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渗透策略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在高校思政教育中,中华传统文化占据重要的地位,具有重大和深远的意义。基于此,论述了传统文化在高校思政教育中渗透的重要意义,分析了传统文化在高校思政教育渗透中存在的问题,从在思政课程设计中积极融入传统文化、提升思政教育工作者的傳统文化素养、采取有效措施支持传统文化的渗透、为传统文化渗透提供相应保障四个方面提出了传统文化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渗透策略。
关键词:传统文化 高校 思政教育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9)23-0001-02
我国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传统文化则是历经时代和历史的考验,留存下来的文化精髓和瑰宝,同样是现代人宝贵的精神财富,对当代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和影响。高校作为社会人才培养的主要阵地,在实施思政教育过程中,应当充分发挥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熏陶和教育价值。利用传统文化来强化学生思政教育,既能够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又有助于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结合实践教学经验来看,在思政教育中融入传统文化能够较好地实现育人的功能,目前很多高校也意识到了这一点,积极采取措施来发挥传统文化的思政教育价值。但是,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导致传统文化渗透的效果不明显,需要进一步优化和完善。基于此,本文将结合高校思政教育现状,围绕传统文化在思政教育中的渗透策略展开讨论与研究。
一、传统文化在高校思政教育中渗透的重要意义
1.传统文化能够发挥育人的作用
结合传统文化的特点和实践经验来看,传统文化中的很多思想和理念有助于提升现代人的思想境界和道德品质,同样对大学生的思政教育有着一定的价值和功能。优秀的文化本身就是思政教育的重要素材,对学生的文化素养、道德情操能够起到一定的熏陶作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品格和修养。传统文化中蕴含的人文精髓还能够对学生的人格塑造起到良好的效果。比如儒家文化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思想内涵侧重于对人格的健全和完善。巧妙地在高校思政教育中加以利用,则能够较好地培养大学生的人格和品质,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用正确的思想和心态来处理生活中遇到的问题。除此之外,传统文化还有助于促进大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社会价值观,自觉抵制不良思想和恶习的影响,避免功利思想、自我主义等不健康思想的侵蚀。利用优秀的传统文化来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熏陶渗透,进而使大学生形成优秀的思想品格。
2.有助于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作为我国优秀文化的精髓和瑰宝,对后世也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持之以恒、舍己为人、自强不息等精神和价值对当代人乃至后世人都具有极高的教育价值。因此,当代大学生应当自觉承担起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历史使命。与此同时,传统文化中所涉及的坚强不息、奋勇拼搏的精神品质也有助于促进学生用积极乐观、坚强勇敢的心态来面对现实生活中的苦难和挑战,懂得用自己的努力来拼搏出属于自己的美好生活。除此之外,传统文化中所包含的以和为贵等精神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和谐理念,有助于和谐社会的实现。不仅如此,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爱国主义精神也有助于当代大学生爱国思想的形成,引导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自觉承担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等思想,能够引导学生更好地与大自然和谐共处,形成热爱自然、保护地球的意识。综上,在高校思政教育中合理巧妙地融入传统文化以开展教育教学工作,既能够对大学生的思想和意识的形成产生影响,还能够实现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弘扬与发展。
二、传统文化在高校思政教育渗透中存在的问题
1.大学生普遍对传统文化认识不足
我国传统文化是经过悠久的历史沉淀下来的文化精髓,具有丰富的内涵和价值,同时也有着旺盛的生命力,理应受到现代人的重视与传承。然而,结合实践情况来看,许多大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识不够到位,缺乏相应的重视与关注,普遍缺乏传承传统文化的意识,认知水平比较低。简单来说,很多大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相关知识认知比较浅薄,甚至不知道传统文化具体包括哪些内容,不能够正确认识传统文化的价值与作用,学习和生活中也忽略了传统文化对自身精神和思想的教育价值,从而使得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受到一定阻碍,更是难以在思政教育中发挥应有的功能和价值。
2.传统文化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渗透力度不足
结合高校思政教育现状来看,借助传统文化来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的时间比较晚,缺乏与传统文化相关的课程和学科的设置,即便有的学校意识到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性,但对于传统文化教学内容的安排也不够科学。针对这种情况,部分高校虽然主动利用传统文化来对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然而渗透的力度稍显欠缺。许多学校都将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当作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着重于突出思政教育的政治特点,却没有深刻认识到思想意识教育和道德品质培养的重要性,没有充分发挥传统文化对于精神品质的培养作用,导致思政教育中传统文化融入较少,没有真正意义上落实到位。
3.大学生缺乏传统美德意识
