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析高职院校农业类课程“互联网+”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张雯

  [摘  要]当前,高职院校农业类课程在讲授过程中普遍存在理论知识枯燥晦涩、实训操作受限等问题,而将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应用于农业类课程,不仅拓展了课堂空间与时间,还拓宽了学生的眼界,有利于建立和谐、积极和健康的课堂氛围。
  [关键词]“互联网+”线上线下混合教学;讲授式教学;农业类课程
  前  言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理念的转变,人们对农产品的要求不再局限于数量,而对农产品的卫生安全、品质和营养成分等要求越来越高,因此,社会对农业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高职院校急需培养出一大批高素养的现代农业技术人才。但是,当前的高职院校农业类课程在讲授过程中普遍存在理论知识枯燥晦涩、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以及实训操作受制于场地、环境、配套设施等问题。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大背景下,高校应根据农业职业教育的实质和培养目标,按照能力建设和农业生产岗位的要求,将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应用于农业类课程建设。“互联网+”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能极大地拓展课堂的空间与时间,拓宽学生的眼界,增加学习深度,有利于建立和谐、积极、健康的课堂氛围,以及良好的师生“教”“学”关系。
  农业类课程的教学特点
  农业高等职业教育应培养社会需要的农业人才,为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发展农村经济而服务。农业类课程包括作物专业、兽医专业、植保专业及生物技术专业等。农业类课程中部分理论知识涉及植物组织、生理代谢活动等,较为微观,学生难以产生直观认知,对此,教师可借助动画、视频或模型等多媒体资料生动形象地向学生展示。在实训教学方面,实践教学是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主要手段。农业类专业实行专业实体化,是强化实践教学环节的有效形式。但是,农业类实训课程易受季节、配套设施及当地植物种类等因素影响,如在园艺植物种苗繁育课程中,引导学生建立植物外植体体系时就要用到新鲜的植物材料。由此可见,农业类课程实训锻炼的时间、内容及地点易受外界条件的限制,从而导致农业类课程缺乏重复性和便利性。
  农业类课程“互联网+”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的特点
  随着高职院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学生数量不断增多,我们需要更高效、更有品质的教学课堂。在传统课堂中,普遍采用讲授式教学,教师以讲解的方式将知识传授给学生。讲授法具有通俗化、直接性的特点,以教师为“主体”,直接向学生传递知识。虽然这种教学模式避免了学生在知识掌握过程中许多不必要的曲折和困难,但却易使学生对教师产生依赖和期待心理,会慢慢地缺乏主动思考的能力,进而不善于对知识进行迁移、应用,阻碍了学生能力的全面发展。而“互联网+”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是把传统的教学模式与互联网信息技术结合起来,在教学过程中实现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的相互配合。“互联网+”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有利于帮助学生全面、深刻、准确地掌握教材,能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提升师生互动的有效性及课堂教学效率等。这种教学模式对教师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需要其投入大量精力去建设混合课程平台,如此,才能够达到理想的课堂效果。
  相较于其他课程而言,农业类课程在理论知识方面和实践训练方面均存在特殊性。以园艺植物种苗繁育课程为例,理论课程涉及植物调节机制、嫁接原理、脱毒原理等,这些知识点均是非常微观的,学生用肉眼很难看到相关植物组织,难以深刻理解重点机制或原理,进而使得部分同学对理论知识一知半解,无法在学习中做到举一反三。另外,在开展园艺植物种苗繁育课程实训教学时,还经常受场地、季节、设施条件等諸多因素的限制。比如,在果树嫁接实训的锻炼中,需要在初春准备足够数量的接穗和砧木;在组培苗驯化实训锻炼时,需要满足一定湿度、温度和光照的独立空间,以便逐步对植物进行驯化;在实验仪器操作中,需要每一位学生均明确操作规范。因各种条件难以满足,致使实训任务难以重复、精准、多样地高效开展。而“互联网+”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可使课程形式多样化、课程内容精细化、课程过程重复化,因此,将“互联网+”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引入园艺植物种苗繁育的理论课堂和实践课堂,会使知识的宽度和深度进一步增加,课堂授课效率大幅度提高,学生学习更具主动性。
