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战略地图在利兹大学战略管理中的应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战略获得执行的前提是清晰地表达和成功地沟通,战略地图的提出提供了一种有效描述战略的动态可视化工具。本文以利兹大学的战略地图为本,以内部因果逻辑为线,分析其战略地图层级、因素间的内在联系和相互影响,探讨由其内在机理引导下的战略管理实施过程。
  【关键词】战略地图 利兹大学 战略管理
  【中图分类号】G53/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2)02-0035-03
  
  【Abstract】A clear description of the strategy and good communication with the members is the prerequisite for the successful implementation of strategy. To effectively describe the strategy, strategy map is creatively presented as a dynamic visualization tool. Taking the strategic map of Leeds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intrinsic links and interactions between the levels and factors, and discusses the implementation of strategic management process which is guided by the inherent mechanism of the strategic map.
  【Key words】Strategic map University of Leeds Strategic management
  
  一、引 言
  在当今激烈的知识竞争下,高校如何有效地整合校内的全部资源和能力并集中于成功的战略实施成为了热议的话题。在这种背景下,由于“战略地图”工具能适用于评价当前高校所面临的诸如高等教育的需求日趋多样化、与社会各界的联系不断增多、采用信息技术传播知识、加大管理变革等挑战因素,所以被越来越多的国外高校用来实施战略管理。[1]相比之下,国内高校中却鲜有试先者。为了借鉴国外成功应用的经验,本文以利兹大学的战略地图为本,分析其各层面、各因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和相互影响,以及由其内在机理引导下的战略管理实施过程,希望能为我国高校战略地图的应用与研究提供借鉴。
  二、战略地图的基本思想
  罗伯特•S•卡普兰和大卫•P•诺顿两位大师认为:“战略你不能描述的,就不能衡量”,“战略的制定是一门艺术,而战略的描述不是艺术,如果我们能用更严谨的方法描述战略,那么,就能增加战略实施成功的可能性”。[2]在这种理念之下,战略地图的概念被创造性地提出并逐渐应用、覆盖到多个领域。
  “战略地图”的核心理念就是以连贯、整体和系统的方式来看待战略,借助战略地图工具,发现、识别战略的关键逻辑和关键路径,通过关键路径的分析来进一步识别实现战略目标的关键流程、能力和资源需求。[3]因此,战略地图实际上是一种描述和实施组织战略的工具,通过以图表的形式清晰地描述战略的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建立起4个层面的因果关系脉络图(见图1),从而在战略制定和战略执行间搭建起一座桥梁。
  大学作为知识传播与创新的重要载体,其战略的执行更大程度地取决于知识资本运作是否能与战略目标协调一致。因此,战略地图在大学战略管理中的应用意图就是通过将大学的使命、愿景和战略目标落实到可操作的具体目标和运作流程上,以图表的逻辑形式界定特定战略阶段能够发挥效益的能力与资源(学习与成长层面)、构建相适应的运作系统(内部流程层面),从而迎合各利益相关者的特殊价值需求(客户层面),最终实现愿景目标(目标层面)。大学一旦掌握了战略地图的基本结构和应用原理并能结合学校战略制定的特定影响因素而编制、调整本校在特定时期和特定环境下的战略地图,对于学校全面分析、澄清其发展障碍、尤其是能力障碍,提前进行战略调整和相应的战略性投资具有重要价值。[4]
  三、利兹大学的战略地图分析
  利兹大学是英国第一个在战略管理中应用“战略地图”并将其作为描述、衡量和维持学校无形资产协调一致从而最终指导取得卓越绩效的蓝图的大学。利兹大学战略地图(译本见图2)由6组关键词按照战略规划的内在逻辑上下串联;主体是由学校发展战略目标分解后再凝练的22份战略主题所构建的对学校办学目标、价值理念、大学愿景的支撑体系;每个战略主题都拥有下级链接,用以对主题的具体含义和实施方案进行详细的解释,以形成受众对利兹大学战略规划的操作认识。
  具体而言,其包括以下四个层面:
  1.目标层面
  这是利兹大学战略地图构建的前提,居于地图中心地位。具体分为“大学愿景”和“目标与价值理念”两部分,体现了学校中长期发展目标的战略平衡和利益兼顾。
