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文化类课程线上教学模式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近年来,慕课的建设和研究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网络教学平台的多样化也促进了教师线上教学水平的提升,各高校依据教育部要求纷纷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线上教学活动。通过分析线上教学的特点及现状,解读了大学英语文化类课程教学的基本目标、原则和方法,并以哈尔滨师范大学慕课《英伦历史文化拾遗》为例,从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阶段探讨了大学英语文化类课程的线上教学模式。
关键词:线上教学 慕课 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20)09-0009-02
特殊时期,教育部发布了《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在疫情防控期间做好普通高等学校在线教学组织与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指出:“各高校应充分利用上线的慕课和省、校两级优质在线课程教学资源,在慕课平台和实验资源平台服务支持带动下,依托各级各类在线课程平台、校内网络学习空间等,积极开展线上授课和线上学习等在线教学活动,保证疫情防控期间教学进度和教学质量,实现‘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根据《意见》,各高校积极应对,充分利用各种网络教学资源和各平台提供的在线工具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线上教学活动。然而,由于线上教学与传统线下面对面教学有极大的区别,普通教师和学生都需要一定的时间来适应这种差异性,教学才会达到良好的效果。为了线上教学的高效性,本文在分析了线上教学的特点和大学英语类文化课程教学研究现状的基础之上,以哈尔滨师范大学慕课《英伦历史文化拾遗》为例,拟探究大学英语文化类课程的线上教学模式。
一、线上教学的特点及现状
(一)线上教学的特点
1.时空上的自由性
与传统面对面教学相比,线上教学灵活便捷,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随时随地进行。只要有网络的覆盖,教师就可以通过手机、iPad、电脑等工具在线上教学平台上对分布在不同地方的学生开展在线教学。
2.可重复性
在传统课堂教学活动中,部分同学不能较好地理解教师讲解的知识点,而线上教学内容比如慕課视频和微课是可以重复学习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选择重复观看或收听部分学习内容,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学习内容,更加充分地巩固学习效果。但这也有可能使学生产生依赖心理,认为看不懂可以重复看,导致学习时效率不高。
3.强交互性
线上教学形式多样,利用丰富的网络教学资源、酷炫的技术手段,可以实现视听合一与交互功能结合,形成图文并茂、丰富多彩的人机立体交互界面。这种将声音和画面相结合的外部刺激有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获取知识,同时也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其产生学习欲望,从而形成学习动机。因此,充分调动学生的视听觉,不断予以正向刺激,采用多媒体技术实现教学,高度还原面对面的参与感,做到“听到+看到+讨论+主动交流”的模式是最有利于摄取并消化知识的方式。
4.强调学生的自主性
线上教学,由于教师不能面对面地进行教学管理,无法及时发现学生上课过程中的种种不良表现,因此更强调学生的自主性、自控性和自律性。对于自主性很强的学生,在线教学会培养其独立思考能力,帮助其进行批判性、研究性的学习;而对于缺乏自主意识的学生,没有了教师的现场指导和约束,学习效果会大打折扣。
(二)线上教学的现状及需要考虑的问题
1. 线上教学的现状
诚然,线上教学有诸多优点,但就目前线上教学的情况来看,基于调查,学生的普遍反映是课程内容乏味,反馈不及时。从学生的角度讲,线上教学效果欠佳,原因主要是以下几点:首先,线上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成就感不强,认同感有限,再加上自身的惰性,会导致学生学习动机不足;其次,由于学习者差异,学习内容对学生来讲太难或太简单,这种情况难以调和,教学会进一步陷入这种差异性所带来的困境中;再次,线上教学以视频音频为主,互动不充分,学生的学习体验差;最后,由于受到网络的限制,学生学习时间不一致,教学很难同步,这也会导致课时延长,课程拖沓。
2.线上教学过程中需要考虑的问题
(1)教学目标的定位。由于集中线上教学的突发性,教师和学生都需要一定的时间来适应这突如其来的变化,因此,教学目标的设定一定要低于平时的面对面教学。
(2)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调整。线上教学不是简单地复制以往的传统教学,也不等于单一地观看慕课或微课视频。教师要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利用教学平台的功能开展丰富多样的线上教学活动(例如投票、小测验、小组讨论等),并随时根据学生的反馈灵活地调整教学,同时注意整体的教学任务量要小于面对面教学。
(3)教学评价的及时性。课后,教师要依据学生课中的表现,以及教学平台中提供的数据反馈及时对线上课堂教学作出评价,以便鼓励、督促学生进一步学习,增强其学习动机。
(4)情感因素。教学活动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交际活动,也是师生情感沟通的过程。在特殊期间的线上教学隔着冷冰冰的屏幕,教师更应该注意和学生的情感交流,用积极的情感去感染学生,让学生感受到虽然憋在家里不能出去,但和同学、教师一起上课能够缓解憋闷的情绪,尽量避免给学生带来更紧张更焦躁的情绪。
二、大学英语文化类课程解读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文化的载体。学习一门外语不仅仅是学习这门语言本身,也要学习这门语言背后的文化,了解不同的思维方式和习惯。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不可分割,紧密相连。《大学英语教学指南》(教育部2017最新版)指出:大学英语课程的重要任务之一是进行跨文化教育,要了解国外的社会与文化,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由此大学英语文化类课程也应运而生。
