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80后”辅导员如何做好“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胡俊峰

  摘 要 目前,大批“80后”青年辅导员加入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中,逐步成为了高校辅导员队伍的主力;“90后”大学生也日益成为了高校大学生的主体。本文详细分析了“80后”辅导员的优势、劣势和“90后”大学生的心理特征,并就“80后”辅导员如何做好“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 “80后”辅导员 “90后”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How the "80" Counselors Do "90" College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HU Junfeng
  (School of Civil Engineering, Wuhan University, Wuhan, Hubei 430072)
  Abstract Currently, a large number "80" young counselors into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work, and gradually became the main college counselors. This detailed analysis of the "80" instructor's strengths, weaknesses and "90" on psyc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on the "80" counselors how to do "90"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work of their own views.
  Key words "80" counselors; "90" college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目前,高校辅导员队伍中“80后”占据了很大比例。与此同时,当前“80后”辅导员的工作对象也逐步过渡到了“90后”一代。“独一代”的“80后”,遇上了“独二代”的“90后”,“80后”辅导员如何做好“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便成为了高校辅导员工作中的重点。
  1 “80后”辅导员工作中的优势
  (1)“亦师亦友”的师生关系。“80后”和“90后”都成长于一个自由开放的社会环境中,都敢于表现自我,喜欢尝试新鲜事物,个性独立、充满自信。而且同为独生子女的他们,成长过程中都缺少玩伴,正因如此,无形中也拉近了“80后”辅导员与“90后”学生的心。“80后”辅导员扮演的角色,除了老师以外,往往还以“90后”大学生们的大哥哥、大姐姐居多。相比较其他年龄阶层的老师们,“80后”的辅导员更容易成为“90后”大学生们无话不谈的好朋友。正是这种亦师亦友的师生关系,让“80后”的辅导员真正能够融入这些“90后”大学生们的生活中。
  (2)特定背景下的经验优势。“80后”的辅导员在学生时代大都比较优秀,具有一定程度的学生干部工作经历,懂得如何处理各种学生工作中的具体问题,使得他们能够更好地培养“90后”的学生干部;刚刚经历求职阶段的“80后”辅导员,充分了解求职过程中的各种技巧和方法,使得他们在学生的就业指导过程中更有实战经验,求职的艰辛和经验使他们能更好地把握毕业生的就业心理,并能提供可操作性的意见和建议。
  (3)共同的兴趣爱好。“80后”的辅导员与“90后”的大学生有很多共同的兴趣爱好,他们之间可以用“火星文”、“汗”语言进行交流,也可以利用例如QQ、MSN、博客空间等网络工具进行密切接触。在网络上,许多学生平时当面不好意识说的问题,都能在网络中和辅导员进行交谈。
  (4)工作方式方法多样化。“80后”的辅导员大多比较年轻,尚未成家,一般都居住在学生宿舍,在这样的条件下,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法和途径就越发的多样化。再不仅仅是把学生叫到办公室进行简单的思想政治教育这单一的途径,而是充分贴近学生,了解学生喜欢的时尚元素,参与学生的各种活动,既可以在寝室与学生“秉烛夜谈”,也可以在食堂、操场等地方和学生“坐而论道”,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这一工作融入到学生日常生活之中。
  2 “80后”辅导员工作中的劣势
  (1)社会经验不足,尚不能承担“人生导航”这一职责。“80后”辅导员走上工作岗位的时间大多不长,很多都是刚刚一毕业就完成了从学生到辅导员这一角色的转换。工作时间短,社会经验不足,导致“80后”辅导员在处理学生突发事件的时候往往力不从心,甚至会做出错误的判断和决定。社会经验和阅历的匮乏,决定了“80后”辅导员在履行“人生导航”这一职责的时候往往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尤其是进行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的时候具有很大的局限性,说服力不强,实效性不高。
  (2)专业化程度不高,思政工作经验太少。“80后”辅导员大部分并非毕业于思政专业或教育专业,而且在大学期间没有接受过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等方面的专业培训,往往都是在上岗前集中进行短期的岗前教育后直接上岗。相关经验的匮乏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时候方法和技巧都欠成熟,工作开展的实效性低。
  (3)事务性工作太多,自我认同感不强。大量的常规性工作例如学生的安全、就业、党团活动、评优评先等,已经占用了辅导员很大一部分时间。同时,“80后”辅导员往往是学院最为年轻、资历最浅的晚辈,这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80后”辅导员经常性“被参与”到学院各种行政事务当中,分散了原本不多的精力。再加上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项务虚性工作、长期性工作,短时间内难以见到显著成效,因此“80后”辅导员往往在工作中容易产生不被重视、得不到肯定的感觉,从而对自己的职业没有认同感。
  (4)成长过程太顺利,承压能力不强。“80后”辅导员大多是独生子女,成长过程中中往往一帆风顺,而这种一帆风顺造就了 “80后”辅导员对待工作充满了自信,但也容易自负。他们对待工作通常会有很多想法,却也容易犯华而不实的错误。成长过程的过于顺利使得他们缺乏必要的生活历练,反映在现实工作中就是一旦工作遇到阻力和挫折,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时,往往会接受不了现实,滋生消极的心态,对工作产生倦怠感。
  3 “90后”大学生的心理特质
  (1)强烈的竞争意识与脆弱的抗压能力并存。当今社会,到处都充满了竞争。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成长起来的 “90后”的天之骄子们对于自身的规划和发展都有着清醒的认识。他们乐于接受挑战,勇于面对竞争,努力通过各种途径锻炼自己的能力,为迎接将来更激烈的竞争打下基础。但是“90后”大学生的抗压能力却远远比不上他们面对竞争时的勇气和信心,冲劲有余而韧性不足,一旦遇到挫折或理想和现实之间产生落差,很容易一蹶不振、心理失衡,造成各种心理问题。
  (2)享乐意识与维权意识明显增强。“90后”的大学生相比较于以往的大学生,具有更加鲜明的物质和精神生活追求,他们有强烈的品牌意识、个性化的生活情趣。“享受每一天”成为了“90后”大学生的普遍的生活方式。在享受生活的同时,维权意识也不断得到了强化。在自身权利受到侵犯的时候,他们表现出了更加强烈的自我保护意识,在生活状态不满意和自身要求得不到满足的时候,“90后”大学生更多的选择不是忍让,而是运用维权的理念处理问题。

