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团协同模式下高校青年志愿服务对策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青年志愿服务是高校育人的一项重要抓手。党团协同模式可以提高青年志愿服务的组织、实施效果,真正让青年大学生在实践中受教育、提素质、长才干,真正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关键词:高校党建;青年大学生;志愿服务;对策研究
志愿服务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把志愿服务提到了助推创建和谐社会的高度,将志愿者事业同“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紧密联系在一起。但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信息经济浪潮的到来,社会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日趋活跃和多元化,使当今高校学生的价值和文化认同等发生了变化,给高校青年志愿服务也带来了诸多问题,制约着青年志愿服务与时代要求同步发展。
1 党团协同模式推动高校青年志愿服务的意义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高度关注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立德树人是思政工作和育人工作的根本目的,志愿服务则是三全育人的有效途径。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青年志愿服务事业经历近20年的发展,志愿活动方式不断完善,在此过程中形成新的道德和精神因素使志愿服务的内涵进一步丰富、形式进一步多样。青年志愿服务不仅是开展大学生日常教育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通过活动的开展,一方面可以在全社会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必将对物质文明建设产生积极的影响。另一方面,青年志愿者在为社会和他人提供服务时,也同时实现了自身的价值。可见,志愿服务是利他与利己的有效统一,志愿服务的“奉献”是一种能够实现“共赢”的付出。
目前青年志愿者主体是学生团员。进入新时代,“党建带团建,团建促党建”已成为高校党建理论与实践的一项重要内容,对构建新型党团关系,加强基层党团组织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基于此,探索高校党团协同模式下构建志愿服务的工作体系和实践机制,对于弘扬社会主旋律,展示时代新风尚,构筑和谐社会具有积极的理论意义,对于青年志愿服务的深入组织和发展也具有迫切的現实意义。
2 目前高校青年志愿者服务现状
(1)缺乏专业组织机构
目前青年志愿者服务由于缺乏专业的组织机构,活动开展持续性不强,没有整体和长远的规划。青年志愿者以大一新生居多,大一新生刚到校,激情和热情都很高,但缺乏经验,随着参加志愿活动次数的增多,活动没有达到或者和自己预期有差距,可能就会退出志愿者活动。这时候就需要一些专业的组织机构进行引导和监督管理,制定长效机制,对志愿者服务进行细节指导,使其走上专业化和系统化之路。
(2)缺乏统筹安排和服务特色
高校的青年志愿服务活动一般由高年级同学组织,由于他们会根据以往参加志愿服务的经验进行安排,比较单一化,很少从整体去布局和把控,容易使青年志愿服务“碎片化”;另外参加的群体以低年级为主,他们本身学习的基本是基础课,还没有接触专业课,所以专业知识欠缺,活动特色不明显,能力和水平有待提高。
(3) 缺乏有效的激励制度
高校青年志愿者服务活动开展除了少量的经费外,参与者的路费、水费及交通费用基本都是自理,缺乏保障机制,使志愿者服务队伍不能逐渐壮大,活动的内容和形式也不能有效地拓展,原来抱着锻炼和奉献服务精神的志愿者长期下去慢慢离开志愿者组织,造成人员流失比较严重。
3 创新高校青年志愿者服务活动的对策
新时代高校党建工作不断完善,随着学生党员数量的增加,学生党支部建设也逐渐完善。团组织方面,除了校团委和二级学院团委,学生团支部建立在班级,各班级基本都有党员,这样党团组织联系密切,为党建带团建提供了好的基础和组织保障。
高校“学生党团协同”的工作体系和实践机制,以党建带团建为统领,发挥两者的共建与协作作用,改变现行学生党团组织经验型、封闭型、单向型的管理模式,拓展和强化高校学生党团组织的功能和作用,使两者更加有利于实现思想、组织、文化和制度建设的融合促进,最终实现多向发展、齐抓共管,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最大限度地发挥党建带团建的作用。
学生党支部既是高校党的最基层组织,也是学生组织中的最先进组织,既发挥和承担着学校党组织的各项功能,也在学生工作的领导核心,不仅仅局限于发展党员,收缴党费,对班级、院系、社团、学生会等整体工作都发挥着全局性的引领作用和思想指导功能。
青年志愿者组织,正是需要在党组织的引领下,发挥党党团的协同功能,牵头抓总、务实创新,不断提高志愿服务的凝聚力、吸引力,以及对学生成长成才的引领力和组织力,使志愿服务工作更有效果、更有质量、更加多样,并在实践中不断培育形成可复制、可借鉴的新方法,引导大学生健康成长、稳定发展,构建可持续的青年志愿者服务体系。
青年志愿者服务是自愿和不计报酬的,必须要建立起一套完善的激励机制,让更多有意向参加志愿服务的同学参与进来,以党建带团建的协同模式,同时制定相应的评先评优制度,把优秀的青年志愿者作为入党积极分子的一个参考,条件成熟的志愿者早日吸收到党员的队伍中来,建立长效机制,提高大学生加入青年志愿者的积极性。
4 结论
高校学生是青年志愿者的中坚力量,以党建带团建,党团协同模式下促进青年志愿者活动,不断壮大志愿者组织,同时可以壮大党团队伍,提高在校学生思想道德水平,为党团输送更多综合素质过硬的高水平人才,推动高校立德树人任务的根本落实。
[参考文献]
[1]贺丽.试论高校学生党团协同模式的构建[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6(17):82-83
[2]刘孜勤.论中国青年志愿服务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关系[J].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1):4-7
[3]李烈满.赵伶俐,发挥思想政治工作在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中的作用[J].福建理论学习,2010(11):39-42
基金:浙江水利水电学院2019社科课题:《党团协同模式下的高校青年志愿服务实践-以浙江水利水电学院为例》。项目编号:88106006283
(作者单位:浙江水利水电学院电气工程学院,浙江 杭州 31001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1517076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