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大做强草畜产业必须把握好五大关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何志军 杨春莲
摘要草畜产业是固原市农村和农业发展的主导产业,为加快全市草畜产业发展,市委、市政府提出“做大做强草畜产业,促进全市农业和农村经济跨越式发展”的战略构想。要实现上述目标必须把握好主业与多业、大家畜与小家畜、人力与畜力、集中与分散、政府与市场5个方面的关系,突出发展优势主导产业,优先发展集中产区,着力提升人力资本,注重发挥政府功能是进一步做大做强草畜产业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草畜产业;发展对策;宁夏固原
中图分类号F32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11-0242-02
固原市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最南部,是典型的北方旱作农业区,被称为“西部生态环境最恶劣地区之一”。全市辖4县1区,包括彭阳县、西吉县、隆德县、泾源县和原州区,土地面积1.065万平方千米,总人口145.52万人,人口密度137人/km2,其中农业人口125.9万人,占86.5%;回族人口64.8万人,占44.5%。2008年全市以紫花苜蓿为主的优质牧草留床面积达到20万公顷,一年生禾草种植面积6.67万公顷,畜禽饲养总量为640万头(只),其中牛、羊、猪、禽饲养量分别为64万头、128.29万只、63.78万头和361.23万只,肉类总产量5.809万吨,实现牧业产值14.74亿元,人均牧业纯收入343.6元,畜牧业对农民增收的贡献率19.6%。
为尽快改变宁南山区恶劣的生态环境,加快山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自治区发改委组织专家多次考察论证,提出《宁夏大六盘生态经济圈建设总体规划》,并经自治区人民政府第58次常务会议审核通过,于2006年正式启动实施。《规划》将固原市4县1区列为草畜产业优势产区,同时,固原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加快固原市畜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做大做强草畜产业,促进全市农业和农村经济跨越式发展”的重大战略构想,计划到2010年,全市肉牛饲养量突破100万头,羊饲养量达到160万只,猪饲养量达到50万头,禽饲养量达到320万只,实现牧业产值16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40%以上。《规划》和《意见》为固原市畜牧业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和奋斗目标。要实现上述目标,笔者以为必须把握好以下5个方面的关系。
1把握“主业”与“多业”关系,突出优势主导产业
现代畜牧业是一个多组合产业。从横向产业关联分析,畜牧业由肉产业、奶产业和蛋产业组成。草畜产业是固原市农业和农村发展的主导产业,并且具有一定发展优势,可以说以“草”当先,以“牛”独大,是固原市草畜产业的最重要特征。因此,把有限的物质资源、人力资源和财力资源相对集中,优先加快发展具有广阔市场空间和竞争优势的清真牛羊肉产业,是做大做强草畜产业的有效途径。同时,现代畜牧业是一个高关联产业,从纵向产业连接分析,粮食种植业、牧草种植业、饲料(饲草)加工业是畜牧业的后向关联产业,畜产品物流和畜产品加工业则是畜牧业的前向关联产业。必须根据畜牧优势主导产业协调推进纵向连接的相关产业发展,形成合理的产业链条、价值链条和利益链条。如果把草畜产业定位为“首位产业”,就应该与之配套发展纵向连接产业。在种植业上突出饲用玉米、优质牧草(如紫花苜蓿、红豆草等),在饲草加工调制上突出作物秸秆青贮、黄贮、氨化等,在产品加工上突出肉品工业以及相配套的包装材料、物流配送等。当然,以“草”当先,以“牛”独大,是对一个大的经济区域总体而言的,并不排除局部地方选择其他优先发展的产业。肉牛业、生猪业、禽蛋业都可能成为小区域优先发展的主导产业。同样,把肉牛养殖作为固原市发展的重点,并不是说每一个县都把肉牛业作为主导产业,更不是说每一个乡镇、每一个村庄都把肉牛养殖作为主导产业来规划、来发展。必须强调,较小的区域一定要突出特色,突出优势,如隆德县优质瘦肉型猪养殖、彭阳县生态鸡养殖都具有地方特色。因此,经过长期发展形成具有市场竞争优势的传统产业不仅决不能放弃或轻视,而且要加大支持,加快发展。
2把握“大家畜”与“小家畜”关系,重点发展大家畜
