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可持续发展视角下的生态城市规划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刘秀花

  摘要:城市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为居民提供更为优质的生活环境与生存空间。生态城市的建设理念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依据,它要求我们从城市人口、经济、城市资源利用和环境景观等多方面进行整体规划,以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将对生态城市规划概况、基本原则进行简要介绍,并基于可持续视角提出了生态城市的规划方案。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生态城市;规划
  一、概述
  在社会日新月异的今天,可持续发展生态城市的定义也越来越广泛。从现阶段的认知水平来看,其内涵大体体现为下列几方面:1)从地域范围上分析,可持续发展视角下的生态城市,并非封闭地区,而是与周边腹地密切联系的开放区域,是城市化区域或城乡综合体,可形成城一乡网络结构,它与传统城市、乡村对立的二元经济模式,存在根本上区别。2)从城市生态环境角度上分析,我们应综合利用并保护生态城市中所拥有的自然资源,使其能拥有姣好的环境质量与合理的容量,在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形成相对合理的空间结构与生态建筑格局,从而促进人类与自然的完美融合。3)从城市经济角度上分析,生态城市的规划建设应以维护经济增长速度及质量为基础,努力构建和谐的城市发展局面,应尽可能采用节能措施及生产方式,建立起投入相对少、产出比较高、污染程度低的城市生产控制系统。
  二、生态城市的规划原则
  1、理性发展原则
  从根本上看,可持续发展生态城市提倡实现城市的理性发展。这其中涉及两项基本原则,一种是需要性,而另一种则为限制性。前者主要是为了满足居民的生存及发展需求;后者则是因发展系统(如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等)和能力系统(如技术、体制、观念等)的约束,在发展中应做到适度。可持续发展生态城市,不仅要求人类不可抑制发展,同时也不能盲目去发展,它同抑制增长论、盲目增长轮有着本质上区别,是对传统发展观的一种反驳。可持续发展生态城市要求以较少的生态与社会代价来获得较高的经济增长,使其保持在生态、社会可承受范围内,该种理性发展原则对我国当前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2、以人为本原则
  可持续发展生态城市的建设目标,主要是为了适应城市居民(时间与空间维度上的全部居民)的基本需求,改善他们的生活质量。需要注意的一点为,此处提及的以人为本思想,并非传统的以争夺和征服自然为特征的极端人类主义,也不是将利益与自然界草木禽兽完全等同起来的极端自然主义。从某种层面上看,以人为本的规划原则,可被认为是一种在人与自然和谐基础上维护人类利益的人类中心主义。该种观点认为,人本主义是以城市地区、国家及世界全人类为核心,而并非局部意义上的人本位。
  3、能力建设原则
  可持续发展生态城市的建设,需以科技、观念及体制等各方面能力为一体的社会支撑系统的构建与变革为支撑。假如社会、生态和经济等方面协调可形成生态城市的目标系统,则科技、教育、体制等方面的能力建设,则可形成其保障系统。可持续发展生态城市的实现,只靠技术进步与调整还远远不够,还必须推动整个社会体制与思想观念的全面变革。
  三、可持续发展视角下生态城市的规划方案
  1、生态分区规划
  生态分区规划前,应先分析目标城市形态和规模演变的基本规律,科学预测出城市的极限规模(人口、用地),并对其未来的发展态势进行分析。1)自然生态保育区。在整座城市生态系统中,自然生态保育区(重要水源涵养区)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它是维持城市自然生态平衡和形成生态安全格局的核心因素。2)人文生态保育区,具体是指风景名胜区、历史遗迹等有历史纪念价值的区域。3)生态提升区,通常是指建成区中还不符合生态城市要求的区域。4)生态重建区,城市将来的重点开发区域,它是生态城市建设规划的核心。5)生态控制区,其规划方案为:以城市功能的评价指标与考核标准体系为引导,按照各个区域的特征,提出相应的生态建设指标,并对其展开综合评价、考核与实施规划(含建设目标、规划重点与方法等在内),明确各分区的生态建设要点。
  2、生态单元建设规划
  生态单元建设应以合理规划为前提,其划分依据如下:①生态敏感性差异,应对脆弱生态系统(灾害多发区、地质敏感区等)和特殊生态功能区进行重点识别;②生态服务功能划分,应明确自然生态功能、当前及未来社会经济功能的基本生态空间;③确保行政区能规划完整,生态单元应同区级行政边界相同,以便政府各职能合垂直部门能将建设任务分解与落实。应明确生态单元的规划方案,要以城市功能指标为前提,按照生态单元各自的特点来编制生态单元建设指标体系,而后评价、规划生态建设单元,确立生态建设的重点工程;应分析生态单元的基本状况、开发强度(如建筑密度、建筑间距、道路间隔)等;明确各个生态单元的建设目标,并采取必要的生态控制措施。
  3、生态安全空间格局
  生态安全空间格局,应充分实现城市建设、耕地与生态用地三者之间的和谐与平衡。这就要求我们在数量比例和空间布局上,都应以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为宗旨,形成相对安定的空间格局。生态安全空间格局,应以生态分与单元划分为前提,以人文生态保育和自然生态保育区为起点,广泛辐射山川河流、沿海绿化隔离带等生态廊道网。应站在景观与区域生态安全的视角,深入分析城市的生态空间结构特点,并形成相应的生态安全空间格局。其核心内容为:①合理规划、建设斑块和源:针对城市中某些重要的山、海洋及湿地等自然斑块,应进行合理规划并确定景观与生态安全格局的源。②合理规划和设计廊道、辐射道,以逐步形成斑块和源共存的区域生态安全辐射道与网络,明确相应的景观生态格局。
  结论:
  总之,生态城市的规划设计,应立足于城市自身实际,把握可持续发展生态城市的规划原则,分阶段、有步骤地对城市各个单元及功能区进行调整,以促进城市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晓燕,陈红.城市生态交通规划的理论框架[J].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01)
  [2]马交国,杨永春,刘峰.国外生态城市建设经验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世界地理研究,2013(0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629088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