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自媒体新闻传播的伦理失范及对策探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随着自媒体时代的到来,新闻传播已经不再是某个专业的新闻媒体或组织的特权,普罗大众都可以成为新闻的制造者和传播者。然而,也正是因其平民化、门槛低的特征,自媒体在新闻传播中出现了许多新闻伦理失范的现象。文章旨在通过分析自媒体新闻传播伦理失范的主要表现,进而反思与总结造成此类现象的成因,最终探讨合理规避自媒体伦理失范发生的对策。
   关键词:自媒体 新闻伦理失范 虚假新闻 低俗化 监管
  
  
   随着多媒体时代的发展,社会公众所接触的媒介形态丰富多样。作为新媒体时代下新兴产物的自媒体,犹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媒介生态中,也由此革新了人们的传播方式。“人人都有麦克风”,都可以是新闻信息的传播者,新闻传播的自由度较之前有了大幅度的提升。各自媒体平台及自媒体人不断涌现,利用自媒体自主发布与传播了大量的新闻消息。由于在自媒体上从事新闻传播活动的准入“门槛”较低同时各方对其监管力度又不足,造成了自媒体在新闻传播中常常成为失范现象发生的重灾区。通过自媒体传播出的各类虚假新闻、“洗稿”新闻、低质新闻等已经给健康的媒介生态造成极大的破坏,给社会带来了不良的影响,需要对其进行有效整顿。
  自媒体及其特征
   “自媒体”这一概念最早由美国著名学者丹·吉尔摩提出,他对以博客为趋势的受众参与新闻采写传播的新闻媒介3.0进行了阐释并将其定义为“ We Media”,而后这一概念由美国谢因波曼与克里斯威理斯两位学者做了更为全面的阐释,即自媒体是普罗大众由数字科技强化、全球知识体系相连之后,一种开始由普罗大众提供与分享他们的本身事实、与自己相关或者自己了解的新闻途径。①它有别于专业媒体机构主导的信息传播模式,使新闻传播的方式由傳统的“点到面”转化为“点到点”的对等传播。
   随着微博、微信等网络社交平台的广泛应用和普及,大众对自媒体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刻。在自媒体的环境下,普通民众不用经过专业的职业训练就可以广泛参与新闻传播活动,他们自主选择信息、自主制作与发布信息,极大地体现出自媒体所具有的“平民化”“低门槛”“自主性”等特征。此外,自媒体的出现使新闻信息可以大范围的交互传播。利用自媒体对新闻消息进行评论、互动与分享转发的途径更加便捷,各类新闻信息的内容传播范围更广、受众参与度更高,对人们的社会生活产生重大影响。与此同时,由于自媒体传播主体大多非专业人士并且在价值观念、文化水平、道德素质、法律意识等各方面存在差异,自媒体新闻传播伦理失范现象也频频发生,值得我们去重视与解决。
  自媒体新闻传播伦理失范的表现
   新闻传播伦理是指:“新闻传播主体(包括新闻传播组织、团体和个人)和客体(包括新闻传播组织、团体和个人)在新闻信息的制作、传播和接收过程中应当遵循的伦理道德规范和准则,以及新闻传播的主体和客体为履行其角色职责应当具备的道德观念与修养。”②这表明了不论是专业的传统媒体还是利用自媒体进行新闻信息传播的个体或团队都当遵守此传播伦理。然而,在当前的新闻传播活动中,却存在着许多自媒体违背新闻与媒介伦理规范的失范行为。
