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个人差异与外语教学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在外语学习中,起决定作用的并非教师,而是学习者本人。“个人差异教学法”是针对个人差异开展的教学模式,现广泛应用于外语教学中。通过具体分析个人差异的各个因素,进而结合日语教学,从个人差异的角度提出在外语教学中应采取的措施和建议,对个人差异教学问题进行探讨,从而缓和及利用个人差异问题,完善和推进外语教学。
  关键词:个人差异 外语教学 建议
  中图分类号:H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20)07-0218-02
  随着外语学习的热潮和对外语习得研究的进展,人们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对学习的最终结果起决定作用的并非教师,而是外语学习者本人。可以说,任何成功的语言教学都必须充分考虑到学习主体的个性特点。每一位外语学习者都是独立的个体,存在个人差异,他们的学习动机与态度、学习能力、学习状态等都不尽相同,这些差异会对他们学习外语时的方法与速度有所影响,从而使不同的学习者在学习外语时有各自的优势和劣势。
  一、何为“个人差异”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学习者个人差异在外语学习中的作用获得广泛关注,有关外语“个人差教学法”的研究也不断深入。根据Altman和Skehan的共同观点,学习者个人差异因素主要包括:年龄、动机与态度、言语学能、认知方式、性格因素、语言和文化差异等。
  以上的学习者个人差异因素可分为可变因素和不可变因素。其中,不可变因素包括年龄、言语学能,以及语言和文化差异,可变因素包括动机与态度、认知方式、性格因素。而这些可变因素,正是我们在教学中应当给予重视的方面。把握这些可变的个人差异因素,教师才能选择适合每个学习者特点的学习方法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发挥其长处,弥补其不足,从而更好地指导学习者学习外语。下面我们来分别分析一下这些个人差异可变因素:
  1.动机与态度
  动机是自我内部驱动力,是人们作出某种行为的欲望起点。外语学习的动机是指学习外语的愿望和推动力,它是学习者个体在外语学习中发起和维持行动的一种心理状态。学习动机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外语学习的效果。有着较强学习动机的学习者在外语学习中表现出较高的积极性,能够积极热情地投入到外语学习中,有较强的行动力,即使遇到困难时也会自我克服,做到持之以恒地学习。与此相反,学习动机不强的学习者,在外语学习中积极性较低,行动力较弱,相较而言学习效果略差。
  态度与动机密切相关,态度是一种“内部状态”,是指一种反应的倾向性或反应准备状态,而不是实际反应本身。它的内涵很广,但基本上只分为积极与消极两类。持积极态度的学习者比消极学习者学得快、学得好。但是学习者在学习外语过程中,通常会产生一定的压力,对学习失去信心。这时候,教师就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正确的引导与鼓励会及时转变学习者的消极学习态度,向积极方向发展。
  2.认知方式
  认知方式是一個心理学术语,又称认知风格,是指人们在对事物的接受、概念形成、组织和回忆信息时所运用的不同处理方式。
  在外语学习方面,经常被人们提到的认知方式是指现场独立和现场依赖(Field Independence and Field Dependence),因为这两个因素在外语学习中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研究表明,认知方式偏向现场独立的学习者在外语课堂学习中表现更为突出,因为其在课堂学习环境中更擅长独立思考,理解和分析语言的规律及语法规则。而认知方式偏向现场依赖的学习者在外语学习自然习得中表现更佳,因为其在自然习得环境中更能积极主动地运用所学外语与该外语母语者进行交流,在交流互动中不断学习。
  3.性格因素
  教育心理学中将个性分为内向型和外向型两种。我们通常认为在外语学习中,外向型性格有更大的优势。外向型性格的学习者能够在学习外语时更多地处于主动状态,把握更多的表达机会,积极地将所学加以运用。在课堂学习中,能够积极表达、提问,达到学习目的;在生活中能够借助较强的社交能力,积极输出外语,锻炼口语表达能力。而性格内向的学习者在外语学习中更多处于被动状态,相较而言口语表达方面略欠缺,但在语言规则分析等语言输入方面可能更为擅长。
  二、个人差异与外语教学
  毋庸置疑,个人差异问题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外语教师的教学工作。它在给教师带来困扰的同时,也使学习者能够更高效学习的契机。而在外语学习中,作为引导者的教师,应采取相应措施充分缓和及利用个人差异问题,找到更加适合的教学方式,从而更好地完成外语教学。
  我们常说作为教师应懂得“因材施教”。所谓“因材施教”,是指在教学中根据学习者的个人差异,教师选择适合学习者特点的学习方法进行针对性教学。回归到教学法中,我们一般称之为“个人差异教学法”。结合日语教学,简要归纳以下几点建议:
  1.端正学习者学习态度,激发学习者学习兴趣
