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析网络舆论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与运用以及近年来网络不断深入高校,大学生成为网络文化生活的主体。随之而来的网络舆论已对大学生价值观产生深刻的影响。青年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深入分析网络舆论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显得尤为重要。着重从网络舆论影响大学生价值观的原因,网络舆论的双重作用,以及如何克服网络舆论的消极影响等方面进行分析,从而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关键词:网络舆论 大学生 价值观 影响
  中图分类号:G4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9)13-0123-02
  一、网络舆论对大学生价值观影响深刻的原因
  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条件,有时外因甚至对事物的发展起着重大作用,要用内外因相结合的观点看问题。因此,要从大学生自身和网络舆论的特点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1.大学生自身特点
  (1)思维活跃,参与意识强烈。大学生是最具有活力、有独立思想的群体,爱国主义情感、责任感、正义感强烈,更乐于针对网络舆论热点问题,表达自己的看法。同时,由于网络的相对匿名性和开放性等特征,如贴吧、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软件,为大学生发表见解拓宽了渠道。
  (2)视野开阔,学习能力强。随着大学生思想的不断开阔,对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舆论的关注度也逐渐提高,特别是文化舆论,最能够引起他们的关注与思考,更容易对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产生影响。网络上出现的最新评论、新的思想、新鲜事物,更能够引起他们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从而对新奇事物进行探索。
  2.网络舆论的特点
  “网络舆论是指在互联网建构的具有公共领域性质的平台上,公众对某一焦点事件发表的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意见或言论。”[1]网络舆论自身的交互性、广泛性、自由性等极具鲜明的个性特征,深刻影响大学生的价值观。
  (1)交互性。近年来随着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的普及,人们对信息的交流与互动,实现了由传统媒体单向传播向双向互动式传播。大学生可以通过社交媒体,交流彼此的观点,表达自己的看法。特别是网络直播的兴起,使得人们可以随时随地与网友分享自己的所见所闻,从而实现多样化互动,这主要体现在网络媒体的内部交互性,同时,也体现在外部的交互性上。“外部的交互性体现在实现与传统媒体资源的共享,或是推动某种舆论的不断升级,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的交互作用使事件的影响进一步扩大,而舆论对社会现实的作用越来越大”。[2]
  (2)网络舆论传播的广泛性。随着网信事业的发展,社交软件不断丰富,各种各样的舆论信息也蜂拥而至。无论国际还是国内有重大新闻,网络媒体都会在第一时间进行流动播报,跟踪最新动态,吸引公众关注,并引发大规模的公众舆论。网络传播主体的多元化,网络传播方式多样化、便捷化,决定了网络舆论传播的广泛性。
  (3)自由性。公民在网络空间上有充分言论自由,并不是过度自由,每个人都可以就某事件某问题发表意见看法,也可以有机会成为“新闻发布者”,这也决定了网络舆论的难控性。自发的言论和自觉的言论在网络上盛行,信息鱼龙混杂,让人真假难辨。甚至有部分媒体为增加阅读量,发布虚假新闻,或以耸人听闻的标题吸引受众,影响大学生价值观的树立。
  二、网络舆论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
  任何事物都是矛盾的统一体,我们要用一分为二、全面的的观点看问题。网络舆论是把双刃剑,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
  1.积极影响
  (1)正确的网络舆论有利于提高大学生分清是非、辨别真伪的能力。正确的网络舆论可以使大学生选择有价值、正能量的内容。网络舆论打破了时空局限,可以随时随地共享信息,极大方便大学生的文化舆论生活。大学生不仅可以通过微博、微信等社交软件获取更多讯息,还可以对某件事情发表自己的看法,提高分清是非,辨别真伪的能力,能够对事件真相作出理性价值判断。
  (2)正确的网络舆论有利于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良好的网络舆论蕴含了对是非美丑、真假善恶真切的表达,能够反映民众的呼声,是对社会道德作出的客观评判。正确的网络舆论对大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是极其重要的,网络舆论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具有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影响。
  2.消极影响
  (1)不良网络舆论加剧了大学生情绪性价值判断。网络舆论具有虚拟性、开放性和匿名性的特点。有些人为了满足自己的心理需求,故意捏造新闻或者歪曲事实,制造骇人听闻的言论,断章取义,甚至是发表煽动性的政治言论,激起更多人的不满情绪。而这些言论对思想未成熟、价值观未定型的大学生来说,较难分辨真伪。更易造成他们情绪波动,言论失范,最终会出现行为失控局面。
  (2)不良网络舆论导致大学生价值观扭曲。信息大爆炸时代,使得真假、好坏信息难以分辨,当不良信息披上合法合理的外衣,有可能造成大学生价值取向扭曲,价值判断失误,形成一些消极思想,价值观迷失,出现信任危机。
  三、应对不良网络舆论影响的基本对策
  发挥网络舆论的积极作用,克服网络舆论的消极影响,需要政府、高校和大学生自身等多方面团结协作,形成合力,共同应对网络舆论的消极影响。
  1.政府的对策
  政府应健全网络法律法规体系,加强对网络信息管理的法制化建设,对网络上的不良舆论依法治理,要“建立公平、公正的网络执法队伍,在各大网站、论坛设置‘网络巡警’,以便更好地进行执法”。[3]一旦发现有不良的、非法的网络舆论,依法追究当事人的法律责任。政府要做好网络普法教育工作,宣传网络法治精神,提高全体公民的网络公共意识,文明、依法、绿色、健康上网。
  2.高校的对策
  (1)推行高校网站实名制。高校应推进校内网站实名制度建设,网络舆论要落实到具体个人,有效地规避网络虚拟性特点,培养大学生的网络责任感,正确行使言论自由权,理性地发表言论,抑制网络谣言的生长。
  (2)加强对网络舆论平台的监管。各高校要加强对校内微博、微信公众号的监管,组建专门的校内网络监管队伍,对平台上一些不良舆论进行监管,防止蔓延和滋长。
  (3)定期对大学生进行线上思想政治教育。组建专门的思想疏导教师队伍,对平台上发表不良舆论的同学进行疏导教育。要“坚持以思想政治教育为主,对学生进行正面引导,并以批评教育为辅,注意疏导的针对性、及时性、有效性”。[4]定期安排学校领导、老师在网络平台上在线答疑,并听取学生意见,为广大学子解决困惑。
  3.大学生自身的对策
  (1)加强自身网络道德修养。首先,通过接受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课,不断提高对网络舆论的认知。其次,加强自身的网络道德信念。网络舆论具有复杂性,认识难度大,必须树立坚定的道德信念。最后,大学生要做到知行合一,积极参加高校举办的网络志愿者活动,增强网络安全观。
  (2)遵守網络法律法规。我们必须严格遵守并按照法律标准,自觉规范上网言行,确保一言一行都符合法律规范。维护网络安全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更是大学生的责任,要自觉维护网络舆论安全。
  (3)培养“慎独”精神。网络“慎独”是指在无人监管的情况下,能够按照网络道德规范来约束自己的上网行为。不断进行自我反省,努力做到“慎独”。同时,必须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武装头脑,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科学认识网络舆论的能力。
  参考文献:
  [1]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3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 http://www.cnnic.net.cn/hlwfzyj/.
  [2]李琼瑶.网络舆论的现状及引导[J].湖南行政学院学报,2006(2).
  [3]王大意.网络舆论引导与和谐论坛建设[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73.
  [4]吴满意.网络媒体导论[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7:386.
  责任编辑:刘健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1500551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