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女人如茶”概念隐喻与中国茶文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茶文化形成了有关茶隐喻的认知基础,大量存在的茶隐喻现象也推动了中国茶文化的发展。以概念隐喻为理论基础,对“女人如茶”这个概念隐喻进行分析,探讨茶隐喻背后的认知特点及其与中国茶文化之间的内在联系,对扩展茶文化的研究领域具有深远的意义。
  关键词:概念隐喻 茶文化 认知系统 体验哲学
  中图分类号:K82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9)16-0071-02
  一、概念隐喻理论
  Lakoff &Johnson在《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一书中提出概念隐喻理论,他们认为,隐喻是一种思维现象,是人类认知世界的一种方式。从本质上来说,人类的思维是隐喻性的。[1]隐喻将源域的特征、结构投射到目标域,以重新再现目标域,使两者产生联系。隐喻帮助我们通过体验源域来理解目标域。例如,在本文研究对象“女人如茶”这个概念隐喻中,我们可以通过对源域“茶”的感官认知体验来理解目标域“女人”这个较为复杂的概念。
  二、中国茶文化
  茶文化是凝结在茶物质之中又游离于茶物质之外的,被传承下来被普遍认可的一种能够传承的茶物质财富和茶精神财富的集合。[2]一方面,中国悠久的制茶技术发展创造了中国华夏民族绚丽的物质文明;另一方面,由古至今,中国茶叶已经融入社会文化中,极大地影响了人类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茶是人们情感表达、人际交往的重要工具,茶文化也演变成了地道的社会文化。此外,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是儒家思想,以“和”为贵,这与我国茶文化所追求的“和”是一致的。[3]儒家平和思想理念同茶道精神相结合,使得中国茶文化传承了其精髓核心,极大地增强了茶在精神文化层面上的重要性。
  三、女人如茶的隐喻认知系统
  本文语料选自于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通过关键词“如茶”进行专题检索,期刊发表时间为2010年到2017年,共搜索得出96篇文章,其中以“女人如茶”为主题的文章有37篇,其它是以“父爱”“师情”“友谊”等为目标域的文章。本文选取的是具有代表性的“女人如茶”作为语料来源,经过简要分析,从源域“茶”到目标域“女人”的投射结构主要表现在茶的制作过程和茶的味道两个方面。
  1.茶的制作过程
  例1:好茶要经过四季的浸淋,雨水的滋养,经过晒、炒,晾、压等工序,制作而成,而好女人的性情,却要经过岁月的侵蚀,生活的煎熬,人生的历练等,这个过程把她们锻造成了一杯清香悠远的好茶。[张晓菊,2016(1):63]
  例2:乌龙茶是经过杀青、萎雕、摇青、半发酵、烘焙等工序后制出的品质优异的茶类。“琴棋书画、气质高雅”也好,“腹有诗书气自华”也好,经过极品磨炼的女子往往智慧与美貌并存,往往也是最具有女人味的。[赵珊瑚,2013(3):60]
  例1中,好茶的生产对应好女人的性情;例2中,乌龙茶的精挑细琢映射经过极品磨炼过的优秀女子。两句都将优质茶叶的制作过程同女人中的佼佼者形成映射,经过大自然洗礼和后天工艺加工的优质茶叶,将优秀女人的磨炼过程形象化,将其比作好茶一般难能可贵。
  2.茶的味道
  例1:普洱茶“香、甜、甘、苦、涩、津、气、陈”八味,阮殿蓉在进厂的几年里,几乎一一尝尽,又渐渐靠近了“无味之味”的境界。2001年,动海茶厂在她手中扭亏为盈,并实现了10年来最好的业绩。[郑永军,2010(6):84]
  例2:明代许次纾在《茶疏·饮啜》一文提到:“一壶之茶,只堪再巡,初巡鲜美,再则甘醇,三巡意欲尽矣。初巡为婷婷袅袅十三余,再巡为碧玉破瓜年,三巡以来,绿叶成荫矣。”[李轻松,2014(8):60]
  茶的味道截然不同,从横向的角度来说,茶之味是“香、甜、甘、苦、涩、津、气、陈”。从纵向说,同一杯茶在不同的时间段有着由厚到薄的茶香味道。例1中,从横向将茶的“香、甜、甘、苦、涩、津、气、陈”投射到女茶人阮殿蓉在经营动海茶厂期间所经历的酸甜苦辣中。在例2中,明代诗人许次纾从纵向将品茶的不同阶段体验投射到不同年龄的女人身上,茶随着冲泡时间的增加,味道由浓到淡,女人也随着岁月青春年华渐渐逝去。
  四、茶隐喻的认知特点
  通过以上对“女人如茶”概念隐喻的实例分析可知,茶的概念隐喻表达主要来源于人类对茶的亲身体验及其同中国历史悠久茶文化的结合,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茶隐喻主要来源于人类的亲身体验
  茶作为人类长期以来较为熟知的能够通过感官亲身体验的事物,在概念隐喻中扮演了源域的角色,而女人作为较难理解的复杂概念,将茶的概念投射到女人身上,这表明人类隐喻思维将茶这一具体概念抽象化,茶已成为我们认知女人这一抽象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
  2.茶隐喻中源域
  茶隐喻中源域和目标域是和目標域“一对多”的对应关系。茶作为源域所投射的对象并不是单一的,目标域不仅有“女人”,还有“父爱”“师情”等,但相对来说,“女人”这一目标域出现的频率较高。这说明“茶”和“女人”这一对映射在概念隐喻结构上的相关性更强,相似性更突出。此外,与“茶”相对应的目标域大都是含义深远的事物形象,这同中华民族深刻的茶文化底蕴有关。
  3.茶隐喻的源域概念是深层结构上的
  茶作为源域,其投射的概念结构涵盖了“茶”的各深层次概念,如“茶的种类”“茶的制作”“茶的味道”。
  4.源域各层次概念结构向目标域的投射是重合交叉的
  在茶隐喻认知系统中,源域的各层次概念结构向目标域的投射是重合交叉的而不是单一的。
  上述所提及到的“茶的种类”“茶的制作”“茶的冲泡”等各个源域层次概念,它们并不是完全分割的,而是相互相融的。例如茶叶在第一泡至第二、三泡的各阶段,其茶味也是不甚相同的。
  五、结语
  中国茶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明的精粹所在,同时也是茶隐喻的认知体验基础。茶隐喻的认知系统来源于人类对茶文化的体验性和人类思维的隐喻性的相互作用。本研究中茶的隐喻认知系统的存在,恰恰证明了茶文化对人类思维的认知推动作用。反之,思维影响人类的行为,当人类接受这个已建立起来的隐喻认知系统,就会将其以各种方式实施在真实生活场景之中。受到茶隐喻认知系统的影响,人们在进行有关饮茶活动的时候,不仅是从茶的物质层面上去品茶,更是从精神层面上去赏茶。因此,茶的隐喻认知系统是中国茶文化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且能推进中国茶文化的有效传播和普及。
  参考文献:
  [1]Lakoff,G.& Johnson,M.Metaphors We live by[M].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0117-119.
  [2]尧水根.论饼茶制法对中国茶文化的推动[J].农业考古,2016(2):223-226.
  [3]杨家俊.茶文化在传统文化中的具体内涵及情感因素分析[J].福建茶叶,2016(2):230-231.
  责任编辑:杨国栋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1502157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