  农业类课程“互联网+”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的构建
  1.课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课前,教师通过网络教学平台发布下节课的预习清单。预习任务可以是单人完成,也可以是学习小组协作完成。教师要设计好预习任务单涉及的重点与难点知识,以便学生在课堂中能跟上教师的教学思路。预习任务单的内容包括PPT、视频、练习题及话题讨论等。此外,教师还可以设置学生讨论区。学生可在讨论模块发布预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生生讨论或师生讨论,多方位拓展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以园艺植物种苗繁育课程中果树嫁接技术为例,果树嫁接技术原理为该节课的知识难点,果树嫁接技术操作方法为知识重点。在课前任务清单中,教师可通过测试的形式考查学生对果树嫁接技术定义、分类及原理的掌握情况,并以小组讨论的形式考查学生对操作流程的熟悉情况。课前自主学习可使学生提前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与任务,提前掌握基础知识点,从而提升了课堂教学效果。
  2.课中引导学生攻克知识重难点
  教师需要在课前分析学生的预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侧重点,合理设置教学情境,以便高效引导学生完成课堂教学任务。重点知识是指学科或教材内容中最基本、最重要的知识和技能。一个知识点在整个学科中的地位,以及通过相关教学能给学生发展带来的贡献决定了它是否为教学重点。难点知识一般包含两层意思:其一,学生难以理解和掌握的内容;其二,学生容易出错或混淆的内容。在课堂中,教师应鼓励学生之间团结合作,充分利用学习小组,使每个组员都有任务,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学习、探讨,还要进行相互评价。例如,在果树嫁接技术教学中,教师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后,可通过播放视频、展示动画、软件模拟等多角度展示果树嫁接技术流程,再以小组讨论和随堂测试的方式考查学生对该操作流程的掌握情况,随后以学生相互评价和疑难点讨论的教学方式进行果树嫁接技术的实训锻炼。总之,教师应在课堂中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参与教学环节,稳步提高学习效率。
  3.课后引导学生巩固学习
  课后巩固环节是强化学生深入掌握知识点的关键,是整个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在“互联网+”线上线下混合课程平台上为学生布置复习任务,该任务可以是由个人完成的练习题,也可以是由学习小组共同完成的讨论题、调研报告及方案制订等。这样,一方面有利于学生及时查找相关教学资料,巩固知识;另一方面,有利于教师实时掌握学生任务完成情况。学生通过“互联网+”线上线下混合课程平台不仅可以深化当天所学知识,使自身知识体系进一步系统化,还能检验学习效果,及时发现自己的薄弱环节,以便及时弥补缺漏,为学习新知识作好铺垫,起到温故知新的作用。
  结  语
  在高职院校中运用“互联网+”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对提升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这种新型教学模式为学生学习提供了充足的学习资源和学习便利,而借助平台的课后测试和随堂考核等,也使得教师能实时、准确地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当然,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只有合理搭建并有效利用网络教学平台,才能使学生享受到便利、高效、实用的网络资源,真正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龚燕飞:《高职院校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及方法探讨》,《陕西教育》(高教)2018年第12期,第63-64页。
  [2]穆金艳:《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试验教学改革探索》,《现代园艺》2017年第18期,第222页。
  [3]谭攀攀:《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在天然药物化学课程中的应用》,《卫生职业教育》2019年第10期,第71-72页。
  [4]王玉玲:《基于项目的多课程混合式协同教学模式研究》,《现代职业教育》2019年第5期,第92-93页。
  [5]姚艳:《基于网络学习平台的混合式信息化课堂教学探索——以数控铣削编程与加工课程为例》,《山东工业技术》2019年第20期,第213页。
  作者单位:杨凌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杨凌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17867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