   制造虚假新闻,进行虚构式写作。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是新闻不可逾越的底线,违背了新闻真实性原则的新闻就失去了其存在的理由。然而,近几年,通过自媒体传播的虚假新闻屡见不鲜,公众号“咪蒙”就是其典型代表。以纪实或新闻特稿方式的面目编造故事、制造撕裂、收割流量的做法,正是一度成为自媒体爆款文标杆的“咪蒙”的惯用手法。2019年初,自媒体微信公众号咪蒙因为那篇《一个出身寒门的状元之死》被强制关闭、团队被解散,毒鸡汤、贩卖焦虑、编造故事的写法也为自媒体的新闻传播带来警示。然而,风波降温后,“咪蒙式”传播方式继续反弹,不少自媒体运营者心存侥幸,试探舆论的承压底线,借助热点事件,故意传播与之相关的不实信息来蹭流量、博眼球。河南商丘网络名人张民弢的微信公众平台“圣童自学”被封禁一事,就再次使自媒体的规范性问题成为公众热议的焦点。2019年5月14日张民弢在“圣童自学”公号上发表网帖《北大学霸弑母求婚的“妓女”爆料》,该网帖讲述了吴谢宇曾经的女朋友向张民弢讲述了其与吴谢宇谈婚论嫁的经历以及吴谢宇的作案动机等。在该网帖开头还附有一张“李香君”发给张民弢的微信聊天记录截图。就在公众信以为真疯狂转载之时,5月15日,文章作者张民弢在“圣童自学”公号上发布声明称该文章纯属虚构,在商丘根本没有李香君等人,微信截图也是虚构出来的并表明这是虚构悲剧文学。此类将新闻与文学创作混淆、以假乱真的做法不但误导了社会公众对“吴谢宇事件”的认识,还影响了舆论的正常进展,恶化了自媒体新闻传播的生态。
   除了制造虚假新闻、进行虚构式写作外,不少自媒体为了抢占头条,在热点事件中分得一杯羹,在新闻事实真相不明的情况下肆意揣测,将自己的价值观带入,对新闻事发原因进行揣测,混淆受众的判断。前不久,“上海17岁男生和母亲发生矛盾跳桥自杀”一事闹得沸沸扬扬,可是对于这对母子到底在车内发生了什么,说了什么,通过监控视频我们都无法得知,各权威媒体也没有妄加猜测。可是自媒体微信公众号“今夜九零后”发表了《那个17岁的上海少年决定跳桥自杀》一文,对该事件的部分细节大胆地进行了“推测式”描述,主观臆想出母子在车内的对话并给出了推测的原因,“爸妈用语言刺激小孩不敢(跳)”。虽然其拥有百万粉丝但最终难逃“封号”的结局。此类推测式蹭热点的方式也应当被自媒体摒弃。
   传播内容低俗化。目前,各大自媒体平台蓬勃发展,不少自媒体人和团队进军微信公众平台,创建自己的微信公众号,发表相关推文来吸引粉丝关注。流量、阅读量、粉丝量成为其发展的重要指标。这导致许多自媒体人为了获取更多的关注度而迎合部分受众的低级趣味,惘顾自身内容生产的质量,发布的推文内容低俗化,并借助媚俗的标题、恶俗的语言以及情绪性的宣泄来追求点击量。自媒体“二更食堂”就是其中的一个典型代表。2018年5月11日,自媒体“二更食堂”推送关于“滴滴司机杀害空姐”一案的推文,题为《托你们的福,那个杀害空姐的司机,正躺在家数钱》的文章。文中运用小说的写作手法编造空姐遇害的细节,利用煽情化语言进行低俗描写,措辞夸张、色情,不顾逝者及其家属的情感。③短时间内,这篇文章便引发了大量社会公众的诟病和声讨,称其为了“蹭热点毫无底线”“吃人血馒头”等。最终,“二更食堂”公众号被永久关停。其实,“二更食堂”事件的发生并非偶然也并非个例,它是当下自媒体存在问题的真实反映。在诸如此类“暴力”“性”等敏感新闻事件中,为了满足受众的猎奇心,不少自媒体都会对案件进行过分的场景化描述,并常常用露骨、夸张的词语使负面情绪充斥整篇文章,强化人们的感官刺激,使得舆论的事实被观点与情绪取代,加深社会公众的恐慌。    “内容的搬运工”使新闻侵权现象矛盾突出。自媒体具有“平民化”的特征,这就决定了并不是所有自媒体作者都具有良好的媒介素养和新闻职业道德意识,很多自媒体作者不仅缺乏专业新闻素养还缺乏新闻写作与评论能力。因此,对于很多重大的新闻事件他们无法表达出深刻的见解,当然也就没有能力用文字发表出高水平的评论,所以当这些自媒体人看到一些资深媒体人发表的高质量文章时就极易“越轨”,常常在未经原作者授权的情况下就以复制粘贴或整合的方式来搬运别人的内容,并且在文章中未标明是转载还是原创,这是用他人的知识成果来欺骗受众达到为自己圈粉的目的的不正当行为。然而,近两年来随着相关部门对自媒体抄袭、剽窃行为打击力度的加大,一些自媒体人就开始“另辟蹊径”,采取更加隐蔽的侵权手段进行“变相抄袭”,将他人的原创稿子经过修改、整合、重新编辑变成自己的文章,这样“高级”的抄袭手法,有时候会将抄袭的痕迹隐藏得让人难以分辨。不少自媒体将“洗稿”行为当成自身通往成功的“秘诀”并乐此不疲,进一步深化自媒体新闻侵权的矛盾,破坏了健康的传媒生态。
