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功能对等理论下《隅田川》中日语长句的译法探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中日两国的语言构成差异形成了各自不同的语言风格,这些风格在日语长句的翻译中尤为常见。以永井荷风的《隅田川》为例,在进行翻译实践的同时,结合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对日语长句的拆分、顺译、变译、减译、合译、多种译法杂糅等翻译方法加以分析探讨。在今后的翻译实践中首先要弄清楚日语长句的结构,然后再选择适当的翻译方法,希望对今后文学翻译中日语长句的汉译有所帮助。
  关键词:日语长句 隅田川 功能对等理论 翻译方法
  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20)07-0079-02
  翻译是一种有目的的跨文化交际行为。文学作品往往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文化的写照与缩影,文学翻译则是一个国家文化的传播与延伸。然而,在众多日本文学作品中,日语长句屡见不鲜。由于中日两种语言在表达方式上存在差异,很容易会对非母语的受众人群造成理解上的偏差。如果翻译不当,译出的文章会使人不知所云。如何在外国优秀文学汉译的过程中,更好地传播源语言的特色文化,使本国读者易于接受,也是专家学者日益重视的问题。
  日语句子成分包括主语、谓语、修饰语(连体修饰语与连用修饰语)、接续语和独立语这五类,句子结构为“主语+宾语+谓语”(SOV型)且常省略主语,因此可以说日语长句主要集中在修饰语方面。而且,日语长句中常常出现并列、中顿过多、句式嵌套等情况,往往导致句子更加复杂。此外,长句标准与读者年龄、文化程度和文章种类等也有很大关系。在本研究中,笔者根据《隅田川》中的日语长句特征,主要将长句分为以下五种类型:①连体修饰语较长;②含有插入句节;③句式嵌套;④含并列、中断或因果、假设等成分;⑤多种情况的综合。
  一、功能对等理论与《隅田川》的汉译
  尤金·A.奈达(Eugene A.Nida)作为西方著名翻译理论家,提出了“形式对等”与“动态对等”。形式对等重视源语的形式与内容,要求源语的各语言要素应尽量与目的语的各语言要素相对应。奈达(1969)强调“动态对等”的基础是“对等原则”,“读者反应”是衡量译文是否成功的因素之一,在原文读者与译文读者分别阅读原文与译文时,他们的反应应该保持一致。为避免理解偏颇,Waard,Nida(1986)又将其改为“功能对等”,并强调它是源语最自然、贴近的等价物。
  《隅田川》是由日本唯美派文学代表作家永井荷风所著,永井荷风(1879—1959),原名壮吉,别号断肠亭主人、石南居士等。主要作品有《隅田川》《梅雨前后》《荷风随笔》等。王宗杰(2015)提到《隅田川》是一部以隅田川两岸为背景反映下町地区风土人情的小说。作者通过对周边环境的塑造使读者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下町地区的风情,还通过巧妙的景观构建与人物关系达到一种微妙的平衡感,可以说是非常唯美典型的著作了。
  《隅田川》汉译属于外来传统文化典籍的传入,是“国外文化引进来”的具体体现。本研究的汉译语料主要是基于笔者硕士期间对《隅田川》这部小说的翻译实践,在对繁琐的日语长难句不断摸索的过程中,结合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具体分析翻译日语长句时是如何实现译文与源语言信息最接近、最自然对等的。
  二、功能对等理论下《隅田川》日语长句的译法探析
  1.拆分
  拆分指把一个长句分译成多个短句,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表达原文的意思。这是我们遇到日语长句时首先想到的办法,但拆分也要遵循原则,重点还是要分析原文。
  例(1):堀割づたいに曳舟通から直ぐさま左へまがると、(土地のものでなければ行先の分らないほど迂回した)小径が三囲稲荷の横手を巡って土手へと通じている。(P3)
  译文:沿着水渠从纤夫们走的小道立即往左拐,有一条迂回曲折的只有本地人才知道的小路。这条小路绕过三围稻荷神社旁,直通堤坝。
  例句中“小径”有一个长连体修饰句节“土地のものでなければ行先の分らないほど迂回した”,它属于长连体修饰语的类型,同时“小径”又是后续句子的主语。此时,我们把“小径”作为中心词,将其拆成两个小句再进行翻译,可以使意思连接紧密,并起到了强调的作用。可见,此时形式无法对等,译文应追求与原文意义上的一致,符合目的语读者的阅读品位。
  2.顺译
  顺译是指原文与译文在语序上基本相同、语言结构上也相对应或相似的前提下,按照日语原文的语序依次进行翻译。
  例(2):子供の時から朝夕に母が渡世の三味線を聴くのが大好きで、習わずして自然に絃の調子を覚え、町を通る流行唄なぞは一度聴けば直ぐに記憶する位であった。(P17)
  译文:他从小就喜欢听母亲弹她赖以为生的三味线,不用刻意学就自然地记住了曲调,对大街小巷的流行歌曲听一遍就能马上记住。
  该例句只有一句话,翻译时只要在原句的标点处进行中顿即可。译文保留了原文的逻辑顺序及句式特征,符合形式对等,同时也达到了意义对等。
  3.变译
  由于中日两种语言在语法结构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因此只有改变原来的语序才能准确表达原文的意义。
