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玉·昆仑·乾隆诗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周轩

  中国的玉文化可谓源远流长,自古以来,崇玉爱玉代不乏人,因玉温润喜人,有其深奥的文化内涵,多少文人墨客为之倾倒,以致吟诗赞美,立文著说。文中提到的这些国宝级玉器,都是乾隆时期的皇家珍品,加之乾隆的诗文,其文化意义更加鲜明。我们从这些诗文里面,不仅可以看到王者的赞美,还可以看到这些玉器的前世今生。
  和阗玉云龙瓮:千年露疑贮,二月草先垂
  《乌鲁木齐晚报》4月17日以《英两件中国文物失而复得》为题,转载英国《每日电讯报》报道,英国达勒姆大学东方博物馆内两件被盗的中国文物,已被英国警方追回。被盗文物是一只玉碗和一件瓷雕,均为中国清代艺术品,价值200万英镑(合1994万元人民币)。博物馆馆长克雷格·巴克利说,失窃的玉碗制造于1769年,当时是清乾隆时期,里面刻着一首中国古诗。
  根据配发的图片,可认定是一只云龙瓮。就是雕刻云和龙的酒器。英方介绍失窃的“玉碗”制造于1769年,是清乾隆时期的,里面刻着一首中国古诗,如果无误的话,当是从落款“己丑”即乾隆三十四年,推算为1769年的。这首诗,应当是乾隆帝的题诗。从《乾隆御制诗》三集卷八十一可检索到这首《题和阗玉云龙瓮》。此时正值清朝统一新疆十年,当时国家强盛,新疆处于大开发时期。
  《题和阗玉云龙瓮》:
  方折良材毓,如磨巧匠治。
  千年露疑贮,二月草先垂。
  变化难测矣,凭依信有之。
  昌黎著《杂说》,精义可深思。
  解释大意为:从和阗河的流水中,捞得这块美玉,光滑如能工巧匠打磨一样。雕成云龙瓮,好像是用来贮存千年的甘露,眼下二月春草已经伸展。世间万物变化难测,依靠古来的记载可以信而有之。唐代大文豪韩愈(自称昌黎韩愈)的《杂说》,以龙和云的关系说明君臣之间必须相互依赖,其深刻的含义,值得认真思考。
  玉山:汉武之言有见哉,昆仑产玉千古美
  清乾隆朝统一新疆之后,社会安定、经济发展,和阗玉得到大规模的开采,每年都有大量玉料运至内地,用大块玉料制作的大型玉雕,北京故宫博物院珍宝馆陈列的《大禹治水图》玉山高224厘米,宽96厘米,重5300多公斤,还有《会昌九老图》《秋山行旅图》《丹台春晓图》等玉山和云龙青玉大瓮等,都重达数千斤。而小件玉器更是众多。
  在西域风物中,乾隆帝吟咏最多的是为和阗玉器题诗,有数百首之多。除如意、碗盘瓶壶、尊觚罐瓮外,多注入历史文化内涵,如达摩苇渡图、商山四皓图、竹林七贤图、桃源采菊图、渔樵山水图、江城春晓图、应真观泉图、溪桥策杖图、王羲之书扇图、会昌九老图、东坡夜游图、前后赤壁图、米芾拜石图、关山行旅图等等,极大地丰富了中国的玉文化。
  其中,最出名的当属镌刻在最大玉器玉山上的《题密勒塔山玉大禹治水图》:
  神禹敷土定九州,帝都之地冀州始。
  冀者近也距三河,其中大河巨擘是。
  导之虽日由积石,意在寻源必于尾。
  雍州九末继昆仑,于斯可识神禹旨。
  垂四载迹遍寰区,曾至否乎难穷纪。
  昆仑河源并产玉,大都早见简明语。
  设日积石即河源,是实拘墟耳食矣。
  汉武之言有见哉,昆仑产玉千古美。
  兹得密勒塔巨材,昆仑宛延斡所迤。
  其高七尺博三尺,卓立如峰之咧葹。
  不中尊罍中图画,石渠古轴传治水。
  玉山用料产自我国新疆和田密勒塔山,为致密坚硬的青玉。玉上雕成峻岭叠嶂,瀑布急流,遍山古木苍松,洞穴深秘。在山崖峭壁上,成群结队的劳动者在开山治水,此景即用夏禹治水之故事。玉山正面中部山石处,刻乾隆帝阴文篆书“五福五代堂古稀天子宝”十字方玺。玉山背面上部阴刻乾隆皇帝《题密勒塔山玉大禹治水图》御制诗,下部刻篆书“八徵耄念之宝”六字方玺。玉山底座为嵌金丝山形褐色铜铸座。
  诗中还有六处较长的夹注。我们从“兹得密勒塔巨材”之句,可以知道玉山的原材料采自我国自古以来以产玉著称的新疆和阗(今和田)一带的密勒塔山,属昆仑山的一部分。
  乾隆帝在“昆仑河源并产玉,大都早见简明语”后自注说:“此玉采自密勒塔山,密勒塔者,回语谓枪也,接和阗南境诸山,和阗玉采之水中者,小而润泽。密勒塔所产质较逊,而多巨材。”
  和田距京师何止万里,在没有现代化交通工具的情况下,运输的艰难可想而知。据估算,运输过程耗去三四年时间。玉料到达京师后,经设计、绘图、制蜡样、制木样,然后发运江苏扬州,由匠师施工,再运回北京,择地安置,刻字钤印,至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大功告成,又花去8年时间。前后共费时10余年,总工程量达15万工作日,用去白银万余两,才制成这一件中国玉器史乃至世界玉器史上最大的玉雕作品。
  关于《大禹治水图》玉山的稿本,乾隆帝在“装潢边幅失姓名,顾展朱赵难率拟”后自注中讲到,根据宋代著名美术史评论家郭若虚所著的《图画见闻志》以及其他史料的记载,隋唐五代时期的著名画家展子虔、吴道子、顾恺之以及周文矩,明代的宫廷画家李在等都曾经创作过大禹治水相关画作,以纪念大禹治水的伟大功绩。但这些史料中记载的画作均不在世了。清廷采用的大禹治水图是根据宋代的一位佚名画家所作。画面精心描绘了大禹领导人民凿石开山,刨沙筑渠,疏通河道,导流洪水的宏大场面。乾隆皇帝钦定以这幅宋人画《大禹治水图》为稿本,将大禹治水这一不朽的题材雕刻在这块气势磅礴的玉山上,希望能够永久地流传。历代的大禹治水图大都已经无法见到了,只有这件大禹治水的玉山完整地留存了下来。
  大禹是久传民间的圣王,他的治水是数千年来人们传颂的伟大功绩,历代帝王都以学尧、舜、禹来标榜自己。乾隆帝把大禹治水这一古老传说雕刻在珍贵的玉石之上,“作歌敬誌神禹神”,表示对大禹的崇敬。“功垂万古德万古,为鱼谁弗钦仰视。画图岁久或湮灭,重器千秋难败毁。”
  他在诗末自注说:“予筹办西师决机,定策克集大功。自底定后三十余年以来,抚绥安辑,整饬怀柔,无不备至。所以新疆各部之人,安乐爱戴,效顺输忱,一家臣仆。每岁春秋采玉供役,受赏踊跃,子来绝无劳怨之状。获此巨珍以传古王圣迹,非耳目华嚣之玩可比也。因即免其每岁春贡之玉,著为令典,以示体恤。后之人思艰图易,抚驭有方,征求无事,慎守旅獒之训,以凝承大宝,庶不负予制器垂裕之深衷耳。”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367583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