  在外语学习中,学习者的学习态度对学习的好坏和积极性高低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要在外语教学上给予学习者动力,就必须先了解其学习目的,然后进行分析,从而端正其学习态度。外语学习者大致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外语实用学习者,第二类是外语爱好学习者,第三类则是外语应试学习者。在学习态度方面,一、二两类都较端正,而第三类学习者相对来说则较消极。面对固定的教材、固定的考题,学习者的紧张情绪往往多于求知兴致,对正确答案的追求往往高于对日常练习的渴望。他们的学习目标不是讲一口流利的外语,而是应对考试,考出高分。对于这样的学习者,建议无需过快地进入外语教学,在讲解语言知识前,首先,说明学习一门语言的意义,无论是就业的需要,还是个人的提升,语言学习都会产生重要的影响。其次,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带动其学习外语的积极性。作为教师应分析学习者的特点,从而发现其兴趣的源头。以日语教学为例,教师可以从日本文化入手,通过日本动漫、日风流行、和服文化、相扑运动等内容激发学习者的兴趣。然后,分析汉日语言的相似点与不同点,使学习者对日语学习有初步的认识,保持好奇心。另外,在日语教学过程中不建议古板地讲解教材与试题,应充分结合语言应用情景,贴近生活,从身边点滴开始学习,使学习者掌握实用表达,而不是仅仅限于考点。   2.“教”与“学”相结合,营造良好学习氛围
  所谓教学,则是“教”与“学”的结合。作为教师,应明白自己在外语学习中是处于“引导者”的位置,负责的是“教”。而学习者才是外语学习的“主体”,负责的是“学”。这告诉我们,在外语教学中,教师和学习者的角色认知是非常重要的,不可让学习者过分依赖教师,要培养学习者的独立认知能力。在课堂上提倡讲问结合,讲解知識点后便对知识点进行提问,让学习者举一反三,既可加深对知识点的认识,还能检查出学习中的不足,及时弥补。也可以进行“翻转课堂”,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使课堂变成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交流学习的场所,采用答疑解惑、合作探究等课堂形式,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在外语教学课堂上,良好的学习氛围可以使学习者充分融入课堂,放下思想顾虑,克服心理障碍,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表现出应有的职业素质与感染能力,寓教于乐,使学生在轻松愉快中获得知识。
  3.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活动
  教师作为课堂的引导者,在知识讲授的同时,还可以通过教学活动等方面锻炼学生的能力,且教学活动的丰富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课堂呈现的效果。针对学习者的个人差异,教师可以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活动。例如,对于不善言语表达的内向型学习者,可以通过日本动漫配音等形式进行口语练习,提升口语表达能力;对于不善书面表达的外向型学习者,可以通过提炼日语故事大纲等形式进行书面文字练习,提升文字表达能力;对于现场独立认知特征的学习者,可以通过模拟日语会话场景进行展示表演,提升场景转换的应变能力;对于现场依赖认知特征的学习者,可以提供更多个人总结展示的机会,提升独立思考的能力。
  另外,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分组学习。在日语中称之为“ゼミ”。将特点各异的学习者分为同一学习小组,在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之后进行角色互换。例如,擅长“発表”(发表)的学习者负责“まとめ”(资料整理汇总)的工作,擅长“まとめ”的学习者切换到“発表”的位置等。在组员的相互帮助下不断锻炼与提升,转劣势为优势,共同成长,共同进步。
  4.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作为教师,在外语教学中不仅应该关注整个集体,且不能忽视任何一位学习者,在做教学整体规划的同时,也应做到因材施教,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由于学习者的个人差异问题,导致他们在课堂上的接受能力和锻炼机会有所不同。这种情况下,教师应多主动提携学得慢或内向型的学习者,并给予鼓励。同时可以网络学习或课间答疑等形式开展课后指导,并提出适当的学习建议。
  三、结语
  综上所述,了解个人差异对外语教育教学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在个人差异可变因素的动机与态度、认知方式、性格因素三个方面,既是外语教学的难点,又可作为做好外语教学的契机。教师应根据个人差异情况,调整指导方法,从而更好地完成外语教学。
  参考文献:
  [1]栗智.个人差教学初探:结合日语教学[J].日语教学与日本研究,2011(00):18-24.
  [2]言国权.论外语学习的个人差异[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S2):135-139.
  [3]温柳春.浅谈学生的个人差异与外语课堂的集体活力[J].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3):34-37.
  [4]齐立明.个人差异与外语学习效率[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0(5):100-101.
  [5]王凌艳,陈怡.试论第二语言学习者的个人差异及其对英语教学的指导意义[J].科技信息,2010(10):181+183.
  责任编辑:赵慧敏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1523155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