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食品营养与配餐》课程思政理论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董娅丽 孙 静

  【摘要】在国民身体素质不佳的状态下,在国家大力提倡“以德育人” “同向同行,协同育人”的时代召唤下,《食品营养与配餐》这门课程顺应国家思政育人的教育方针,开启了课程思政的教学模式。从思想上重视到理论上探索,以及如何实践,阐述了如何做好《食品营养与配餐》这门课程的思政教学工作。
  【关键词】《食品營养与配餐》;课程思政;以德育人
  当今时代,经济飞速发展,国民生活水平越来越好,国人受教育程度最大范围化,人口素质越来越高。2018年百度大数据显示,虽然这些年经济发展很快,但是国民身体素质与健康方面情况非常严峻。中国梦即强国梦,民强则国强,国强则民强。《食品营养与配餐》课程进入高校课堂是大势所趋,是民生需要,是强国需要。
  一、开设《食品营养与配餐》课程的意义
  中华民族是全球最勤劳的民族,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年代,为了个人的生存,为了孩子的教育,为了住上宽敞的房子,为了祖国的发展和强大,付出了辛勤的劳动,但长期方便快捷、单一营养的饭菜,以及睡眠的经常性不足,省下的不仅仅是时间,也抛弃了健康。合理营养是健康的物质基础,而平衡膳食又是合理营养的根本途径。为了帮助我国居民合理选择食物并进行适量的身体活动,以改善人们的营养和健康状况、减少和预防慢性疾病的发生、提高国民的健康素质,2006年,中国营养学会组织《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专家委员会,对中国营养学会1997年发布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进行修订,形成了《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07)。2007年9月,由中国营养学会理事会扩大会议通过。《食品营养与配餐》这门课程也应运而生,到2013年2月,教材已经是第二次印刷。甘肃农业职业技术学院自开设食品营养与卫生专业以来,《食品营养与配餐》这门课程一直都是专业核心课程。
  当今教育,微课、慕课、翻转课堂等等,信息技术革新势不可挡。教育工作者们为了追赶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不得不付出更多的时间,我们这所高职院校也不能置身室外。仅仅是吃饱喝足的底限要求显然不能满足这个群体人们的超强负荷和用脑量,长此以往,营养不足,健康不佳,所以食品营养之于人就如阳光之于植物,必不可少。《食吕营养与配餐》课程不但要上,而且还要上好,受众面要广。
  二、《食品营养与配餐》课程思政理念
  人们的营养得到改善了,身体自然就健康了,但是教育除了要强健人们的身体之外,终极目标是塑造人的灵魂世界。精神之于每个时代都有其内涵,有其独特的思想基础。赋予教育深刻的思想动能是教育自身进一步发展的需要。所以,教育我们的学生掌握《食品营养与配餐》这门课程时须知,有了强健的体魄的同时,还需要再造学生的思想精神世界,这就是课程思政: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根本任务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格局,将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2004年以来,中央先后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文件,上海也由此开启了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德育)课程改革的探索之路。上海课程改革经历了三个阶段,改革重心由中小学德育课程建设转变为注重大中小德育课程一体化建设,在此进程中,构建全员、全课程育人格局的理念也越来越清晰。之后,这种探索模式在全国各个学校如火如荼地展开。在这样的教育背景下,《食品营养与配餐》课程心系大众的营养健康,关怀每一个学生,每一个家庭。民以食为天,不仅要吃饱饭,更重要的是吃好饭,吃好饭就要有好营养,有了好营养才能有好身体,有了好身体更要有好思想。爱国家,爱人民,坚定不移地搞好新时代特色社会主义,为祖国的建设做好自己应尽的贡献。这就是《食品营养与配餐》这门课和课程思政之间的紧密联系,密不可分。
  三、《食品营养与配餐》课程思政建设
  教育崇尚“立德树人”是我们中华民族千年以来贯彻始终的一件大事,从《三字经》的“人之初,性本善”到“孔融让梨”,再到新时代“学雷锋,做好事”,直到教育界的“课程思政”,育人之初心始终未改。当今时代,我们要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
  其一,育人者先要育己。课程思政建设的关键在教师。教师是教书育人实施的主体,也是课堂教学的第一责任人。“我的课堂我做主”是对主体和责任的宣告。专业课程的编写是忠实于科学文化知识一脉相承完成的,《食品营养与配餐》这门课程内容虽然涉及课程思政内容,也是不深入的,属于纯科学体系。课程思政不同于思政课,有前人研究的现成浩瀚理论基础做支撑,结合时势要闻、国家政策,也许可以讲得很好。课程思政是一个全新的具有一定难度的教学任务,做课程思政的老师需要具备一定程度的思政理论修养,用新时代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自己,既要传播专业课的知识,又要传播思政课程知识,并且还要无痕衔接,将“同向同行,协同育人”两股知识力量灌输于受教育者的思想。在编写教案的过程中,穿插生动丰富的思政课程,可以是思想理论知识,也可以是现实中的案例,还可以结合学生学习生活中的事情,以期达到最好的授课效果,还可以探索其他更好的办法。学校应加强教师的培训培养,凝聚团队协作精神,搞好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专项交流,使教师在课程教学中主动探索、积极思考,切实增强教师的德育意识,培养和提升教师的德育能力。
  其二,组建微型团队,定时探讨思政理论。任课教师可组织相关老师,尤其是做课程思政的同行,包括学院负责教学的督导老师,一起对遇到的问题进行探讨。毕竟课时有限,在有限的课时内加入的思政内容也不可千篇一律或长篇大论,应该点到为止,对重大事件的探讨也要做到掌控自如。
  其三,注重学生的接受程度。学生是教育的对象,学生是否认可和接受这门课程的思政内容,是对本门课程的挑战。毕竟,学生有没有获得感,是检验一个教师授课成功与否的标准。和学生谈话、调研、做小测试,都是任课教师可以采用的方法。还可利用学校的网络平台,获悉学生的反馈信息。我们的学生来自甘肃省内不同地区,生活在城市或者农村的孩子,受教育的环境不同,对问题的看法也不相同。教师在接收反馈信息的同时,要认真思考如何让学生真正接受思政内容。
  四、结语
  《食品营养与配餐》课程思政工作正式进入我们的教学任务中,我们的人才培养方案需要对这一环节进行有效设置。无论是学生层面、教师层面还是学校层面,都需要高度重视。这是国家层面对教育行业的要求,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从高等教育育人本质要求出发,从国家意识形态战略高度出发,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育人中的主渠道作用,着力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将教书育人落实于课堂教学的主渠道,深入挖掘各类课程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资源,发挥所有课程育人功能,落实所有教师育人职责。
  民族之崛起需要有国民的健康体魄做支撑,做好《食品营养与配餐》这门课的思政工作,讲好这门课的思政内容,就是对自己教学工作的肯定,对国家“以德育人”战略的最大支持。
  【参考文献】
  【1】蔡智军.食品营养与配餐.[M].化学工业出版社,2013.
  【2】
  [2]李慧芸.食品营养与健康公共选修课的教学改革与探索[J].农产品加工,2015,(4).
  [3]陈嘉昌.食品营养与卫生课程的教学改革探索[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6,(1).
  本文为甘肃农业职业技术学院2019年就业创业项目《高职大学生课程思政与工匠精神的融合培养策略》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1501914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