  利兹大学的“大学愿景”是“到2015年,学校将凭借世界一流的学术研究和教学水平跻身世界50所顶尖大学之列”。可以看出,利兹大学将学术研究和教学水平作为战略重点,致力追求卓越,以此作为达到提高学校国际地位最终目标的重要途径。而参考近期权威排名情况,《泰晤士报高等教育专刊(THE-QS世界大学排名)》中,利兹大学的世界大学排名2010年为第85位;上海交通大学世界大学学术排名2010年世界大学500强中排名100~150名。可见,愿景与现状的差距仍然较明显,因此,利兹大学在对内外环境、目标客户、产品、服务、优势、信念、社会关系等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对“目标与价值理念”进行了集中描述,将战略目标具体分解为:“创造、丰富和传播知识”、“培养杰出学生和学者”、“对国际社会产生深远影响”。这些目标的确立与利兹大学“追求学术一流,合作、全面、兼容、专业”的文化底蕴和价值观相契合,也符合未来世界高等教育发展“重视质量、加强与社会的联系、强化市场意识”的三大主要趋势。
  2.客户层面(利益相关者与合作伙伴)
  作为战略地图的核心,利兹大学针对利益相关者和合作伙伴的特定价值主张和需求,确立了相应的价值计划,其实现直接对应战略目标的达成,体现了利兹大学在吸引、保留和加深大学与利益相关者关系上区别于其他竞争者的特色。
  利兹大学从三个典型方向入手,制定了7个价值创造计划和目标:①从强化办学优势上,“由处于学术前沿的学者开展卓越的教学工作”、“提供支持和激发个人发展的环境”、“保持因传承和专业水平而享有的良好声誉”,以此来引起国内外学生的青睐;②从密切内外关系上,“提供持续增值的网络和社团终身会员资格”,以健全服务促开放;③从力争“产品”领先上,“培养具有领导潜能的杰出学生”、“开展具有影响力的前沿科研”,以满足目标客户(赞助者、用人单位和国家)的需求。
  3.内部层面(战略主题)
  这一层面主要确定了利兹大学内部价值创造关键流程的具体方案,实际上就是圈定了利兹大学的重点竞争范围,体现其如何有所为、有所不为或缓为。
  从战略地图显示可以看出,利兹大学在剔除对自身发展不利的或无利的内容后,根据优先级别的评估确定了四个关键主题作为资源集中建设的战略重点,分别为:声誉目标――“提升作为国际性大学的地位”、科研目标――“建立世界领先的科研构架”、培养目标――“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身潜能”和社会目标――“提升学校的国内外影响力”。针对这些战略重点,利兹大学以培养、服务、创新、社会四个主要流程为线,又确立了22个主题:①培养流程致力于“推行以启发式教学为核心的特殊教学模式”、“依托卓越的科研实力为学生提供学习机会”、“推行研究生科研体验项目以吸引世界最优秀的学生”;②服务流程主要侧重于生源管理方面,通过“招收和资助具有不同背景的高素质学生”、“在全球范围内持续招收优秀学生”来提高学校的生源质量;③创新流程依托于“在所有的研究领域内保持世界领先、同时拥有尖端的研究成果”,进而“显著提高科研收入的市场份额”;④社会流程中着眼于开展国际、国内合作,“将国际化理念贯彻到各项工作中”、“发展和保持高水平的国际战略伙伴关系”、“与企业、公众和第三产业合作伙伴共同创造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时注重社会责任的承担和文化影响的扩大,“通过学术创新扩大影响力”、“影响社会、公共政策和文化”。这22个流程主题相互交叉渗透、互为支撑,共同服务于四个战略重点,构建起利兹大学内部价值流程体系。

  4.学习和成长层面(战略促动因素)
  不同大学甚至同一大学的不同发展时期,由于战略方向的不同,对资本的偏重有所不同,运用手段也不同。因此,利兹大学对学校资本在大学发展战略中的促动作用进行了集中描述,这个层面的成功将有助于其它三个层面的目标实现和业绩提高。
  首先,以有形资产的丰富作为本源。为保障“财政可持续性”,利兹大学一方面“通过管理风险、成本和资源,保证战略重点实现”,同时“兼顾所有的院系在学术和财政上的可持续性”;另一方面集中力量“增加收入来源,保证未来投资”。其次,以无形资产的发展为杠杆。利兹大学对3类无形资产进行了各有侧重地布置:①人力资本。“以人为本”是利兹大学的惯行作风,在清楚和全面地认识大学内部人力资本的特点和结构的基础上,通过“增强领导和管理能力”、“积极引进、培养和发展高素质教职工”,充分发挥以人为载体的知识资源的增值效应,“让全体教职工参与到学校发展战略和价值实现过程,建立和保持世界一流水平”。②信息资本和组织资本。利兹大学以构建“持久/有效/高效率的组织机构”为目标,一方面注重基础能力的提升,致力“提供一流的设施、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保障安全和健康的工作环境,提高福利”;另一方面注重管理能力的提升,“实现各项工作的有效、高效和标准化”、“实现战略学术发展”。这些战略促动因素虽形式与运作上相互独立,却又以各自的实现对其他因素起到保障与促进的作用。如只有以人为本、积极引进培养和发展高素质教职工,才能保障内部流程层面的教学、科研、学位论文等培养流程的良好运作和任务的完成,同时也为对外合作的成功和社会责任的履行提供保证。