根据家畜个体大小,一般将畜禽分为“小家畜”和“大家畜”,这好比工业中的“轻工业”和“重工业”。“小家畜”个体较小,属于多胎多仔或卵生动物,繁殖能力强,投资规模起点低,投资回报周期短,能够实现快速增长;“大家畜”则个体较大,属于单胎单仔动物,繁殖能力差,投资规模要求高,投资回报周期长,增长速度比较慢。也正因如此,“小家畜”市场波动频繁,波动也大,“大家畜”则市场比较稳定,波动不大;同时,“小家畜”规模扩张容易,持续时间短,“大家畜”规模扩张比较困难,持续时间长。如果说20世纪后20年是“小家畜”规模扩张的时代,那么21世纪前20年则是“大家畜”规模扩张时代。因此,固原市要做大做强草畜产业必须紧跟国内“大家畜”规模扩张进程,必须坚持“速度”与“效益”并重的原则。在具体政策措施上:一是要注重打牢基础,循序渐进(因畜群结构差异,一般肉牛的自然增长率为5%~6%),切勿急于求成,盲目冒进,提出一些不合自然规律的高指标。二是注重良种。优良种畜是基础,只有提高良种化程度,再配合优良工艺、农艺等措施,生产优质产品,才能提高养殖效益。三是注重产业化经营,尤其是肉牛基地建设,使草料、繁殖、养殖、加工、流通等各环节环环紧扣,节节相连,配置得当,协调发展。四是注重资金支持。注意各种融资手段配合,增加资金融通能力,满足“大家畜”的较大资金需求。
3把握“人力”与“畜力”关系,着力提升人力资本
“畜力”是由畜禽品种的“基因”决定的生产力。改良品种在本质上就是提高由“基因”决定的生产能力,这也是一项长期任务,这方面的潜力很大,能够做的工作很多。不同畜种发展水平、发展阶段不同,提高“畜力”的方法任务不同。就固原市而言,生猪、家禽等“粮食畜”已基本实现良种化,今后主要任务是选育新品种和推行经济杂交。肉牛和肉羊等“草食畜”良种化水平低,“畜力”潜力大,要坚持引进优良畜种冻精,加大品种改良力度。从多年改良效果来看,直接引进良种肉牛冻精,大力改良当地黄牛,是省费效宏之举。
所谓“人力”,简单地说,就是由人的知识、技术和经验决定的生产能力。与“畜力”相比,“人力”更重要。农民在由以种植业为主的生产转向现代畜牧业生产的过程中,知识和技术结构存在明显缺陷,无论是农户与农户之间的“横向合作”(自愿组成合作社),还是农户与公司之间的“纵向合作”(实行定单生产、产业化经营),都存在一些困难和障碍。当前,发展草畜产业的一项极为紧迫的任务,就是把政府拥有的人才资源优势迅速地转化为农民畜牧业生产中的科技优势。要在养殖基地、片区开展有针对性的实用技术培训,要顺应农民知识和技术接受能力差而模仿能力强的特点,大力推行畜牧业标准化生产,加快现代畜牧知识和技术的扩散与传播,提高农民科技素质和生产经营能力,从根本上增强市场竞争优势。
4把握“集中”与“分散”关系,优先发展集中产区
“分散”是传统畜牧业的基本特征。传统畜牧业依附于种植业,是家庭种植业的“配套”产业,其生产“原料”来自家庭种植业,其产品“市场”在于家庭消费。因此,传统畜牧业不仅受限制于家庭规模,也受限制于种植业规模。由于种植业的特点是分散利用土地,以种植业为谋生之道的家庭和村庄在地理空间上也就接近均匀分布。因此,以家庭为单元的畜牧业自给自足,分散独存如“星星点灯”。
“集中”是现代畜牧业的重要特征。在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变过程中,畜牧业逐步由“面向家庭”需求到“面向市场”需求,产品在市场销售,原料从市场采购,逐步超越了家庭和种植业,逐步呈现专业化、基地化、集约化。正如工业经济中的“块状经济”、“园区经济”一样,畜牧业“集中”带来了“规模效益”和“聚集效应”。“集中”有利于资源高效和循环利用;有利于知识、信息传播和科技进步;有利于实行社会化服务;有利于农户分享公共设施和合作闯市场;有利于紧密衔接产销关系,促进产业成长。因此,“集中”连片发展,发挥“规模效益”和“聚集效应”是做大做强草畜产业的必然选择。要实施畜牧业的“集中”战略,固原市草畜产业应是由若干肉牛生产基地和众多肉牛专业片区、肉羊专业片区、生猪专业片区、禽蛋专业片区共同组合而成,逐步由专业户向专业村、专业乡、专业县发展,最终成“星火燎原”之势。
5把握“政府”与“市场”关系,注重发挥政府功能
市场经济是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调节作用的经济,政府的职责是矫正市场机制的缺陷,弥补市场机制之不足。市场是“无形的手”,政府是“有形的手”。一般而言,只要“无形的手”能够有效发挥作用,就不需要“有形的手”参与。否则,就是政府越位、错位,这将会降低市场运作效率,损害市场经济主体利益和区域经济效益。发展草畜产业,政府应当为产业组织(如农户、合作社、企业)提供必要的公共服务,以提高市场运转效率。具体包括以下环节:一是根据市场规则确立优先扶持的“主导性产业”;二是建立起与主导产业发展相适应的组织管理体系;三是为养殖基地、片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资金补助;四是支持多种形式的畜牧兽医科技、信息的社会化服务网络建设;五是建立“官方”兽医制度,健全动物防疫监督体系;六是为农户自愿组成的“合作社”提供必要资助;七是执行法定的市场规则,维护正常的市场秩序,保证市场高效率运转。
必须指出,市场机制存在缺陷(市场失灵),政府功能也存在缺陷(政府失灵)。必须正视政府失灵问题:一是政府资金不足,难以兑现既定的政策承诺;二是政府过度介入,市场机制不能正常发挥作用,经济缺乏活力,损害总体经济效益。因此,在具体实践中,既要注意防止和矫正“市场失灵”的问题,又要注意防止和矫正“政府失灵”的问题。政府不能错位,不能越位,也不能缺位。只有“有形的手”与“无形的手”密切配合,才能使固原市草畜产业进一步做大做强。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05619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