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Landscape是什么?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崇秀全

  【摘要】 新世纪以来,特别是在摄影界,国内不断有重要的研究者借力期刊展开批判风景/风光,批判对反思风光/风景摄影的观念与实践,反思风景摄影在中国的历史沉疴和当代流弊有积极的意义。然而,基于不破不立、破中要立、破是为立的思想,鉴于我国风景理论落后于实践的现状,文章从Landscape中译中“景观”和“风景”两个最为重要的分类着手,重新审视和定义风景,讨论其多重的价值和功能。
  【关键词】 风景;景观;摄影;艺术
  [中图分类号]J40  [文献标识码]A
  以风景绘画和风景摄影为主的风景艺术是艺术大家庭中的优生优育的孩子,它们的诞生改变了人类艺术的轨迹,不仅成长为独立的艺术流派,而且产生娱乐功能、美学效用、精神价值以及风景经济和风景政治等衍生品。然而,新世纪以来,特别是在摄影界,国内不断有重要的研究者借力期刊展开批判风景/风光,批判的焦点主要在风光摄影的“唯美”“沙龙”“娱乐化”“糖水片”“歌功颂德”“逃避社会”等问题,诚然,就批判本身而言,它对检视风景/风光摄影的观念与实践,反思它在中国的历史沉疴和当代流弊有积极的意义。笔者以为,不破不立,破中要立,破是为立,鉴于我国风景理论落后于实践的现状,重新审视和定义风景、挖掘价值和功能、梳理历史脉络和建构话语体系应在批判中不断确立或优先于风景批判,成为当前理论界不可或缺的紧要任务。因此,本文拟从Landscape中译中“景观”和“风景”两个最为重要的分类着手,定义其内涵,挖掘其价值和功能,进而为梳理中国百年风景摄影的历史、发展路向及其动因,构建中国风景摄影的话语体系,引领未来的发展方向等重大命题的研究奠定基底。
  Landscape是Land和scape两个音节组成的合成词,它们都具有多重意义,land英文中“常常表示一片人们界定的空间,或者能够用法定条款定义的空间”[1]15,中文译为土地、陆地、国家、地产。Scape“用来表示环境的总体特征”[1]15,作为land的构词成分时表示景色、图景。Landscape这个词首次被引入英语世界时,盎格鲁撒格逊文化中最早指的是风景画、乡村风景画,之后代表风景本身;再由英文引入中文时理解为“风景”“风景画”“景观”“对……做景观美化”,中译时“景”是内核。《说文解字》解释“景”,光也,从日京声,居影切,光如镜故谓之景(许慎:《说文解字》卷七)。景,本义是日光,同为影、太阳,发展到现代引申为风景、景致、景观、风光、时光、景象和布景等。我们在引入Landscape时选取了景的主要内涵,即环境的风光(风景、景观、风光、景致),在实际运用中主要根据自然和人造的景色区分为“风景”和“景观”两大类别。
  一、景观
  先说作为景观,百度百科的定义勾描出了景观的生态学特征:
  是指一定区域呈现的景象,即视觉效果。这种视觉效果反映了土地及土地上的空间和物质所构成的综合体,是复杂的自然过程和人类活动在大地上的烙印。生态学上景观是指由相互作用的拼块或生态系统组成,以相似的形式重复出现的一个空间异质性区域,是具有分类含义的自然综合体。[2]
  19世纪初,西方地理学家将景观引入地理学中,探索由原始自然景观变成人类文化景观的过程。《中国大百科全书·地理学》(1992)概括了地理学中对景观的几种理解:(一)某一区域的综合特征,包括自然、经济、文化诸方面;(二)一般自然综合体;(三)区域单位,相当于综合自然区划等级系统中最小的一级自然区;(四)任何区域单位。[2]
  美国学者约翰·布林克霍夫·杰克逊(John Brinckerhoff Jackson)在其著作《发现乡土景观》中明晰地描画出景观由自然生态发展为生态学与地理学以及政治学等多学科的交融的历史化图景;进而卓越地指出,人类用创造时间的节律和政治决策改变了景观的空间地理和自然生态,这种人为的暂时和偶然的改变是充满危险的!
