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普实验室:战略转型的后援军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金小鹿
传统IT厂商纷纷开始战略转型,惠普也没落下,“提供无缝、安全、情景感知的用户体验”即是其新战略。惠普实验室作为惠普中央研发机构,义无反顾地走在最前面。
从纯学术的大学转投学术、工程结合的惠普实验室,惠普高级副总裁兼惠普实验室主任普瑞斯・班耐伊在惠普的转型中不可或缺。他的口号是“在每一个信息的接触点提供创新”。惠普实验室担负着四项使命:交付突破性技术;为惠普提供业务机会;不断推进前沿技术;为客户和合作伙伴提供服务,并确定八大方向:打印与内容交付、移动与浸入式体验、云与安全、信息分析、智能化基础架构、网络与通信、服务、可持续发展。
如何完成使命
普瑞斯・班耐伊对研究人员的要求很明确:“我们招募研究人员时,最关键的标准是对创新有激情。他们要通过研究、创新去解决问题,造福人类,而不单纯是赚钱。”
正是坚持用这条标准筛选人才,拥有500名研究人员的惠普实验室不辱使命:喷墨打印技术使惠普在相关业务上的营收达100亿美元;去年发布的数据去重技术使惠普能够倡导一次性存储的理念;2010年发表200余篇期刊论文、500多篇会议论文,申请超过500项专利;每年邀请500多位客户参观,并选取前5位的客户参与核心创新项目。去年和壳牌石油公司合作完成CeNSE石油勘探技术开发项目。
惠普实验室的研究布局涵盖短、中、长期――1/3的工作做基础性研究,至少4~5年才能看到成果;1/3的工作做应用技术的开发,开发周期是2~4年;1/3的工作做现有技术的开发,18个月见效。短期工作和公司战略保持一致,长期工作则将目光放得更远,不局限于云、软件,还有具体方案。
以光子网络为例,惠普实验室的打算是:短期用光子联网技术替代现有服务器、路由器、交换机的背板连接部分;中期用光子网络技术,把CPU连接起来;长期用光子网络技术连接同一个CPU中的多核。
依托于这种规划,惠普实验室实现了在打印和内容交付时对网页中的大量信息进行分析,在合适的时间把合适的内容自动交付给合适的对象;发明了全新的非意识性存储介质memrister;提出了以光子网络为基础传输网络的数据中心概念;在使设备自动感知并无缝接入至邻近区域中可使用网络,即“无缝连接”项目上取得了突破。
这些都属于Big Bets项目(2011年Big Bets有24个)。每个Big Bets的目标是:解决技术难题;影响惠普的业务发展,“在惠普的千亿美元销售额中占据至少十亿美元”。
在中国 为中国
“中国的网民数近5亿,正是惠普实验室‘致力于通过互联互通的方式,更好地帮助用户访问信息’理念的受众。” 普瑞斯・班耐伊坚信中国需要惠普研究室的研究成果。
2005年,惠普中国研究院成立。作为惠普实验室七大分支之一的惠普中国研究院主要负责信息分析、网络与通信及打印与内容交付三个方面的研究。普瑞斯・班耐伊介绍,在惠普实验室,研究内容是由研究人员决定的――他们提出感兴趣的课题,提交,由包含技术人员、业务人员、管理人员的顾问委员会评估是否立项,并设定项目周期――这是自下而上的双向选择过程。“惠普中国研究院的研究人员对于信息分析、网络与通信、打印与内容交付有极大的热情。如果未来,他们热衷于做云方面的研究,我也会支持他们。” 普瑞斯・班耐伊认为自己最主要的任务是,“招募优秀的人才,为他们创造一个最佳的研究环境。”
在这种策略的鼓舞下,惠普中国研究院的战绩不斐,普瑞斯・班耐伊举了个例子:它有效地将背景上下文分析技术和ArcSight的安全技术结合,对安全软件业务部门贡献不小。
“为中国”则更体现在与高校“开放式创新”合作上。惠普实验室和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已有合作,一步步实现其“在中国为中国为世界”的愿景。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089779.htm