  自媒体新闻传播伦理失范的原因
   “眼球经济”的逐利冲动。在注意力稀缺的时代,公众的视线很容易被各式各样的消息吸引开,部分自媒体运营者为了博得公众的眼球获得高点击量和浏览量,达到流量变现、广告投放、商业打赏等获得更多的经济利益的目的,便无视伦理道德约束,以最快的速度蹭热度增加点击量对新闻事件和当事人进行过度消费。利用情绪化的标题、惊人的观点、断章取义的内容、猎奇窥探式的描写手法来以博取公众的眼球,混淆受众的认知和判断。在“眼球经济”的诱惑下,不少自媒体都想从中获得利益,在过分逐利的冲动下有些自媒体容易失去自身的规范和约束,甚至出现靠编造与事实不符的信息来聚拢流量的行为。这样的行为不仅罔顾道德,无端夸大了事件的负面影响,也使得舆论方向严重偏离,给社会带来了不良的影响。
   自媒体传播的门槛低,条件有限。在传统媒体环境下,新闻从业者一般是接受过职业训练的专业人士,从属于一定的组织和机构,在进行新闻传播活动时要接受组織的监督和严格的把关。而在自媒体传统的语境下,从事新闻传播的主体扩展到了社会各个阶层,很多人都不是科班出身,缺乏深厚的理论知识以及相应的职业素养。他们无需经过专门的职业训练,也不必从属于特定的新闻组织和机构就可以自主发布新闻消息。加之传统的新闻“把关人”角色的弱化,自媒体用户可以随时随地将新闻信息发布到网上而不用其他主体对其进行过滤与删选,这使得一些虚假新闻、低俗色情等新闻也随之涌入我们的网络空间。此外,自媒体不具备采访条件,缺乏对事实的深入调查的环节,只能对现有消息进行加工、评论。因此,很多自媒体运营者在事件真相还不明朗的情况下就急于表达,有些作者对新闻事件真相妄加猜测,最后惨遭“打脸”,而有些则干脆将新闻真相搁置,制造“情绪流量”,整篇文章都充满着情绪的宣泄,渲染暴戾情绪,营造焦虑,滋生不良的社会风气。
   内外部监管不力。近年来,自媒体乱象屡屡不绝,除了自媒体人自身不遵守规范以及自媒体天然的特征导致的缺陷外,自媒体平台企业监管责任的缺失、相关部门监管乏力也是造成自媒体乱象的重要原因。目前,各大自媒体平台缺乏对发布内容的提前审核以及有效的内部审核与监管,许多规则制度尚不健全,实施效果不佳。此外,当前网络监管部门对自媒体新闻传播的监管还存有许多漏洞,政府及其相关部门也缺乏完善的监管引导体制。这使得自媒体传播的各类新闻更加自由、随意地进入网络空间,一些不当言论,虚假、恶俗的新闻报道极易进入了公众的视野,对受众的精神造成污染。
  自媒体新闻传播伦理失范的应对策略
   自媒体人社会责任与伦理意识的提高。20世纪80年代,《负责的新闻业》一书编辑出版,该书编著者美国学者丹尼·埃利奥特说“无论媒体置身怎样的社会中,它们都对社会负有责任,而且每种媒体都要对依赖它们而获知信息的公众、团队负责。” 新媒体时代,传统的新闻传播生态虽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这不意味着从事新闻传播的自媒体人就可以不顾社会责任,凌驾于新闻伦理之上。自媒体虽然为新闻传播带来了很大的自由,但是任何自由都必须在一定的规范之内。自媒体人从事新闻传播活动的自由同样必须以责任为前提,恪守新闻人的职业道德理念,承担起相应的责任,加强自我约束,提升责任意识,坚守法制法规和传统道德伦理底线。
