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移动互联时代媒体与景区的流量营销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随着移动互联时代的到来,景区如何借助媒体营销的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这对景区销售管理者,对媒体经营从业者都提出了更高要求。本文从实际工作出发,分析移动互联时代景区品牌塑造与流量生产面临的挑战,阐述营销转型和提升素养的必要性,从定位、品牌、流量、策划等等层面提出建议。
   关键词:组合拳;景区流量;创意;定位
   美景,如同含香的春风弄皱了一湖静水填满了你的笔尖碎语,犹如突来的夏雨奏响了雨打芭蕉激情了你的任苒岁月,犹同霜红的秋叶染尽了层林山河陶醉了你的前程往事,仿佛鹅白的冬雪纯净了世界万物记忆了你的乡愁故乡。是的,美景总是让人身心向往,心旷神怡。当你悲伤时,你想起了“景物皆难驻,伤春复怨秋”;当你欢乐时,你想起了“岑壑景色佳,慰我远游心”;当你离别时,你想起了“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当你重逢时,你想起了“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美丽景物寄托了你的悲欢离合,诗词歌赋传播了美景的古往今来。传播美景不但要传播色香味,更要传播情与真。也许这更是现代媒体营销和旅游景区要研究的问题,媒体营销如何给美景插上传播的翅膀,飞翔到诗和远方。
   古代,酒香不怕巷子深,笔墨纸砚记录了诗词歌赋,诗词歌赋传播了美景西湖;现在,景美也怕无人觅,信息碎片打破了传播规律,互通互联迷茫了美景传递。在混乱的媒体江湖如何抓住景区营销的七寸?媒体如何更好的传播美景营销景区,媒体如何更好的为景区的腾飞插上翅膀实现“媒美”双赢,个人觉得从四个方面出发才能“媒美”双收。
   一、学会给自己贴标签,坚决打媒体组合拳
   中国的媒体发展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经历了三个时代:①产品时代的媒体传播:20世纪80年代——90年代末:产品导向、产品为王,报纸、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体一统江湖;②市场时代的媒体传播:20世纪90年代末——21世纪初:需求导向、品牌意识增强,前半程报纸电视广播统领江湖;后半程门户网站+微博后来居上;③心智时代的媒体传播媒体信息爆炸,碎片化粉尘化、分子化原子化、移动端、自媒体、短视频。双微一抖一端、5G智能化。
   在小屏化、矩阵化、多媒体化这个媒体时代,很多景区在媒体投放媒体营销时候瞬间失去了判断力,投放流量大的,资金成本高,投放流量低的,效果不明显,作为媒体营销的媒体人一定先认清自己媒体的标签为景区营销赋能:第一:根据景区的实际情况,投放最合适的媒体,做到四两拨千斤。第二:充分认识各个媒体的特性,根据媒体特性进行目的投放,做到事半功倍。如报纸:权威性公信力(适合公关);如电视:娱乐,凡是娱乐的频道都活的很好,如《爸爸去哪》、《中国好声音》、《欢乐喜剧人》、民生频道的《双生》,投电视跟投娱乐;如广播:伴随,抓住伴随,上车有,下车无;如微博:宽度,适合事件营销;如微信深度,适合情感营销;如直播:真实,适合场景营销;如杂志:圈子,适合圈层营销;如客户端;及时,快速营销;如网络:发酵,后期发酵,搜索时留下信任状;如户外:醒目,字一定要少;如短视频:感官冲击力 图、文、声、像并茂等等。这个时代没有无效的媒体,只缺乏你发现各个媒体效果的痕迹。发现这些效果痕迹,并把这些特性发挥到极致。同时要根据各个媒体的特性打组合拳,单一媒体传播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根据景区营销的需求,挑选几个最适合的标签媒体,这样才能有的放矢,打蛇七寸。
   二、擅长给景区贴标签,做到有的放矢
   只了解自己的媒体特性这是媒体营销景区的第一步,但不是最后一步,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媒体营销人一定要静下心,放下身,了解每一个景区的特色,挖掘每一个景区唯一,发现每一个景区的差异,然后把特色变IP,把唯一变第一,把差异变定位。要宣传人无我有的美景,要传播人有我优的产品。媒体人做实战型的专家、专家型的学者、学者型的教授。要学会把李云龙和张艺谋相结合,要学会“张冠李戴”。