(一)大学英语类文化课程的教学目标
依据《大学英语教学指南》(教育部2017最新版),大学英语类文化类课程旨在通过此类课程的学习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中西方国家在世界观、价值观和思维方式等方面的不同,提升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培养学生的社会语言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二)大学英语类文化课程的教学原则
教学原则即教师选择何种教学方法的指导思想和依据。我国在英语语言文化类课程的教学原则方面进行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几位学者:束定芳(1996)提出了语言文化教学的三个原则即实用性原则、阶段性原则和适当性原则;鲍志坤(1997)认为语言文化教学要符合层进的原则、适度的原则、主流的原则和系统的原则;苗丽霞(2003)概括了以理解为目标的原则、有序性原则、对比性原则,以及知识的传授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张红玲(2007)列举了语言文化教学的十个原则,指出其根本原则是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的有机结合。
(三)大学英语类文化课程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即反映和实现教学原则的具体手段。我国学者在大学英语类文化课程的教学方法方面也进行了相关的研究。束定芳(1996)认为在语言文化教学的初级阶段教师应该掌握的教学方法分别为注解法、融合法、实践法、比较法和专门讲解法。鲍志坤(1997)认为英语类文化课程的教学可以采用概况介绍、英汉语言文化分析对比、利用其他学科的相关知识等方法和途径。陈申(2001)也提出了多种语言文化教学方法其中包括文化讲座、文化参观、文化赏析和文化讨论。蒋红、樊威藏(2002)提出了以综合技能训练为基础(skills-based),以“文化包”或“文化丛”( culture capsules-centred or culture clusters-centred) 为核心, 以实践为导向(practice-oriented)的SCCP教学模式,并运用文化小测验、词汇联想、对比法、背景法、翻译法、同化法和角色扮演等方法实施教学;张红玲(2007)认为比较与对比、参与与体验是语言文化类课程最常用的方法。
三、大学英语文化类课程的线上教学模式
依据线上教学的特点和现状,以及大学英语文化类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以哈尔滨师范大学慕课《英伦历史文化拾遗》为例,笔者试图建构“以学生为主体”的线上教学模式,分为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阶段:课前让学生自主学习慕课课程和相关电子材料,课上利用网络教学平台集中精力组织学生开展多样性的主动式学习,课后及时总结和反馈。
(一)课前
开课前教师要考虑如何使学生从自由懒散的状态中脱离出来,进入到正常的学习状态。因此,在课前,教师利用网络教学平台(雨课堂、超星学习通等)发布学习任务单,要让学生清晰地了解课前需要自主学习的慕课《英伦历史文化拾遗》内容。学生在课前完成该慕课相关内容的学习并通过在线测试检验自己的学习效果。由于学生学习习惯和学习节奏的差异性和视频的灵活性,学生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在课前自行调节学习进度,不懂的内容也可以反复观看,这不仅满足了学生个性化的需求,同时也能增强其学习的自主性。
(二)课中
在“以学生为主体”的线上教学模式中,學生的适应性和主动性是保障教学效果的基础,教师要考虑生生差异。通过慕课《英伦历史文化拾遗》的学习,有些学生已经取得了良好的学习效果,然而还有一部分自主性不强的学生,只有进行差异化教学才能转化。因此,在课中,教师首先要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对学生在慕课《英伦历史文化拾遗》学习过程中提出的问题进行讲解答疑,然后基于学习内容进行课堂互动。教师在平台上可以通过投票、抢答点赞、小测验、小组讨论汇报等方式进一步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并锻炼其口语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三)课后
在学生学习完慕课《英伦历史文化拾遗》后,教师要利用网络教学平台提供的数据及时发布学生的课堂参与情况与表现记录,引导学生反思其课堂表现,激励其自我提升,进一步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数据的客观性也为教师进行学生的形成性评价提供了充足的证据,弥补了传统课堂学生评价的缺陷。
四、结语
在大学英语文化类课程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的线上教学模式,有利于确保教学效果的高效性。然而这种特殊时期的线上教学模式在细节上还有许多需要完善的地方,这也是日后研究的重点。
参考文献:
[1]束定芳.语言与文化的关系以及外语基础阶段教学中的文化导入问题[J].外语界,1996.
[2]鲍志坤.也论外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J].外语界,1997.
[3]苗丽霞.论英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原则[J].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3.
[4]张红玲.跨文化外语教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学出版社,2007.
[5]陈申.语言文化教学策略研究[M].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2001.
[6]蒋红,樊威藏.大学英语限选课“英美文化”教学模式初探[J].外语界,2002.
责任编辑:张蕊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1526525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