  按照杰克逊的路线图,起初,“景观意味着土地的集合,是一组相互关联的土地,属于某个系统的一部分”[1]209,“景观不是风景,不是一个政治单元,它只不过是地表上人造空间的集合和系統”[1]221;然后,杰克逊的景观界定从土地出发,发展为领土,进而成为国家边界;最后是当代美国的方格网系统性景观。它对应于三种景观历史进程:景观一,早期到中世纪的农耕社会,景观空间和用途混为一体,人们群体化地依赖于一片静止的领土;景观二,15世纪晚期形成,并贯穿文艺复兴时代,非常注重可视性,所以有时被定义为“地表上一片风景”,坚持空间的同质性和单一用途,私人化的地产被人们追逐,土地意味着财富、永恒和权力,它明确区分为不同类型的景观,即城市和乡村、森林和田野、公共和私人、富裕和贫穷、工作和休闲;景观三,当代美国的某些方面我们能看到的,即全国性的方格网系统。[1]214-215现代社会偏向于景观二和景观三,因为方形和矩形的空间天生美丽和有秩序,它们便于管理“适合用于创造一个公平的社会”[1]216,于是,我们创造景观设计、景观图绘和景观地理学等景观科学,是因为我们需要它们,“因为每一个景观都是我们建立人类自身时间和空间组织的场所”[1]221,杰克逊如是说。然而,“在景观之中,生长、成熟和衰败的缓慢自然过程被故意搁置一旁,而用历史进程替代”[1]221,人们“成功地将自己创造的节律强加于自然之上,改变动植物的生命周期甚至颠倒季节”,这是多么的危险。因此,杰克逊奉劝我们启动景观三的救赎,即放弃改变时间循环的权力,回归更自然的秩序,创造一种新的景观。[1]221
  二、风景
  再说作为风景,它不只是指景观(人造空间的集合),而且包含自然形成的空间综合体。它也是以土地为根基,与景观共享根本,由土地进入风景,再由风景进入艺术。一般我们在艺术范畴使用它,总称“风景艺术”,通常我们以文化为中介对它进行建构。
  第一,土地-风景-艺术。肯尼思·克拉克(Kenneth Clark)的著名论文《由风景进入艺术》(Landscape into Art)[3]74标题假定了一种存在于两个独立实体之间相对简单的关系:“风景”意味着一种延伸了的乡村美景,而“艺术”则是指由具有良好的观察力、天赋与技巧的人将那些美景转化成艺术图像的行为。艺术家(画家或摄影师)将此作为创作素材,或者是一种令人愉悦的审美体验。这个过程可分为两个部分:由土地进入风景、由风景进入艺术。[4]9-10   第二,由风景到艺术是本能感知行为和文化构造的结果。以E.H.贡布里希(E.H.Gombrich)为代表的构成主义学派吸收了感知心理学的知识,以此为基础理解风景:我们用相机取景框将风景转化为艺术,看起来非常繁琐,实质上是一种自觉本能的反射现象。进而,我们携带着的文化预制的精神模板将其加工构造为风景艺术。[5]133-146“于是,‘风景’就成为了观察者从‘土地’中选择出一部分,是他们按照构造‘美好景象’的惯有概念进行一定的编辑和修改,从而形成的产物”[4]11。这里,风景到艺术,一方面是心理感知的本能行为;另一方面,风景经验的价值和意义是在文化中被观察者“构造”出来的。
  第三,风景是自然的物质形态经抽象化或象征性处理后的理想精神世界,它由三个阶段共时演进:娱乐——审美——精神。英国著名风景艺术研究者马尔科姆·安德鲁斯(Malcolm Andrews)借鉴英国湖畔诗人华兹华斯(William Wordsworth)和美国约塞米蒂地区风景摄影家安塞尔·亚当斯(Ansel Adams)的风景体验和鉴赏进阶来定义风景:
  风景,作为自然的物质形态的肖像,也可以行使将抽象概念实体化的功能。它也许会将自己作为一个乡村的片段、一个框架中的副本、一个地志记录,但它也是(或可能是)一个理想世界的象征性形态。……如果我们考虑到这三个阶段,我们对真实的或绘画中的风景的吸收可以同时是娱乐的、审美的以及精神的。(第一阶段)作为娱乐的对象,风景展开了一个颇具诱惑力的空间,充满了光和影,幽闭的眼睛可以在其中任意遨游。……(第二阶段)这种探究逐渐演变成了挑选某种特定的关于形态、轮廓、材质以及光影变化的感官和审美乐趣,……第三阶段,精神阶段,也许产生于在上述的感官体验中的沉潜,在那其中生成了一种对整个场景的精神品质的感觉。除了“是”(Being)什么以外,它开始“意欲”(Mean)着什么。[4]18
  第四,风景是一种“观看的方式”,是由特殊的历史文化力量决定的。地理学家丹尼斯·科斯格罗夫(Denis Cosgrove)重拾19世纪以来的地理学成果,并将风景概念的演进联系到早期现代资本主义的建立和封建土地占有制度的灭亡。根据这个论点,那些依赖土地构造全部生活、把土地作為生计和家园的人们,并不把土地当作风景。他们之于土地的身份是“内部人士”:
  对于“内部人士”来说,在自我与场景之间、主体与客体之间没有明确的分离。更确切地说,在环境中蕴含着一种融合的、单纯的、社会的意义。“内部成员”无法像我们一样离开一幅画框中的绘画或者走入一个参观者的视角,他们没有享受离开场景的特权。[6]19
  当土地获得资本价值、自身成为一种资本形式——一个几乎没有私人价值和“社会意义”(它对于某些人来说作为家的意义)的日用品——并且美学价值替代了使用价值和属地价值的时候,风景越来越多地产生了。按照科斯格罗夫的看法,这是“外部人士”的视角,通过这种视角,土地被构建成为风景。[4]29-31