  例(3):蘿月は休まず歩きつづけた暑さにほっと息をつき、ひろげた胸をば扇子であおいだが、まだ店をしまわずにいる休茶屋を見付けて慌忙て立寄り、「おかみさん、冷で一杯。」と腰を下した。[1]正面に待乳山を見渡す隅田川には夕風を孕んだ帆かけ船が頻りに動いて行く。水の面の黄昏れるにつれて鴎の羽の色が際立って白く見える。[2]宗匠はこの景色を見ると時候はちがうけれど酒なくて何の己れが桜かなと急に一杯傾けたくなったのである。[3](P4)
  譯文:由于不停歇地赶路,萝月很热,他舒了口气,解开衣衫,用扇子扇着。迎面可一眼望见待乳山,山下隅田川上被晚风鼓满的帆船渐行渐远。随着黄昏的降临,水面上海鸥的羽毛看上去愈发洁白。[2]眼见这番景致,尽管时节不同,萝月师傅还是想起一首俳句:“无酒赏樱有何兴”,忽然起了喝上一杯的念头。[3]看到不远处歇脚的茶馆尚未打烊,他急忙走过去坐下说:“老板娘,来杯凉酒。”[1]   对比发现,译文在原文基础上进行了较大的语序重组,句意也更加连贯。我们用“舒”“解”“扇”三个动词描述萝月的状态后,添加了两处景物描写,接着又提到萝月想对景畅饮,最后再去买酒喝。汉译时主要讲究语言连贯和逻辑严谨,我们要遵循汉语的表达规范,句意之间不能跳跃太大。因此,可按“描述萝月动作”→“描写景致”→“萝月触景生情,产生喝酒念头”→“去酒馆喝酒”的逻辑顺序进行翻译。景物描写能烘托气氛,翻译时我们可将景物描写提前,为后文思绪及动作做铺垫,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译文并未依据原文所呈现的先后顺序,而是以译文读者为重,顺应目的语语言的表达规范,使译文逻辑更加严谨,是功能对等的具体体现。
  4.减译
  减译一般是对名词、指示词、形式名词和动词等的删减或提炼。
  例(4):午頃まで長吉は東照宮の裏手の森の中で、捨石の上に横たわりながら、こんな事を考えつづけた。(P18)
  译文:直到正午,长吉仍躺在东照宫后树林的景石上继续想着这些事。
  该例句中“动词连用形+ながら”表示“一边……一边……”,但在此处不需要生搬硬套。原文强调的是长吉所处的状态。若译为“一边躺在景石上,一边想这些事”,这就不符合汉语表达规范了。可见,不能为了方便而生搬硬套源语言的一切表达形式,一定要遵循目的语的语言规则,在形式对等无法实现的情况下,做到功能对等,才不失为一篇地道的译文。
  5.合译
  所谓合译,就是将多个句子译成一个或几个句子,不根据日语原文标点进行翻译。
  例(5):小径に沿うては田圃を埋立てた空地に、新しい貸長屋がまだ空家のままに立並んだ処もある。広々した構えの外には大きな庭石を据並べた植木屋もあれば、いかにも田舎らしい茅葺の人家のまばらに立ちつづいている処もある。(P3)
  译文:小路两旁填满水田形成的空地上有新建的但还没有人居住的房屋,还有气派的门面外摆放着巨大景石的花店,也有乡村茅舍模样的人家稀稀落落地分布着。
  原文有两句话,译文却言简意赅,没有根据日语原文标点断句,采用“有……还有……也有……”这三个表示递进关系的连词,将小路两旁的“房屋”“花店”和“人家”联系在了一起,巧妙地运用合译法向读者传达了句意。比较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读者也易于接受。
  6.多种译法杂糅
  当然,很多时候一个复杂的日语长句并非只局限于一种译法,它通常是多种方法的融合。
  例(6):そこ此処に二、三軒今戸焼を売る店にわずかな特徴を見るばかり、何処の場末にもよくあるような低い人家つづきの横町である。(P4)
  译文:这是一条偏僻地区随处可见的小巷,路边是一排排低矮的房屋,只有前面两三家卖今户烧(今户陶器)的店铺,看起来还有点特色。
  该例句的中心词是“横町”,接着是对“横町”的具体修饰,以及对它周边景物的描写,因此,我们在翻译时可以先描述整个大范围的状况,然后再把视角聚焦在小范围内,即按“小巷→房屋→房屋具体状况→卖今户陶器的特色店铺”这种顺序进行翻译。这样不但符合汉语表达习惯,又将原本两个独立的句子紧密联系起来。另外,这里还用到了变译、拆分和括号加注的方法。
  三、结语
  《隅田川》的汉译属于外国传统文化典籍的传入,在充分吸收外来文化的同时,促进我国传统文化的发扬,秉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的双原则,需要我们做到源语言与目的语语言在形式和意义两方面的高度对等。此外,为了能更准确地表达原文作者意图,使译文读者和原文读者有相同的感受,翻译时采用了拆分、顺译、变译、减译、合译、多种译法杂糅等方法,当然在翻译中并不局限于以上所提到的译法,因此,我们在今后的翻译实践中首先要弄清楚日语长句的结构,然后再选择适当的翻译方法。在面对外来文化时要学会扬弃,为吸收外来文化蓄势添力,同时也要促进我国文化的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永井荷風.すみだ川[EB/OL].青空文库,2010.
  [2]Nida E.A.& Taber C.R.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Translation [M].Leiden:E.J.Brill,1969.
  [3]Waard J.D.& Nida E.A.From One Language to Another:Functional Equivalence in Bible Translating[M].Nashville:Thomas Nelson Publisher,1986.
  [4]王宗杰.隅田川情結:永井荷风的精神家园[J].北方论丛,2015(6):53.
  责任编辑:赵慧敏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1522837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