   各大自媒体人应当吸取“咪蒙”“二更食堂”“今夜九零后”等公众号的惨痛教训,切不可盲目追求“10 万+”而不约束自己的行为,否则再多的粉丝量与阅读量也终归于零。只有深谙此道,规范地发布与传播更多有价值的新闻信息,才能持续获得固定的受众和较高的浏览量,在自媒体平台上健康长久地发展。
   自媒体平台内部需有所作为。自媒体新闻传播的乱象问题不断与自媒体平台内部疏于管理,放任其野蛮生长的原因是分不开的。自媒体平台应当积极监督,严厉打击和清理平台内有损正常传播生态的乱象行为。当前,自媒体平台对于违规的自媒体账号的处罚体系不够完善,处理的广度以及处理的力度依然不够。人们最常见的几种处罚无非就是“删除文章”“禁言”“暂停关注”,严重一点的情况就是“封号”,但是其治理效果仍然有限,不少自媒体处罚过后依旧卷土重来,出现跨平台注册“转世”账号以及公布“小号”的情况。此外,这些处罚都是“事后”的管理,而“事前”的审核确依旧缺位。自媒体平台应当提高准入门槛,制定高标准注册要求,强制自媒体缴纳一定的注册保证金,如违背自媒体生存的条例规则,予以相应的惩罚并没收全部保证金。④此外,自媒体平台内部还应当进一步完善“黑名单”“白名单”信用体系,加强事前预防,对自媒体乱象保持高压严管的态势,认真接受群众和舆论的监督,完善监督和举报制度,同时做到自查自纠、积极整改、严格管理,将标题党、虚假信息、色情低俗、抄袭洗稿等违规行为一网打尽。
   相关部门完善监督与管理制度。完善的自媒体约束机制是自媒体长久有序发展的重要保障,缺失自媒体约束机制,构建自媒体新闻传播伦理规范无异于纸上谈兵。⑤因此,相关部门应当逐步强化与完善对自媒体的监管与约束机制,提高自媒体的违法成本,加大底线约束力度。在去年11月国家网信办联合相关部门展开的“专项清理整治自媒体乱象行动”中,近万个违规账号被处置,多家客户端自媒体平台被约谈,这就有效地整顿了自媒体。不仅如此,国家网信办还积极修订了账号注册规则,完善内容管理系统并明确指出了要对自媒体实行“分级分类管理”“属地管理”和“全流程管理”的办法来遏制自媒体乱象。这些办法都是整治自媒体乱象的有益尝试,在未来应当更加积极推行,将其落实到实处。政府在治理自媒体乱象的问题上也应当发挥主导作用,继续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健全自媒体约束机制,让相关问题的解决变得有法可依、有规可循。各个部门也需积极配合,共同引导自媒体往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
  结语
   自媒体时代出现的新闻传播伦理失范问题严重已经损害了正常的网络舆论以及新闻传播环境,不得不被重视。想要彻底解决这一问题,相关自媒体平台、自媒体人、政府及其监管审查部门、社会公众应当齐心协力,共同警惕与遏制此类乱象的产生,为营造健康、有序、清朗的新闻传播生态做不懈的努力。(作者单位:西南民族大学)
   注释:①翟  洋:《自媒体新闻传播伦理失范问题探究》,河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7年。
   ②周丽君:《媒体时代网络黄色新闻泛滥的反思与防范 ——以“二更食堂”关停事件为例》,《新闻研究导刊》,2018(12)。
   ③田秀云,白  臣:《当代广告责任理论》,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8年1月版。
   ④李  慧:《从“咪蒙被封”思考当今自媒体的乱象与规制》,《视听》,2019(6)。
   ⑤毛晓飞:《自媒体时代新闻传播的伦理分析》,《中国传媒科技》,2017(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1502938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