  第五,近年来,风景越来越多地被视为一种交换媒介和文化工具,而不是被简单地当成自然的物态和视觉的客体。笔者想援引美国著名图像学者W.J.T米切尔(W.J.T.Mitchell)四个关于风景的命题:
  1.风景不是一种艺术类型而是一种媒介。2.风景是人与自然、自我与他者之间交换的媒介。在这方面,它就像金钱;本身毫无价值,但却表现出某种可能无限的价值储备。……4.风景是以文化为媒介的自然景色。它既是再现的又是呈现的空间,既是能指(Signifier)又是所指(Signified),既是框架又是内含,既是真实的地方又是拟境,既是包装又是包装起来的商品。5.风景这一媒介存在于所有的文化中。[7]5
  米切尔把风景定义为像货币一样的交换媒介,在交换中实现它的价值。同时,风景又由文化作中介反转了自然景色的主客体。因此,风景长期以来既意味着真实的乡村景色,又意味着它的影像构造,结果它成为了两者的组合、两者的融合或者两者的反转——以文化为媒介的自然景色,以文化为工具建构的风景。
  第六,风景是对自然的一种解读,它通过重构,成为治疗人们焦虑的良药。景观设计师伯纳德·拉索斯(Bernard Lassus)认为:“风景是一种对自然的解读,它重塑了具体的空间以及那些围绕着我们的东西。”[4]24在拉索斯心中:
  风景作为一个自然世界的感知版本,按照人的需求以及我们所经历的不断变化的生存环境,进行了重构,因此,举例来说,在不断扩张的现代大都市中,我们渴望得到那个“不同事物”,不仅仅是一片拥有清新的林间绿地和安静开放空间的场所。[4]24-25
  更进一步说,笔者个人甚至认为,风景能成为治疗焦虑和缓解压力的良药。在现代繁忙的都市生活中,人们凭借对城市与乡村之间巨大反差的强调,将乡村风景作为都市生活中典型的迷失和破碎伤害的对立面。通过这样的极化策略,土地被构建成风景。城市公园、绿地、林荫道、家庭庭院、盆栽,甚至通道、走廊和客厅、房间中风景照片等块茎和断片式的真实或拟像中的风景,成为治疗现代城市生活中人们普遍焦虑心理的一贴方剂——在那眼前一瞥的风景中,我们内心的焦虑和压力得到安放和纾解;在那风景里呼吸,我们得到心平气静的生活。
  结 语
  概言之,如何定义“Landscape”这个概念,笔者从土地到风景/景观,进而分两类,一方面,是由土地进入景观,再由景观进入科学;另一方面,是由土地进入风景,再由风景进入艺术。在成为风景艺术的方面,风景是我们以感知心理、观看方式、艺术媒介和意识形态等不同的文化为中介,表征风景、建构意义的结果。它们或是基于对风景心理感知的文化构建;或是不断演进的娱乐-审美-精神象征性递进;或是作为一种观看方式;或是交换媒介和文化工具;抑或是对自然的独特理解,成为治疗焦虑的药方,由不同的文化参与建构意义。然而,我们还是发现作为风景/景观之独特性的诠释非常困难,但是作为风景艺术与景观设计的二分及其独特性是清晰明白的,特别是当它在文化中介的建构中彰显出丰富的意义时。因为,随着我们接触到的风景/景观的数量门类越来越多,就越是发现它们之间享有一些共同的特征,它们的本质不在于独特性,而是与其他风景/景观的相似性。我们设想应该有那么一种作为原型的风景/景观或者作为原始理念的风景/景观,所有其他的风景/景观类型都是其不完整的体现。所以,首先定义风景/景观的原始理念非常重要,在此基础上延展到风景艺术和景观设计就显得容易理解和定义。由此,在丰富的风景文化意义构建中,风景的定义、价值和功能就被打开了,风景艺术也就有了异质的类别和多维的向度。
  参考文献:
  [1]约翰·布林克霍夫·杰克逊.发现乡土景观[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6.
  [2]景观[EB/OL].百度百科.https://baike.baidu.com/item/%E6%99%AF%E8%A7%82/8834304?fr=Aladdin.
  [3]Kenneth Clark.Landscape into Art[M].London:John Murray,1949.
  [4]马尔科姆·安德鲁斯.风景与西方艺术[M].张翔,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3.
  [5]E.H.贡布里希.艺术与错觉[M].林夕,李本正,范景中,译.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
  [6]Denis E.Cosgrove.Social Formation and Symbolic Landscape[M].Madison:University of Wisconsin Press,1998.
  [7]W.J.T米切尔.帝国的风景[G]//W.J.T米切尔.风景与权力.南京:译林出版社,201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1501494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