  四、利兹大学战略管理流程
  利兹大学战略管理流程(见图3)包括四个总要环节:
  1.战略制定环节
  在战略制定过程中,为保证战略的制订和实施,利兹大学将强有力的领导作为关键保障因素,将全体教职工的群策群力作为重要支撑条件。建立以校长为首的专门机构负责战略的制定和实施,同时采用包括召开开放式会议、建立工作站和网站进行对话、发行相关出版物和影视短片等多种形式,将学校上下层对于战略的思考以精确和易于理解的方式呈现出来,以增强战略聚焦,了解教职员工对学校的期待,尽量与全体人员就学校进行变革的原因和方式达成共识。
  2.战略地图绘制环节
  第一步,借助目标层面描述发展结果,从教学目标、科研目标和培养目标三个角度来满足各利益相关者在知识、能力、资源、声誉等方面的主要需求。第二步,阶梯式战略层面的建立。这是战略地图绘制的重中之重,但同时它也是难中之难,需要对学校各部门提出的事项进行多角度、多层次地评价与权衡。第三步,界定需要丰富与积累的关键资本和需要完善与优化的关键流程。这是评判大学是否有能力发展的指标性基础。
  3.战略执行环节
  在战略执行阶段,利兹大学从四方面入手:第一,注重加强领导者的引导,认为这是战略可持续能力构建的基础。第二,保证管理运行的计划性。考虑到大学的发展重点的不同步,利兹大学在确定不同战略主题后,在各有关机构或组织层面进行精密的计划,制定行动方案和财务预算,明确不同战略重点的推进和资源需求时间表,然后交由各个负责部门或组织有条不紊地实施。第三,把战略转化为学校内每个人的日常工作。借助战略地图的宣传手段使员工清楚地认识不同战略目标的重要性以及各目标之间的联系,找到自己在学校战略实施中的位置,鼓励各层次人员积极思考并在各自的角色上创造差异。第四,依靠具体的项目来促进战略规划中关键目标的实现,如“永远的利兹”项目将增加国内学生参与国际活动的机会,从而达到大学发展国际化的目标。
  4.战略评估与反馈环节
  在积极实施的同时,利兹大学也十分注重对战略执行进行监控和绩效考核。建立了利兹大学发展战略规划的专门网站,提供详细的战略规划内容下载功能,甚至还能查询到所有主要规划制定人员的相关信息,以便能够随时接受校内外人员对学校战略规划的反馈意见;借助已制定的平衡计分卡、战略地图分解的各项测评指标,对关键领域进行包括管理层面、资源层面、财务层面和学术质量层面的多层面监控,以此来审视潜在战略基础是否仍然存在,评估战略实施是否达到预期效果,进而科学调整战略目标。
  利兹大学战略制定(包括战略地图绘制)、战略实施、战略评估与反馈是彼此循环、渗透、融合的整体,构成了完整的利兹大学战略管理过程。
  五、结束语
  罗伯特•S•卡普兰有一句引人深思的话:“好的战略加上差的执行,几乎没有胜算;差的战略加上好的执行,或许可能成功。”可见,战略执行在战略管理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以战略地图为代表的平衡记分卡理论体系高度关注战略的可执行性,关注组织各种目标与整体战略的相互衔接和协调,无疑可以为解决战略实施的难题提供新的解决方案。然而,结合利兹大学的实践经验,作为大学管理的一项战略变革,战略地图的构建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应当处理好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应处理好战略与战术的关系,协调统一。一个完善的战略目的在于推动战术的运行。因此,大学在构建战略地图和设计平衡计分卡时,要确保其能够在战略高度和战术层面全方位指导战略实施。
  第二,应构建良好的群众基础,群策群力。大学战略获得利益相关者的一致认可是战略执行的前提,而获得认可的关键是要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念。大学战略地图应充分考虑利益相关者在战略中的作用,让每个人在组织战略体系中找到自己的地位和位置,使战略管理上升为利益相关者管理,这也是绘制战略地图的主要目的。
  第三,应契合大学的发展实际,与时俱进。大学战略地图的编制并不是朝夕之举,而是贯穿于整体战略实施的逐步调整过程。应加强反馈,对包含在战略之中的各种假设进行检验,使无效的战略得到及时修正。
  参考文献
  1 卢青.BSC信息法与高校科技绩效评价[J].情报杂志,2005(2):74~75
  2 罗伯特•S•卡普兰、大卫•P•诺顿著.战略地图――化无形资产为有形成果(刘俊勇、孙薇译)[M].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2005.10
  3 肖蔷、杨斌.基于战略地图的高校知识资本开发与运用研究[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8(30):179~180
  4 赵剑锋、仇向洋.智力资本与战略地图的关系――战略地图如何在智力资本开发和运用中发挥作用[J].现代管理科学,2007(8):94~9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169518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