  (3)个体意识强烈,团队意识淡薄。“90后”大学生所处的独生子女的家庭环境注定了他们成为孤独的一代。而这一情况通常导致了“90后”大学生个体意识强烈,习惯以自我为中心。他们强调独立思考,讲求亲身体验,自我发展和自我实现的意识迫切。然而,由于自身心理机制尚不健全,自我监督、自我评价、自我控制力度不够,容易陷入自我中心的极端,导致他们在处理各种与自己息息相关的事情的时候,信奉“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原则,团队协作精神欠缺,集体观念淡化,陷入自利的怪圈。
  (4)人际关系网络化严重。“90后”的大学生相比于其他时期的大学生,更多更快的接触了各种事物,信息量也远超前者。但是网络技术的普及也带来了“90后”大学生相互之间的相处模式的改变。一个寝室4个人,人手一台电脑,一天下来大多都在各自上网,除了约着一起去吃饭、打水的时候能有短暂的交流,寝室里早就没有了原来热火朝天的那种氛围。同学之间,甚至寝室室友之间面对面的交流都大幅度减少,不少学生对于自己身边同学的了解远不如对素未蒙面的网友了解的多。还有部分学生无法面对现实的压力,借助网络中虚拟的世界进行逃避,通过网络获得精神解脱和慰藉。
  4 “80后”辅导员做好“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几点建议
  (1)加强学习,把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规律。“80后”辅导员要学习掌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规律,首先要多向身边的老辅导员学习。俗话说的好:家有一老,如有一宝。老同志的经验是一笔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其次,要加强理论素养。“80后”辅导员不能固步自封,满足于已经掌握的知识,要不断的学习新的理论,开拓视野,活跃思维。另外,还需要向学生学习。三人行必有我师,“80后”辅导员应该在与学生的不断接触和互动中不断调整和改进工作方法,做到教学相长。
  (2)做好自我管理,认真规划职业生涯。“80后”辅导员的工作要求他们同时面对诸多纷繁复杂的学生事务和各类行政性工作,往往让他们感觉到分身乏术、疲惫不堪。因此,在执行每一项工作前都应该做详细的计划,避免走弯路,统筹规划,合理的分配时间,让自己再纷繁的事务工作中保持清醒的头脑。同时要做好自身的职业生涯规划,明确目标,保持一颗不断进取的心,避免出现工作倦怠。
  (3)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机制。“90后”大学生的承压能力普遍比较脆弱,遇到挫折很难自我调节,而且大多不愿意与同学交流。“80后”辅导员应重视对“90后”大学生的人文关怀,针对不同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发展要求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这就要求“80后”辅导员要进场深入学生班级、宿舍,和学生进行深入交流,充分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帮助学生建立起健全的人际关系网。
  (4)利用网络平台,增强和学生的交流。网络对于“90后”大学生来说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而且网络的普及对于“90后”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80后”辅导员应该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开展对“90后”大学生的教育、管理、服务等工作,努力开创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方式。通过QQ、电子邮箱、校友录、个人博客、飞信等各种网络平台,及时的和学生进行网络上的沟通与指导,同时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上网习惯,正确对待网络生活与现实生活的关系,避免沉迷于网络之中。
  
  参考文献
  [1] 张宝君.“90后”大学生教育管理微探[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3.
  [2] 何华莉,沙文,王陶.试析高校中的“80后”辅导员与“90后”大学生[J].黑河学刊,2009.2.
  [3] 孙杰.浅谈“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J].华章,2008.9.
  [4] 教育部令第24号“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07123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