的出现。但是,时至今日,一味依赖于“粉丝”的模式已经不具有长久性。因为时下诸多的选择和眼花缭乱的信息涌入,让“粉丝”这样一个受众群体拥有了更多的选择性,这就导致“粉丝”忠诚度的下降,进而出现了“粉丝”频繁换群或者随意“脱粉”的出现。
   四、科技类自媒体的未来发展之路
   笔者认为,科技类自媒体的未来发展之路,需要解决诸多问题。其中,一个关键性的问题就是如何平衡传播内容的客观公正性和自身长期发展之间的关系。笔者认为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经过以下两个方面的努力。
   (一)坚持“本真”,实现内容的客观公正
   科技類自媒体的创办者要回归“初心”,坚持好“本真”。面对日新月异的网络环境,提高自身的站位和定力,立足自身的内容运营实际,保证传播内容的客观性和公正性免受外界的“干扰”。
   (二)探索更多模式,实现自身长期发展
   科技类自媒体应该要在现有模式的基础上,探索出更多的运营模式,例如,借助于大数据、云计算、智慧科技等新兴事物,来实现自身发展模式的多样化探索,从而让自己发展得越来越好。
  参考文献:
   [1] 第3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统计报告[EB/OL].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19-01.
  [责任编辑:杨楚珺]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1494740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