   IP打造要有个人独特的风格,独特的灵魂,而不是千篇一律。有个人专长,说唱跳总得会一样。
   个人IP打造一定要坚持。做了五期视频没有效果,就做十期、二十期,效果总会不一样。现在最流行的个人IP打造平台是短视频APP,如今很火的网红直播动辄就有千万的打赏,一些旅游景点、个人因为抖音而出名。
   差异化定位看是聚焦了一个点,看是狭窄,其实是以点带面,狭窄而长。如栾川的营销是“奇景栾川”而不是“全景栾川”,定位是奇。如宝泉景区“醉美瀑布”,差异化是瀑布。如宝天曼景区“中原地区保存最完整的原始森林”,特色是原始深林。
   媒体营销怎样做到“张冠李戴”,怎样挖掘各个景区的特色,你一定要向小朋友一样过好“六一”节,一定要做到像哲学家一样思考、像科学家一样创意、像艺术家一样用心、像登山家一样勤奋、像演讲家一样出彩、像军事家一样制胜。这样才能深挖细挖,找出差异化,找到爆发点,媒体宣传才能真实有效,有的放矢。
   三、学会用策划和创意制造流量风口
   媒体为景区营销一个重要环节就是策划,策划包括品牌策划、产品策划、市场策划。信息碎片化的今天,好的策划,好的创意是信息碎片的粘合剂,是流量分散的吸铁石,因此策划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策划是一次高质量的脑力活动,他是脑力、创意、渠道、市场、产品的结合体;策划是一个无形的高级别的内容生产,需要据时而变,据势而变,据情而变;策划是一个一次性的杯子,被重复的策划乏然无味,策划从来都是摸石头过河并且要逮到鱼;策划是对一个产品系统而深度的解读,要找到看点、形成亮点、制造卖点、做精返点、消除痛点、最终挖掘爆点;策划是一个追求完美的过程,策划一定要有看头(大家愿意看)、有说头(大家主动说)、有听头(听着愿意听)、有嚼头(回味而无穷);因此做策划要四两拨千斤而不要重担压在身,不要相信纯粹的广告投放会成燎原之势,要相信并坚持策划——传播——落地——再传播的科学传播格局,要相信点——面——体的科学宣传不均。
   策划还要注重引爆性、持续性、影响性的原则,首先:引爆性就是要找爆点,要做到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不飞而已一飞冲天。所谓的爆点是亮点、看点、卖点、返点及痛点的最高点,同時也是亮点、看点、卖点、返点及痛点的集合体,即爆点一定要体现亮点、看点、卖点、返点及痛点。其次:所谓的持续性就是要避免“头七”规则,因为很多PR时间热不过七天,应该在中间再添一把柴,烧一把火,用不用扇子。第三:影响性:整个活动的策划结果要有影响性,结果导向任何没有影响力的策划都是瞎策划,关注高、流量大、反响好是测试影响力的三个标准。还有一个评判原则是对手狠不狠,客户认不认,员工说不说。
   四、学会用全案营销引领景区下半场
   景区的营销已经进入下半场,大家都在拼真实有效的宣传、一鸣惊人的策划,但景区的媒体营销不在朝夕,而在长久;不在一鸣惊人,而在循序渐进;不在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而在长久的全案营销,把宣传、策划、创意、内容生产形成有效闭环,做成全案营销。
   仅仅满足于粉丝运行是不够的,仅仅满足于内容电商也是不够的。大海就是海量的流量,流量池就是将其中一块圈起来,形成自家的池塘,放鱼苗,让它慢慢的长大,就可以拥有自己的流量。但是如果去大海里面捞鱼,你不知道这个鱼到底有多少。有可能你会捞到很多的鱼,也有可能一条鱼都没捞到。
   流量池做好后就是流量变现,注意要避免过度营销,应该做好平台建设。通过网红电商打造明星型的人设,然后推荐景点、特色产品等会比较如鱼得水。
   最重要的是不但要向景区提供独立IP和信息产品,更需要的是利用媒体独特的优势向景区提供思想产品,甚至在景区营销的下半场以思想产品为主,信息产品为辅。除了媒体人的角色,还要扮演好策划师、创意师、统计师、分析师的角色。这个世界不变的只有变化,媒体为景区景区只有学会更精准的七十二变,才会为景区抵挡以后的八十一难。
  
   参考文献:
   [1]陈薇宇.媒介融合语境下新闻编辑角色的定位与重构[J].新闻传播,2018(7):35-36.
   [2]探索全域旅游新路子[R].猛犸新闻旅游频道,2018-06-0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1506282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