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一些当代大学生精神世界贫瘠和荒芜。由于缺乏正确的引导和教育,许多大学生存在传统美德缺失的问题,容易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思想品德缺失,道德素养欠缺。具体而言,虽然很多学生都了解尊师敬长、孝敬长辈的传统美德,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却践行不到位。比如,许多学生对待父母的态度存在较多的问题,过分依赖父母;一味索取而很少会想到孝敬父母;在日常生活中也不能做到尊老爱幼。甚至有许多学生养成了铺张浪费的不良习惯,生活中处处与人攀比,没有养成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除此之外,部分学生个人主义强烈,说话做事过于自我,缺乏团队意识与集体主义精神,不能够兼顾他人利益,甚至是丧失诚信,在人际交往过程中虚与委蛇。这些现象都充分表明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存在问题,也急需教育工作者采取措施予以解决。 三、传统文化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渗透策略
1.在思政课程设计中积极融入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有效渗透到高校思政教育中,首要的便是在思政课程建设过程中将传统文化素材合理融入到课本教材中,还可适当引入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知识,丰富课本内容,彰显传统文化内涵与精髓,突出地方特色。因此,高校思政教材编撰工作者应当重点把握思政教育与传统文化的联结点,充分发挥传统文化的思政教育功能与价值。比如,关于民族自信和热爱祖国等方面内容,思政课本中便可适当加入传统文化中一些仁人志士的爱国案例或相关文章,对学生进行爱国熏陶。再如,在开展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过程中,便可适当融入儒家文化中的仁义礼智信等有关材料,发挥传统文化的教育功能。除此之外,传统文化能够为思政教育提供更多的素材与资源,在教学思政理论过程中巧妙插入一些古代具有教育价值的历史典故和名人轶事,既能够丰富思政课堂教学内容,活跃课堂氛围,又能够较好地利用传统文化开展教育,让学生领略传统文化的精髓与内涵。还可通过组织学生实践考察的方式,如参观博物馆、游览名胜古迹等,使学生近距离体会传统文化的魅力与精髓,同时接受思政教育。
2.提升思政教育工作者的傳统文化素养
高校思政教育对于教育工作者的要求比较高,尤其在思想品质和文化修养方面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此,高校应当提高教师的传统文化素养和道德水平,贯彻落实传统文化相关的培训,强化教师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掌握,才能够在实践教学中更好地加以融合和利用,促进思政课程的优化与完善,教育工作者也能更深入地领悟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思政教育思想与内涵。高校可通过举办专题研讨会、教研活动等途径,组织教师共同探讨和交流传统文化渗透思政教育的有效策略与方法,探寻合理的融入策略。除此之外,高校还可通过组织教师集体备课的方式,倡导传统文化与思政教育的结合,从而更好地发挥传统文化的教育作用。
3.采取有效措施支持传统文化的渗透
传统文化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渗透需要多方面的支撑和保障,校园文化建设也是其中重要的环节之一,能够为传统文化的渗透提供强大的支持。高校应当采取有效措施促进校园文化的建设,营造和谐良好的文化氛围,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在实践过程中,高校可以强化对学生的党团教育,保障社团工作有序进行,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推动传统文化与思政教育的结合。还可通过组织传统文化专题讲座,来渗透落实融入传统文化的思想教育,充分发挥网络平台的功能和作用,让学生通过网络途径来便捷地学习传统文化,潜移默化地接受思政教育。
4.为传统文化渗透提供相应保障
高校应当采取相应措施为传统文化在思政教育中的渗透提供必要保障,强化对传统文化的渗透,完善思政教育体系。首先,应当为传统文化的渗透制定科学合理的规划和目标,提出相应的任务和要求,构建完善的组织机构,强化对传统文化渗透的组织与管控工作,提高监督与管理,保障传统文化的实施能够落实到位。除此之外,高校还应当适当提高经费的投入,建立专项经费,用于传统文化的研究,加强对教育工作者的教育和培训,为传统文化活动提供充分的资源保障,从而为传统文化在思政教育中的渗透提供基础和保障。
四、结语
综上,结合现实情况来看,在高校思政教育中融入传统文化是教育发展的趋势,不但能够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还有助于提高思政教育的整体水平。因此,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要加深认识,提升自身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与认同感,采取合理措施在思政教育中加以渗透,从而有效提升思政教育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杨冰洁,李鑫,马羽赫.加强传统文化在思政教育中的渗透策略[J].长江丛刊,2018(22).
[2]张瑾.中国传统文化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融入[J].陕西教育(高教),2018(5).
[3]楚卉佳.传统文化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渗透[J].人力资源管理,2017(8).
[4]李颖芳.试论传统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08(3).
[5]初文杰.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思想政治教育[J].理论学习,2003(7).
责任编辑:刘健
[基金项目]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通识教育视角下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研究”(2018SJSZ162);2018校级思政专项课题“以通识教育的视角分析中华传统文化在高校中的发展研究”。
[作者简介]陈阳,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高校思想政治,高等教育。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1511402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