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大数据时代“场景阅读”范式的构建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陈雁

  “互联网+”时代,大数据以暴风骤雨般的速度开启了新的教学时代,冲击着传统语文课堂。大数据时代的语文课堂不仅要进行教与学的方式转变,也要进行语文阅读范式结构、策略与格局的转型与革命,同时要引导学生高度参与课堂,培养学生的深度学习力、主动学习力。基于此,笔者开始了“大数据时代语文阅读教学范式转型研究”的课题,理论联系实际,思考大数据时代“场景阅读”范式的构建。
  一、大数据时代“场景阅读”的内涵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要求学生“能自觉、有效地获取、评估、鉴别、使用信息;具有数字化生存能力,主动适应‘互联网+’等社会信息化发展趋势”。语文阅读教学也应基于数据挖掘与分析,在此基础上充分利用大数据时代的各种元素进行教学实践与创新活动。
  “场景”原本作为影视用语,是指在特定时间、空间内发生的行动,或是因人物关系构成的具体画面。随着互联网、智能终端、VR/AR(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技术的应用,“场景”也被引入语文阅读教学中。笔者认为,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场景阅读”实质是借助移动设备、社交媒体、大数据、传感器、定位系统这五种技术力量营造特定阅读场景,引导学生从传统的“眼睛看书”转型为“眼耳口鼻心看书”,通过各种浸润体验、人机互动、画面切换等方式,实现学生与文本的深度融合。这种阅读范式调动学生各种感官,让学生由原来的二维空间进入多维空间,是以学生为中心并基于体验性教学的情景再现式阅读方式。
  二、大数据时代“场景阅读”的教学范式
  “场景阅读”主要特点为:体验性、互动性、跨界性。笔者就个人教学实践来谈谈“场景阅读”的教学范式。
  1.身临其境式“场景阅读”
  数字化的“场景阅读”融合文字、图像、声音等传播符号,将学生放入一个动态场景中,调动学生的语言、节奏、空间、动觉、交流、观察等智能,实现文本内容展现的无限可能,也促使学生与文本内容联结。它带来身临其境的体验,克服了纸质媒介的局限。
  例如,在教授部编教材七年级下册《带上她的眼睛》时,我们可以让学生按照课文中的设定戴上传感眼镜,去“看”女宇航员在地心的场景。更奇妙的是,传感眼镜还可通过技术手段把触感、味道等发射给学生,从而让学生身临其境。
  在教学时通过场景的创设来调动学生思维与情感的参与,学生被置于虚拟的场景中,可以缩短学生与文本、作者的距离。例如,闻一多《发现》这首詩,对于没有经历战争,没有目睹旧中国山河破碎的学生而言比较遥远,学生无法理解作者的情感。为了让学生尽快走进文本,笔者设计了一个阅读场景,利用技术让学生进入《七子之歌》音乐中,除了让学生听音乐,还让学生进入作者生活的那个时代,以闻一多的身份在虚拟世界中感受体会。
  2.互动交流式“场景阅读”
  所谓互动交流,就是对象之间相互作用并导致彼此之间发生积极改变的过程。互动交流式“场景阅读”即基于各种信息技术手段与设备,通过精心设计的活动、游戏和情境,让学生与营造的场景形成自然交流,全身心地融入文本,在阅读过程中观察、反思和分享,从而获得新的感受与认知。它强调借助某种特定场景,把学生已有的经验(包括生活与知识经验)与目前的学习结合,让学生进行具有创造性的思维活动。
  笔者在进行诗歌、剧本、小说等文本教学时,尝试使用朗读亭或朗读打分软件等媒介,开展配乐朗读、配音朗读、影视体验朗读等活动。一方面,朗读可以让学生在中国文字特有的声韵中感受文字所蕴含的情感,学生也可以通过倾听自己与别人的朗读,在评价与比较中进入课文意境,为解读课文奠定基础。另一方面,可将学生的朗读作品上传相应媒体平台或学校微信公众号,开展诸如“朗读达人”评比竞赛活动,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进而激活学生的阅读兴趣。
  随着技术的发展还可以研发“交互式课本”。例如,学生在点读到文字“沙漠”时,课本上就出现真实的沙漠景象或图片;或者在点读到某个人物时,该人物就出现在学生面前,并与学生对话交流。再如,可以开发《骆驼祥子》可视化课本,让文中的人物有表情、有动作、会说话;可以通过动作控制器呈现影视片段,学生以互动的方式进行趣配音,以互动的方式试着在烈日暴雨下拉车;还可以创建和控制数字界面等,让学生通过控制器与课本进行交互……相信这些设想在不久的将来一定可以实现。
  三、大数据时代“场景阅读”的课堂模式
  基于大数据的“场景阅读”,其价值不仅体现在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上,还体现在网络学习共同体所构建的新型课堂形态上。网络技术升级与普及,其呈现方式也是多样的、灵活的。
  常见的“场景阅读”是在课堂上发生的,如现在很常见的翻转课堂,还有大家在未来教室中使用平板电脑进行场景构建等。未来“场景阅读”课堂可以拓展到每家每户,甚至到每个网络空间,其需要的技术支持主要为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或其他数字显示器。最基本的是即时发散直播模式,它可以通过直播设备和运用手机端把场景直接送到每个学生的设备上,使学习者在不同的地点同时进入场景,并完成互动交流、体验穿越等活动。其形态是点对面的辐射,不受空间场地制约,但是受时间的限制,师生必须在同一时间点发生联系。最灵活的是微课模式。学生可以向教师提出相关疑问,教师通过手机等设备随时随地按学生需求制作“场景阅读”微课,并传到网络学习平台上供学生学习。学生也可以在教师的基础上修改创造。它实现的是点对点的联结,不受时空限制,还可以多次反复学习。其灵活性还体现在学生可以通过扫描课程二维码,随时随地找到要学习的内容与资源。最简便的是互动分享模式,师生均可以根据需要,随时上传与下载需要的阅读场景,并开展讨论交流。
  当然,任何先进的信息教学技术都只能是文本阅读的补充与辅助,它绝对不能替代生本、生生、师生之间的交流。它使用的前提是要有利于理解文本,有利于提升学生阅读力与思维水平,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语文教学规律。我们提倡大数据时代生命哲学视野下的人本位教育,关注的重点就是让学生学会阅读;学生到哪里,阅读就应该在哪里发生、发展。
  (作者单位:苏州市相城第三实验中学)
  责任编辑:肖佳晓
  xiaojx@zgjszz.cn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1520051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